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管理心理学
24846700000015

第15章 善表达—用语言搭建心灵桥梁(3)

美国欧文斯纤维公司就曾经巧妙利用幽默把裁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轻松化解了。21世纪初,由于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欧文斯纤维公司辞退了40%的下属,考虑到可能由此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公司管理层特地聘请了专门的幽默导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1600多名下属施行了幽默计划,在公司内开展了各种幽默活动。结果,公司曾经担心的聚众闹事等可怕后果都没有发生。

可见,善用幽默的领导者是极具领导魅力的,也会轻松获得下属的认同。但是什么事都要有个度,所谓“过犹不及”,所以你在幽默时一定要把握限度,领会以下技巧:

(1)不要随意运用幽默,要在某些特定场合和条件下才能发挥幽默。比如说在一个很正式的会议上,大家都在积极发言时,你突然幽默一下,也许大家会被你逗笑,但发言的下属心里一定会觉得你不够尊重他,对他的发言也不感兴趣。

(2)高雅幽默才够好。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开玩笑时往往不注意把握分寸,结果弄得大家不欢而散,更影响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所以当你与下属交流时,幽默一定要高雅一点才好,当然,如果把下属的缺点当做笑料说出来就不明智了。

(3)幽默要适时表现才会产生作用。比如,当办公室的气氛沉闷,员工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领导者可以适时幽默一下,整个沉闷的气氛就会改变了。或者在聊天、开会时,若有人无意之间出口伤了人,这时你不妨幽默一下,进而转变话题,缓解尴尬气氛。

幽默的人受人喜欢,幽默的领导者比古板严肃的领导者更易于与同事打成一片。有经验的领导者都知道,若想使下属能够和自己齐心合作,就需要通过幽默使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加人性化。

你只要学会了正确地运用幽默这种精神调节剂,适时适地地幽默一下,就能使幽默真正起到它该有的效果,幽默就会成为你在社交场合中的得力工具。总之,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是智慧的体现,当你掌握了幽默这门谈话艺术时,你会发现与下属交往不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会说不如会听

有一位哲人说过:“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外国曾有谚语:“用10秒钟的时间讲,用10分钟的时间听。”社会学家兰金也早就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就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一位领导者来说,善于倾听在职场交际中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一位名人说:“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

事实上,在谈话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上。要使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被他人尊重。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仅能够及时地把握对方的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能够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

戴尔·卡内基在《人际关系》一书中叙述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集会,在场的一位女士听说我曾在欧洲待过很长时间,于是在休息的时候,她对我说:“卡内基先生,可以和我谈一谈欧洲吗?那里一定很美吧?”

当我们坐下来准备交谈时,她却说起了自己和丈夫刚从非洲回来。

我兴奋地大叫起来:“非洲?那地方一定非常有意思吧?我一直想去那儿看看,可是一直没有机会,那可是传闻中的狩猎王国呢,你太幸运了,可以和我说说那里到底是怎么样的吗?”

将近一小时过去了,她再也没有问我关于欧洲的事情,因为她事实上并不想听我谈欧洲的旅行,她想要的是一个有兴趣的倾听者,听她描述非洲的迷人景象,分享她的旅行喜悦,这样才能提高她的自尊。

分别的时候,她开心地告诉主人说我是一个“最优秀的谈话家”。

一个“最优秀的谈话家”?可是我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开口讲话,我所做的只有一样:专心致志地倾听。

我对非洲一无所知,我真诚地对我不了解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她感觉到了,所以这让她更加高兴。

在工作中倾听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让你了解客户想要的信息,当客户对你的产品感兴趣,需要你提供帮助信息以便让他进一步了解时,你再开口讲话。

一家规模很大的汽车公司正在准备采购所需的坐垫,有几家有名的厂家经过过关斩将,终于到了最后竞争的时候。

其中一个厂家的代表张某是个沉默寡言、惜字如金的人,平时在工作、生活中也很少开口讲话,他和另外几个厂家的代表一起随着采购部经理来和公司的总经理面谈,即使是在这种场合,他的话也是少得可怜,看着其他厂家的代表神情自若地侃侃而谈,他的心跌到了谷底。可没想到,在座的人经过活跃的讨论,居然和张某签了合同,订了80万个坐垫,价值780万美元。他后来才发现,正是由于自己的不开口,才得到了那笔订单,因为他后来发现对整个过程的考虑其实是错误的,如果他开口讲话,那么说出来的话也一定不会让客户满意。他这才发现,让他人说话有时真的很有价值。

与其自己唠唠叨叨地去背生意经,还不如让客户有一个评价、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给别人讲话的机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你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后别人就更愿意与你交谈。

那么“听”要讲究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1)交谈时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

(2)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对方感觉轻松自如,而不是拘束。

(3)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别人的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可能”“我不同意”“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并可以对他人的话进行重复。

(4)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应;也可以不时地说“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吧”“对”等,当对方在叙述时急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综述”对方话中的含意。“你是说……”“你的意见是……”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让他知道你在认真地听他讲话,这会让他感觉你很尊重他。

(5)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因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趁机说一两句安慰的话。“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不十分了解。”“那件事到底怎么处理的?我一直想知道。”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很愿意听你的叙述,不论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以消除对方的犹豫,使对方谈兴更浓,坚定他倾诉的信心。

(6)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转换话题,比如,“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下关于……的问题”等。

(7)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疏导。“你心里很难受吗?”用几句话把对方心中郁结的情绪诱导出来,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架设一条“输导管”,让对方有机会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对你心存感激。

领导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是一位会“听”的领导,在职场中赚得好人缘。

批评也要讲艺术

批评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对方好。批评应是善意的,真诚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改正错误中成长的,所以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当下属犯错误后,领导者首先要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全面地看待犯错误人的功与过,严肃地指出错误的严重性,同时对他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果一个领导者不能正确对待人的功与过,因为一次错误就全面否定一个人,这是一种不客观的评判态度。首先,领导者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正确地评估造成的损失。如果在批评时无端地夸大事实,甚至全盘否定一个人,再加上犀利的讽刺、挖苦的语言,会使受批评者产生逆反心理,有时即使口服,心也不服,达不到批评的目的,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一样话百样说,谁都不希望被批评,谁都希望即使被批评也要温柔一些。

在职场中,批评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每天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说忠言逆耳,但逆耳的话终归不如顺耳之言更容易被人接受。我们只能够想办法将批评变得“悦耳”一些,那样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下属犯错误时,很多领导对此的反应常常是凶狠地责骂甚至训斥。这样做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既然错误已经犯了,领导应做的只能是在如何减少错误的损害程度和避免重犯上下功夫,使错误成为通向成功之路的铺路石。

这样看来,批评是一门艺术,领导者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呢?

1.注意场合

批评时要考虑时间、地点,以及寻找到恰当的机会。例如,当领导带着下属到顾客那里去访问,这时即使发现下属在言谈举止上存在某些问题,也不能当时就提出批评。高明的领导者会运用巧妙的语言,不露痕迹地掩饰下属的缺点,当顾客离开后,在领导者和这名下属单独相处时再对他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改进的建议。

2.对事不对人

批评时最忌讳的是拿事来说人。例如,有些领导在批评下属时,经常会这样说:“这么简单的错误也会犯,从这点上就看出来你这人也不怎么样!”领导者的这种批评方式,很容易引起下属的反感,甚至触怒下属,激发更大的冲突。批评时应就事论事,只能就事情本身,而不能谈及个人的人格、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