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又一个小妹妹出生了。小妹妹渐渐长大,她也跟着两个哥哥开始自觉地学习。当妹妹开始在桌上学画画时,大哥哥就到另一张桌子上去独自学习。
看到哥哥每天独自一人学习,弟弟妹妹们也向他学习。没过多久,老二也自己找了一张专用的桌子,每天主动地学习。之后,最小的妹妹也在两个哥哥的榜样作用下,找了一张自己的桌子,开始独自学习起来。
儿童时期养成的这些生活和学习习惯,会一直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如果父母们都能像关向南夫妇一样,静下心来,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和女儿一起围坐在桌前娱乐、学习一番,不久就会让女儿养成平心静气伏案学习的自觉性。
当然,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变到突变的原则。而且,它需要父母和女儿双方面的努力。
首先,父母必要时要强制和约束女儿。“强制出习惯”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个好习惯,孩子们也都是经过父母或他人的数次强制和纠正才得以养成。
众所周知,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的美名,市民们的自律习惯更是让人称叹。但是,最开始对市民们自律习惯的培养,甚至动用了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来强制执行。
所以,在女儿养成好习惯,去除坏习惯的初期,父母不妨用一些适当的强制手段来进行约束。
除了父母的约束、教育的陶冶外,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依靠女儿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而这种决心和勇气,最主要的来源归结于父母所创造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总是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中,女儿总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在一个注重团结合作的家庭中,女儿绝不可能养成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习惯;而在一个注重民主、开拓创新的家庭中,女儿也绝对不会养成人云亦云、唯唯诺诺的习惯。
总之,好习惯可以成就好人生。父母要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循序渐进地培养女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女儿要进行合理的管教
赏识女儿,并不等于宠爱和溺爱女儿,也不等于放任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女儿毕竟还是孩子,总是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所以,父母在赏识女儿的同时,还应该进行合理的管教。
不过,管教应该把握好度。如果对女儿一直进行过于严厉的管教,往往会伤害女儿的自尊和人格,并且会扼杀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有一个不幸的女孩,在她童年的时候,经常因为做错事情而遭受父母的严厉惩罚。在她7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半夜不小心尿床。父亲痛打了她一顿,还用尿湿的床单包住她的头,让她站在门口不准上床睡觉。
小女孩长大之后,一直无法从父母对她稚嫩心灵所造成的伤害中复原,她变成了一个极度自卑、懦弱的人。
可见,父母过分的充满敌意的严厉处罚,会给女儿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不过,如果放任女儿,不去约束女儿的言行,也很容易伤害女儿的自尊。
当女儿知道自己犯了错时,不管是因为她的自私自利或是冒犯了别人,她都会本能地期待父母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是因为,在女儿的心目中,父母象征着她所想要的公平、法令和秩序。
这时,如果父母对女儿的行为不理不睬,女儿渐渐地就不会尊重父母,也觉得没有必要听从父母的话。更重要的是,她的心里会纳闷:如果爸爸妈妈很爱她,为什么容许她做这种坏事?
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史丹利·库柏史密斯,曾经针对2000多名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做了一项研究,希望由此了解影响孩子自尊心发展的因素。这个研究从孩子青春期之前开始,一直追踪到他们成年。
通过长期的研究,史丹利发现:那些自尊心高的孩子在家中都享有比较多的爱,而且被珍惜,同时他们的父母在管教上也比较严格,他们的家庭一般都注重民主和开放。
另一位心理学家威廉·达蒙在他的《期待:克服家庭和学校的纵容观念》一书中提出,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接受纪律约束,这既是积极性的,也是限制性的;如果孩子在学习技能,那么他需要一种约束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天赋;而在不断地试探社会规定的极限时,他也需要遇到这种坚定而又前后一贯的纪律约束。
没有任何约束,会让女儿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家庭,尽管父母是爱她的。所以,作为父母,不应该放任女儿自由,而应该对她进行合理的管教。一般来说,父母只要把行为的界限设定好,女儿就能在此范围中自由地培养和发展个性。
不过,作为父母,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合理的管教”,然后才可能实施真正有效的管教。
合理管教的前提,应该有一个事先设定好的合理的界线,以制度和规定的方式确定下来,并加以公布。这些规定应该在女儿违反之前就讲清楚,要让她从内心认可,并清楚地知道父母的期待和理由。
当然,父母应该确定,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女儿,并且教育她分清是非和主次,以便使她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美好的人生。
如果女儿在家里接受并且遵从规定,那么她就能够离开家庭,并融入到需要遵从更多规定的更广阔的外面世界中去。
在女儿已经有所行为时,父母首先也要认真辨识她的这种行为是否违反已经确定的制度,是否应该受到惩罚。
一些父母在管教女儿时,一开始就没有准则,处罚起来也就更没有原则性。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女儿一时忘记或者不小心酿成意外而重重处罚她,如忘了喂狗、没有整理床铺或其他幼稚的举动。
这些错误行为如果不是女儿故意的违抗,父母若严厉处罚她,就会在她心中造成怀恨。
另外,适度地管教女儿,绝对不表示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沮丧和不安发泄在她的身上。父母不能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在女儿做错事、发生小意外或行为幼稚时拧她的耳朵。同时,父母也不应该在别人面前处罚女儿,或者用不尊重的方式羞辱她。
当然,父母还应该认识到,合理的管教并不意味着就是惩罚。惩罚往往是由父母来定位,从父母的角度进行评判,把权力强加到孩子头上,而不承认孩子自身权力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女儿的愤怒与怨恨,从而导致更大的冲突。
事实上,许多成功的父母都有一套奖励措施来帮助他们落实对女儿的管束。他们知道,对女儿来说,奖励比惩罚更有效果。所以,在女儿做得好时,他们会对她进行有针对性的奖励。而只有在不得不惩罚时,他们才会去惩罚女儿。
对女儿说不的时候要解释拒绝的理由
有些父母过于溺爱女儿,总是尽力满足女儿的愿望,避免让她的美梦落空。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往往会变得蛮不讲理,她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要。倘若父母拒绝她的要求,她马上就会发脾气。她相信拥有是她的权利,觉得自己是公主,理应得到这一切而无需说个“谢”字。
其实,父母的这种培养方式不利于女儿的身心健康。
把要东西的权利交给女儿,由她决定父母应该同意或不同意,就像给了女儿一件她不会使用的武器,这迟早会让父母后悔的。因为一个充满欲望、撒泼任性的女孩并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童年的幸福不仅仅是有玩具、愉快和无忧虑的生活,同时也包括体验失望的感觉。
失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必须面对的东西。一个从来没听过“不”字的女孩,是不可能承受失望的感觉的,而这种情况将会使她变得脆弱、不成熟、有暴力倾向和染上坏毛病。
父母应该认识到,你的一个“不”字,可能破灭了女儿的一些愿望,但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东西:让女儿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她想要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
家庭是女儿成长的最重要的地方,父母应该向她灌输适应社会环境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所以,父母必须学会拒绝女儿。对她那些非分的要求,父母要坚决拒绝;对她正当的要求,基于家庭的经济条件,或者出于教育她的目的,父母也未必要一定全部满足。
当然,与我们成人不乐意听到别人对自己说“不”一样,女儿也不会喜欢遭到拒绝。在听到“不”时,女儿可能会表现出反抗、暴怒、恼火、指责、消极、不悦和抵触。而且,父母轻易、粗暴、简单化地拒绝女儿,会导致她的心理受到损伤,产生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
所以,父母要掌握一些方法策略,学会适当地拒绝女儿。
当女儿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不要着急说不,可以让她自己考虑一下,如果她做为家长,会不会同意这个要求。
如果女儿问你,她可不可以买一个MP3。你以前从来没有同意过她的这个要求,现在也没有打算同意。这时你可以避免正面拒绝,问她一些问题,比如,“你认为我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这个问题给了女儿说话的机会,她会说:“您以前从未同意过,所以我猜您会说‘不’。”你还可以问她:“你为什么认为我会说‘不’?”
这给了女儿解释预料中情况的机会:“因为MP3比较贵,而且对我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
对女儿的回答,你应当给予表扬和积极的反馈:“没错,你说得很好。这表明你确实在考虑问题。”
这样,女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明白,自己的要求为什么不会得到父母的满足。让她自己明白其中的理由,比父母简单的拒绝要好得多。
当然,很多时候,父母在说不的时候,如果能理智并且有逻辑地讲出拒绝的理由,女儿会更容易接受拒绝。
有些父母们更习惯于说:“说不就是不。”这种说法既不理智也不合乎逻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你准备拒绝女儿的要求时,首先要三思,决定之后就把自己拒绝的理由坦率认真地告诉她。
你要相信女儿的认知能力,使她最大限度地理解父母的做法,让她感到父母不是不愿意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自己的要求过分了,或者家里的确有困难。
比如女儿问:“我能对着车库的墙打网球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你就应该有相当充分的理由进行解释,比如:“宝贝,我不喜欢你那样干,因为邻居们会听到噪音。”或者“我不太想让你那么做,因为我怕你会把铝制墙板弄上凹痕。”
有些父母当时拒绝了,可是经不住女儿的纠缠,过一会又予以满足,这是最失败的。也有些父母不注意相互之间的默契,爸爸拒绝了,妈妈又同意了。还有的是,父母达成了一致意见,爷爷奶奶却悄悄地予以满足。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会让女儿养成很多坏习惯,她会认为只要通过死缠硬磨的手段就可以达到任何目的。
有些女孩性格比较倔强,遭到拒绝之后思想上一时想不通,就会闹情绪,不吃饭,不理人。这时候父母必须硬起心肠,不要因为心疼而屈服迁就。你可以置之不理,或者想想别的办法,转移女儿的注意力和兴趣,随后再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向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在对女儿说“不”时,消除她的怒火与失望的另一种方式是,引导她重新看待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让女儿学会换一个角度来看令人失望的问题,从而变得积极起来。
比如,女儿问父母,自己晚上可不可以邀请几个同学到家里来玩。而父母打算早些休息,不想孩子们的喧闹声吵醒,所以拒绝了女儿的要求。
这时候,父母在解释自己的理由之后,还可以帮助女儿重新看待这一问题。比如可以问她:“我知道今晚不让你的同学来玩让你不开心。但是让我们想想你能不能在家里做点别的事情。你认为能做点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女儿重新看待自己不喜欢的问题。如果她能想出另外一两种想做的事情,比如看漫画,或者看动画电影,她就不会因为被拒绝而大发脾气了。
总之,父母不能一味地满足女儿的任何要求,但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拒绝她的要求。在拒绝她的时候,要讲究策略,要让女儿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
不应让奖励成为女儿学习的诱饵
与正确运用拒绝女儿的方法相反,有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父母会不自觉地走向另一个极端:用物质奖励贿赂女儿。当女儿成绩不佳时,父母就允诺,如果她的成绩能达到多少分,就给她一笔钱,让她去买自己喜欢的高级玩具,或者一套好看的衣服。
这种做法的确能对女儿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使她在学习的时候产生高度的积极性,可是这样的效果往往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有一位妈妈告诉专家,她用了很多办法来激励女儿学习。女儿考好了就带她去游乐场,买名牌运动鞋,吃西餐,甚至许诺说要带她出国旅游。可是,每种办法只能用一两次,然后就没效了,所以女儿的学习一直都没什么起色。
这位母亲似乎用了很多办法,但分析她的方法,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物质刺激,而区别只是奖品不同。其实,物质奖励并不能真正刺激女儿的热情。即使能带来一些动力,也是阶段性的,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而学习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态度。
很多事实都证明,对女儿的学习进行单纯的物质奖励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不少消极的作用。
首先,把物质奖励作为让女儿学习的诱饵,会使她产生错误的学习目的。如果女儿只是为了得到漂亮的衣服而去学习,她在学习上就开始变得功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