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24833700000036

第36章 批评启发篇(8)

教育专家说,父母批评孩子,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孩子做错了一道题,正确批评是提醒一下:“儿子,这道题你好像做错了,做作业要认真仔细,知道吗?”而错误的批评是:“你真是个笨蛋!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这两种方式的批评,表面上看指的是一件事,说的话也差不多,但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别。前一种批评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的重点落在做错的题目上;而后一种批评就是对人不对事,是一种错位的批评,把批评变成了指责,变成了人身攻击,批评的落脚点在孩子的“笨”上,这就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负罪感,从而降低了自我评价的能力。而更好的批评方式可以是这样:“孩子,我发现你现在做作业的速度比原来快多了!如果你下次做作业的时候不再出现错题,再认真仔细一点儿的话,那就更棒了!”哪怕孩子的作业没有以前做得快,你也可以这么说。因为这样的批评很具有建设性,孩子在下次做作业的时候不但会快,而且会认真仔细,对于这种批评,孩子也乐于接受。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孩子怕药的苦,父母为什么不能在苦药的外面包一层“糖衣”呢?如果孩子愿意被肯定,那么父母为什么不能顺着孩子说一些让他更容易接受的话,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所以,建议父母在批评的时候,不要带有任何攻击孩子人格的语言,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教育孩子要保持一致

在现代教育中,有一致性的原则,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尽量保持一致面对被教育者。比如,在教育关系中,我们常见的就有父母之间的一致,父母与长辈之间的一致,父母与老师之间的一致等。

孩子处于成长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毛病。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就要给予及时的批评和指正。一般来说,在家庭教育中,这些事情都是由父母一手进行的,不过,有的家庭里还会有长辈参与。在这里,就要注意一致的原则了。

雯雯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总爱挑食,不爱吃菜,以至于看到是绿色的东西就不吃。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

一天,吃饭的时候,矛盾又一次发生了。原来,妈妈下班回家时,买了一些新鲜的蔬菜,而雯雯看到桌子上的两盘菜,就不高兴地嘟起了嘴,说什么都要去吃快餐。

妈妈耐心地说:“雯雯乖,吃菜有营养,明天妈妈再带你去买快餐好吗?”

“爱吃就吃,不吃拉倒,天天不知道想吃什么,真是的。”爸爸不耐烦地说。

看着爸爸严肃的脸,雯雯有些害怕,眼里开始有了泪花。爷爷看到这情景,就对爸爸说:“你看你,多大的人了,怎么和孩子说话呢,不能和气些吗?”

奶奶马上走到了雯雯的身边,说:“乖,咱们不吃菜,奶奶这就带你去买汉堡包吃。”

这一幕,让雯雯的妈妈感到很无奈。

其实,任性是孩子要挟大人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养成这种不良性格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大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一味地批评和训斥,就像故事中的雯雯爸爸;二是父母之间、奶奶爷爷之间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处理方式或意见不一致,互相矛盾,就像故事中雯雯的爷爷对儿子的批评和奶奶对雯雯的纵容。这也是现在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常见的现象。如果孩子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错误的时候,爸爸批评,妈妈护着;妈妈批评,爷爷奶奶护着。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感觉自己有了优势、有了靠山,任性或其他毛病就会愈演愈烈了。要想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改掉坏习惯,家庭成员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大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尽量保持一致。特别是爷爷奶奶,千万不要在孩子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出面袒护和干涉,大人之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商量以后再做出合理的处理。

(2)在孩子任性吵闹的时候,大人不要劈头盖脸地严厉批评,更不能打骂。可以因势利导,正面且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被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比如孩子吵闹着要养一条小狗,大人可以带他到公园里去看猴子,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

(4)必要的时候来一点“惩罚”。比如对于哭闹的孩子,谁也不要理睬,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冷淡”他一段时间,等他沉不住气要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这个时机,严肃地向他讲清不满足他无理要求的原因,顺便指出他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让他保证再也不这样做。只有这个时候,批评才是有效的。

在孩子的眼里,老师一直拥有崇高的威信,而且老师威信高,也有利于孩子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教导。而一位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否有威信,威信有多高,不仅与老师自身的素质有关,也会受到父母对老师的态度以及父母和老师的关系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父母应该注意在教育孩子方面与老师保持一致,在孩子面前树立和维护老师的威信。

某学校组织春游。一个小男孩对一种树产生了好奇,于是就问:“老师,这是什么树啊?”老师不知道,就对小男孩说:“对不起,老师也不知道。不过,你爸爸是植物学家,你可以回家去问问爸爸。”小男孩回到家以后就去问爸爸,而爸爸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明天你再去问一问老师吧,他一定知道的。”

第二天,小男孩去上学的时候,爸爸特意交给了他一个封信,说是带给老师的。

老师接过信看了以后,明白了家长的意图。于是,他对男孩说:“老师已经查了有关的资料,知道了这种树的名字……”

这位父亲的苦心再明显不过了,他是想让老师在孩子心中树立知识渊博且可信的形象,从而让孩子相信老师。

这位父亲的做法有利于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进而有利于孩子今后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反之,如果这位父亲不这样做,而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贬低老师,或者对孩子说:“你们老师怎么这么笨,连这种树是什么都不知道……”将会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不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父母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利用和发挥好这种作用,尽可能地在教育中保持与其他教育者的一致性,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不作不合理的批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好。”陶行知先生的话深刻地说出了批评的重要性。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在这里要说的是,批评责备孩子也有一条底线——和颜悦色、冷静地面对孩子的错误,抱有宽容的心态,允许孩子将错误逐渐改正过来。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对孩子要有一种尊重,哪怕是在他犯一些错的时候。

首先,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能为自己铺床单了,但是孩子铺床单的手艺并不高,铺出来的床单总会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妈妈看了看,说:“我的天!这里全被你搞得乱七八糟的,你这是在做什么啊?”到了下次应当铺床单的时候,这个孩子畏缩地站到了一边,并且说:“这样吧,还是妈妈你来做,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对此,妈妈应该怎么做呢?蒙台梭利给了父母一些建议,她说,父母可以这样说:“我们需要换床单了,来,亲爱的,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或者“妈妈再做一次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