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24844000000020

第20章 秦朝卷秦朝卷·定鼎中原的大一统序章(3)

不过西线的秦军却遭到了西瓯人的顽强抵抗。秦始皇为了支援前线的战争,在今广西兴安县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桂江支流漓江之间的交通,解决了运输粮饷的问题,这才将越族打败。公元前214年,越族趁秦军不备,大败秦军。秦始皇派兵增援,终于征服了越族,并建置了南海郡(今广东广州)、象郡(今广西崇左境)和桂林郡(今广西桂平)。次年,秦始皇又派几十万北方农民戍守,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珠江流域。

移民:秦始皇的定疆策略

匈奴人分布在蒙古高原上,战国末年以来,常常侵犯中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在公元前218年,派大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抗击匈奴。蒙恬用了三年的时间收复了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秦始皇便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为了进一步巩固这里的统治,公元前211年,秦始皇迁三万多户居民到北河、榆中垦田开荒,开拓边疆。这次大规模的迁徙,不仅有利制止了匈奴的抢掠,还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秦朝PK古罗马:二者军力谁更强

正当秦国崛起于黄土高原统一天下之际,在西方的古罗马也逐渐成为一个大帝国。东西两大帝国遥相呼应,那么这两大帝国到底是秦军更强,还是罗马兵团更有威力呢?我们来从兵器等七个方面来进行PK。

其一,进攻兵器的PK,秦军是青铜兵器,罗马是铁制兵器,相对而言,铁质兵器更为强大,但是铁器的优势可能不明显。通常来说,铁兵器的杀伤力更强,若是秦国还没有摆脱对战车的依赖的话,秦军和罗马军的战斗力会相差很大。

其二,个人防护方面的PK,虽说秦军的皮甲相对前代有所进步,但罗马兵的盔甲头盔则是更为完备的防护装备。

其三,攻城器械的PK,秦朝是冲车,罗马是盾车,相对而言,罗马更为先进些。

其四,防御工程方面的PK,秦朝筑石垒,罗马是壕沟。西方的数学、军事工程学相对发达,这令罗马军团在工程技术上略胜秦军,相应地他们也有更好的防御工事。

其五,作战阵型的PK,秦朝有三军,罗马是兵团。这个不分上下。

其六,军事制度方面的PK,秦朝士兵大都是短期服役,战斗力逊色于古罗马的职业士兵。不过罗马将领流动性强,所以在将领方面秦朝占优势。

其七,战斗经验方面的PK,秦朝是吞并六国,只是和“山东六国”以及匈奴交过战,而罗马跟各种文明的军队都曾打过,所以罗马的经验更丰富些。

悉数秦朝的残酷刑罚

秦朝制定了许多残酷的刑罚。据文献记载,有膑(剜去膝盖),刖(锯脚),宫,榜掠,凿颠,抽胁,镬烹,车裂,腰斩,枭首,弃市,戳尸,坑死,夷三族等。当时的中原地区,古人多儒雅仁义,社会是宗族形式结构。秦朝崇尚韩非的以法治国,这就造成了受刑的人数大增。面对残酷的刑罚,人民怨声载道。这也是加剧秦朝灭亡的不可忽视的诱因之一。

“中华第一勇士”蒙恬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山东人。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相传他曾改良过毛笔,是我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的第一人。蒙恬出身于名将世家,祖父是秦国的名将,事秦昭王。蒙恬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熟读兵书,逐渐培养了较高的军事素养。他还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国家。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在黄河边,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以骑兵为主的匈奴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在黄河上游击败匈奴各路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几十年不敢进汉地。蒙恬统率重兵坐镇上郡,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线,他在那里筑亭障、修城堡,作为黄河防线前哨阵地。这一战给北方带来了十几年的安定社会环境,为河套地区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赵高与蒙恬之死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就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其实他也是非常有谋略、才能和智慧的武将。而且秦始皇是位宁可自己累死也不相信大臣的皇帝,但他却对蒙恬十分信任。就这样一位功勋卓越、才华出众的战将,最后却以被迫吃毒药的悲剧收场。

蒙恬乃至整个蒙氏家族的结局都是相当悲惨的。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的弟弟),蒙氏家族被灭其门。为什么这样一位有大智慧又有重兵的人会有如此悲惨下场呢?这就不得不提赵高这个人了。赵高,秦二世时的丞相,著名宦官。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帝。秦二世登上皇位不久,就开始追求起穷奢极欲的生活来。不过,他还是担心自己这个皇帝来得不够光彩,便问赵高怎样才能在有生之年享尽人间欢乐。赵高乘机说出自己的想法,想借皇上之手除掉一些心腹大患。于是,胡亥听从他的建议,将生死大权交给他。赵高除掉的第一个人就是蒙恬。可怜一代名将战无敌手,没有捐躯疆场,却惨死于卑劣的小人之手。不过,蒙恬的死,却直接导致了30万秦军的溃败,这样秦帝国的灭亡也就注定了。

赵高与李斯之间的恩怨

赵高曾经和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秦二世即位后,一心只顾享乐,将所有的决断大权都交给赵高。随着权力的扩大,赵高的野心不断膨胀。他不再满足于做一名郎中令,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李斯的位置——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的想法在赵高心中越来越迫切了。

当时的秦朝已是危机四伏,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不过秦二世对这些不管不顾。李斯看到这种局面,心急如焚,屡次想见秦二世,但秦二世都不予以理会。赵高见此情形,便假意问他,天下乱成这样,怎么不去劝阻皇上。李斯不知是计,便说自己找不到机会。赵高说愿意帮他,只要他看到皇上有闲,便立即告诉李斯。李斯真是感激不尽。因此,每当看到二世歌舞狂欢时,赵高便通知李斯。如此几次,秦二世很是生气。赵高便趁机诬陷李斯,还说他有造反之心。

秦二世听了赵高的话,将李斯关进监狱,还派赵高审讯李斯。赵高便天天严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李斯熬不住肉刑,便招了假供。他还天真地以为秦二世会赦免他,因为他没有造反之心。但这时的秦二世完全被赵高控制。李斯的上书都被赵高撕得粉碎。后来,秦二世亲自审讯李斯,李斯以假口供对之。胡亥看到口供后,便将李斯处死。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