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作家说:“世界上最可怜又最可恨的人,莫过于那些总是瞻前顾后、不知取舍的人,莫过于那些不敢承担风险、彷徨犹豫的人,莫过于那些无法忍受压力、犹豫不决的人,莫过于那些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自己主见的人,莫过于那些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的人,莫过于那些从未感受到自身伟大的内在力量的人,他们总是背信弃义、左右摇摆,最终自己毁坏了自己的名声,最终一事无成。”
既然如此,家长自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决断力。让孩子养成果敢的性格,具备果断的决断力、执行力。当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你要鼓励他,让他赶快行动起来;当孩子懒惰、拖延的时候,你要鞭策他,让他从拖拖拉拉的梦中醒过来。男孩有良好的决断能力,才会有光明的未来。从小培养男孩的决断力
决断,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没有决断力的人注定平庸,最终只能沦为生活的傀儡。唯有善于决断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决断力,让孩子成为善于决断的高手,从而为孩子把握人生机遇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生活中,人总是会遇到需要作决定的时候,如果不善选择和决断,就只能畏缩不前,甚至沦为笑柄。
有个少年帮助祖母去订制新鞋,当时鞋子的样式仅有两种:一种是方头的,另一种是圆头的。少年不知道选哪种好,犹豫了半天始终作不了决定。
鞋匠已经开始做鞋子了,而少年一直都不能决定哪个样子好。最后在游移不定之间,新鞋做好了:鞋子做得驴唇不对马嘴,已经不能穿了。
那些自己没有主意、不能抉择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一般来说,缺乏决断能力的人不仅拿不定主意,还往往意志不坚定。所以,缺乏决断能力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家长不能让孩子成为犹豫不决的人,要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即便孩子拿不准结果的好坏,也应该果敢地进行判断。有的人具有不俗的技能和良好的人格,但是因为寡断,往往错过很多绝佳的机会,忙碌一生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十分可惜的。
培养孩子的决断能力,有助于其养成自信、果敢、大胆的性格,让孩子变得敢作敢为。如果孩子有了怯懦的倾向或习惯,就要帮助他立刻改正,不要让它在孩子的身上生根发芽,破坏孩子决断力的成长。
当然,决断并非一意孤行的“盲断”,也非逞一时之快的“妄断”,更不是一手遮天的“专断”。决断除了要有客观的“事实”根据和见解高超的预见性眼光外,同时更要有决心与魄力。可以说,决断是各种考验的交集。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但判断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靠说教来完成的,而需要在实践中通过事例来进行引导,提高孩子的知识储备和生活认识,为良好的决断能力打好基础。
生活中一些决断的经历常常能够让孩子得到启发,养成善于决断的好习惯。
王安6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门口玩耍,发现了一个被风刮到地上的鸟巢,巢里面还有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他决定把这只可怜的小麻雀带回家喂养,但是妈妈曾经规定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他又觉得应该去请示一下妈妈。
想到这里,王安就把小麻雀放在门口,然后进屋去请求妈妈。妈妈也觉得小麻雀很可怜,就答应了。然而,当他兴奋地去门口迎接那只可怜的小麻雀时,却看见一只黑猫正在舔着嘴巴……这件事让小王安伤心了很久。
从此,他得到了一个教训,那就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就要迅速做出反应。长大后,王安成了华商电脑名人。
小时候的经历会深深地影响人的决断能力。在生活中,家长不能把孩子置身于自己的“阴影”下,为孩子包办生活,因为这样孩子的决断能力就会失去。只有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和生活,才能增强其应对和抉择的能力。
可是,有些家长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时,常常因为混淆无私和无我的界限,而使孩子失去决断能力,这是值得注意的。
举个例子,孩子在玩玩具,突然被其他的孩子抢走,当孩子无助地看着爸爸妈妈时,父母一般都会劝自己的孩子把玩具给其他孩子玩一会儿。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绝不是孩子有意识的谦让,而是出于无奈的“大方”。
其实,当意识到应当维护自己的权利后,如何采取行动,这要依赖于孩子是否有决断性。如果你刻意让孩子做出让步,那就等于否定了孩子做出决断的行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看一看稍大的孩子的表现就明白了:有的孩子本来已经有了安排,但当旁人邀请自己时,却不好意思拒绝,只好改变自己的安排,弄得自己心情很不好,这显然不是孩子的本意,可是他似乎没有选择——因为他已经习惯了。
因此,培养孩子的决断力,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抓起,从小事情抓起。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决断,只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表明自己想要什么或想做什么,并能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养成决断的习惯,让他不再被动屈服于他人,失去个人的主动性。当然,锻造孩子的决断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多加注意和努力。
告诉男孩:机会不等人
机会对于一个人创造成功的作用是很大的,虽说人生中有很多机会,可问题是能不能抓住呢?这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孩子不能及时抓住机会,那对他未来取得成功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抓住机会,要让他知道,机会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有,这样他才会重视机会、珍惜机会,并且努力去抓住机会。
可是,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却常常在不经意中毁掉了孩子这种抓住机会的意识和习惯。当你的孩子犯了错误,你可能会随口说一句:“你这样妈妈就取消你看动画片的资格。”这让孩子信以为真,如果此时你能坚持下去,将会有一个很好的教育结果,可令人遗憾的是,以下常见的几种情况却会让孩子失去一次体会“失去”的机会:
(1)被家中的其他成员看到,大家会轮番说情,你便自然而然地把刚刚“颁布”的训示收了回去。
(2)当你看到孩子用诚恳的态度和下不为例的决心向你求情时,你一时心软便把话收了回来。
(3)你说完之后就忘记了,根本不记得曾经还下过如此“通牒”,因为原本也是随便说说的。
在以上这些情况中,相同之处就是孩子马上找回失去的机会,若是类似的事情天天重复下去,孩子就有了一个凡事无所谓的想法,因为机会失去了马上能回到自己身旁,从而养成了不会珍惜的习惯,更不用说及时去抓住机会了。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来了,若没有好好地把握让机会失去了,那么要等下一次机会出现是很困难的,更有甚者有些机会可能一生中只能遇到一次。这样的话,如果孩子没有机会意识,你想想,他将如何面对未来的社会?
所以,你不仅要改正生活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让孩子珍惜机会,还要教导孩子在面对机会时绝不犹豫。
一天,洛克菲勒看到儿子在院子里捕捉小鸟。只见儿子用木棍支起一只不大的网,并在网下撒上米粒,然后,在木棍上系了根长长的绳子,牵到屋内躲起来。
不一会儿,飞来几只小鸟。儿子数了数,竟然有10只!
那些小鸟似乎很饿,很快就有8只走入网里。
洛克菲勒示意儿子可以拉绳子了,然而,儿子却悄悄告诉他,要等那两只进去再拉。
等了一会儿,那两只非但没进去,有4只还走了出来。
洛克菲勒再次示意儿子快拉绳子,可是,孩子却小声说:“再等等,有1只走进去,我就拉。”
谁知又有3只小鸟走了出来。
洛克菲勒此时对儿子说:“如果现在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你快拉绳子吧。”
可是,儿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他说:“再等等吧,也许它们会回来。”
终于,最后1只小鸟吃饱,也离开了网。
儿子一无所获,很伤心。洛克菲勒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爱地说:“你要记住,欲望无穷无尽,机会稍纵即逝。有时为了得到更多而一味地等待,不采取果断的行动,不但不能满足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机会就怕等,人生就怕犹豫,许多时间和机遇都是在人的等待与犹豫中溜走的,这是很可惜的。然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叫你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呢?歌德说:“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遇会在你犹豫的片刻失掉。”面对人生的千变万化,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不行的,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失去机会,那就让他及时抓住机会吧。
有个妈妈很善于用“机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当她想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时候,她就会对孩子说:“儿子,你是个勤奋的好孩子吗?可是,嘴上说没有用,你需要的是一个机会,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这让她的儿子总是激动不已。
由于她的儿子皮肤比较黑,被同学们讥笑为“小黑”,为此,有一段时间,他很烦闷。妈妈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他说:“男子汉皮肤黝黑,是健康的表现,而你比其他同学黑一点,这也说明你与众不同啊。”他听了,这才恢复了信心。
有一次,孩子从学校回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要选班长,我也想参选,你说好吗?”
妈妈听了微微一笑,说:“儿子啊,你犹豫什么?这可是一个证明你自己的好机会,为什么不呢?”
“可是,我可以吗?”
妈妈摸了摸他的肩膀,点了点头,说:“你可别错过了机会哦。要知道,机会错过了,就很难再有了。”
得到了妈妈的支持,他毅然报名参选,最终竞选成功。
用机会教导孩子,让他学会决断,这对于他的一生都将大有裨益。抓住机会,迅速决定,这才是成大事的魄力和表现。在篮球比赛中,每个球员对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无论是在进攻还是在防守中,一旦有了时机,就应该迅速出手。其实,不独是篮球比赛如此,人生道路上的角逐也是这样。在每个人追求成功的征途中,总是有很多转瞬即逝的机遇,只有牢牢地把握,才能够赢得人生。如果在时机来临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就会错失很多机会。
美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勃朗宁说:“良机只有一次,一旦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习惯需要从孩童时期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请告诉你的孩子:“机会不等人,要尽快作决定。”因为,没有一个成功者会是优柔寡断之辈。
让男孩自己去选择
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父母太限制孩子的自由,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总替孩子作决定。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选择,不管是读书、创业或婚姻,人总要在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作“赌注式”的决断。无论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但选择之事却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
一个人如果不经历选择,他就不知道如何决断;一个人若不知道决断,他就无法认识到客观的现实,也无法拥有高超的见解和眼光,更别说强大的决心与魄力了。可以说,选择是人生必经的岔道口,而决断是各种考验的交集。因此,应该让孩子去经历选择,学会决断。
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应该给孩子下达硬性指令,让孩子无从选择,那样的效果往往并不好。我们可以将心比心地想一下,当一个人强硬地对你说:“你没有任何选择。”此时,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男孩虽小,可他有独立的人格,他有决定和选择的权利,尤其是有关他自己的事情。要知道,孩子不是木偶、傀儡,他有头脑,有想法,更有独立成长的需要。如果你不给他机会去选择,你又如何锻炼他的能力,培养他勇敢、果断的性格呢?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吧,让他学会自己做主、自己判断、自己决定。只有尊重他,他才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有位父亲从儿子稍有些懂事开始,就有意识地让他自己做主,独立地去选择和决定一些事情,诸如早上是喝牛奶还是豆浆,晚上跟谁一起睡,双休日去哪个公园玩等。久而久之,儿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有些小孩子接触陌生事物时会因羞涩而畏缩不前,而儿子常常是雀跃地说:“爸爸,看我的,你看我的……”
一天,父亲下班后,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儿子的幼儿园要开兴趣班了,其中有舞蹈、绘画、英语、跆拳道等好几种,你觉得到底该报名学哪个?”
孩子的母亲还提出了她的意见:“我觉得让他选英语好一点,这样对他以后上学很有好处。”
父亲说:“我无所谓,我看还是先问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吧。”
“他才5岁,懂什么!”妻子颇有些不以为然。
晚饭后,母亲把孩子喊到一旁,问他:“儿子,兴趣班妈妈给你报个英语吧,你想想以后你就可以去外国,和外国人说话,多厉害!”
“不,我要报画画。”孩子虽小,回答可一点不含糊。
“画画?画画有什么意思!将来能画出什么名堂来?听妈妈的,报英语!”
“不,我就要画画,我就喜欢!”
这时,在一旁听着的父亲点了点头,不由地笑了,说:“儿子,你很好,事事都有自己的主见和决断,这就是我的儿子啊。可是,千万别半途而废哦。”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一脸肃然,说:“我会很认真地学画画,我要成为一个画家。”
“恩,爸爸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杰出的画家。”父亲点了点头说。
这时,一旁的母亲不乐意了:“学画画,这怎么行?没看见大街上那么多流浪画家吗?”
孩子的父亲摇了摇头,说:“让孩子自己去选,这样他才不会后悔,压着他去学,他又怎么学的进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