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24830300000029

第29章 消除偏见,女孩也能行(4)

不要让你的女儿活在你的期望和设计中。如果她变成了你所希望的那种人,她可能已经失去了自我。要想让自己的女孩健康成长,父母无私而理智的爱是首要条件。爱得无私,孩子的世界就会被这种伟大的爱照亮,他的精神生命开始向外扩张,他的人生也将越来越精彩。爱对孩子如此重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号称爱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并不恰当?

一个从越南战场上归来的士兵在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

不过儿子又继续说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我那个朋友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条腿,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着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把我们的生活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时,儿子挂上了电话。

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知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于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他们在说着爱孩子的时候,总是提出各种要求,要孩子乖巧、懂事或者达到其他要求,这份爱才会兑现。为什么本应无私的爱,被附加了种种条件?附加了条件的爱,与其说是爱孩子,不如说父母爱的是自己。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希望自己付出的爱能得到回报,所以,父母的逻辑就是,孩子应该以“听话”、“乖巧”、“聪明”等作为回报。

家长总会有许多未完成的愿望,于是就把这些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帮自己完成“心愿”,家长就会说:“你要好好学画画,爸爸妈妈会更爱你。”把“爱”当成了交换孩子“成果”的手段,这个条件太伤害孩子。“你要是和隔壁的露露一样能干,我们更爱你。”“你真棒,音乐大赛拿了第一名,妈妈好爱你。”父母把孩子的“荣耀”当成了是否爱孩子的砝码,这并不是爱孩子,而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没有原则、有条件的爱,实际上是对爱的一种亵渎和扭曲,这样的爱并不是真爱,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还会“毁”人不倦。真爱是没有条件的、无私的,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爱孩子,就要爱他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他的优点,还要接受孩子的缺点,在这样的条件下帮助孩子改变缺点。

为了确保孩子有被爱的感觉,家长应该避免把爱当成交换孩子某种行为或者成就的砝码。理智而无私的爱是任何孩子都需要的,只有无私而智慧的爱,才能使孩子自由地发展。

做女孩的知心朋友

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自杀了,照片上那个活泼可爱的生命永远离去了,是什么导致年纪轻轻的孩子走向绝路?原因说起来并不复杂:这个孩子在学校总受同学欺负,后来就是因为忍受不了被同学强迫代写作业而自杀。

一个花季少年因为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足以让人心痛、惋惜,但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孩子的老师对学生痛恨为同学代写作业的事情竟然一无所知,孩子的父母同样对孩子离开这个世界前的反常表现丝毫没有察觉,以至于到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家长和学校还在互相推脱责任,强调孩子从没有向他们说过代写作业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学校教育的失败,不能不说是做父母的失败。

上面这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警示父母,无论多么忙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和孩子多交交心,多和孩子聊聊天。父母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到家就只剩下督促孩子做作业。

现在的女孩大多都是独生女,生活在城市的水泥钢筋筑成的丛林里,成长于狭小的居民单元楼里,女孩需要朋友的愿望比家长那一代人要强烈得多。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说过:“如果你问我,‘现在的孩子最缺少什么?’我会回答:‘知心朋友。’如果你问我,‘现在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还是回答:‘知心朋友。’”女孩的成长过程需要知心朋友,知心朋友的扮演者可以是同学、老师,当然更可以是家长。

家长和孩子是两个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思维。在家长心里,可能觉得自己的女孩永远长不大,但是在女孩心里,也许早已把自己当做大人来考虑,这就是两代人的区别。做女孩的朋友,就是要从女孩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这样才能理解女孩心里的感受。做女孩的朋友,就是要和女孩平等相处,以平等的态度与探讨的口气和女孩讲话,女孩才会认同你、接受你。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讲述了她一生难以忘怀的体验:有一次她正忙着洗衣服,6岁的小女儿高兴地喊道:“妈妈,快看,天下雨了!”她抬头看看窗外,天阴沉沉的,雨点正斜拍在玻璃窗上。母亲心里早已见怪不怪:“下雨有什么好奇怪的!没看见妈妈正忙着洗衣服吗?”

但是,母亲忽然发现女儿欢快而好奇地盯着窗外的雨,有些莫名的感动。接着,母亲关掉洗衣机,给女儿换上了雨鞋,她牵着女儿跳跃着跑到院子里,感受着凉凉的雨滴从脸上滑落的感觉。那一天,女儿是那么的快乐。晚上,女儿搂住她的脖子轻轻地说:“妈妈你真好!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好吗?”原来,女儿已将她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总是絮叨孩子不听话,抱怨孩子有话憋在心里,总不愿意对大人说,但家长很少往更深一个层次想,那就是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为什么不愿和家长说说心里话?

如果深究根源,恐怕还是因为孩子惧怕家长的训斥和不理解,才把他们真实的想法掩藏起来。有个调查曾验证过,当孩子做错事或者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愿不愿意对父母说?结果调查中有80%的孩子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家长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是不是只有在最信得过的朋友面前才会袒露,连大人都这样,孩子也是同样如此。因此,要想让孩子信任父母,父母就要努力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

当然,要和女孩成为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当其冲的是要父母放下架子,首先做女孩的朋友,然后做女孩的老师,最后才做女孩的父母。当父母面对女孩的时候,要时刻叮嘱自己:坐在面前的是一个平等的、有思想、懂爱憎的人,一定要尊重孩子。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了解女孩的偏好与兴趣,并且努力培养和女孩一样的兴趣。现在很多父母都抱怨女孩贪玩,不知道学习。其实,玩是女孩的天性,是女孩的本能,家长不但要能容忍女孩的玩,还要和她们一起玩,这样不仅能引导女孩在玩的时候学到很多有益于人生的知识,还能缩短家长和女孩之间的距离。

要做女孩的朋友,让女孩信任家长,最关键的是当女孩和家长的想法不一致时,哪怕是女孩做错了的时候,家长都不能以父母的身份,居高临下地训斥她们,而是用她们能接受的方法引导她们。

刘先生的孩子在进入高三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抱怨说,她的精力已经用到极限了。知道女儿还有潜力,但又不能直接说她不努力,否则她会认为父亲不关心她。所以,她和刘先生说这些的时候,刘先生一个劲地点头说:“爸爸知道,女儿很累。”

一个晚上,刘先生让女儿做一个试验:在桌上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然后往杯子里慢慢注入清水,水快注满的时候,刘先生让女儿继续注,一直注到她认为不能再注为止。女儿很小心地往杯子里加水,等她确信不能再加水时,她才住手。这时候,刘先生拿来一盒大头针,让女儿轻轻地往杯子里放,看放多少根大头针水才溢出来。当女儿把第五十九根大头针放进杯子里时,水才慢慢溢出来。

女儿在杯子前沉思很久,然后狡黠地笑笑,其实,刘先生什么也没说,但她却什么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