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经历历史——克林顿权力与生活
2482200000030

第30章 聪明绝顶的克林顿夫人希拉里(3)

希拉里的“畅所欲言”专栏(Talking It Over)在不同的报刊如《洛杉矶时报》、《纽约每日新闻报》等美国及世界百余家报刊上每周一次刊出。她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二位顶着专栏作家光环的第一夫人。第一位是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夫人伊丽诺·罗斯福。

希拉里的好友、阿肯色大学政治学教授黛安·布莱尔说:“我的确认为,你将看到的是,这个专栏让她有机会确保她说出她心里想说的话。那不是被动的,也不是‘确保我不被误解’,而真的是畅所欲言。我想,她一定非常兴奋。”

但希拉里这次全新出击也有风险,白纸黑字,易授人以柄,被伺机攻击她的人拿来大做文章,然而白宫方面认为,这股攻击希拉里的力量只要局限于保守阵营,白宫就不必在意。而克林顿总统1996年竞选连任最重要的还希望借助希拉里的文字力量,重燃民主党选民——尤其是女性选民的向心力。

希拉里在调整策略后,继续为民主党助阵。

8月26日,当全美妇女庆祝妇女争得投票权75周年的时候,希拉里在她的“畅所欲言”专栏发表“妇女投票权,奋斗75年”的专栏文章中,对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投票权的奋斗历史进行阐述,号召广大妇女珍惜好不容易争来的民主权利,用选票表达自己的意见,参与国家大事。

希拉里指出:“在我们庆祝妇女享有投票权75周年时,到投票站行使这个得来不易权利的美国妇女并不踊跃。今天,在全国性选举中投票的妇女所占比率较30年前低,在非总统选举年,投票率更跌破50%。可悲的是,许多妇女觉得,她们的选票对自己的未来或国家的前途根本无足轻重。”希拉里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她说:“惟有我们自己努力,别人才听得到我们的声音。毕竟,妇女投票权至少是经过75年努力奋斗才取得成功,来之不易。”

希拉里在其专栏文章中还指出:“投票是民主社会中最基本的权利,攸关全世界妇女的进步,这也是我们上一代妇女艰苦奋斗争取投票权的原因。妇女终于享有投票权,可谓是社会革命。有了选票,美国妇女可以影响法律的修订,对自己的命运也有了发言权。”

当联合国决定于1995年秋天在中国的北京召开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希拉里对这次关系全球妇女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参加这次全球妇女的盛会。但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因双方在人权、贸易与台湾等问题上的争执而正处于低谷时期,使希拉里试图前往北京与会的希望变得不那么明朗。

面对来自各方面强烈反对的声浪,希拉里仍表示希望能够去北京参加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与各国妇女讨论她所关心的世界妇女问题。通过种种努力,白宫即于8月25日宣布,克林顿夫人已接受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邀请,将以美国代表团名誉主席的身份率领美国代表团参加即将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8月26日,克林顿总统利用全美妇女庆祝美国妇女拥有投票权75周年这一机会,为他的夫人的北京之行进行辩护,并谴责美国国内某些人企图把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形容为一个激进的反家庭的集会。他说,美国国会中许多共和党人士竭力反对美国派代表团与会,尤其反对第一夫人与会,因为他们指责中国仍违犯人权,并认为这次会议可能支持堕胎的立场。克林顿驳斥这种说法是政客煽动人心的言论,而且根本偏离主题。他的夫人率团与会的目的在于从事改善全球妇女命运的努力,美国有责任有义务派团参加这次大会。

希拉里亦在当天庆祝集会的演说中为自己即将开始的北京之行进行辩护。她指出“这次会议关系全球妇女及家庭所关心的最基本问题,例如,充分的健康保险,充分的经济机会及政治权利”。她还举出美国代表团大多数成员的名单,以显示代表团具有两党性与多样性,并不是外界所称的是由一群自由派与激进分子的结合。

9月2日,即希拉里准备动身赴北京参加世妇会的前夕,她又执笔在她每周一期的报刊专栏中发表专题文章。

文章最后她向美国民众解释说明美国人应该关心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她强调指出:我们有几个必须关心的理由:

“第一,这次会议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教育世界领袖,让他们了解妇女想改善她们自己和家人生活时所面临的挑战。

“其次,这次会议可以让全球妇女发表她们的意见,包括靠每小时4.25美元工资抚养子女的美国妇女。她们无力负担保育婴幼儿费用,或在工作上升迁无望。

“第三,这次聚会还将协助千百万身受暴力之害的妇女,传达她们默默忍受的恐惧,其中包括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希拉里最后宣称:“妇女的未来,正是这次会议的宗旨。”

这篇专栏文章一见报,希拉里即率美国代表团踏上赴北京的旅程。这是她首次访问中国。

在大会上希拉里发表令全球瞩目的演说。

在演说中,希拉里首先感谢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给她机会参加这次全球妇女的盛会,她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妇女庆祝大会——祝妇女作为母亲、妻子、姊妹、女儿、学习者、工作者、公民和领袖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家庭、工作和社区所做的重大贡献。”

希拉里指出,参加世妇会的代表来自全世界,“尽管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但没有什么能够使我们分开。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我们来到这里是要寻求一个共同点以使我们能为全世界的妇女与儿童带来新的尊严——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新的力量与稳定。通过相聚在北京,我们正在让全世界关注与妇女和她们家庭生活最相关的问题:如妇女有机会享有教育、健康、工作、信贷和享有基本的法律与人权,以及拥有充分参与自己国家政治生活的机会”。

希拉里认为:“只有当妇女享有健康与教育,她们的家庭才能繁荣。只有当妇女免受暴力之害,她们的家庭才能繁荣。只有当妇女有机会参加工作并获得与男人相同的薪资待遇,她们的家庭才能繁荣。当家庭繁荣时,社区与国家才会繁荣。”

针对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为平衡预算要砍掉某些儿童福利项目的企图,希拉里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抗争。她大声疾呼:“美国儿童正处在危机之中。我们的儿童有23%处在贫困之中、有数百万儿童每日得不到最基本的照顾服务。无以数计的儿童生活在未成年的单亲家庭中。毒品、暴力与虐待等时时在侵蚀我们的孩子并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她严正指出,在美国儿童急需帮助与保护的时候,共和党人却要大砍儿童福利,这无疑是在向儿童宣战。

希拉里宣称:“在今后几个月内,当国会处理社会问题时,他们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预算决定都要以是否帮助美国儿童与家庭来检验。我要你们知道,白宫与克林顿政府将与你们一道工作,确保我们的儿童免遭进一步的伤害。”

在克林顿政府与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发生严重的预算之争期间,希拉里竭力游说并坚决支持她的丈夫在维护儿童与老年人的福利问题上采取坚定的原则立场,要其在寻求达到预算平衡的同时,决不能向儿童福利项目开刀。美国舆论称她是一位不知疲倦的鼓吹者,说她从来都不是一个传统的第一夫人。

确实,希拉里绝不是传统的第一夫人,她有智慧、有才识、有个性、有理想,她立志要帮助她的丈夫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虽然她一步一步走来是那么的艰难,但她的敬业精神一次次使她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医疗保健改革内幕

医疗保健制度改革是希拉里作为第一夫人参与政治和政府管理所抓的第一件大事。

1993年1月25日,克林顿入主白宫还没有几天,就宣布任命希拉里为全国医疗保健特别工作组组长,主持制定政府的医疗政策和全国医疗改革计划。

克林顿说过,医疗保健问题是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事实上,弊端丛生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消耗美国财富,影响美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

为了树立希拉里的威信和形象,克林顿在向记者们解释他的这项任命时指出:“当完成一件复杂的任务时,她具有比跟我在一起工作过的任何人更好的组织与领导能力。”他指出:“我想在未来的几个月内,美国人民将会知道,我们有一个多才多艺的第一夫人,她能够把人们凝聚起来对付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最终达成一致的认识,使任务得以完成。”

克林顿同时任命的总统医疗保健改革专案小组的其他成员,其中包括卫生部长、财政部长、商业部长、国防部长,以及退伍军人部长和白宫预算办公室主任等6名内阁部长级官员。这些成员将全部听命于希拉里的指挥。

在新闻记者会期间,希拉里安静地与她将负责领导的专案小组的成员坐在一起,一言未发。克林顿说,希拉里将不分昼夜地领导医疗保健改革。在百日之内准时拿出医保改革方案交国会审议。她将马上开始工作,而不拿分文报酬。

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克林顿在竞选时提出的主要竞选口号之一。克林顿希望所有的美国人都拥有医疗保险,使他们不论住在何地,不论健康状况如何,也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有权利获得医疗服务。据美国新闻界报道,若要将目前无保险的3700万人囊括入受保行列,美国联邦政府将花费天文数字,而政府不可能有此经费,克林顿因而指派他“最亲密的顾问”希拉里来出掌此项任务,解决这一年消耗近万亿美元的社会沉疴。曾在布什政府中负责医疗保健事务的德博拉·斯蒂尔曼说:“这比世界上任何问题都困难,可能波斯尼亚冲突除外。”

事实上,改革医疗保健制度.为所有的美国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是许多美国政治家的梦想,是一件极其艰难复杂的历史任务,它困扰美国已长达半个多世纪。

虽然希拉里的能力与奉献精神,凡是与她一道工作过的人都充分肯定。但前总统夫人南希·里根的新闻秘书泰特以怀疑的口吻问:“如果克林顿总统的夫人把事情搞砸了,那谁去向总统报告?”

尽管有些人对克林顿的医疗制度改革表示疑问,但白宫助理们却都对此表示乐观。他们认为,克林顿夫人虽然不是一位医疗保健专家,但她是一位善于组织协调的通才,而且她深得克林顿总统的信任与支持。克林顿亦认为,虽然他的夫人在医疗保健领域并非内行,但这恰是她的优势,她思想开放,不讲情面,所处的地位最适于仲裁调解与医疗改革有利害关系的众多相互排挤的利益集团的纷争。各方面的民意测验亦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赞成克林顿任命他的夫人希拉里为全国医疗制度改革专案小组的负责人。

为了不辜负丈夫的重托与广大民众的殷切期望,希拉里在接受任命后的翌日即飞往纽约,开始了她的工作。

希拉里深知,医疗保健改革计划能否成功,最终是否能够成为法案,关键在于国会议员们是否理解和支持这个改革计划。因此,与国会议员间的沟通联系,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是医疗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

带着这一重大使命,希拉里于2月4日走访了国会山。在走访国会山之前,她的助手们已向新闻界广泛散发了她将在国会山活动的详细日程安排,以期引起媒体的关注与重视,从而扩大宣传效果与影响。

在国会山,希拉里首先拜访了民主党籍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米切尔。两人会晤后,希拉里在米切尔的陪同下,出席记者会,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记者会上,希拉里又在米切尔的陪同下,与28位民主党籍的参议员,以及共和党籍的参议员少数党领袖鲍伯·多尔、罗德岛州的参议员约翰·查菲见面。希拉里用5分钟的时间向议员们介绍了她领导的医疗保健改革专案小组的目的,以及她希望与国会领袖们密切合作以完成保健改革的愿望。她讲完后,回答了议员们的一个个提问。

希拉里表示,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的医疗制度有很多毛病,她的兴趣在于与国会议员以及领袖们一道工作,克服那些毛病,共同设计出一个“回应美国人民的真正需要,保证他们拥有医疗保险”的法案。

在短短一天紧凑的日程中,希拉里在国会山挨门逐户地拜访会见了30余位国会议员及其领袖。她对保健改革问题的透彻了解,她对美国民众保健问题的关切,以及她与国会议员坦然相处的沟通能力,不仅令新闻界大开眼界,深为赞叹,也给位高权重的国会领袖们留下深刻印象。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多尔事后曾说:

“她令人印象深刻。”俄亥俄州的一位参议员说:“她非常机敏。她十分了解她所讨论的问题。能够与总统夫人坐在一起热忱而公开地讨论你所关心的问题,那确实是一种荣幸。”

就在希拉里在国会山拜访国会领袖,为医疗制度改革大搞公共关系时,白宫于当日拒绝了影响力巨大的美国医疗协会(AMA)希望在改革美国医疗保健制度上享有更大发言权的请求。一些保险业和消费者团体也在抱怨,说它们已被排除在制订克林顿总统的医疗保健改革过程之外。

据美国传媒透露,已有300—400名各方面的学者专家被克林顿总统邀请到白宫,协助第一夫人领导的医疗改革专案小组制订改革计划,准备在5月5日以前提交给国会。这些专家学者大多来自全美各大学与研究机构,甚少人与医疗界或保险业界的同行有密切关系。

2月11日,希拉里以克林顿总统医疗保健制度改革计划特使的身份,前往费城约有108年历史的圣艾格尼斯医院考察访问。随后,她在宾夕法尼亚州国会议员沃佛德的陪同下到宾州州立大学哈瑞斯堡校园出席有全美200多名医疗官员参加的医疗会议。希拉里在会上发表演说时指出,美国的医疗体制已经失败,必须改革。希拉里说:“我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我们拥有的是一个混乱不堪、毛病百出的医疗制度。”

希拉里说:“美国的医疗制度使3700万人完全没有医疗保险,成千上万的人陷入灾难的边缘。”“美国在医疗上所花的钱,超过任何国家,但是工作并未做好,未得到投人如此庞大财力应有的医疗服务。”她最后说:“我们必须面对这个制度的成本问题,必须有公开讨论的勇气,而且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医疗和保健制度必须改革。”

希拉里还对医药公司过度提高预防疫苗价格的行为严加抨击。

希拉里领导的医改专案小组的工作日益受到媒体与公众的关注。它的每一项工作细节都受到舆论界的监督。2月中旬,美联社报道说,希拉里的医改专案小组正在考虑对受雇员工的某些医疗福利征税,这将是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和为没有医疗保险的民众提供保险的计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