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个1~3岁的孩子说谎,这多是本性的流露,妈妈不必大惊小怪,从孩子5岁开始,妈妈就要加强对孩子的诚实教育,这样效果才会最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区分说谎的程度,一旦让他们意识到说谎会免受惩罚,甚至可以获得好处,情况就会变得更糟。其实,孩子的一些恶意的谎言往往与妈妈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如果妈妈在不经意间给予了孩子错误的奖励,最终很可能毁掉孩子的前程。
既然诚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诚信的美德呢?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年轻时很穷,在一个冬天的下午,他裹着一件单衣去找工作,因为贫穷,他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只好站在马路上发呆。突然,一辆马车猛冲过来,宋耀如躲闪不及,被马车撞伤了。
马车的主人并没有立刻跑掉,而是下车来询问宋耀如的伤情,不但把他带到家里,给他请大夫,还在他病好后,给他找了一份工作。
这件事对宋耀如的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要养成诚实的品德,宋庆龄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
一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小庆龄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因为她最喜欢到这位伯伯家去看鸽子,她急忙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最漂亮的衣服找出来穿好,准备和父亲一起去伯伯家。
可是,刚走出门,宋庆龄突然想起今天上午朋友小珍要来跟她学叠花篮,于是就不知不觉地停住了脚步。父亲见女儿站在那里不动,便问:“庆龄,你怎么落后了,难道你不想去看鸽子了吗?”
宋庆龄说出原委。父亲便说:“没关系,明天你再到小珍家里去教她也行啊。”宋庆龄为难地说:“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不见不散。我如果走了,会让她失望的。”姐姐也说:“小珍不会怪你的,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不就行了。”可是宋庆龄仍站在那儿不动:“爸爸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是不守信用。”
父亲听了女儿的话,心里很高兴,就对其他的孩子说:“庆龄做得对,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做个讲信用的孩子。”
父亲走了,宋庆龄一个人在家里等了很长时间,小珍都没有来。
傍晚,大家都回来了,父亲问宋庆龄:“你们玩得开心吧?”宋庆龄平静地说:“小珍没来,她可能有别的事。”姐姐惋惜地说:“早知道这样,你跟我们一起去伯伯家就好了。”宋庆龄说:“虽然小珍没有来,家中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乐,因为我信守了诺言。”
听了女儿的话,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父亲把这件事和朋友讲了,朋友便让宋耀如带回两只鸽子给宋庆龄,当做对她坚守诺言的奖励。
一个诚信的人是最值得信任的,妈妈要多对孩子的诚信行为进行恰当的奖励,而对孩子的谎言,尤其是恶意的谎言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做到奖罚分明,让孩子从心底里记住,什么是最值得被鼓励的好品德,什么是最该果断摒弃的坏习惯。同时,若让孩子遵守诺言,父母更要以身作则,做到不轻易许诺,但许诺了就一定要遵守,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父母的话孩子才更愿意听。
向孩子传递宽恕的正能量
宽恕是紫罗兰在被鞋跟踩碎后,散发出来的芬芳。
——马克·吐温
唐代开元年间有位德高望重的梦窗禅师,他既是有名的禅师,又是当朝国师。
一次,梦窗禅师搭船渡河,在渡船刚要离岸时,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大将军,大喊道:“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就朝水边跑来。
这时,船已经开了,船夫大声回答他:“请等下一趟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岸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对船夫说:“船家,船离岸还没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头载他过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出家人开口求情,便把船划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上船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到了坐在船头的梦窗禅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骂道:“老和尚!走开点,快把座位让给我!”没想到这一鞭子下来正好打在梦窗禅师的头上,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汩汩地流下来,禅师一言不发地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蛮横的将军。
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们纷纷替禅师感到不平,窃窃私语道:“这个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回去载他,他不仅抢禅师的位子还打人。”
从大家的议论中,将军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心里非常羞愧,却不好意思认错。
不一会儿,船就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禅师默默地走到水边,慢慢洗掉脸上的血污。那位将军看了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上前跪在禅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真对不起!”梦窗禅师却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一句“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道出了梦窗禅师极高的做人境界。
佛语说:“怒者心之奴,恕者心如也。”“怒”与“恕”两个字虽然非常相似,却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怒”是什么?怒是心奴,是心为外物所奴役。当一个人因不满一件事而发怒时,那件事并不会因你的愤怒而改变,只会使你的心被外物奴役,丧失理智,成为情绪的奴隶。而“恕”是什么呢?恕是心如,心如就是“恬静、安详如水”,心若自如,才会无所羁绊,畅通无阻。
宽恕是一种胸怀,懂得宽恕的人必然心胸坦然、淡定沉静,而一个懂得宽恕的孩子也必然是一个善良且内心充满感恩的人。
孩子之间产生一些小摩擦在所难免,妈妈要意识到孩子之间的小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不必看得过于严重。可是有的妈妈一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就立刻跑过去,把孩子保护起来,这种过度保护只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怕事;有的妈妈干脆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甚至全家一起出动,给孩子壮胆。这种行为只会使孩子变成一个报复心极强的自私任性的人。
而一个“理智型”的妈妈会如何做呢?她会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然后教给孩子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是通过模仿父母而产生的。因此,作为妈妈,必须经常问问自己:我的一言一行是否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那些喜欢“得理不饶人”的妈妈隔三差五与人发生激烈的争吵,久而久之,她的孩子耳濡目染,便也学会了,只要觉得自己有三分道理,就大闹不止,或者要求别人道歉,或者要报复和惩罚别人,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就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被孤立,还会遇到更多挫折而痛苦不堪。
“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要培养善良、宽容的孩子,妈妈必须为孩子做好的表率,同时抓住教育契机善加引导,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林肯被迫辍学回家做了伐木工人。在伐木场,每个工人伐倒树木后,都要用墨水在木材上写上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以表示是自己伐倒的,然后凭标记向老板领工钱。林肯每次都写上一个字母“A”。一次,林肯发现,在自己辛苦伐倒的十几根木材上竟写着字母“H”,显然有个可耻的人偷窃了他的劳动果实。
回家后,林肯火冒三丈地向母亲倾诉:“很明显,这件事一定是亨利那个家伙干的,我要将这件事告诉大家,让他当众出丑。”母亲并没有附和,而是柔声问道:“孩子,你需要朋友呢,还是需要敌人?”“当然是需要朋友了。”林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就对了,做人要有宽容之心,如果你想干一番大事业,就需要有一大批人支持你,若树敌太多,必将寸步难行。”听了母亲的话,林肯默不作声了,他牢牢地将母亲的话铭记在心。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林肯从未忘记母亲的教诲,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待人处世,为他后来辉煌的政治生涯赢得了广泛的支持。林肯成为美国总统之后,一次,国防部部长斯坦顿在背后咒骂他是“该死的傻瓜”。有人暗中将此事告诉了林肯,就在人们幸灾乐祸地等着看国防部部长出丑时,林肯却说:“可能我真是个傻瓜,我了解斯坦顿,他办事向来认真负责,他说的话十有八九是正确的。”很快,林肯的话被传到斯坦顿的耳朵里,他顿时羞愧万分,立即跑来向林肯道歉。因为宽容,林肯不仅轻松化解了一场风波,而且赢得了更多人的尊敬。
可以说,没有母亲的教诲就没有林肯的成功。印度的一位大师古儒吉曾说过:“去爱一个喜欢你的人,没什么了不起;去爱一个爱你的人,你什么分数也得不到;去爱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一定会在生命中学到一些东西;去爱一个无缘无故责备你的人,你就学到了生命的艺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宽恕是紫罗兰在被鞋跟踩碎后,散发出来的芬芳。”
教孩子学会宽容,就是修正孩子的自私任性的行为,当孩子出现霸道的苗头时及时地批评、纠正,当孩子懂得原谅时适当地奖励,做到奖惩结合,让孩子懂得与人相处的艺术,学会以一颗宽广的心来面对世界。这样,孩子在未来的路上,朋友会越来越多,路也会越走越宽阔。
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荣誉
虽然我穿过它,它带给我温暖和力量,但这已经是陈年旧事,我只活在当下。
——奥黛丽·赫本
电影明星奥黛丽·赫本拍的每一部电影几乎都成为经典,但你或许不知道,奥黛丽·赫本却从不喜欢看自己演的电影,对她来说,电影拍完了就是结束了,她不会沉迷在过去的光环和荣誉中。有一次,在荷兰举办了一场奥黛丽·赫本的电影回顾展,以经典影片《甜姐儿》开场,当主持人问她上次观看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时,她回答说:“首映。”
虽然声名卓著,获奖无数,奥黛丽·赫本却从不认为自己就是公众眼中的大明星。在奥黛丽·赫本看来,名誉只是一个幻影,没有任何的实质作用。她从来不喜欢被狗仔队追逐,更不喜欢登上八卦新闻的头条,她喜欢的是工作一旦做完,就尽快回到家里,做菜、烧饭、遛狗或是带儿子去公园玩耍。
一个人必须有强大的内心才不会被名誉所累,身为世界级的大明星,奥黛丽·赫本的一举一动(从剪发到穿着)都会受到万众瞩目,但是为了爱情、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宁肯舍弃一切荣誉,选择回归家庭做一个好太太和好母亲。
奥黛丽·赫本也不会利用自己的名声去赚钱,而且她几乎没坐过头等舱,除了一次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时她身体不适,才第一次乘坐头等舱。奥黛丽·赫本认为,在一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忍饥挨饿的年代乘坐头等舱简直就是一种犯罪。
奥黛丽·赫本更不会将她过去的荣誉拿出来向人炫耀,尽管她是最有资格这样做的人,她从不沉溺于充满光辉的往事中,尽管她拥有无数个璀璨的瞬间和获奖的感动,但她很少会在回忆中恍惚出神。
对于那些曾经造就了“赫本传奇”的美丽戏服,奥黛丽·赫本也从不会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不时地搞个“回顾展”,尽管每个衣服里面都藏着无比珍贵的回忆。奥黛丽·赫本在逐渐淡出影坛时,就把她的那些戏装都送给了朋友,当然纪梵希为她设计的那些衣服她也全部还了回去。奥黛丽·赫本说:“即便是多年前让我心爱不已的一件外套,我也不会望着它一直发呆……虽然我穿过它,它带给我温暖和力量,但这已经是陈年旧事,我只活在当下。”
荣誉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如果你过于重视它,它只会跑得离你越来越远,但是如果你无视他,它却总是在你身后追逐你。
正确看待荣誉可以使一个人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这一点,在教育孩子时也非常重要。
张炳惠在将孩子们培养成材后,当孩子们考上大学离开家时,张炳惠都要给他们每人一双毛袜,那不是一般的毛袜,而是孩子们小时候穿过的毛袜,而且这些毛袜都是曾经补了又补的。张炳惠说:“在穿这双袜子的时候,要仔细体会脚底粗糙的感觉,这样,无论你身在何方、处境怎样都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一个妈妈,张炳惠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居里夫人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全球有一百多所大学、研究院、学会等都授予她名誉终身院士、名誉博士等称号。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就,居里夫人选择了躲开荣誉,拒绝各种各样的采访。居里夫人还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她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教会孩子如何看待荣誉。一次,一位朋友去拜访她,恰巧看到她的小女儿正玩着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金质奖章,朋友惊问:“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着说:“我就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不过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