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24843700000045

第45章 豺狼的表演——两次世界大战(2)

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得这一地区的人民基本上摆脱了土耳其的民族压迫,同时反对奥匈帝国统治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战争也在进一步的酝酿当中。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人民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统治,希望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这使得奥、塞之间矛盾迅速加剧到极点。奥匈不仅极力阻止塞尔维亚的扩张,甚至企图消灭年轻的塞尔维亚国家;俄国为了对抗奥匈,就竭力支持塞尔维亚;在不同的利益驱使下,德国则支持奥匈帝国。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巴尔干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巴尔干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敏感的地带。

无法逃出的旋涡——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直以来,奥匈帝国都将塞尔维亚看成自己向外扩张的障碍,因此,瓜分和全部吞并塞尔维亚、粉碎大塞尔维亚主义是奥匈帝国长期以来的既定国策。1914年6月底,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此次演习完全是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向塞尔维亚进行的军事挑衅,这激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慨。一名黑手党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军人团体,决定刺杀皇储斐迪南来打击奥匈侵略者的气焰。

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夫妇于1914年6月28日在城郊检阅了军事演习,上午10时,演习结束后,二人乘敞篷汽车进入萨拉热窝市区巡视。这时,埋伏在路旁人群中的黑手党成员查卜林诺维奇突然冲到车前,向斐迪南投掷了一枚炸弹。机警的司机见此情景,立刻加足马力冲向前方。炸弹在随后的一辆汽车上爆炸,一名军官和几名群众被炸死。查卜林诺维奇当场被捕。故作镇定的斐迪南挥手示意“继续前进”。然后到市政厅出席了欢迎仪式。短暂的休息之后,他又乘车上街招摇过市。就在汽车途经一拐角处时,一名17岁的中学生加·普林西波冲上前去开枪打死了斐迪南夫妇。

暗杀事件发生后,德奥集团欣喜若狂地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悍然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1日,德国政府向俄法两国同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立即停止军事动员、法国在未来冲突中保持中立,这一要求遭到两国的断然拒绝。于是,德国分别于8月1日和3日先后对俄、法宣战。

8月1日,德军占领了卢森堡,第二天下午,法国向中立国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准许德军借道过境进攻法国。比利时没有答应德军的无理要求,它呼吁英、法、俄诸国保护它的中立地位。针对于此种情形,英国要求德国尊重比利时的态度,但遭到德国的拒绝。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也正式向俄国宣战。

欧洲大战爆发不久,就迅速地蔓延到远东和近东,日本为了能够在东亚扩展自己的势力也趁火打劫。1914年8月15日,日本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强烈要求德国撤出在中国和日本领海的军队,并于9月15日之前,把德国租借的胶州湾和青岛移交给日本。德国似乎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日本一怒之下于8月23日对德宣战。

从1914年7月28日起,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就迅速演变成了世界大战。到1918年,共有31个国家参加了战争,战火不断地向外蔓延,最终成为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大陆上。在那里有4条战线,即英、法、比军队与德军对抗的西线的对阵形势;在东线上对阵的是俄国军队与奥匈、德国军队;巴尔干战线的对阵形势是以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和罗马尼亚、希腊等国军队与奥匈、保加利亚的军队作战;第四条则是意大利军队对抗奥匈军队的意大利战线的对阵形势。在这4条战线中,西线和东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西线长700千米,位于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国边境,从北海一直延伸到瑞士边境内。1914年8月初,德国实行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起进攻。到年底,战争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形成双方相持局面。

同年8月中旬,俄军在东线进攻东普鲁士。德军将一部分军队从西线抽调出来去对付俄军。8月底到9月中旬,在马祖尔湖地区的战斗中,由兴登堡指挥的德国军队歼灭了俄国第二集团军,随后又攻下了俄国第一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斯特尔堡。无奈之余,俄军退出东普鲁士。虽然和德国的战争失败了,但俄军也挫败了奥匈军队。截至年底,东线交战双方军队在阵地里对峙,战争进入相持状态。

1916年是此次大战最为关键性的一年。德国将其作战的重点都放在了西线上,它将进攻法国凡尔登要塞定为目标,不久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位于法国东北边境的凡尔登是巴黎的前卫,也是法军战线的总枢纽。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近九百门大炮,并配备了飞机,向凡尔登马斯河左岸的法军阵地发起猛攻,法军被迫退至马斯河右岸。自2月27日起,有3900辆汽车不断地向法国运送援兵和武器,从而有效地抵制和防御了德国的进攻。德国也在不断增加兵力,反复冲杀,双方形成拉锯战。6月初,德军20个师再次大举进攻,但仍未能突破。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到9月,德军攻势停了下来。

英、法军队为了牵制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减轻凡尔登的压力,按照预定计划于7月1日发起了索姆河战役。这场战役从9月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致使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一样,都是消耗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各损失约六十余万人,损失惨重。虽然英、法军队并未达到预定的夺回失地的目标,但牵制了德军的力量,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协约国集团的人力、物力资源的优越性逐渐体现出来,它在军事上的装备也已赶上同盟国,而军力则继续领先。在1916年的几次重大战役中,同盟国各国都遭到严重挫败,战争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于他们。而协约国虽然未能一举击溃同盟国,但军事力量却在日益增长,并逐渐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1917年11月7日,身为协约国的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俄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义大战。见此情形,德国又鼓起了战争勇气,没有俄国的牵制就可以集中兵力对西线作战了。德军统帅部把英军作为攻击的首要目标,企图在击败英军后占领法国海岸,从而围歼法军。1918年3月,德军集结一百九十多个师连续发动4次战役,在英、法联军的抵抗下,损失七十多万人。7月中旬,德军的进攻力量枯竭。

就在这一时刻美国军队陆续赶到,这无疑增强了英、法打败德军的决心。7月24日,协约国制订了详细的反攻计划:即先打通被德军在马恩河、亚眠、圣米耶尔切断的铁路交通,然后实施全面反击,彻底打败德军。

7月18日,协约国举行了大规模反攻,在埃纳——马恩河战役、亚眠战役和圣米耶尔三场战役中,德军节节败退。9月26日,联军总攻开始。28日,德军防线全面崩溃。同盟国保加利亚眼看大势已去,在29日宣布投降。接着土耳其、奥地利相继签订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胜利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51个月,15亿人口被卷了进来,战争使得世界各国损失惨重,德、奥、俄、土这4个帝国覆灭,英、法被削弱,美、日日益兴起,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为深远。

未完成的“神话”——臭名昭著的“史里芬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爆发在1914年,但是德国早已在此之前就着手准备了。当时任德国参谋总长的史里芬于1905年制订了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得到了德国皇帝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论证和补充,后来成为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作战纲领,由新继任的参谋总长毛奇负责部署和实施。

1914年8月4日清晨,德国第一、第二集团军在埃米蒂将军的率领下,迅速越过一向和平的比利时边境,向列日要塞进发。列日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这时,比利时王国的勒芒将军率领四万兵力正守候在那里,他们打算只要法国援军一到,就立刻向德国军队发起强烈的进攻。

与此同时,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布置了少数兵力,妄图凭借坚固的战略工事诱使法国军队上当,从而消除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受敌的局面,该计划就是臭名昭著的“史里芬计划”。

法国统帅霞飞率领军队对固守严密的列日要塞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强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埃米蒂将军率领大军来到列日要塞,他看到法国的援军到达后,居然不来支援勒芒将军,他感到无比高兴,自以为是地认为“史里芬计划”已经奏效了。因此,埃米蒂将军便不再把比利时军队放在眼里,他决定凭借军队的优势迫使比利时军队主动投降。同时,他还派出使者前往列日要塞,去劝说勒芒将军投降。使者到达要塞看到势单力薄的比利时军队时,以无比傲慢的语气命令勒芒将军放下手中的武器,只要让德国军队顺利通过要塞,他以个人的名誉保证勒芒的人身安全。让使者感到意外的是,勒芒丝毫不为所动,使者见劝说无效,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复命。

得知消息之后的埃米蒂气得七窍生烟,他命令士兵用大炮轰击烈日要塞的炮台,双方再次展开激战。由于地形比较有利于比利时,所以埃米蒂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恼羞成怒的德国人只好动用飞机对列日炮台轮番轰炸,虽然有些炮台被轰得七零八落,但比利时军队誓死顽抗,德国军队仍然没能扩大战果。

在“史里芬计划”的指使下,德军只用了4天时间就占领了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随后又兵分5路扑向法国。等到德国军队进攻法国时,霞飞将军才如梦方醒,他迅速做出调整,重新调集部队配备兵力,从左翼进攻德军。

得意忘形的德军参谋总长毛奇此时正率领部队逼近巴黎,他以为“史里芬计划”马上就能实现了,于是就自做主张地抽调两个军的力量到东线对付俄国人。不料却遭到俄法两国军队的双面夹击。双方共投入一百五十多万兵力,在马恩河展开了一场遭遇战。战争持续了5天,最终德国被打得溃不成军。

9月14日,德国皇帝撤了毛奇的参谋总长职务,“史里芬计划”流产了。

说他卑鄙是对他客气——法尔根汉

由于德国在马恩河战役中遭到惨败,只好退守到安讷河一带,参谋总长毛奇也被德皇撤了职,法尔根汉接替了他的位置,从此以后,东、西两线战场上的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这一时期俄国国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战争,迫使它由进攻转入了防守,最后退出了战争。俄国退出之后德国便把注意力集中到西线了,它准备在依普尔运河一带和法国及英国大战一场,以雪洗马恩河惨败之耻。

为了能够想出战胜英、法联军的策略,德国皇帝召见了新上任的参谋总长法尔根汉。见到皇帝之后,法尔根汉信心十足地告诉德国皇帝,他会把依普尔运河变成英法联军的坟墓。不明就里的皇帝露出了怀疑的神色,法尔根汉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会用行动来证明。

随后,德皇随法尔根汉去了实验场,亲自观看实验。德皇只见法尔根汉命令手下的一位将军挥动手中的旗帜,不一会儿实验场上突然出现两个士兵,赶着一群羊在山坡上溜达,就在德皇兀自疑惑之时,一门巨大的海军火炮和一门3英寸口径的野战炮对准了实验场,法尔根汉挥动旗帜和士兵进行密语,这时士兵跑下了山坡,只剩下一群羊留在山坡上吃草。指挥官一声命令,一枚炮弹在离羊群不远的地方爆炸了,只见一团黄绿色的烟雾徐徐升起,并随风飘向羊群,顷刻间所有的羊全部倒在地上。看到这些,德皇的疑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欣喜若狂,他马上命令法尔根汉进军依普尔运河。

1915年4月21日,沉寂多日的西线战场又重新点燃了战火,德国军队开始进攻依普尔运河。德军用16英寸口径的榴弹炮疯狂地对英、法联军的阵地进行了轰炸,幸好英、法联军早有准备,在坚固的防御工事下,他们不但毫发未伤,还对德军进行了还击,双方对峙了一个晚上,战斗终于停止下来。

天黑以后,英、法联军阵地上空突然响起了隆隆的飞机声,十几架飞机从德国阵地上直冲过来,沿着依普尔运河一掠而过。奇怪的是既没有向联军投弹,也没有进行机枪扫射,只是远远地划了一个弧线就离去了。英、法联军虚惊一场,他们还嘲笑德军飞行员胆小如鼠,但他们哪里知道,那些飞机是德军参谋总长法尔根汉派来的侦察机。

得到侦察员的报告后,法尔根汉发现英、法联军的战线拉得很长,而且阵地崎岖不平,掩体和碉堡参差错落,既不容易一举攻破,也无法正确估计出具体兵力。听到这儿,一个诱敌的计划已经在法尔根汉脑海中形成了。他决定将英、法联军引到平地上来,趁其不备释放致命武器,然后打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第二天深夜,天空阴云密布,微微有些东北风吹过。法尔根汉命令德军各部立即准备好防毒面具,处于待战状态,准备在黎明时分对英、法联军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