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1945),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善于发挥装甲兵优势实施快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他最大特点就是以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自己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
名言妙语
战争是人类最壮观的竞赛!战斗中强者胜,弱者亡。
一品脱的汗水可以挽救一加仑的鲜血。
军人也是一个公民,实际上公民的最高义务和权利就是拿起武器保卫祖国。
生平介绍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巴顿19岁进入西点军校。他对橄榄球、田径、剑术等都很擅长,特别是剑术方面颇有造诣。
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被派到骑兵部队服役。1911年,他被调到华盛顿附近的梅叶堡服务,曾临时充任过陆军总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侍从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被调往第八骑兵团,成为潘兴的副官和亲信。1917年4月17日,巴顿随潘兴到了法国,仍做他的低级副官和司令部的营务主任。他感到在将军的参谋部里工作虽然很荣幸,但却难以干成大事。巴顿主动请求把自己调到战斗岗位上去,于是潘兴让他去组建坦克部队。
巴顿首先远赴考察,以熟悉这种新式武器的性能和用法,1919年回国后,被派往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然而,1920年的国防法案改组了美国陆军,把装甲兵的位置摆在步兵之下,并降低了正规军官的军阶。巴顿被降为少校,回到骑兵部队任职。此后的20年间,巴顿在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担任过十几个不同的职务。并被送入骑兵学校、指挥参谋学校和陆军大学深造。
1940年7月,巴顿回到装甲兵,任第二装甲师的旅长,不久便升任少将师长。1941年12月7日,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顿大显身手、崭露头角的时机终于到来。1942年初,巴顿升任第1甲军军长。随着战争的发展,巴顿预见到美国军队有被派往北非和中东作战的可能,便在美国南部开办了一个沙漠战地训练中心,对其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当年7月,在决定执行“火炬”作战时,巴顿被任命为战役集群司令,率部在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占领了法属摩洛哥,并任驻摩洛哥总督。
1943年2月,美国第二军在突尼斯被隆美尔打得落花流水。艾森豪威尔调巴顿从摩洛哥来接任第二军军长,并授予恢复美军士气的重任。巴顿到任后,首先下令整顿军风纪,规定每个军人必须随时戴钢盔、扎绑腿,连护士也不例外。在他的指挥下,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战绩卓着,与英军配合歼灭德意军队25万人。巴顿因战功显着而被提升为中将,被士兵称为“顶呱呱的鼓气人”。7月,巴顿调任美国第七集团军司令,配合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攻占了巴勒莫等地。
巴顿作风粗暴,曾因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舆论的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但是他并非不关心士兵,只是痛恨逃兵和懦夫。他认为受到精心照料的士兵会成为最好的战士。他常说年轻军官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士兵比知道军事战术更为重要。
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国任第三集团军司令,在这之前,因为殴打士兵的事件,许多人反对把一个集团军交给巴顿,但艾森豪威尔还是选择了巴顿。他深知巴顿的战术天才对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后,巴顿的部队于7月集结在柯腾丁半岛上。准备发动“眼镜蛇”作战。这个突破性的作战计划,很适合巴顿的作战风格。巴顿的任务本身是向西攻占布列塔尼地区,但是,他的进攻精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面运动战,迫使德军全面撤退。到8月4日巴顿指挥的部队已经向鲁昂进击,占领了雷恩,抵达富热尔,并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向瓦恩挺进。
巴顿一路拼命进攻,8月16日向东进至塞纳河,堵住了残余德军的退路,随后直插巴黎与奥尔良之间的缺口。8月底,他马不停蹄地抵达缪斯河。至9月间,在补给和燃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渡过莫斯里河并攻占南锡。11月8日,巴顿再度进攻,不久便进至齐格菲防线。12月22日,他带领3个军向巴斯托尼进攻,与被困的美军伞兵师会合。接着,又经过1个月的进攻,抢先渡过莱茵河,长驱直入德境,并与苏军胜利会师。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巴顿兼任美军管治下的德国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可他不但毫不掩饰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相反却对纳粹表示同情,甚至在记者招待会上称大多数普通的德国人参加纳粹党和美国人参加共和党“差不多”,此言一出,舆论一片哗然。艾森豪威尔只得将其调离第三集团军,改任第十五集团军司令,负责编写二战战史。
1945年12月,巴顿外出打猎时遇车祸受重伤,终因抢救无效于21日在德国海得堡陆军总医院去世,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经典战役
1943年7月,巴顿被任命为第七集团军司令。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协同友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10日凌晨2时45分,西西里战役的登陆行动开始了。上午8时左右,巴顿在“蒙罗维亚”号旗舰上获悉,各路部队进展顺利:第三师占领了利卡塔8英里长的海岸线,正在迅速向内地推进。在杰拉湾方向,第一师控制了皮亚诺·卢波的重要交通枢纽以及杰拉城机场。缺乏实战经验的第四十五师虽然登陆后陷入混乱,但也向内陆推进了5英里,并继续前进。与此同时,英军方面也传来好消息:蒙哥马利部队的登陆行动十分顺利,没有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占领了锡腊库扎。
但是,真正的战斗还在后面。很快,意大利老将古佐尼将军开始组织反击。他命令第十五装甲师从西向东猛扑,以一个装甲旅堵住英军沿东海岸公路向北的进军路线,同时命令德国戈林师和2个精锐的意大利装甲师向杰拉的盟军发起猛攻,企图把立足未稳的巴顿部队赶下大海。
关键时刻,美国海军的炮火发挥了巨大威力,使敌军的几次攻势严重受挫,被迫撤退。然而,危险并没有真正解除。巴顿清醒地看到,美军的当务之急是把坦克和火炮卸运上岸,否则,如果第二天敌人的装甲部队发动全面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巴顿在下午立即改变了计划,命令第二装甲师和第十入团迅速登陆,并做好战斗准备。巴顿信心十足,决定第二天亲自登陆参战。1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巴顿在参谋长盖伊、副官斯蒂尔的陪同下,带着几名士兵登上了西西里岛。
此时的杰拉平原已成为炮弹倾泻的场所,浓烟滚滚,一片狼藉。德军康拉特坦克部队向美军海滩阵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曾几度突破了防线。巴顿下达了死命令:“坚守岗位,不准后退一步,后退就是失败!”第一师拼死反击,不让德军抵达海滩,他们绝不想进行第二次登陆。不久,第二装甲师艰难地离开了沙滩,也加入到进攻的行列。
由于英军进攻严重受阻,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东路美军的作用已经由助攻转变为主攻。巴顿认为,攻击的目标应该是巴勒莫。17日,巴顿亲自飞往北非,决心说服亚历山大,改变整个战役的进程。亚历山大同意了巴顿的请求,希望他能够使盟军夺回主动权。
巴顿返回后火速进行了战斗部署。他把第三师、第八十二空降师和第二装甲师组成一个暂编军,由凯斯将军指挥,对巴勒莫进行决定性打击。同时,布雷德利所属的第四十五师在西侧向北推进,切断海岸公路。19日,巴顿下令,快速挺进,5天内拿下巴勒莫。暂编军立即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21日占领了卡斯特尔维特拉诺。22日抵达巴勒莫城下。美军闪电般地到达,使巴勒莫守军惊慌失措,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大部分未来得及逃跑而被俘,停泊在港口的大量船只也被美军夺取。同日,巴顿随第二装甲师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巴勒莫市,在豪华的王宫中建立了他的司令部。23日,第四十五师进至泰尔米尼——伊梅雷塞以东海岸地带,从而将西西里岛一分为二。
攻占巴勒莫极大地鼓舞了同盟国的士气。对于巴顿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现,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评论道:“他的迅速行动很快使敌人只剩下墨西拿一个港口;它挫伤了庞大的意大利军队的士气,并且使巴顿的部队能够从西部进攻,以打破东线的僵持局面。”
8月初,盟军发动了全线进攻。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盟军仅取得了有限的进展。在特罗英纳发生的战斗最为激烈,古佐尼在这里实施了24次反击,布雷德利的第四十五师等部队进行了殊死抵抗。
为了减轻布雷德利的压力,巴顿连续实施了3次小规模的两栖跃进,每次有1至2个营的兵力登陆。西西里岛北海岸多是悬崖峭壁,敌军撤退时破坏了桥梁和道路,埋下数以万计的地雷,正面进攻困难重重。而巴顿组织的小规模两栖跃进充分利用了濒海翼侧,如进展顺利,能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17日凌晨,在盟军的强大压力下,轴心国军队全部被赶出了西西里岛。上午6时30分,美军的先遣队进入墨西拿。10时30分左右,巴顿凯旋入城。他胸前佩戴着艾森豪威尔将军前一天授予他的第二枚优异服务十字勋章,乘着标有3颗银星的指挥车,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墨西拿的大街上慢慢行驶,西西里登陆战役宣告结束。
人物点评
巴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取得的骄人功绩,以及在军事训练和实战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和作战方法,使他在美国军事史册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巴顿的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引起世人不同评论。艾森豪威尔认为:“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很多人也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是“20世纪的拿破仑”。当然,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或许《纽约时报》对他的评论要更加贴切一些:“历史已经伸出双手拥抱了巴顿将军。他的地位是牢固的。他在美国伟大的军事将领中将名列前茅……远在战争结束之前,巴顿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引人注目、妄自尊大、枪不离身、笃信宗教又亵渎神灵。由于他首先是一个战士,因而容易冲动而发火;由于他在急躁的外表之下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易受感动而流泪,他是一个奇妙的火与冰的混合体。他在战斗中炽热勇猛而残酷无情,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他绝不是一个只知拼命的坦克指挥官,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