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常识一本通
24819200000057

第57章 语言文学拾遗·轶闻趣话寻根(1)

经过千年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以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度、多元一体的形态,矗立于世界之中。中国文学好似独具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字砌成的美丽宫殿,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中国语言丰富多彩、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充满智慧、耐人寻味。智慧的语言让人有欣赏的乐趣。语言文学、轶闻趣话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风骚指的是什么

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指《楚辞》中的《离骚》,风骚就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因为《国风》是《诗经》中最优秀的作品,《离骚》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用《国风》和《离骚》代表《诗经》和《楚辞》,风骚为二者的代称。《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后世也用风骚代指文学和诗文之事。

何谓楚辞

楚辞的叫法最早出现于《史记·酷吏列传》中。楚辞最初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演变成两种含义:一种指的是诗歌的体裁,这种新诗体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开创,以屈原为代表,是战国后期的诗人开创的,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故又名“骚体”;另一层含义指的是诗歌总集,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了一部分“楚辞”体作品的诗歌总集,其中包括战国时期的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还有汉朝文学家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的仿骚作品。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最早提到赋、比、兴的是《周礼·春官》。赋,指平铺直叙,铺陈和排比,类似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为比喻,即比喻修辞;兴,为托物起兴,先言其他,再借以联想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事物,类似于象征修辞手法。南宋朱熹解释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作为文学体裁的赋有哪些特点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主要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用铺陈夸张的手法,体物言志,辞藻华丽而不歌唱,兼具韵散,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按照体裁,赋可分为三种:一是骚体赋,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二是散体大赋,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为代表;三是抒情小赋,以张衡的《归田赋》为代表。

赋这一文体萌生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最为盛行。赋是汉朝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时代精神的文学样式之一。它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赋颂传统,还吸收战国纵横之文,具有先秦诸子作品铺张恣肆的风格特点。赋是一种综合性的新文体,它与汉朝诗文一起成就了汉朝文化的灿烂与辉煌。汉朝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四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最初,诗和赋有本质的区别,“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但是,在汉唐时期,诗和赋通常是并举连称的,如曹丕的“诗赋欲丽”,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汉唐时期的文人才子中,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却难找只作诗而不写赋的。从建安到六朝结束这段时期,文人雅士更推崇赋,当时的赋盛于诗。

乐府、乐府诗和新乐府三者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乐府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官府机构的名称,另一个是诗体的名称。

乐府作为官府的机构产生于秦朝,是负责收集民间音乐、整理改编和创作音乐,并训练歌女,令其在皇宫中演唱、演奏的机构。汉朝时继续使用乐府的名称,汉武帝时将乐府这一机构进一步扩大。后人将乐府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为汉乐府。而汉朝乐府的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成就极高,是乐府诗最辉煌的时期。唐朝的乐府诗注重叙述社会现实,去掉音乐,成为一种批判现实的、具有讽刺意味的诗。人们将用自创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称为“新乐府”。

玄言诗中有多少“玄”的东西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大夫阶层托意玄虚以求全身远祸。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佛教传入中国,玄学与佛教结合,诗人用诗歌形式表达对玄理的领悟,故而产生了玄言诗。玄言诗在东晋时期达到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期逐渐走向衰落。

玄言诗中的“玄”一方面指的是内容上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也包括佛理的表述,另一方面是指在表达上背离艺术表现的形象和情感等原则,而抽象玄虚,谈乎寡味,只是以韵语阐述玄理。例如,孙绰的《答许询》中所用的都是道、神、玄风和蒙园等玄学的词语。

玄言诗是东晋特有的诗风,直接影响和启发了陶渊明的平淡自然风格。后代冲淡自然、旷达闲适的诗歌风格都深受影响。此外,玄言诗对山水的体悟和描写也为晋宋的山水诗提供了审美心理以及创作方面的准备。

永明体是一种诗体吗

永明体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当时是一种新诗体。永明体是格律诗的开端,其后的诗多具有格律。当时的文人学者翻译诗经,周颙从中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的四音规律,后沈约和谢脁等诗人将其运用到了诗歌创作之中,并结合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讲究“四声”、“八病”等,规范了诗的声韵,使得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得到增强,人们称之为永明体。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沈约、王融、范云、江淹和齐梁时期的何逊、吴均,还有陈朝的阴铿。

为何有人称宫体诗为“艳情诗”

宫体诗是南朝梁代宫廷创作中形成的一种诗风。这种诗多描绘声色闺情,其语言清绮靡丽,过于轻艳,格调不高。此类诗是由梁简文帝萧纲所倡导,徐陵和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故也称为“徐庚体”,其创作风格“辑裁巧密”而轻艳流丽。徐陵的《玉台新咏》,其中只收录“艳诗”、宫体诗的合集。陈后主和江总亦有此类作品。

宫体诗在题材内容上可分为咏物、游宴、登临、艳情等。其中咏物、游宴和登临题材的宫体诗多是以娱乐的心态创作,没有有意义的社会生活和人生追求,过于琐屑,而不具有诗人的个性。而艳情题材的宫体诗多是对女性容貌、体态和服饰的描写,诗中的女性多是赏玩对象,而非爱情的对象,格调很低,且卑靡秽荡。从风格上,宫体诗的特点就是浓艳、绚丽,但是诗中缺少内容的充实和情感的注入,因而显得浮艳而卑弱。

虽然宫体诗确实格调不高,但是它在格律和声韵上有所发展,其描写上的细腻精巧也被后代诗人所借鉴。在宫体诗出现之后,五言诗的创作逐渐由长篇走向短篇,七言诗更加普遍,对后代诗歌的对偶、平仄和定型的律诗产生影响。

骈文出现于何时

骈文是古代一种文体,出现并兴盛于南北朝时期,其主要特点包括4个方面:一是裁对,即讲究对仗工整,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音节数目相同,表达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有四字句和六字句;二是录事,即用典,追求含蓄典雅;三是敷藻,即讲究文采,通过语言显示作者的才华;四是调声,即要求语言的平仄协调,追求语言的韵律美。

骈文确定于魏晋时期,是相对于古文而言的。当时,骈文比较盛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体。在《宋元戏曲史·序》中,王国维将“六朝之骈语”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意识逐渐发展。当时的作家开始探索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刘勰《文心雕龙·总术篇》载:“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中将论文和叙笔分开,并论述了十多种文体。梁元帝萧绎强调了辞藻、声律和抒情三方面的特点,他说:“至如文者,惟须绮毂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而同一时代的永明体作家也在声律方面做了探索,促进了骈文的发展。骈文就此在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

骈文具有以下三方面文体特征:一是,骈文又称为“四六文”,其句式上多用四六句,而且讲究对偶;二是,骈文讲究平仄的谐和调,虽然没有诗歌那样“四声八病”的严格限制,但也追求平仄的配合和声调的谐美,反复使用,也是骈文文体的特点之一;三是,骈文注意用典和辞藻的华丽,可算是诗化的散文。

古体诗、新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

古体诗:也称为“古风”,在唐朝以后,指的是不同于绝句、律诗的一种诗体。该诗体有五言和七言,也有少量四言、六言和杂言,不限句数,不讲究对仗、用韵和平仄。

新体诗:也称为“永明体”,形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代表诗人是沈约,在诗歌声律上运用了四声,结合诗歌对偶形式,讲究平仄、音韵、对仗,其辞采华丽,是一种新诗体。

近体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是唐朝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

律诗是什么诗体

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讲究用韵、平仄和对仗。因对格律的要求严格,故称为律诗。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唐朝逐渐成熟。律诗一共八句,分别为首颔颈尾四联,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但是句首可押可不押。按照每句字数的多少可将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特殊的十句以上的律诗叫做排律。

绝句是什么诗体

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其中,五言绝句是二十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字。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类:古绝可用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限制;而律绝不但押平韵,还要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形式上等同于半首律诗,也可归纳入近体诗。

词牌是什么

词牌就是词的曲谱。最初是先有词,再配曲,后来人们根据前人创作的曲谱来依声填词,就形成了固定格式的曲谱,其字数、句数、用韵和平仄都有一定的规定。词有一千多个曲谱,每个曲谱都有一个名字,就是词牌。有些词牌在正名之外还有异名,还有些是同名异调,也有的是一名数体。

阕指的是什么

阙的原意是“祭事结束而闭门”,引申义是“止息、终了”。在诗词歌赋中,歌曲或词的一首叫一阕,一首词中的一段也叫一阕。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有上、下两阕。此外,“阕”也叫做“片”、“遍”,是指乐曲演奏完一遍。

词这种文体有哪些叫法

词这种文体有多种别称,首先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曲子词就是能够合着音乐而歌唱的歌词。唐五代时期,人们将词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此外,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为“长短句”。一些人认为词是诗的余绪,故又称为“诗余”。词还有其他一些别称,如乐府、琴趣和乐章等。

小令指的是什么

小令的说法有多种,一种是短小的词,如明人曾将五十八字以内的词称为小令,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绝对。唐宋时期的文人在酒宴上行酒令,就会即席填词,利用短篇小调,这种小令造句凝练,追求言有进而意无穷。第二种小令是散曲中的只曲,与“套数”相对,通常以一支曲子为一个独立单位。

但是也有“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小令的特殊形式。小令的第三种意思指的是民间的流行小曲。

何谓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也称为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是一种专门记录人物言行和历史人物传闻轶事的杂录体小说,流行于魏晋六朝时期。志人小说是在品评人物的社会风尚中形成的。著名的志人小说有《世说新语》《笑林》等。志人小说在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何谓志怪小说

顾名思义,志怪小说就是以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志怪小说形成于魏晋时期,在汉朝也有同类作品出现。当时社会盛行神仙方术之说,形成称道灵异、谈论鬼神的风气,志怪小说便由此而产生。从内容上,志怪小说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比如东方朔的《神异经》;第二类是正史以外的历史传说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第三类是讲述神仙鬼怪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志怪小说为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后来小说中的鬼狐派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后人呈现了古代小说的艺术魅力。

唐传奇是一种什么文体

唐传奇是一种文言短篇小说,流行于唐朝。作者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记录奇闻逸事,如《柳毅传》。

唐传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唐和盛唐时期,这个时期六朝的志怪小说向唐传奇过渡,出现了少量作品,其艺术表现上还不够成熟,比如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和张的《游仙窟》。

第二个阶段是唐代宗时期到唐宣宗时期,这一百年里是唐传奇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名家名作。在这个时期,一些诗人,以诗人兼传奇家的身份将歌行和传奇配合起来,用不同的体裁和方式叙述描写同一件事情,不仅扩大了传奇的影响,还提高了传奇的地位。这些诗人有如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等。其中,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和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有与之相配的长篇歌行。

第三个阶段是晚唐时期,这时的唐传奇开始转向衰落。这一时期出现的传奇专集大多篇幅短小,内容单薄,有言神志怪,也有搜奇猎异,思想和艺术成就不再如之前那么突出。这一时期的作品有袁郊的《甘泽谣》、裴铏的《传奇》、皇甫枚的《三水小牍》、李复言的《续玄怪录》等。

变文是什么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