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管理心理学
24846700000013

第13章 善表达—用语言搭建心灵桥梁(1)

一个领导说话的水平代表着他做事的水平,决定着他成事的高度。方则针锋相对、有理有据,圆则通融达变、八面玲珑。方圆互用,于小处可广交发、赢人气,于大处可惊天地、泣鬼神。

对一个领导者来说,说话能力如此重要,精研说话的方圆之道,在你人生的旅途中,任何天堑都可以在三言两语之间变通途。

言语简洁,一语中的

每一种谈话,无论怎样琐碎,总要保持中心点,这也是所谓的谈话目的,这个目的就能够促进你和对方的关系。你必须使他觉察你是一个理智、有观点的人,绝非是糊涂虫。单单无聊的空谈,是绝不能使对方对你有一点良好印象的。

世界著名的谈话艺术专家却司脱·费尔特先生,曾经教人谈话时应该注意下列一些问题。他说:“你应该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长。少叙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总以绝对不讲为妙。”说话方圆之道一定要记住言语简洁。

我们以著名人物为例,来看一下他们是怎样确立自已的说话风格的,第一位是林肯。

在美国人中再也没有比林肯讲话用的字句更简洁和更优美的了!有人曾这样评价他写的散文:“竟像音乐一般的悦耳!”举个例子,他在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就说了这样一句话:“With malice tow ards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不要用怨恨对待任何人,应该把慈爱给所有的人!)

林肯做律师的时候,有一次他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出庭。原告的律师把一个简单的论据反复地讲了几个小时,好容易才轮到林肯上台辩护。林肯走上讲台后却一言不发,他先把外衣脱下来放在桌上,接着拿起杯子喝了点水,然后又重新穿上了外衣,接着又喝了一次水。这样的动作一连重复了六七次,法庭上的人当时就笑得前仰后合。他用自己的动作在展示那名律师语言的啰唆。

南北战争爆发的时候,林肯收到了各报对他提出的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建议,他耐着性子听完了一名记者提出的冗长作战方案,然后说:“听了你的建议后,我忍不住想起了一个小故事,就在几年以前,有个人在堪萨斯州骑马旅行,由于人烟稀少,没有道路可供他行走,于是他迷失了方向,更糟糕的是天色已晚了,并且下起了可怕的暴雨,伴随着隆隆的雷声,震撼大地;一道道的闪电在瞬息之间就照亮了地面。这个失魂落魄的人最终下了马,借着时有时无的闪电的光亮,开始艰难地牵着马向前继续行走。突然,一声惊人的雷声吓得他双膝跪地,他求救似地呼喊道:“上帝啊,既然你没有为我做任何事情,那么至少请您多赐给我一点光亮,少来一点刺耳的声音吧!”

林肯自己语言简洁、平凡朴素,也讨厌他人说话冗长啰唆,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下面再来看一看马克·吐温的故事。

据说曾有人问过马克·吐温这样一个问题:演说词是长篇大论的好呢,还是简洁精练的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个周末,他到教堂去,正好赶上一位慈善家用令人怜悯的语言向大家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5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捐助50美元,当慈善家讲了10分钟后,他又决定将捐款减至25美元了,而当慈善家唾沫横飞地讲了半个多小时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将损款减到5美元,最后慈善家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小时,终于结束了。当他拿起盘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时,马克·吐温反而从盘子里偷走了两美元。

马克·吐温从原本决定捐助50美元变成偷走两美元,看起来似乎太不近情理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那位慈善家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讲完的话,却絮絮叨叨地拉长到了一个小时,这个过程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盘子里偷走两美元。

讲话简练有力,可以让人兴味不减。唠叨啰唆,没完没了地讲述却不得要领,一定会令人生厌。要抓住问题的核心,须少说次要话和废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蛇不要添足。很多成功人士稳健持重,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给人留下强有力的震撼者的印象,成为不鸣却起到一鸣惊人效果的典型。

话要说得适可而止,进退有度,千万不要长篇宏论,越描越黑!古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职场中,领导者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没有人会有闲心去听你的滔滔宏论。这就要求你随时提醒自己,随时做到把话说到点子上,有道理、有人情味,有逻辑性,这样才算掌握了说话的分寸。

常言所说的“唇枪舌剑”“天花乱坠”,前者指谈话非常精彩,后者是指谈话如同一泻千里的意思。其实,谈话并不完全在于多么精彩,也不在于口若悬河,专门讲些俏皮话和空洞的笑话。相反,尽管谈话的时候直截了当地对答,朴实地理解,也仍旧可以得到圆满的谈话结果。反之,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必然误人时光。语言还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顾听者的接受能力,用文绉绉、艰涩难懂的语言,往往既不亲切,又使对方难以接受,结果事与愿违。

所以,领导者在与人交谈中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精练准确,并不是说要拼命想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过多地咬文嚼字,不但不能让对方听懂自己在说什么,也会失去自己控制谈话的能力,显得紧张和语塞,出现相反的谈话效果。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要精练,字字珠玑,简洁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言谈莫论他人是非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大多数上司不喜欢下属在他面前搬弄是非,也就是说,上司对常打小报告的人往往不看好。作为一名领导者,经常会遇到打同事小报告的下属,虽然表面上乐得合不拢嘴,可以借此掌握下属的新情况和动机,便于对下属管理,但往往也会对这些论他人是非的人嗤之以鼻。但是,知易行难,领导者在职场上也常常在不经意间论及同事的是非,结果不是被同事不屑,就是遭到上司的打击。为此,领导者要将同事的是非界定为职场雷区,时刻警示自己,这些雷区千万不要踩,否则就会跌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古代有个姓富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很不方便,经常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家里甚至需要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挑水的工作。因此,他便请人在家中打了一口井,这样就省了一个人力。

他因为打了一口井解决了饮水的问题非常高兴,逢人便说:“这下可好了,我家打了一口井,等于添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添油加醋道:“富家从打的那口井里挖出个人来。”

这话越传越远,全国都知道了,后来传到了宋王的耳中,宋王觉得不可思议,就派人来富家询问,富家的人诧异地说:“这是哪儿的话,我们是说挖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就像是添了一个人,并没有说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在日常传话中,有的人喜欢添油加醋,颠倒是非,到最后,描述这件事情的话就会完全变味,甚至变成与事实相反的话。喜欢言及他人是非的人,多半都不是出于好意,而是心怀叵测,企图对他人恶语中伤,败坏他人的形象。而一旦谎言被人揭穿,这样的人便会被孤立,谁也不愿与他靠近,因为人们都害怕下一个被议论的人就是自己。因此,在职场上,领导者不要做一个议论他人是非的人,否则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也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下属会因为你爱议论是非,而不与你交心,更不会对你说出心里话,上司也会疏远你,因为担心有朝一日你成为一个议论上司是非的人。

另外,在工作中,因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存在差异,难免会对上司做的决定有些看法,在心里存有意见,甚至会抱怨连连,但是在心里产生一万个不愿意都可以,却不能在职场上到处宣泄,否则经几个人的传话后,话语就会变味,一旦被上司听到了,难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唐长寿元年(692年)五月初一,朝廷下令禁止宰杀牲畜和捕捉鱼虾,因为当时江淮一带大旱,闹饥荒,饿死了许多人。右拾遗张德家的妻子生了个小男孩,于是私底下宰了一只羊宴请同僚。喜席上,补阔杜肃藏起了一个肉饼,回去后就上表告发。次日,武则天在朝堂上对张德说:“听说你得了儿子,很为你高兴。”张德跪拜,连连称谢。接着,武则天又问:“你从什么地方弄来的肉宴请客人?”张德只好磕头认罪。武则天说:“我禁止宰杀牲畜,办喜事、丧事可以例外,但你今后宴请什么客人,必须加以选择。”随即便把杜肃的奏章给他看。杜肃则非常羞愧,且被文武百官唾弃。

在朝廷下令禁止宰杀牲畜时,作为右拾遗的张德知法犯法,在家里杀羊宴请宾客。作为同僚的杜肃则心怀叵测,想借机上表,论及张德的不法之举,好借机邀功请赏,结果却被人唾弃。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职场中,对于同事的是是非非,终将会反映到上司那里,也不用我们多此一举,否则反倒会留给他人一个爱打小报告、唯恐天下不乱的印象。当然,对于那些大是大非,就要当即决断,敢于检举。除此之外,一些无关痛痒的是是非非就不要到处宣扬,否则不但没有好处,自己也会被界定为无耻小人。

某机关干部赵小立、钱雪、张明同属一个级别的领导,赵小立和钱雪的能力都比较强,上级领导正准备从他们三个人当中选出一位接替即将退休的处长,赵小立和钱雪比较有希望胜出。赵小立与上级领导关系不错,钱雪是老处长面前的红人,上级领导已经漏出口风,计划由赵小立接替老处长的职位。

此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传言称赵小立身上有男女关系问题,此事恰从张明口里传出。事情最后有了结果,上级领导让钱雪接替了老处长的职位,而将本就不满意的张明“流放”到一个效益较差的部门去了。

张明因为传播了赵小立的隐私,而被能力强的钱雪抓住了赵小立的把柄,除掉了赵小立这只“拦路虎”。然而在此事件中,张明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反而受到同事的责备和领导的批评。领导者听到他人传播是非时,就要佯装不知此事,做到谣言止于智者。如果事情重大,可以单独找人谈话,或者单独以公正的角度向上司汇报,从而查出传播是非的第一责任人,对其进行规劝和警告,从而消除影响,避免事态的发展。

某国有企业的副总喜欢在同事之间传播是非、挑拨离间。想当初他因传播前副总与老总关系暖昧,使得前副总无法在单位里待下去,他便顺利当上了这家国有企业的副总。在这个副总传播是非、挑拨离间的过程中,他的行为侥幸没有被老总和同事们揭发,因此得了个大便宜。但是,他也落下了喜欢说是非的坏毛病。

有一次,为了检验售后部门的服务质量以及下属对工作的热忱度,这个副总便故技重演,企图在售后经理和他一位得力的主管身上制造是非,离间两人的关系,使他们互相牵制,从而抓住他们的把柄,为己所用。

这天,副总到售后部门巡视,与售后经理喝茶聊天。谈话间,两人谈到了部门主管,副总说:“你的这位得力的主管是个好同志啊,工作卖力、干劲十足,加上你的亲自栽培,他的成长很快,这点董事会的成员没有不知道的,人人都夸奖他的能力呢!”

售后经理听到副总夸奖自己领导有方,乐得合不拢嘴,连连说不敢当,都是分内之事,心里却美滋滋的。

副总回到办公室后,又找到部门主管,说:“我听有人说,你工作不上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且对售后经理常有不服之心。你的工作可不能这么干啊,你是知道的,咱们总经理可是售后经理的连襟,你若想有所建树,就不要急于扳倒他,要知道他是有后台的。”

部门主管想到副总与售后经理刚才单独喝茶聊天,肯定是售后经理看不惯自己,担心自己能力强,对他构成威胁,便无中生有告了自己的恶状,售后经理真够坏的,居然当着下属的面是一套,当着上司的面又是一套,这不明摆着与自己过不去吗?

想到这里,部门主管便将售后经理如何与总经理狼狈为奸,借机侵吞国家财产的事揭露出来,说完,还拍拍胸脯表态说:“请副总放心,我绝对没有做对不起单位、对不起国家的事。我所知道的这些也确实真实可信,而且我还握有证据。有一次,经理找我,要我参与,我没有答应,没想到他居然想暗地里整我。副总您一定要为我做主啊……”

部门主管的话如一记炸雷惊醒了还在梦中的副总。于是,他便决定让部门主管揭发总经理与售后经理的不法之事,并让其连夜写了份材料,第二天早上便秘密送到了纪检部门。

纪检部门经查实后,联合公安部门依法处理了总经理和售后经理,但是副总传播是非,从中挑拨离间的行为也被人检举揭发,上级对他提出了严重的警告,他也没当上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