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服输的男孩
24832800000009

第9章 给男孩一颗上进的心(3)

3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在此之前,专家们特别让犯人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自己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表现得比正规军还要勇敢,他们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勇敢拼搏。

事实证明,“标签效应”是真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给孩子贴过标签?比如“懒人”标签。请不要否认自己的过错,重要的不是掩饰错误,而是如何改正自己的过错,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培养。

首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又是最容易被伤害的,当他伤心的时候,父母最好的弥补方式就是对他这个“人”给予关注。这是一种爱的反应,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其次,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表示赞赏。

小亮在家的时候有点懒散,这让妈妈很烦恼,为此,她曾多次责怪小亮,可是小亮依然故我。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希望小亮帮忙,可小亮就是无动于衷。于是,妈妈便对来客说:“我这孩子,平时挺勤快的,今天不知道怎么了?”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小亮就变了个人似的,一会儿帮忙端茶倒水,一会儿拿碗递筷。

责怪孩子,并不能让他勤快,相反,一句貌似赞赏的话,则能让他变得勤快起来。这就是“标签效应”的力量。因此,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要多对孩子表示赞赏,给孩子贴上证明的标签。

当然,赞赏也不能过度,虚夸、过分的表扬反而会坏事。美国幼儿教育家玛丽莲·吉迪雯说,小时候父亲常常称赞她:“你真伶俐,真聪明。”她长大后感到父亲称赞得太过分了,从而不再相信父亲说的是真话。赞语失实,会让孩子感到沮丧,甚至让他对家长失去信任。而且,不实的表扬还会让孩子迷失自我、爱慕虚荣。因此,孩子有好的表现,应当给予称许,但赞赏之言不能脱离实际,虚妄夸大。

别把消极思想带给孩子

在生活中,我们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一直纳闷这孩子怎么小小年纪这么厉害,直到我见到了他父亲,有那么厉害的父亲必然就有这么厉害的儿子。”其实,这是比较普遍的事情,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这种情况也说明,父母对孩子的进步以及上进心是有影响的。

事实上,家长对子女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在国内外已经被一些研究所证实,比如,父母比较有抱负,孩子也从小有志气,父母尔虞我诈,孩子也从小狡猾。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的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因此,家长要注意,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消极思想传给孩子,把孩子带坏了。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这两个家族的情形是恰恰相反的。

现在这两个家族都已经传到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勤勉好学、严谨正派,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8位当过教授、86位是文学家、65位做过医生、21位当过议员、2位当过大使、1人做过副总统。

而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赌徒,毕生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他的后代中,有三百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四百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六十多人犯过诈骗罪或盗窃罪、7个是杀人犯,没有一个有出息、有建树。

为什么两个家族的境遇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两个家族的家风截然不同。一个家族受人尊敬、爱慕,相互激励,相互勖勉,积极奋进;而另一个家族则让人憎恶、厌弃,彼此影响,彼此效仿,不思进取。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这话说得一点没错。

虽然说这种影响与孩子和父母生活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但是这并不起决定作用,短时间的相处也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不要以为自己可以稍微松懈,父母要始终记住,有一双眼睛正在看着自己呢。

一个消极的家长,通常会让孩子也变得消极,而一个奋发向上的家长则会让孩子跟着奋发向上。

梁启超很感谢自己的母亲,因为正是由于他的母亲给予了他积极的影响。他说:“母亲平时在家里坐得端正,没有一点儿歪斜懒散的样子。有时成天不讲一句玩笑话。要是我们有了过错,母亲必定拿着树枝或竹扫帚枝责罚教训,从不宽容姑息。因此,我曾怀疑老师说的‘严父慈母’,在我看来,应该是‘慈父严母’呢。”

梁启超还特别讲起一个故事:梁启超的父亲原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此操持家务的事情多数是他的母亲做。他的母亲十分勤劳,鸡叫头遍就起来烧锅做饭,打扫洗刷,缝补衣物,纺线织布,经常忙到半夜都不能歇息。

梁启超的家离私塾比较近,其间只隔一堵矮墙,等梁启超早晨到私塾时,私塾先生就问:“呵,这么早,你家的佣人怎么如此勤快?”

这时,梁启超便恭敬地说:“不是佣人,是我的母亲。”先生听了,大为吃惊,赞叹道:“你的父亲做四品大官已经十多年了,你的母亲还这样的勤勉,不贪舒适,而看看你们自己,有时还贪玩不愿学习,难道就不感到心里不安吗?”自此,梁启超始终不敢放松自己去享乐,这大多是因为有母亲往日身教的影响。梁启超说:“母亲如此严格,当时我们也会心烦生气,然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长期严厉的教育,无形中使我们从小养成了良好品质。”

想要让孩子积极向上,作为父母就必须有积极向上的言行,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小看身教,它的影响是深远的,事实证明,身教的教育效果要比言语教育好得多。当然,若想要身教获得正面的效果,还需要父母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养。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长,有一个问题家庭。所以,不要把消极思想带给孩子。

别对孩子说:“你真笨!”

当孩子唱歌跑调、回答问题结巴时,当孩子跑步动作不利索、不会拍球时,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有的父母生气了、失望了,就会说:“这孩子真笨!”也许这句话是在不经意间说出来的,也许在你眼中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句话很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打击,让孩子失去上进心。

诸如“你真笨”之类的话,别对孩子说,很显然,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大人也许并不把这类话当回事,可是孩子不一样。在他的心目中,这样貌似评判的话很重要。

你面对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似乎原本就是要让孩子接受“你就是笨蛋”这个事实,尽管人们知道家长的初衷并不是这样,可是孩子并没有那么强的分析能力,当你对孩子说“你真笨”时,在孩子的心中就认为,这表示你已经做出了判断,把他归类于“蠢笨”行列,这能不让他感到气馁和伤心吗?

洋洋的妈妈对洋洋期望很高,从小就对洋洋进行了高标准培养,以期开发其潜能。洋洋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学英语、说法语,同时,还让他听音乐,学唱歌、绘画。为了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孩子,她不愿意让洋洋参加劳动。因此,家务活从来不让洋洋沾手,希望他能专心地学习语言、音乐、绘画等。然而,即便如此,妈妈总是觉得洋洋学东西太慢了,总说他笨。

随着洋洋慢慢长大上了小学,大家都为洋洋小小年纪就会说英语、绘画而赞叹,然而,这个时候,妈妈又开始埋怨了,因为她觉得洋洋的手脚太笨了。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着洋洋去一个新开的儿童游乐场玩。洋洋玩得非常高兴。中午休息的时候,洋洋喝水时不小心把水喷洒到裤子上。妈妈便让他把裤子摊开放到草地上晒。可是,妈妈说了几次,洋洋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放。

上小学的孩子还不能理解“把衣服摊开干得快”的道理,这让妈妈很生气,她对洋洋说:“你怎么这么笨呢!”

本来一直坚持不懈摆衣服的洋洋一听这话就泄气了,整个下午都是无精打采、懒洋洋的。

面对孩子,如果你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许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可以让你的教育成果烟消云散、不复存在。在家长埋怨孩子“笨”的时候,不要总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不妨想想自己做过什么,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孩子。洋洋的妈妈就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她从来就没想过自己当初给孩子是什么样的培养?

父母对待孩子,特别需要耐心,不可以轻易地发表意见,尤其不能随便对孩子说类似于评判的话语。诸如“你真笨”之类的话,不仅会让孩子伤心和气馁,更糟糕的就是,这样会让孩子将自己归类于“蠢笨”行列,失去自信,养成退缩和逃避的习惯。

当你第一次对孩子说“你真笨”时,也许他还会有所怀疑,可是,当“你真笨”这3个字多次出现在批评孩子的话语里时,他就会开始相信自己确实有问题,等到他相信自己笨的那一天,你再去看看他吧,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他的眼睛已经不再有神采,他的行为举止也会慢慢变得“笨拙”。这是心理学上很正常的一种“归类效应”。

如果孩子把自己列入了“蠢笨者”行列,当他们面对问题和困难时,首先就会想到退缩,他会对自己说:“我很笨,我一定不行的。”这个时候,请不要责怪孩子,要怪就怪你自己,因为当初你那句“你真笨”难辞其咎。

那么,孩子真的笨吗?其实不然,在这个世界上,天才和笨蛋一样稀少,发育正常的孩子,智力差异并没有多大差别,再笨的孩子也有聪明的地方,再聪明的孩子也有笨的时候。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笨”,那只能说明你对自己的孩子不够了解。

总之,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这样的话不仅无益于孩子的教育,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他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最终扼杀了孩子的智慧。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多赞美一下孩子,鼓励他上进。

把好胜心变成上进心

每个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好胜心理,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在这方面,男孩尤其如此。对于男孩的好胜,人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赞赏,有的人批评。事实上,健康的好胜心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当然,这需要家长进行科学的引导。

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很善于引导儿子的好胜心,他的儿子小斯宾塞的成绩在班里非常好,因此一直被铁匠的儿子强尼看成竞争对象。

然而,小斯宾塞对此并没有在意。可是,有一次,小斯宾塞在体育课上长跑输给了强尼,结果遭到了强尼和其他孩子的奚落。这一下,小斯宾塞愤怒了,他冲动地冲了上去,扑打强尼,然而,强尼个子比他高,力气也比较大,结果小斯宾塞被推倒在地。

事后,小斯宾塞沮丧地回到家,结果被父亲斯宾塞发现了他脸上的伤痕。小斯宾塞没有隐瞒,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当斯宾塞了解了整件事后,便说:“孩子,你输给强尼是很自然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斯宾塞想了想,说:“他比我高大强壮。”

“你说得对,”他安慰孩子说,“所以我认为你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现在弥补还来得及,你愿意吗?你还想赢他吗?”

小斯宾塞摸了一下脸上的伤痕,朗声道:“想!”精神马上就足了。

于是,小斯宾塞就开始锻炼。为了超越自己,证明自己在跑步上胜过强尼,他每天都坚持跑步。结果在第二个学期的长跑比赛中,小斯宾塞终于拿到了第一。

这就是好胜心带给孩子的动力。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对男孩来说,好胜心是必要的,因为其中有阳刚的意味。不过,如何把男孩的好胜心成功转化成上进心呢?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你是否能够成为同斯宾塞一样的引导者呢?

为了引导男孩的好胜心,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他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做一些竞争游戏。早晨起床的时候,可以和孩子比一比,看谁能按时起床。在平时,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在游戏、学习中,让他们通过比赛的形式比一比,看谁跑得快、谁跳得高、谁的积木搭得好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逐渐地激励孩子的好胜心,让他更加努力奋进。

小汤姆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妈妈让他学琴,可是他对练琴没有一点兴趣。有一天,妈妈带他去亲戚家玩,在无意之间,他看到表妹正在照着那蝌蚪似的五线谱弹奏电子琴,当他听到用电子琴弹出几支熟悉的歌曲时,小汤姆心中极为羡慕。

回家后,小汤姆立刻就找出自己的琴,他小心翼翼地擦干净了上面的浮尘,然后弹了起来,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向妈妈请教。有一段时间,小汤姆只要一听到别人家有琴声传来,他就会立刻放下手中的玩具,拿出自己的电子琴来弹,好像要和谁比赛似的,把玩耍都忘记了。

看到小汤姆这样,妈妈心中明白是怎么回事,她想:“汤姆这么好胜,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让他安心学琴了。”于是,妈妈特别为小汤姆请来了音乐教师,甚至还买了一些正规的音乐教材,这让小汤姆更高兴了,他天天都翻着那些教材,指指点点,找妈妈问老师。

事实上,小汤姆很有音乐天赋,因此,他很快就掌握了音乐简谱,而且两只手在琴键上弹起来也非常协调。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小汤姆就熟练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后来,他在全美少年音乐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