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存心追念蕲王可谓久矣!
大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伊始,余受命主编绥德民间文学“三集成”卷本,由采录、整理、编辑韩世忠的传说故事引发,凡关乎韩世忠之文字资料、诗词、遗墨,莫不一一摘抄复印之;凡关乎韩世忠之生平,如《宋史》、《南宋纪事本末》、赵雄所撰之神道碑记以及本土蕲王祠庙之碑记等等,莫不一一研读深究之。由是,引发出韩世忠被夺权释兵、甘自辞官归隐后“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一驴,从二、三童奴,负几杖、操酒壶,尽兴而归。平时将佐部曲皆莫见其面”诸多文字背后所隐藏的诘疑,久久不能释怀!
窃以为韩世忠晚年的境遇和未老而早逝,大有质疑在!历时九百余年,古今文史界之专家、学者们为何漠然无视、置之不理呢?
记得1995年初,以中共绥德县委暨县人民政府之名义,召开县级机关、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捐资动员大会,是为蕲王韩世忠新修纪念馆,在龙湾经济开发区树立巨型石雕塑像援为古历史文化名城绥德县的城标!那年7月,一步岩蕲王庙会之盛况,确乎空前绝后!恐怕连蕲王爷也料想不及——这一届庙会,有中共榆林地委驻绥办事处、中共绥德县委、绥德县人民政府以及有关乡(镇)党政和县属机关单位,一举敬献了八尊纪念石碑,至于民间所献之巨幅匾牌和锦匾,大约有二三十块(幅)之多,镌刻在石碑、匾牌上面的官衔职称、姓氏尊名,单地、县级领导多达二十余人!
毋庸讳言,当今中国的事理,总是得由领导人首先认可。借助纪念、宣扬蕲王之英烈,召唤绥德人民爱故乡热土,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新局面,绥德县三十数万余父老乡亲谁不渴盼?民族英雄韩世忠,实乃绥德父老之“精神家园”。由是,借“筹建韩世忠纪念馆暨雕像领导小组”授命撰写碑文,余谨以“实乃心存愤慨,肺腑郁结而薨。王之苦衷,唯民心知之,所以神庙祀祭,香火不绝”数句结尾,其意只在于提请绥德父老以及拜谒蕲王庙的游客能更深入地去了解和探究蕲王韩世忠的一生,重新认知他晚年的悲剧境遇!这,对于当今的绥德人民和国人乃至子孙后代们,或许比建纪念馆、树立雕像更为重要!
然而,伴随风靡一时的韩世忠热乍然降温,戛然消逝,于此二十余年间,仅有一二文友就此碑文之结尾面诘于余:你断言“蕲王实乃心存愤慨,肺腑郁结而薨”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妥当云云。我十分感激朋友的诘问。有此诘问,足以证明他们看了碑文,诚然不失为我的知音。然而,悠悠二十余年,我也倍多感受了人微言轻之可哀!
而今,我所以旧话重提,一而再三追念蕲王,仅只为再寄希望予更多的读者:重新认知蕲王一生之可歌亦可泣,尽快让绥德汉韩世忠走下神坛,回归民间!因为,时至今日,酷爱故乡热土,矢志忠心报国、心怀大爱至善、恪守平民本份的绥德汉韩世忠的精神,不单三十数万余绥德父老需要,十数亿国人亦依然需要!
作为本书的编著者,此《追念蕲王》所以能终于付梓,确乎非我一人之力。春节伊始,韩世忠后裔韩成之先生特地于河南光山县打电话告余曰:《韩氏家谱》已面世,特邮寄了一套赠予故乡绥德县档案馆收藏,有关韩世忠的资料尽在其中云。又如,年兄王树才得知余正编著《追念蕲王》一书,谨将他十数年前亲手抄录的蕲王《墓志铭》献出。又如,刘凌云先生正潜心于著作《我读诗经》一书,但凡我去求助便即刻放下他的案头作业。于此,还特别应予以说明的,《追念蕲王》一书中凡二百三十条注释文稿,乃系绥德县博物馆馆员纪玉莲一手完成,其功不可没,亦当与余同样享有著作权。谨为此,特向这四位同志道一声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