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娇不惯教女孩100招
24834200000006

第6章 “护犊”式教育有害无益(田伟)(5)

采儿上小学三年级了,说实话,她长得不算漂亮,可以说在五官上她几乎继承了父母的所有缺点塌鼻梁像和黑皮肤像爸爸,小眼睛像妈妈,在学样里一群漂亮的女孩子中,她确实显得有点不如人意,甚至有许多朋友当着采儿的面儿就对她父母说:“你说这么漂亮的妈妈怎么生个黑女儿来?”每当有朋友这么说的时候,采儿的父母都会笑着回答:“采儿随她太祖父,他是个立过站功的英雄,是全家人的骄傲。采儿身上就有祖父的影子,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孩。”

的确如此,采儿爸爸妈妈说很正确,采儿就是个独立性强,思维活跃,胆大且有主见的女孩,而且她还很善于团结其他小朋友。

有一次,学样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是抽签分组的,每两个同学一组。跟采儿抽到一组的是一个很瘦小的男同学。这个男孩因为没有完全掌握拔河的动作要领,再加上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最后他们虽然都很努力,但是还是在第一轮被淘汰出局了,当然,被淘汰的还有其他几组队员。说到底,三年级的孩子还小,那些被淘汰的同学都因为不能继续比赛开始大声哭起来,尤其是和采儿做搭档的小男孩哭得最厉害。这时采儿不但没哭,她反而跑过去安慰那个男孩:“我们以后好好练习,等过些天再参加比赛就能赢了,输一次没关系的。”

后来经过他们两个星期的努力后,在学校再次组织接力比赛的时候,采儿主动找体质很弱的小男孩做搭档,他和采儿配合默契,而且加上个子小和灵巧的优势,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他和采儿就拿到了第二名。这下子,男孩表现得兴高采烈,不过采儿却比他显得沉稳多了,她只是拿着奖杯向爸爸妈妈远远地示意。

除了在帮助同学上采儿是把好手,她还是老师的好帮手,采儿会快快乐乐地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会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这让教过采儿的老师很喜欢她,教过她的老师都说采儿心理素质好,是个不简单的小姑娘,脸上总带着自信的微笑,大家都觉得她很阳光也很可爱。

采儿之所以这么小就显露出自信的气质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们灌输给采儿的精神,才让采儿对自己的印象多于人们的负面评价。采儿的父母就是对女儿灌输长得平凡没关系,胜不骄,败不馁的自信比漂亮宝贵的理念,一句“像外祖父”,结果他们的女儿就真成了外祖父式的“小英雄”。

让女孩子“吃得苦中苦”

许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见不得让孩子受一点苦。于是有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父母的溺爱,让孩子缺乏吃苦和独立的精神。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就足够了,这种观点是极不可取的,有些父母们除了对女孩的学习坚决不肯妥协外,其余的事都持“好商量”的态度,其结果是女孩空有好成绩,却缺乏做事的能力,这让她们在生活中处处碰壁,慢慢地失去自信,不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连让父母感到最骄傲的学习成绩也会跟着下降。这样教育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就不会具备自立和自强的能力。请家长们想像一下:孩子到十几岁还不会自己洗衣服,这样的孩子成人要怎样独立面对困难?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想要成为幸福的人,首先就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当然,孩子毕竟还小,他们认为在没有经过锻炼的情况下,不习惯、不愿意吃苦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家长却应该灌输孩子“吃得苦中苦”的精神,父母不应该为心疼孩子就不让他们吃苦,要知道,吃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幸福。

一天,明明的妈妈去同事家串门,刚好同事刚6岁的女儿也在家中。明明的妈妈看到同事的女儿正在自己洗袜子。

她问同事:“孩子这么小,怎么让她自己洗?”

同事回答:“因为她不会,所以让她学着洗。”

明明的妈妈说:“可是她也洗不干净呀。”

同事笑笑说:“这没什么,多洗两次就可以了,总有一天,她会洗干净的。”

明明妈妈开玩笑地对同事说:“你不是拿锻炼孩子的幌子偷懒吧?这么做妈妈的真少见”

同事笑笑,说:“上次我去你们家倒是看到你在偷懒了。你儿子想帮忙收拾屋子,你怎么不让他收拾?”

“我是怕他给我捣乱,他也不会做,只会让我更麻烦,而且他现在的学习压力也大,所以我就帮忙喽。”

“孩子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学会东西,他们总要有一个学习和亲自体验的过程。孩子现在多摔几个跟头,以后的生活才会更顺利,如果等到长大再摔跟头,恐怕就不好了。也许开始的时候他们做不好,会气馁,但在你的鼓励下,慢慢他们就会做好的。你想一下,孩子刚学习走路的时候是不是摇摇晃晃的,可是你也没因为他会摔跤就不让他走路;他们刚学说话的时候,发的音大家都听不懂,你也不会因为他说不好就不让他继续说了……孩子不可能一下做得很好,但我们不能放弃让他们尝试,他们正是在父母的激励下学会了走路和说话。所以培养孩子就要让他们多做些事,不怕他们做不好,只要做就可以。”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孩子就养成贪图享乐的习惯,他很难理解父母的艰辛,而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则让他们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很多孩子已经工作了,仍不自食其力,依然靠父母养着,这种现象其实有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原因,也许在孩子小的时候,只注意他们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没有刻意让他们吃一些苦,明白生活的艰辛,不能不说这是教育上的失败。

女孩的柔弱和乖巧总让父母舍不得让她们吃苦,结果却往往让她们的人生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父母只是替她们遮挡一时,却没有替她们遮挡永远,在需要女孩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她们往往变得不知所措了。事实一再证明,要想取得成功,只有头脑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独立、坚韧、自制等良好的性格。因此教育专家认为,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为他们做太多事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独立意识,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所以父母应该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多让女孩做些事,多让他们吃些苦,想让女孩成才,是要通过让她们吃些苦来磨练她们意志和品质的。

让优越的女孩不娇纵

女孩大多数比男孩依赖父母,而且很多父母也喜欢让女孩依赖。而依赖是娇纵的前提,即使是再优秀的女孩如果沾染上娇纵的习惯,也很难在生活中走得顺利,她们的生活已经不能没有父母,可是理智的父母应该明白:生活与性别无关,女孩也总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生活,独立是她们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父母应该教育自己的女孩不娇纵。

在萌萌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培养她的自理能力。萌萌刚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经常摔跤,但父母并不会过去扶她,而是对她说:“女儿乖,你肯定能自己站起来的。”在萌萌站起来后,爸爸妈妈会说,“萌萌真行”;在萌萌刚3岁的时候,一家人出去旅游时,萌萌也要背上放着自己的奶瓶和其他东西的小书包。

有一次,萌萌和父母去朋友家做客。过了很长时间,在他们准备离开去客厅换鞋的时候,发现朋友家的小狗不知把萌萌的鞋带叼到哪去了。朋友对他们说:“萌萌穿多大的鞋?我女儿有双鞋还没穿……”

萌萌的父母听完朋友的话,说:“没关系,这是萌萌自己的事,让她自己处理吧。”

这时,只有5岁的萌萌先是想了一下,然后动手解下头上的皮筋,对着鞋比量一下,刚好合适,这样她的鞋又能穿了。

在培养女孩的时候,父母的爱有时便成了美丽的陷阱。有些时候,是父母带着女孩误入歧途的,许多父母觉得女孩天生脆弱、胆小,所以要给她们更多的呵护,让女孩免受失败之苦。父母的确该给女孩关爱,但有一个前提——不把女孩看成“弱者”,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女孩,女孩才能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孩大多是父母非理性的爱培养出来的。小时候,女孩也许曾有过爬树的想法,但家长却常是用“以后千万不能这么做,太危险了……”之类的话来教育女孩,试想如果是男孩喜欢爬树的话,父母最多只是告诉他们“小心一些”。父母态度的差距其实是在无意中给了女孩一种信息:女孩是需要保护的,是天生的弱者,没有父母,她什么也做不好。而这种暗示的结果则是女孩真的不再努力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所以她们理所当然地要依赖父母。父母的确要给女孩更多关爱,但是关爱并不是让女孩一直在幸福中,体会不到失败和挫折,这样她们便不能吸取经验和教训,没有经验的孩子是无法成长起来的。

父母必须明白,女孩自己能做什么,不仅取决于她们的聪明程度,而且也取决她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所以父母不妨让女孩做她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知道那种事事依赖、处处顾惜的女孩总是期待照顾,怀疑自己的能力。当然,父母也不能把女孩毫无思想准备就置于新情景之内,突然让她们试着自立,也会让女孩因受到突然的挫折而失去信心。父母应该让女孩试着尝试自己做事,让她们知道即使犯错误也是被允许的,放手让女孩自己去想、去做。父母要做到君子动口不动手,可以多对她们提些意见,但是不要做些必要的帮助,可以每天给女孩些简单的任务让她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