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24844000000057

第57章 明朝卷明朝卷·封建王朝的多事之秋(4)

结果,也就是在那年的7月17日,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临时拼凑起来的50万军队出发了。明英宗出发前只是把北京交给弟弟朱祁钰留守,也不管敌情如何,也不商量作战的方针,甚至连后勤保障都没有安排好。对战的结果可想而知,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王振也被愤怒的部将杀死。这就是“土木之变”。

命运最多舛的皇帝:明英宗

明英宗,也就是朱祁镇,他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宣宗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身世也极其神秘。

在宣德年间,有一位孙贵妃,她深得宣宗皇帝的宠爱,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她就想尽办法来挤掉当时的胡皇后而自立。当时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有给宣宗生下一个儿子。孙贵妃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计策。孙皇后打听到有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有了身孕,便将她找来藏在密室之中,自己也佯装怀孕。就这样,那位宫女十月怀胎以后,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命人处死了宫女,把这位小男婴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

9岁时即位,但大权归皇太后张氏掌握,不过当时有一些前朝元老执事,所以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在后来的土木之变中,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瓦剌军的首领也先俘虏了英宗之后,觉得非常难办,杀他也不是,不杀也不是。当时英宗被俘后,他的弟弟朱祁钰称了帝,为明景帝。明景帝派都御史杨善往迎也先。杨善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变卖家产,赎回了英宗。英宗后来被景帝幽禁了8年。后来,明景帝病重,武清侯石亨、太监曹吉祥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徐珵)等密谋发动政变,拥立英宗复辟。不久,明景帝死去,其亲信于谦与王文以谋逆罪被杀,史称“夺门之变”。

经历了“土木之变”和8年的软禁以后,英宗开始任用贤臣,又平定了石曹之乱,展示了英主的风采。天顺八年正月十六日(公元1464年2月23日),明英宗驾崩,享年38岁。明英宗就这样走完了他那多舛的一生。

夺门之变的后续篇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宦官曹吉祥以及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在一起商谋,决定趁景帝重病在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这在历史上被称作“夺门之变”。在“夺门之变”之后,明英宗南宫复辟,曹、石二人因为迎复有功而受到英宗的宠信,他们的势力日渐扩大后,又相互勾结,想谋反叛乱。结果,石亨最后瘐死在监狱中,曹吉祥被处以极刑并暴尸街头。

明英宗复位以后,他觉得石亨有很大的功劳,就封他为忠国公,对他特别恩宠。石亨因此就头脑发热,屡次擅权行事。他还要求英宗罢免各边省巡抚及提督军务等官,这样一来,他便军权在握。石亨还一心想干涉朝政,每天都入宫见英宗,即使英宗不召见,他也想方设法入宫。久而久之,英宗也忍受不了他这种骄恣专横的行为,后来下令不让石亨晋见,这样石亨晋见的机会才少了。

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的秋天,石亨的侄子石彪想出镇大同,他命令他的亲信千户杨彪等在英宗面前奏保。英宗觉得有诈,就拷问杨彪等人,结果石彪的不法行径全班暴露,石彪入狱。后来在对石彪抄家的时候,搜出绣蟒龙衣及违反规定的寝床等诸多不法之事。于是,朝臣纷纷弹劾石亨种种罪行,石亨被罢官。天顺四年正月,石亨被以谋反罪入狱,抄没家产,一个月后,石亨便死于狱中。

曹吉祥平日里就和石亨狼狈为奸,时间久了,英宗也有些怀疑他。石亨败露后,曹吉祥担心自己也遭受同样的命运,便和嗣子曹钦一起商量对策。天顺五年七月,曹吉祥深知大祸将要临头,便决定铤而走险,起兵叛乱。本想一举废了英宗,结果风声走漏,英宗下令逮捕曹吉祥。曹吉祥一家发动的兵变一夜之间被镇压,三天后,曹吉祥被处以分裂肢体的酷刑。

明朝首辅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公元1525年-公元1582年),湖北江陵人,徐阶的门生。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了明穆宗的信任。公元1572年,穆宗驾崩,太子朱翊钧即位,也就是明神宗。明神宗在位的时候,更加重用张居正,任命他为明朝首辅。张居正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担任内阁首辅,也就是宰相。为了挽救明朝的政治危机,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整顿,特别是重视经济的改革。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从内阁到各级衙门,层层考核,以决定干部的去留、升降和罢免。他觉得贪官不能用,渎职官员不能用,庸官也不能用。按这样的整顿标准,三个多月就裁掉了六千多人。张居正用人要德才兼备,若是两者只居其一,就选才不选德。所以,在是否再次任用海瑞的问题上,他就选择了不用。

在经济方面,张居正的成就最大。他让当时著名的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黄河,使得黄河不在南流入淮。这样一来,“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而漕河也可以直达北京。他还开始清查全国的田亩数,重新绘制鱼鳞图册。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土地丈量完毕,全国田地为701万顷,比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增加了两百多万顷。同时,他大力打击当时贵族、地主等隐瞒田地数目的行为,使得明朝的田赋收入大为增加。

在军事方面,张居正派戚继光守蓟门,李志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三千余座。他还和鞑靼俺达汗进行茶马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在后来的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由于北方避免了战争破坏,农业生产也得以发展。

什么是“一条鞭法”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明朝首辅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也称“一条编法”,是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

明朝中期,徭役繁琐而沉重,农民受压榨更重。嘉靖年间,曾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朝廷便决定改革赋税制度,其中最突出也就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徭役全部取消,纳税人只要通过分期支付单一、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国家的即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条鞭法并未认真实行。并且已实行的地区,地方官吏依然逼迫农民从事各种徭役。

不理政事的皇帝: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公元1563年-1620年),他是明穆宗的第三个儿子。在他10岁那年,穆宗驾崩,他便即位成为新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明神宗在位的前十年,任用张居正为首辅,采用他的改革方针,使得明朝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可以说明神宗不是一个庸人之辈,当时的经济繁荣也展现了他少年天子的风采。不过,之后的十年他开始由勤变懒,最后的近三十年间竟然万事不理,荒废朝政,并且贪财好色,导致当时人民怨声载道。史书上有记载:“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明神宗朱翊钧自幼所受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这也正是他继位初期能发奋图强的原因。那么他是从什么时候由一个有志向的皇帝变成一个荒怠的昏君呢?有人说神宗怠于临朝的原因开始是宠幸郑贵妃,后来是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斗争。不过,学者们也认为,他之所以后来不理政事,还是因为他身体虚弱的缘故。

神宗不但好酒,还好色,他曾仿效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娶了“九嫔”。而且,他还有同性恋的癖好。至于贪财,他算是明代诸帝中最有名的了。酒色的过度,让神宗的身体每况愈下,他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开始的时候是不愿意上朝听政,后来索性连大臣们的奏章也不批复。到17世纪初期,由于神宗不理朝政,官员空缺的现象非常严重。

神宗如此懒于政事,导致下面百官党派林立,相互倾轧。这样的恶果,未尝不是神宗的荒怠造成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大体地掌控着朝廷。

史上最好武的皇帝: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他天资聪颖,喜爱骑射。明武宗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一个皇帝,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无道,是少见的昏君。也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心地善良且平易近人,是一个极具个性色彩的人。

明武宗也有“将军皇帝”之称,他身为皇帝,竟然想当将军,曾经自封为威武大将军。不过,武宗虽然有着放荡不羁的本性,但他却一直盼望能像太祖、成祖那样有显赫的战功。后来,他大展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小王子叩关来袭,武宗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亲自布阵,要同小王子大战一场。这场战争非常激烈,明军曾经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此情景,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

明军和蒙古军双方大小战百余次,期间武宗和普通战士同吃同睡,甚至还亲自动手杀敌一人,这也极大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最后,蒙古小王子觉得难以取胜,就带兵西退。明军赢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历史上称作“应州大捷”。

此后,蒙古兵很长时间内不敢内犯。应州大捷,是明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数万鞑靼骑兵进攻明朝,明朝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击退了敌兵。在后来的宸濠之乱中,武宗以威武大将军的名义征讨朱宸濠,其实不过是带着十万人游玩作乐,一路上扰民不已。

乌烟瘴气的明武宗后宫

明武宗朱厚照15岁便登上了皇帝宝座,据说这位少年天子不光聪明机智,还性情温和,相貌风度也非同一般,颇有帝王风范。但他好逸享乐,一登上皇位便将自己好玩的本性暴露无遗。他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还废除了尚寝官和在文书房侍从皇帝的内官,免得他们限制自己的行动。

武宗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要打破加在他身上的禁锢和枷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即使是违背祖训以及社会习惯也在所不惜。他根本就不留恋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而是又给自己营造了两个小天地——豹房和宣府。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一直到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武宗驾崩,他一直都住在豹房;而相对于宣府,他亲切地称那是他的“家里”。

正德三年,武宗离开了紫禁城,住进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豹房既是武宗的居住场所,也是他处理朝政的地方。里面有多处密室,犹如迷宫,还设有妓院、校场、佛寺,甚至养了很多动物,武宗觉得豹子最凶猛,所以多养豹子。他每天在豹房内招妓承应,荒淫无度。豹房内不但有他的乐妓,还有很多他的义子。他在位的短短十几年中,曾收了一百多名义子,这在历史上是闻所未闻。

宣府是明武宗的另一个淫乐窝,因为那里远离国都,他更加可以为所欲为。武宗会在晚上的时候会带上亲兵在大街上闲逛,还会到富庶之家去强索妇女。他非常喜欢宣府,称它是“家里”,他还将豹房内的珍宝、妇女运来,填充镇国府,有常驻宣府的意思。

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朱厚照在南巡途中不慎跌入江中,因为受吓而开始生病。回到京城后,他依然不收敛,照样荒淫无度。数月之后,病死于豹房之中,结束了他那荒唐的一生,终年31岁。

戚继光抗击倭寇

明世宗在位的时候,日本海盗经常对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进行骚扰,他们还勾结中国的土豪奸商,四处抢杀掠夺,闹得沿海人民不得安生。历史上把这些海盗称做“倭寇”。沿海的百姓深受倭寇的危害,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躲在深宫中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他就将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任命他为参将,负责抗御倭寇。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爱读兵书,年轻时便精通兵法。戚继光到了浙江,发现那里的军队军纪涣散,根本不能打仗,就决定另募新兵。他一发出招兵榜,马上有一批能吃苦耐劳的农民以及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加入了进来,很快新军发展到4千人。戚继光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的戚家军。

公元1561年,上万名倭寇侵占浙江台州地区,戚继光带领新军进剿。作战了一个多月,战了9次,九战九胜,歼敌五千余人,大获全胜。戚家军从倭寇手中解救出几千名无辜百姓。倭寇看戚家军防守严密,不敢轻易来侵犯。不过,第二年,他们又来沿海骚扰百姓,当地守将抵挡不住,便又派戚继光前往。

戚继光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倭寇大营,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两千多名倭寇全部被歼灭,倭寇头目目平五郎剖腹自尽。紧接着,戚继光又率军捣毁数十座敌营。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倭寇终于被全部消灭。

壬辰卫国之战

壬辰卫国之战,又叫作万历朝鲜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即宰相)丰臣秀吉在公元1592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当时朝鲜的宗主国是明朝,所以他们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朝鲜请求派兵救援。最后,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国土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