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先做人的潜规则
2481700000024

第24章 奇招百出,清除人生的绊脚石(2)

在古代,大臣之间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欺骗,今日你整我,明日我整你,翻来覆去。而那些能左右逢源,投其所好,工于心计的高手是战无不胜,而那些书读得多,虽考了个头名状元,但迂腐僵化,免不了被动挨打,时时上当。如若高手碰上了高手,这才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双方绞尽脑汁,斗智斗勇,好一场恶战,最终还是看谁的手段高超以决胜负。

清朝的太监李莲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权倾朝野,人人望而生畏,人称“九千岁”,此人狐假虎威,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睚眦必报。

还有一人,掌管总理衙门,卖国求荣,步秦桧、贾似道的后尘,不可一世,飞扬跋扈,趾高飞扬,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春风得意,有点对太监李莲英不敬,有意无意间得罪了李莲英。

李莲英心想: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得给他点颜色看看,让他老实点。

有一天,李莲英笑嘻嘻地同李鸿章说:

“老佛爷近年有意静居,想把清漪园修缮一番,以便颐养天年。苦的是筹款无术,时常焦躁。李伯爷是朝廷重臣,若能体仰上意完成此事,以慰太后,以宽圣心,当立下不世之功。”

李鸿章听到有这样巴结慈禧太后的好机会,岂肯轻轻放过?当即满口应承,并马上献计献策,同李莲英商量:以办新式海军为名,责成各疆吏岁拨定款,从中提取六、七成作为造园经费。

李莲英听了大喜,拍手称赞。兴办新式海军,振兴国防,是谁也不会反对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谁敢不出钱?出师有名,筹款有术,那造园的经费还用愁吗?李莲英笑容可掬,着实奉承了李鸿章一番。看到李鸿章志得意满的样子,他憋在心里已久的那口闷气,就像快要爆炸的瓦斯一样,闹得他浑身火烧火燎,表面声色不动,心中却有主意,心想,也让你见识见识我的手段!他谦恭有礼地对李鸿章说:

“既是筹款有术,就请李伯爷辛苦一趟,入园内踏勘一回,看看哪里该拆该建,做到心中有数。老佛爷要是查问起来,我们也好回话。”

李鸿章看他想得周到,说得在理,当然点头赞成,哪会想到这家伙在巧施计谋呢!

到了约定的日子,李莲英借口有事不能奉陪,派了个伶俐的太监领着李鸿章,园前园后,园左园右,着着实实转悠了一整天。

事后不久,李莲英故意捡了个光绪皇帝肝火最旺的时候,像闲磕牙似的告诉光绪:

“听说李中堂那天带着个人,在清漪园里足足逛了一天,山上水上玩得好不痛快……”

光绪自四岁进宫称帝,从小慑于西太后的淫威,始终当着一个傀儡儿皇帝角色,凡事都要看慈禧的脸色,自然有一肚子说不清道不白的委屈,他最忌讳的就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皇权帝位。听说权倾当朝的李鸿章竟敢大摇大摆地在御苑禁地游逛,顿时大怒。认为这是“大不敬”,是对皇权皇位的公然藐视和冒犯!光绪一怒之下,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诏“申饬”,将李鸿章“交部议处”。

所谓奉旨申饬,就是由皇帝、太后或皇后派一名亲信太监,捧着“圣旨”去指着某人的鼻子,当众数落臭骂一顿。而被骂的人,既不能申辩,也不能回骂,还要伏在地上谢恩,因为那骂人的太监代表着皇帝、皇太后或皇后呀!要是那太监学着皇帝皇后的口气骂,可能还能忍受点,无奈那些太监总是用最不堪入耳的粗野的话,浑卷滥骂一气。骂到最后还要跺着脚大喝一声“混帐王八蛋滚下去”!这“申饬”虽不伤皮肉,却是极使人难堪的污辱性惩罚,因受辱不过,一气成病,甚至一命呜呼的都大有人在。

光绪年间,邮传部刚刚成立,委任张百熙为尚书,唐绍仪为侍郎,张百熙向皇上谢恩后,就去拜见唐绍仪,说了很多自谦的话,唐绍仪用广东方言回答他,张百熙听不明白,彼此发生了误会。第二天,唐绍仪回拜张百熙,请张百熙面奏皇上,调任一些官员充实邮传部,并交了一份调任人员名单,张百熙答应了。等上头宣布结果,唐绍仪提交的名单没有一个人选中,他自然对此很是不满。于是两人关系逐渐恶化,都写了奏折揭发对方,奏折都留在皇帝那里没有批示。他们两人又都请了病假,不到部里办公,被御史弹劾,两人都受到圣旨的指责。着太监“申饬”。唐绍仪把四百两纹银送给了太监,而张百熙不知道。等到传张百熙跪着听宣读圣旨后,太监跺着脚大骂:“混帐王八蛋滚下去。”张百熙磕头后站起来,面色苍白。再要唐绍仪听宣读圣旨时,却没有像张百熙那样挨骂。张百熙更加气愤,回家后就生了病,没有多久,就因忧伤而死去了。后来,还有一位任大学堂监督、编修的刘延琛被“申饬”,他无法筹措四百两银子行贿,又不能忍受这样的辱骂,十分为难,只好托人向太监说情,交了二百两银子。到时,太监在斥责时,只骂了“混帐,下去”。这真是“一分钱一分货”。

李鸿章被御批“申饬”,他自然懂得其中奥妙,立即送上银子,没有当众受辱。

李莲英看到李鸿章使钱告饶,也出了心中那口恶气,乐得“和气生财”。

李鸿章呢,自然很快悟出吃亏的原委,从此以后便对这位“九千岁”刮目相看,敬礼如仪,同对慈禧一样恭敬。

当然,我们不是要学李莲英做人之术,还是可以人人悟出些进退之则的吧!

规则解读:千不该万不该对一切甜头都想尝,岂不知那正是别人的诱饵,这种无形的杀气伤人最重。对此你不仅要能防还要会用。

6.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在许多较量场合,自己的敌手可能同时有多个,若敌手们联合起来,对自己就很不利.,要打倒他们,最好就是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

使用这种方法,自己既可以置身于外,眼看着对手之间残害,而无动于衷,也可以加入他们的争斗,帮助其中弱的一方,将强的一方击败,然后再回过头来击败弱的一方。国民党的保密局长毛人凤,在戴笠死后,为了争到局长的位置,就联合弱的郑介民击倒强大的唐纵,让郑介民当局长,然后再打倒郑介民,最后终于谋到了局长的位子。

唐玄宗时的奸相李林甫也很善于利用这种方法,他最终将所有敌手一一打倒,牢牢地坐在宰相的位子上,一坐就是19年。

户部尚书裴宽,深得唐玄宗器重,李林甫恐他入相,内心是又急又气。刑部尚书裴敦复“平贼有功”受到皇上的表彰,李林甫也忌恨之。正好二人之间有矛盾,李林甫便从中挑拨,使二人矛盾扩大。他又指点裴敦复去买通杨贵妃的姐姐,在唐玄宗面前说裴宽的坏话,致使裴宽被贬为睢阳太守。接着,天宝四年(1745年),李林甫又采用明升暗降的方法,借口裴敦复有战功,奏请皇上让他充任岭南五府经略使。裴敦复稍稍迟疑,没有及时赴任,则被李林甫反奏一状,以“逗留京师”为名,贬为淄川太守,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李林甫整倒朝中的两位大员,阻止了他们入相的机会,从而也减少了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春秋时,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勇士,这三人功劳都大,受齐景公的宠爱。这三人又结成异姓兄弟,自诩为“齐国三杰”,他们倚仗自己勇力过人,十分傲慢,目中无人,对齐景公构成很大的威胁。晏子请求除掉他们,景公认为毫无办法,派人去刺杀根本不可能,他们武艺高强,晏子就想了一个计策。

一天,鲁国君主昭公来访,景公设宴款待。三位武士,持剑而立。席间,晏子说:“御国的桃子已熟,摘一些来,给两位君主献上。”

景公派人去摘。为了显示对客人的尊敬,晏子亲自前往。一会儿,桃子摘回来了,金盘上只有六个桃子。两位国王各拿了一个吃起来。景公一时高兴对鲁国臣叔孙诺说:“此桃是人间仙物,得之不易,叔孙大夫,贤名著于四方,请吃一枚吧!”

叔孙诺连忙跪下,说:“我哪能比得上贵国的贤相呢,仙桃应赐于相国。”

景公便说:“既然叔孙大夫推让相国,可各赐酒一杯,桃一枚。”二人跪而领之,谢恩而起。

这么一来,吃桃子仿佛就成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盘子里只剩下两枚桃子了,晏子请示景公后传谕两旁文武,要各人自报功劳,凭功赐桃。

公孙捷仗剑而立,首先开口说道:“我随主公在桐由打猎,力诛猛虎,这功劳怎么样?

晏子说:“擎天保驾,功劳很大,可赐酒一杯,食桃一枚。”公孙捷领挑后十分开心。

古冶子奋然站起,说:“打虎算得了什么?我曾随主公,在黄河的波涛之中,斩妖龟之头,救主之功怎么样?”

晏子说:“在波涛汹涌之中,如不是勇士斩断妖龟之头,船一翻,一船人都会面临危机,这真是盖世之功,应当食桃饮酒。”

说罢立即赏桃、赐酒。

只见田开疆捋起衣服,大步走上前,说:“我奉命征伐徐国,斩杀敌将,俘敌五百多人,使徐国君主恐惧,纳款而降,威震邻邦,为主公奠定了盟主之位,这功劳怎么样?”

晏子说:“您的功劳,比刚才二位的确大十倍也不止。但金桃已赏赐完了,请饮酒一杯,等待明年再来领桃吧!”

齐景公也说:“卿的功劳最大,但话说得太迟了。”

田开疆不由一阵怨怒升上心头,他按剑大声说:“斩龟打虎,算得了什么!我跋涉千里,血战成功,反而不能食桃,在两国君臣之间受辱,为万代耻笑,有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呢?”说完挥剑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