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全知道
24818800000042

第42章 民间神秘文化(2)

算命师对财主说:“我此次前来就是为了提醒您,您的儿子阳寿即近,就在他十八岁生日那天,您还是提早打算吧。”大财主一听,差点没背过气去,十八岁!那不就是明天吗?不敢深究真假,大财主赶紧上前拉住算命师的手,对他说:“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儿子,我只有这一个儿子啊!”

算命师看了看大财主,漫不经心地说:“办法不是没有,只不过有点麻烦。你必须在明天午夜前准备好一桌丰盛的酒菜送到鬼门关前面第十二级阶梯上,在那里你会遇到两个人,你一定要耐心等待,只要他们吃了你的酒菜,令公子即可逃过一劫。”

第二天晚上,大财主按照算命师的指示,按时赶到了指定地点,他的确看到有两个人正在对弈,他不敢打扰,只能跪在一旁等待。过了一会儿,他见二人结束了一盘棋,就恭敬地说:“二位大人,辛苦半天了,要不先吃点东西吧。”然而正在兴头上的两人根本不理会他,又开始了另一盘。如此两次过后,大财主有些心急了,但想起算命师的话,又不敢冒犯,只能焦急地等待。

过了一会儿,两人终于站起身来,只听其中一人对另外一人说:“兄弟,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咱们该去工作了。”大财主见状赶紧奉上事先准备的美味佳肴,对二人说:“二位大人,辛苦半天,还是吃过饭再去吧。”

两人对看了一会儿,又看了看大财主准备的饭菜,有些心动,但想想自己的任务,又有些踯躅。二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才对大财主说:“嗯,看你诚心一片,我们再拒绝就不好了。”说完,两人就将所有的饭菜吃光了。

酒足饭饱之后,两人站起身就要离开。大财主赶紧又给二人跪下,对他们说:“小人有一事相求,请两位大人务必帮忙。”说完还烧了一堆纸钱。

二人吃了大财主的饭菜本就欠着人家的情,这下对方又给他们送钱,两人更是没法推辞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答应帮忙。可这一答应就坏大事了,原来此二人正是阴间的牛头马面,他们此番就是为了去抓大财主的儿子上来,然而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他们用人钱财,必然要替人消灾。

等问清财主所托之人,二人才知道上了当,然而悔之晚矣,只好回到阎王殿去领罪。阎王听说此事之后,大为震怒,一气之下就将本来以人面示人的牛头马面变成了后人所说的模样了。

三、判官

判官也是阴间的官员,不过他们可比牛头马面风光多了,在阴间他们的地位虽在阎王之下,但他们的职权可不小,俨然就是阴间的执行官,几乎所有的事务都需经过他们之手。一般来说,阴间判官有四位,分别为查察司、赏善司、罚恶司、崔判官。

阴间的查察司就如同如今的纪检官员,主要负责监察人们的善恶。由于监察需要眼明心亮,所以民间流传查察司是一个双目如电,极为正直的阴差。

在四大判官中,赏善司负责掌管善簿,那些生前表现良好,喜欢做善事的鬼都归他调遣,其前途也是由赏善司决定。民间传说赏善司慈眉善目,身着绿色服装。

而罚恶司与赏善司恰恰相反,他执掌的是恶簿,其样貌也是严肃而不苟言笑,身上所穿的衣服以紫色为主。那些在凡间不讲礼法,做尽坏事的人死后就要到罚恶司这里报到,罚恶司会根据这些亡灵的具体情况,决定其前途。

说起判官,其实大多数人最先不会想到前面介绍的三位,而是崔判官。据民间描述可知,崔判官是阎王的第一心腹,身穿红袍,左手拿着生死簿,右手执勾魂笔,他的勾魂笔一挥即可为凡人添寿减寿,是判官系统中最具人气的人物。

这样风光、杰出的人物在民间自然不会少有传说。在众多关于崔判官的民间故事中,最有名的当属他明察秋毫、巧断恶虎伤人案的故事了。据说崔判官生前是唐朝潞州地区长子县的县官,名叫崔珏。他做官不仅公正廉明,而且能够审理别人不能审理的案子。

有一天,一位老妇来县衙报案,说自己的儿子被山中恶虎吃掉了,希望崔珏为其做主。如果别的官员听了这样的话,估计也只能是劝解两句,毕竟老虎不是人,无法将其押到大堂中审讯惩罚。然而,崔珏却不是一般人,听了老妇的话,他马上叫来衙役,交给他一张符咒,并对他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项。

衙役拿着崔珏给的符咒来到了山神庙附近,他先是将符咒上的文字诵读了一遍,然后就将其供奉在了桌案上。过了一会儿,一只身形硕大的老虎跳了出来,它慢慢走近衙役,然后任衙役将其捆绑起来,丝毫没有反抗。

衙役将恶虎送到县衙后,崔珏马上升堂审理,他将老虎伤人致死的事情说给堂下的老虎,老虎居然还会点头,最后崔珏判定老虎故意致人死亡,罪不可赦。堂下的老虎听后,竟然撞柱而死!

除了这个故事,民间还流传着崔珏阴间勇救太宗的故事。诸多的传说使人们对崔珏倍加尊重,人们不仅在他死后为其修建了庙宇,还将他奉为阴间的判官,使其美名世代流传。

四、阴间

阴间又名阴司、冥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阳间相对的空间,被视为灵魂的归宿地。这种阴间的说法与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有关。由于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有宇宙万物分阴阳的思想,因此古人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分成了阴阳两性,如活人住的房子称为阳宅,而死人的墓地叫做阴宅。除此之外,就连无生命的山川大河也被古人赋予了阴阳两性的概念,如“山阴”“山阳”“河之阴”“河之阳”。而阴间就是人们在阳间之外杜撰出来的。

有了阴间的说法后,人们又为阴间赋予了人情,出现了地府与掌管地府的神。阴间地府中的神也与天界一样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五方鬼帝被人们视为阴间的最高管理者,其下还设有十殿阎王,阎王手下又有专司功过赏罚的判官,然而与人间沟通最频繁的则是各色鬼差,如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古人规划出的这一套阴间行政系统既借鉴了佛教的说法,也有经过转化的中国本土民间信仰成分。

无论其来源如何,在世人眼中阴间就是阴森恐怖的象征,人们一想到阴间就会联想到地狱,如果用颜色来表达人们的这种情感,则只有红与黑是恰当的,黑是地狱的主色调,而红则是地狱的火焰与鲜艳的血。当然,阴间在一些特殊时刻也会被人视为惩恶扬善的场所,但阴间无疑是古人最忌讳的一种意象。

人死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现实,但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觑,虽然死亡是恐怖的,阴间是阴森的,但这并不是说古人完全陷入了恐惧中,他们根据自己在凡间的生活经验创造出了专治小鬼的“冥币”,对此,最精准的表达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有钱能使鬼推磨”。据说只要烧了冥币就能让自己死去的亲人收到,在阴间这种东西的作用就如同凡间的钱一样,不仅可以换成亲人想要的各种商品,还能用来“贿赂”鬼差,减轻亲人在阴间遭受的责罚和痛苦。

五、迷魂汤

迷魂汤又名孟婆汤,据说只要喝了这种汤就能忘记所有过去的事以及烦恼,抛弃所有的情绪,其功效就像人们说的“忘情水”。然而这种汤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喝得到的,它是只有死去的人才能享受的东西。

说起孟婆汤,就必须先介绍一下孟婆这个人。民间传说孟婆生活在西汉时期,虽然是一介女流,但却是熟读儒家经典的才女。对于人生的许多事情,她亦想得十分透彻,在有生之年她从不庸人自扰,让自己沉浸在已经逝去的陈年往事之中。她还是一个十分仁慈善良的人,她终身茹素,不杀生,备受当世之人的敬重。据说她后来到山上修行,被天帝看中,做了阴间的神,而她在阴间的职责就是用彼岸花和忘川水熬制一种特殊的汤品。另外,孟婆还在阴间拥有一家名叫孟婆店的商店和自己的独立住所“孟婆庄”。

民间传说所有的人一旦死去就要被黑白无常勾走灵魂,然后到奈何桥边的望乡台处,喝一碗能够忘记一切的孟婆汤。如果有人不想喝孟婆汤,鬼差们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使之就范,例如用美女诱惑、使用暴力手段等。相传只有喝了孟婆汤的人才能投胎转世。

六、魑魅魍魉

魑魅魍魉即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统称,一般来说,用魑魅魍魉形容的都是些上不了大台面的小妖。

魅字单用有老妖精的意思,指的是比一般妖怪等级略高的精灵,据说它的形象为六手怪物,喜食人肉。而魑在古代主要指无角的龙,即一种形似龙而无角的妖怪,特点就是力量大,能够吐纳毒气。后来人们将“魑魅”两字连在一起指代那些生活在山河中的小妖。魍魉与魑魅略有不同,不能分开解释。魍魉在古书中的解释很多,但多指“木石之怪”,即由树木、岩石修炼而成的精灵。

历史上关于魑魅魍魉的“事迹”并不多见,但著名的黄帝、蚩尤大战中,却有着魑魅魍魉的身影。据说当年蚩尤的队伍中不少都是魑魅魍魉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