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前,人们还在谈着双赢。而如今,多赢成为了一种更加优胜的思维方式。单一思维早已经被发展否定,而基于自我利益而起的双赢局面,由于思维还是比较局限,向来只和生意场上的伙伴关系搭边,而且由于过分考虑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以至于疏忽了第三方或第四方,所以也开始不被人看好了。
现在是多赢时代。一种关系互动的成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甲乙双方,要想取得交易的成功,只有以一种多赢思维去考虑问题。在职场上,不仅有老板、上司,还有下属、同级同事,这是一个多边关系体;而在员工与老板的关系中,也存在多边的互动,“赢”已经不仅仅指狭隘的“金钱”或物质利益,其中还涵盖了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东西。由此可见,人应该有多赢的观念。
自己怎样可以分得更多?
在一个企业,员工的价值到底是用什么来体现的,一个员工到底凭什么领取更多的工资呢?换句话说,员工薪酬的最终标准是什么?
正在每个员工为这个问题绞尽脑汁时,几乎每一个老板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同一个答案,那就是业绩。
当今之世,只有业绩才能把强者与弱者区别开来。而今企业对员工进行评价时,不仅仅只看其文凭与出生,而是更重视其做了哪些贡献,有何业绩。在股市中,有一句名言“业绩是股市永恒的主题”,事实上,企业的发展也要依靠“业绩”,而业绩还是衡量企业人才永恒标准。一个人的人力资本,最根本的还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有多少知识,或者得过什么学位,而是看他的业绩。仅仅有书本知识并不等于有实际工作能力,也不一定能做出业绩。
业绩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还是衡量员工主要标准之一,要看一个员工是否优秀,首先就看他为公司所做的贡献,而其中贡献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工作业绩。
在IBM,员工工资的涨幅,有一个关键的依据和参考指标,那就是个人业务承诺计划。IBM的每一个员工就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当员工在计划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其实已经和公司立下了一年期的军令状。这不仅能让上司了解员工的工作重点,还能让员工自己对目标更明确。
到了年终,上司就会在员工的军令状上打分。这个计划面向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是特殊的,因此,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按规则走。如果员工得分低,意味着他的工作绩效不好,也就会不利于日后的薪资提升,相反,则可以获得奖励。
很显然,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实力是最为重要的,而实力具体体现在业绩创造上。如果一个员工没有能力改善公司业绩,是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予回报,也不可能得到老板的重用。
每个员工必须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绩,为公司创造效益,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一个员工的竞争力,包括工作能力、技术能力、工作效率等多个方面,但具体则体现在工作业绩上。不凡的业绩就意味着不凡的竞争力。
业绩提高不仅在于创造,还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如果一个员工能够低成本、高质量地完成过去好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试问,又怎么会拿底薪呢?
然而,出色的业绩绝不是口头上说说就能得到的。要吃樱桃先栽树,要想收获先付出。出色的业绩需要人们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的努力。
作为一个员工,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提升本公司的利润,那么想要获得更多的薪酬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业绩,即便有再高学历,再渊博的知识,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因为没有现实的业绩,无法帮助企业获得发展。而如果有良好的业绩表现,即便出身卑微、学历不高、起点较低,也同样能得到老板的重用、上司的欢迎,获得高回报。
****所在的公关部需要裁掉一人,导致了内部斗争激烈,有些同事挖空心思抢夺别人的客户。****不喜欢这样的氛围,她始终默默无闻,只管付出不问收获,时刻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由于她一直没有好好在老总面前表现自己,老总一直以为她没什么能力。因此,成了最好的裁员选择。
接到人事部提前一个月下达的辞退通知,****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努力不仅没有得到承认,最终的结果竟然被裁。尽管****不甘心,但是唯有无奈。面对一个月后的离开,她选择了继续认真而努力的工作。
有一天,一个大客户表示,希望来公司参观后再签约。这单生意非常大,而且是长期的供货合同。因此,公司非常重视,吩咐各部门做好了准备。
没想到的是,客户参观公司的当天,来的客户代表竟然是日本人。公司没有准备翻译,一时之间,措手不及。双方见面后由于语言不通,使得场面非常尴尬。正在这时,随着老总一起会见客户的****,操起熟练的日语同日本客人攀谈了起来。
随后,****陪同客人参观公司,彼此相谈甚欢。凭借自己良丰富的谈判技巧和对业务的深入了解,结果顺利地签下了大单。
对于****的表现,老总顿时刮目相看,对她大加赞赏。一个月后,****的辞退通知不仅被撤销了,她还被升任为公关部经理。
没有业绩,公司无法生存,员工无法生存。一个员工要想让老板重用并拿高薪,就一定要有好的业绩。
想要分得更多,就要拿出更好的业绩才行,业绩是个人实力的证明。无论是来自名校,还是来自不知名学校,也无论过去有如何出色的工作经历,一旦进入新公司,那么就必须重新开始,现在及今后的业绩表现比过去的经历更重要。
有好的业绩自然有高薪,如果业绩不好,那么即便原来有高工资,也会很快地降下来。企业是绝对不欢迎高薪低能者的,没有一个公司会给一个不能为其带来利润的员工发工资,因为公司不是慈善救援机构。对于无业绩者而言,高薪只是空想。当我们对自己的薪水不满足时,不妨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总把抱怨留给别人,扪心自问:我有更好的表现吗?
记住,业绩才是你的竞争力。作为一名员工,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绩,时刻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唯有表现出色,才能获得认可,得到更多的薪水。
别独善其身,学会与同事相处
身在职场,不少人都会感叹工作压力大,做事不顺心,但是细心观察之下,就会发现其实压力大并不一定与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有直接相关,有很多工作压力大问题是由于“不合群”所导致的。由于在职场上需要合作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如果同事间缺乏了彼此的交流和团队的合作,必然会感到工作压力之大,因为孤军奋战所要承受的负担显然更多。尤其是一些男性,由于生活等相关方面的压力,以至于在工作中往往成为“不合群者”。
如今,人生舞台之上,“活得太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职场人士。他们不仅要承担工作上的重任,还要挑起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重担,因而,职场人是心理负荷最沉重的人群。若是“不合群”,过多压力就无法宣泄,很容易引起疲惫、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者甚至还会造成偏执和狂躁等症状。
张先生是一家大商场的经理,然而,奇怪的是几乎每天都觥筹交错的他却常说自己没有知心的朋友。他知道场面上的“朋友”,都是因为利益而结交的,而自己的上司与下属更不可能成为知己。
面对职场生涯,张先生说:“我认为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得与他人保持一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关系。”在张先生眼中,充满激烈竞争的工作环境之下,已经容不下人情的存在。最终,他的心走向了封闭。由于多年缺乏友情的支撑,刘先生逐渐地开始变得暴躁、孤僻、爱猜忌,最终由于一次工作的挫折,导致精神彻底崩溃,送入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治疗。
类似这样的情况,大多数职场人士都有所感觉。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员,都难免存在这样的心态。对于老板,心存抵触;对于下属,心存不屑;而对于同事,则会心存防备。身在职场,似乎任何人都变得不可信任。在这样的心态下,要想做好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小崔曾经就读于某警官大学,毕业后去了一个小城市做交警,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轮流上街站岗。由于是轮岗,因此闲暇时间不少,工作压力还不算大。然而,让他内心备感沉重的是,周围的同事都疏远他。原来其他同事们值勤回来之后,常常在一起闲聊神侃,吃饭、喝酒以及娱乐。而小崔对于这种日子并不满意,他想继续深造,因此,每天都需要加强学习。但是由于不合群,同事们都觉得他太高傲,不是一个好伙伴。于是,小崔常常有无可奈何之感,内心沉重,工作上也因为缺少同事的支持与理解,常闹出一些尴尬。
事实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大家伙打成一片,不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从而更加顺利的开展工作,同时还能够得到其他同事的帮助,让心理营养得到必要的补充。毕竟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也就离不开社会;而职员是单位的职员,也不能在同事中独自孤立起来。然而,职场上“不合群”的情况有两种,需要区别对待。一种是由于个人的性格孤僻、封闭自我而与同事疏远;另一种则是由于个人的优秀,或追求的目标高于同事,而不被人理解或受人妒忌,以至于造成不合群。
祈先生是某个公司的客服部经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往往事必躬亲、凡事都亲自把关。经常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由于压力之大,常常使他难以入睡。
如果是朋友打来电话,他总是会说:“忙死了,忙死了,回头打给你。”然而,以投入紧张的工作之后,就把给朋友回电话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结果,这样整天忙的不可开交之下,他做了半年客服经理,结果弄得身体疲惫,心力憔悴。由于太忙,他没有时间去与朋友、同事细心交往,最后搞得人际关系一片混乱。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要兼顾到公司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不可能的,不久,祈先生就积虑成疾。
职场江湖,身不由已,一批批“拼命三郞”前仆后继,为工作而奋不顾身。加班成为“拼命三郎”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人把大部分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而日常生活却单调乏味。而另一些人追求健康、高品味的生活,甚至可以抛开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享受。这两种人的生活都以“孤高”方式进行着,然而,大部分职场人士都要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找两端的平衡,始终烦恼着。
身在职场,一定自我保护意识是需要的,然而,若是过分地维护自己的世界,就很容易形成孤寂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会让内心充满压力,而且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于工作的进展是很不利的。
袁先生自从大学出来后,已经工作了10几年了,大学毕业5年,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加班加点,最终成为公司的模范标兵,老板经常拿他来做榜样。后来,跳了几次槽之后,职位不断攀升,年薪也突破10万。在这样一片大好前程中,袁先生在上海买了房子,上司夸奖,下属颂扬,同事们俱羡慕不已。
然而,幸福的感觉转瞬即逝。升职后,袁先生的工作压力翻了番,每天加班要到八九点钟已是家常便饭。在忙碌之中,他充分地体会着成就感,事事总要亲力亲为。结果,以前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更让他心烦不已的是,感到自己越来越孤单,周围的同事与朋友远离了他,而繁忙的工作让他疏于对自己终身大事的考虑。
于是,公事、私事、心事,让袁先生有了身心俱疲之感。回顾着自己的成功与失落,袁先生常常无奈的长叹。
无论是否有成就,在职场中都不要独善其身,而应该努力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当然,与同事相处融洽,并非要讨好同事们,更不必牺牲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去随波逐流。而应该在保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之下,与同事们和睦共处,寻找了解自己的伙伴,让自己的心灵更放松,让工作更加顺利。
事实上,平时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就能够帮助自己走出“不合群”的困境。比如平时向同事主动问好,这样能使人的内心快乐。如果经常这样做,即便对方开始并不愿意理会你,其硬心肠也会变得柔软。在发表意见时,要学会肯定与认同对方,有些意见自己不喜欢,并非不好。肯定对方的观点有理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会让同事心生快意,而对你的印象也会大大改观。在职场上,合不合群不在于讨好谄媚、随波逐流,而在于简单的心理弥补。其实,简单的心理弥补就可以让自己的工作压力减轻不少。
真正的付出,才能得到更多
在社会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有不同的境遇。有的企业发展的好,有的企业却走向分崩离析;有的员工能够得到很高的薪水,而有些员工的工资一直在低水平下徘徊。同样的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会发展得更好,有的难以生存呢?同样的员工,为什么有的可以快速地晋升为高级管理者,有的则只能原地踏步做普通劳动者?
归根结底,就是有些员工缺乏努力工作之心,不愿意真正地为企业付出。
对此,很多人或许颇有微词。因为在如今激烈竞争的氛围之下,不乏一些忙碌之人。他们天天加班,努力不止。可是,他们的职位始终不升,工资也始终不见涨。这时,有人便会埋怨老板,抱怨公司:为什么自己努力付出,还是没有回报?
在职场中,没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去想想,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