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全知道
24818800000047

第47章 传统风水与民俗(5)

进门临卧后入厅,退财败运非良局。

中央房间勿空置,中央设厕能妨主。

三、阴宅

中国人自古至今就十分重视阳宅阴宅风水,然而如今却很少有人再对阴宅风水抱有特别谨慎的态度了。无论是现实环境或时代思想,都使现代人逐渐淡忘了风水学在古代阴宅风水方面曾经创下的辉煌历史。

阴宅与阳宅相对,阴宅即安葬死人的墓葬。古人对阴宅的重视丝毫不比阳宅少,古代的封建帝王更是如此,在未往生前就已经为自己的后事做好了安排。因此传统风水学中有很多基于阴宅而产生的理论。

阴宅风水的选址规则

在为阴宅选址时,风水师最重视“龙真穴的”。龙真穴的就是指风水师仔细勘察后确定的富贵之所。一般来说,这样的地方都是山水环抱,层峦叠嶂的风水宝地。

关于具体的选址方法一般要从四个原则入手,即选龙、选砂、选水、选坐向。

其中选龙的规则为:

(1)龙脉清晰细腻,栩栩如生。

(2)龙形要真。

(3)龙要处在吉位。

(4)宝主分明。

选砂(砂就是山)的规则如下:

(1)龙砂壮美整洁。

(2)墓穴前方远处的高山即朝山,要与墓穴相对,形成天然朝拱。而处于墓穴所在之山与朝山中间的山即案山,要壮美灵秀。

(3)墓穴所在之山不能太过空旷。

(4)水口紧密。

(5)下手砂能够兜住上手砂。所谓的下手砂和上手砂也是风水学中的专业术语,下手就是指有水流过的地方,而上手则与之相反。此语的意思就是指有水的地方能够包裹住没有水的地方。在这样的位置建造墓穴,能够保佑死者的家族利禄亨通,福运绵长。

关于选水,唐人卜应天在《雪心赋》中有专门论述阴宅选水的“论水法”:“论山可也,于水何如。交锁织结,四字分明。穿割箭射,四凶合避。撞城者,破家荡业,背城者,勾性强心。发福悠长,定是水缠玄武,为官富厚,必然水绕青龙。所贵者五户闭藏,所爱者三门宽阔。垣局虽贵,三门逼窄不须观;形穴虽奇,五户不关何足取。元辰当心直出,未可言凶。外面转首横栏,得之反吉。以之界脉则脉自止,以之藏风则风不吹。水才过穴而反跳,一文不值。水若入怀而反抱,一发便衰。水口则爱其紧如葫芦喉,抱身则贵其弯如牛角样。交牙截水者最宜耸拔,当面潴水者惟爱澄凝。耸拔者,如赳赳武夫之捍城;澄凝者,若肃肃贤臣之拱位。水口之砂,最关利害,此特举其大略,当自察其细微。”

后来人们总结了诸多类似的说法,将选水应该注意的事项总结为以下四点:

(1)水流呈曲折迂回状,蜿蜒而来,水清而静谧。

(2)水源深长。

(3)水口处应该有石墩、大柱相拦,或者周围形成了两山相对的山口,使水流不至于直泻而下。其中石墩、大柱以及两山相对形成的山口在风水学上称为罗星、华表和捍门,这些出现在墓葬风水系统中是非常吉祥的征兆。

(4)突然出现在墓穴前的水流即朝水,要平稳而悠扬,从墓穴前流过的水即去水,则必须有阻挡物,使其不会奔流而去。

选坐向的规则:

上面已经简单介绍了阴宅选址时必须注意的几种原则,但那些还都不是阴宅选址中最重要的。左右阴宅风水吉凶的其实是不同坐向的山水形成的一种墓穴环境。在为山、水乃至墓穴选择方位时,必须要根据墓主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影响坐向的主要是墓主人生前在家族中的行辈。

在阴宅风水中,只要将这一点处理好,才有可能营造出适合不同人的气场的最佳风水宝地。

阴宅风水建筑与山川的关系

在阴宅风水选址时,最影响吉凶的就是墓地周围的环境,即远近的山山水水。古人在为墓地选址时,最基本的一个要求也是依山傍水,此后就是细细考察墓地附近的山水形态了。因此风水学也十分重视山水格局的选择。

一般来说,山水的位置、朝向、形态都会对阴宅风水产生影响,甚至土壤、水文等方面也对其有影响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环境能对阴宅产生好的影响呢?简单地说,就是那种风光自然天成而气势宏伟,将天地的要素都融合在一起的山水组合。

风水师一般从山体的高低、远近、前后以及青龙、白虎位的合围情况考虑某处是否适合作为某人的阴宅吉地。当然,在选好了位置之后,风水师还会根据不同的环境,设置墓碑、墓穴的形态,让墓地的建筑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即做到真正的天地人合一。而这恰恰是判别风水师高明与否的关键所在。

风水的中明堂准则

风水学中有一个中明堂原则,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其实,明堂原本不是风水学上的专有名词,在古代,明堂指的是皇帝召见百官的地方,从其功能上来看,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议事厅。也正因为明堂与皇帝有着莫大的关系,是皇帝正对之所,因此明堂也就有了尊贵、地位的象征。后来,风水学吸收了这种说法,将其利用在阴宅风水之中。故而唐人卜应天在其堪舆学(即风水学)著作《雪心赋》中说:“入山寻水口,登穴看明堂。”

在风水学上,明堂指的就是墓地前方聚合地气的地方。风水师在阴宅风水的实际操作中,还将明堂分成了大明堂、中明堂、小明堂三说。其中,中明堂又称内明堂,说的是墓地前被青龙、白虎左右环抱住的平坦之地。在风水学理论中,墓地的中明堂不能太过狭窄,也不宜过分宽阔,而应该根据墓地的具体情况规划。因为过于狭窄的中明堂就没有尊贵雍容之态了,而过于宽阔的中明堂则不能起到聚气藏风的作用。只有那种大小适宜的中明堂才能兼有聚气旺财之用和雍容华贵之势。另外,明堂附近最好能形成“玉带环腰”的形态,即在明堂“腰部”位置有水流通过。这样不仅能够旺财运,还能主富贵。除此之外,明堂风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家族中行辈为二、五、八的子孙运势。

阴宅风水中土地神位的方位选择

除了协调山水等自然景致,古人在安排阴宅风水时还有一点是一定会考虑进去的,那就是如何判明土地神位的方位。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在本书第一章中已经说过,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虽然只能算是一个小神,但其“群众基础”却是相当雄厚的。而且土地神“官职”虽小,但其职权范围却非常宽泛,只要发生在其管辖地区之内的事情,不管阴阳,他都有权过问。因此,人们也将这种民间信仰带入了阴宅风水之中。

在选择土地神位时,首先一点就是要探查清楚墓穴附近的来水与去水情况。在确定了来水和去水的准确方位后,即可初步判定土地神位的大致方向了。然后,再通过五行理论和墓穴附近的环境,确定土地神的准确位置。

由于土地神位的方位也是影响阴宅风水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只有清晰地判断出土地神位的方位,才能使墓地更符合阴宅风水的标准,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

阴宅风水的分合吉凶

在阴宅风水中有分合吉凶的说法,即“前有合,后有分”。所谓的前有合就是说,墓地前方要有呈尖锐陡峭样式的高山相合。后有分则是指墓地后面要依靠着一座形态饱满而轮廓圆滑的高山。这也是符合传统风水学中墓地有四势的说法的。四势即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人们认为在这四个方向各有一只镇守的神兽,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青龙(左)、白虎(右)、朱雀(前)、玄武(后)。

其实合与分的理论,说的就是有始有终的一种自然规律。只有这种有出有没、有分有合的格局才是阴宅风水中凝聚与流通吉气的吉地。

阴宅风水的形势吉凶

所谓的阴宅风水形势吉凶其实主要是从葬地周围的山谈起的。在风水学上,将葬地周围的百尺之山称为“形”,千尺之山则称之为“势”。而形势的吉凶是由其顺逆决定的,其中顺为吉,逆为凶。据说如果势凶而形吉,福气就要大打折扣。而如果是远势吉而近形凶,则是大凶之兆,会在瞬间招来灾祸。只有那种呈现出远势来而近形止的景致的地方才是真正适合设置阴宅的风水宝地。

阴宅风水的三吉六凶

传统风水学理论认为,墓穴有三吉而墓地则有六凶。真正将其重视起来,趋吉避凶才能使阴宅风水系统得到完善,利于墓主人以及其家族的安稳和昌盛。

墓穴三吉为:

(1)藏神合塑,神迎鬼避。

(2)阴阳冲和,五土四备。

(3)目力巧,工力具备,趋全避缺,增高益下。

墓葬的六凶是:

(1)阴差阳错,互不调和。

(2)葬时不宜。

(3)力小图大。

(4)恁恃福力。

(5)僭上逼下。

(6)变应怪变。

关于阴宅的选择,风水界还流传着一个基本法则:阴宅风水十六要论:

阴宅风水的刚柔论

宅地选择最重要的就是刚柔的选择。可以说刚柔之中体现着地理中精髓的东西。古人认为,天地之始就产生了一种刚柔的自然选择,凡是流传至今的高大挺拔的地理形态一般都被认为是刚的化身,而那些以低微姿态出现的地形则是柔的化身。例如山峰高耸入云,因此被认为是刚强的化身,而水流从高处流往低处,因此被视为柔的化身。

然而地理形态中的刚柔又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时候是刚中带柔、柔中有刚。风水学中不可不提的一种观点就是:“水为太柔,火为太刚,土为少柔,石为少刚。”其中体现的就是这种刚柔并济的思想。

阴宅风水的动静论

阴宅风水十六论中还有一个说法即动静论。所谓的动静就是指变通,中国古代就有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思想。因此古语有“水本动,欲其静;山本静,欲其动”的说法。

古人的这种动静论对后人的主要提示就是不可过分偏执,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风水方面也是一样。动静处于循环之中,世间万物皆处在动静的转化之中,山静、水动在常人看来是一种常态,然而这种常态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山也会由静转动,水也会由动转静。

阴宅风水的聚散论

所谓阴宅风水聚散主要说的是墓穴的外形。墓穴的外形好看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其能否起到聚气、助势的作用,这一点尤其得到了古人的推崇。从古人的墓葬样式来看,其中不少都是不符合审美标准的,但从风水的角度看,这些墓穴又是真正的富贵宝地。也正因为这些墓葬符合传统风水学的基本理论,因此这些本来不易被人理解的奇形怪状的墓穴也就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传统风水学理论认为,决定阴宅风水整体聚散的是远处的景致选择,而关系到墓穴聚散的则是其外形和其他细部特征。

阴宅风水的向背论

说起风水的向背论,就不能不提人们的心性,因为风水的向背论就是借鉴了人情世故,从现实社会中提炼出来的。

虽然人是一种善变而狡猾的动物,但也一样会流露真情,因此从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中就可看出其情感的走向。那些被我们欣赏、喜欢的人,我们也一定会用更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常常在他们的面前露出喜色。而那些被我们讨厌、反感的人,则必然无法得到我们的关注,即使其得到了我们的重视,也一定是因为他们被我们视为敌人了。其实,我们这两种不同的待人态度中蕴涵的就是“向”和“背”的道理。

这种向背的理论同样适用于风水中。风水师吸取了这种思想,并时常将其应用在相地上。换句话说,风水师相地其实就是在查看环境的“向背”,判断它们是否与特定的人带有相同的气场,然后预判其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吉凶祸福。

阴宅风水的微著论

提到阴宅风水微著,就不能不提到一个词语“气脉”。气脉一词其实体现了古代风水学的重要观点,即山水之间有灵气。而这些灵气能够影响墓主人所在家族的吉凶祸福。

有风水学家说:“夫气元形者也,属乎阳,脉有形者也,属乎阴,阳清阴浊,故气微而脉著。然气不自成,必依脉而立,脉不自为,必因气而成,盖有脉而无气者有矣,未有无脉而有气者也。”从以上说法中可以看出,“脉”即是山水的外在形态,而“气”则是不能以肉眼相见的灵韵。阴宅风水的微著就在于这气、脉之中,不过世间存在无灵气的形态,却不存在无形的灵气,因此从脉的微著就可以探查到气的状态。虽然风水学很重视阴宅周围环境的形态,但阴宅风水中的最高境界为气场相合,单求形态相合是粗鄙的风水师才会做的事情,只有真正做到气场相合,才是演绎出了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精髓。

阴宅风水的浮沉论

阴宅风水中的浮沉论说的主要是外表和内在,也是阴阳之理。人们一般将阴脉称为表,即浮者,而阳脉则收于里,是为沉者。

阴脉的形状为上小下大,出口为尖;而阳脉是上大下小,出口为圆。风水师常借助这种特征辨析阴阳,处理阴宅风水中的实际问题。

阴宅风水的浅深论

风水师在为死者挑选墓穴时讲究很多,针对不同的地形情况,墓主人的墓穴也要区别对待,据吉地周围的环境决定究竟要浅葬还是深葬。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随便处置,把应该浅葬的用深葬的方法处理,或将应该深葬的用浅葬的方法处理,则吉地之吉无法彰显,且易招致灾祸。

阴宅风水的饶减论

墓穴吉地虽来源于自然,但其中自有风水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如果全部依附于自然,则也就没有了吉地与凶地的区别。一般来说,风水师在为吉地选择具体位置时,必须借鉴周围群山及水流的具体形态,再决定吉地选择哪一方,而阴宅风水饶减的说法就是风水师应对此目的的具体方法,也是遵循此消彼长的自然规律之作。

阴宅风水的趋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