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的心(幼儿)
2481600000019

第19章 家有“讨厌鬼”:宝宝成长的烦恼(1)

1.不干的褥子

——宝宝尿床成了“习惯”

安安3岁半了,白天大小便都不成问题。可是一到晚上,如果不在半夜叫醒他的话,第二天肯定就要支起竹竿“晒地图”了。最让妈妈头疼的是,有时候叫早了,安安还没有尿意,又哭又闹不肯起来。有时候睡过头叫得迟了,安安就已经开始在床上“画地图”了。

安安妈妈听说很多同龄的小朋友已经会在夜间自己排尿了,于是很困惑,怀疑安安是不是得了遗尿症。

很多孩子都有尿床的毛病,尤其是那些年龄不大的孩子,他们在入睡后不久就会遗尿。并且,这些孩子在尿床后不会醒过来,即使唤醒以后也表现得意识不清。

对于这种随处小便而自己完全察觉不到的异常行为,常使孩子感到羞愧、恐惧,精神负担加重。因此,父母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对孩子加以斥责和嘲笑,否则便会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

父母更要认识到,孩子尿床,其实并非是大毛病。实际上,5岁以下的幼儿在白天或夜晚发生不自主的排尿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孩子究竟为什么会尿床呢?

1.孩子的大脑未发育完全

孩子尿床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出生后大脑皮层发育不全,没有形成控制排尿的自我意识。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感觉神经成熟发达之后,才能形成反射性排尿的习惯。

2.孩子白天过于疲倦

如果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那么到了夜间,孩子也会不自主地排尿。

3.父母总是训斥孩子

不少孩子在睡觉前,都会受到父母的恐吓或者因尿床遭到责骂。由于部分父母不能正确看待孩子尿床,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结果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心,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过来又会加重孩子的尿床行为。

4.孩子对环境十分敏感

有的时候,孩子会在陌生的环境里过夜,比如幼儿园或者亲戚家。这时候,他会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从而导致在夜间遗尿。

一般来说,孩子尿床只是表面现象,易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应从培养孩子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孩子的尿床现象。

1.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坐便盆

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孩子唤醒后,让孩子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孩子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孩子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2.不要过早地进行排尿训练

为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有些父母便会自作主张,在孩子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是,孩子的年龄还太小,他们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孩子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不要责骂

孩子出现了尿床行为后,父母千万不要责骂他们。父母的责骂,除了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外,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就不发生了。

4.不要刻意起夜

为了不让孩子尿床,有些父母就会在夜里反复叫醒孩子,让他排尿。但这样做,常使得孩子的膀胱不能得到充分扩张,很难产生明显的尿意。孩子不想尿,父母偏要叫他尿,这是多么让他厌烦的事啊。但是,有的父母却不管孩子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他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从而加剧孩子尿床。

2.我家有个夜哭郎

——谈幼儿夜啼

悦悦已经1岁了,这几个月来,爸爸妈妈没有一天能休息好,原因就是悦悦太爱哭,尤其是每当到了晚上,睡着睡着就大哭起来。妈妈把她抱起来怎么哄也哄不好,直到悦悦哭累了,才能再次入睡,可过不了几个小时,就又开始大哭。

开始,妈妈以为是悦悦身边没人的原因,可是到后来发现,旁边有人在时,她仍然要哭。每次悦悦哭的时候,妈妈都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悦悦总在夜间大哭。好几天过去了,妈妈却始终没找到原因,悦悦依旧还是不停地哭。

悦悦夜啼的毛病,不但使爸爸妈妈没日没夜地围着悦悦转,连爷爷奶奶也一起着急,跟着睡不好。这可怎么办呢?

悦悦的这种情况,就可以认为是“夜啼”。

为什么孩子会在夜晚啼哭?这是因为,孩子在刚出生时,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昼醒夜眠的条件反射还未建立,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容易泛化,从而引起突发哭闹。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15天后大脑皮层的条件反射逐渐开始形成。当白天睡得过多时,夜间就会哭闹不止。

除了孩子的生理原因之外,夜晚啼哭的原因还有很多:

1.父母过于迁就孩子

现在的父母,大多非常迁就孩子。孩子刚一哭,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就会摇、拍、哄,抱着孩子满屋走。久而久之,孩子把父母的哄觉当做自己的权利。无论你怎样的疲惫不堪,都得哄孩子睡觉,孩子日复一日,变本加厉,哭闹的时间越来越长。

2.害怕孤独

当孩子在半岁至一岁半时,他们时常在夜晚感到孤独和害怕。因为幼儿大多性格内向、胆小,惧怕陌生人。当夜幕降临或夜间醒来时,就会因感到孤独而焦躁不安、大声哭闹。这时,孩子是试图采用“夜啼”的方换取父母的安慰,或者说寻找一个令他安全的依靠。

3.孩子体内有病虫

有的孩子夜哭,并不是害怕孤独,而是向大人“求救”。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孩子通常会夜眠后不久,大约半小时到两小时,就突然出现剧烈哭闹、打挺,屁股撅起来,用手挠肛门等现象。这是因为当孩子安稳入睡后,蛲虫爬至小儿肛门皱褶处或女婴外阴皱襞处排卵,使孩子感到奇痒而突发哭闹。

4.孩子身体不舒服

如果孩子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发生剧烈的哭闹,这就说明他的身体出现了症状。如果在他哭闹的同时,还伴有四肢乱舞,打挺,身体蜷曲,大汗,几乎近于尖叫,甚至可形容为歇斯底里样的哭闹。这种情况下的幼儿很有可能出现了绞痛现象。

引起孩子夜啼哭闹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都与家人有关。比如,白天看到了可怕的电视节目,或从较高处跌落,或被他人恐吓、打骂,或在睡前活动剧烈,或受到刺激,或过度兴奋,等等,这样的孩子入睡后常会因噩梦而惊醒,大哭不止。

引起宝宝夜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饥饿,口渴,过冷,过热,过饱,尿布过湿,排便后不适,等等。所以,当孩子出现夜啼时,要找寻原因,不要一哭就哄,一哭就喂奶,使宝宝过饱而出现腹胀,更加剧宝宝哭闹。

其实,解决孩子夜晚啼哭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父母帮助孩子养成昼醒夜眠的好习惯:

1.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

父母要记住,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将孩子放到床上前,请将奶嘴轻轻抽出。

2.睡前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要想孩子夜晚不啼哭,就要创造良好的睡前环境。在孩子入睡前0.5~1小时,父母就应让孩子安静下来,千万不要让他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孩子。免得孩子因过于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

同时,更不能让孩子观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也不要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不给孩子玩新玩具。

父母还要保障室温适宜、室内安静,光线较暗,盖的东西要轻、软、干燥,并在睡前应先让孩子排尿。

3.检查被子或者睡觉姿势

在孩子睡前,父母要检查孩子的被子是不是有问题。另外,睡姿非常重要,睡姿的不舒适也是导致孩子夜啼的原因。

4.仔细观察

由于孩子的啼哭是在夜晚,所以父母不要过于敏感,当场把孩子叫醒,而应当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

如果孩子的啼哭不能停止,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过去安慰一下。但要记住不要亮灯,也不要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摆他。假如孩子越哭越厉害,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孩子是否是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症。

如果经过检查,发现孩子确实没有其他不适的原因,那么他发生夜啼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习惯了。假如他每次醒来时父母都马上抱他或给他喂东西的话,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当孩子在夜里醒来时,父母不要马上抱他,更不要逗他,应该马上拍拍他,安抚他,想办法让他再入睡。一般处在迷糊状态的孩子都会慢慢睡去。

3.家有“夜猫子”

——谈幼儿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齐齐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父母最近为他睡觉的事情没少发愁。

一开始,爸爸觉得自己在晚上工作,还可以顺便陪陪孩子,这样挺好。可是时间一长,发现这孩子睡得竟然比爸爸还晚。爸爸妈妈都已经睡眼惺忪了,他还在很有精神地玩游戏。到了早晨,妈妈叫齐齐起床,准备送他上幼儿园的时候,齐齐却怎么也不肯起床。

爸爸妈妈担心,这样没有规律的睡眠会不会影响到他的生长发育。

孩子不爱睡觉,主要是因为他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全,神经系统容易兴奋,抑制能力差。因此,孩子每天一醒来就会一直处在不停的活动中,自己很难主动将活动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但是到了晚上孩子还是不肯睡觉,那实际上就多为心理因素了。

一般来说,孩子早睡晚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外界好奇

在孩子年幼时,他们对外界事物无比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外界的一切事物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动画片、故事书、玩具等,孩子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听,什么都想尝试一下。所以,不到困得睁不开眼,孩子是不会心甘情愿地闭上眼睛去睡觉的。

2.愿意享受家庭生活

现在的幼儿园已经开始学习文化知识了,所以,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待一整天后,就会感到身心特别受拘束。因为他在家里已经养成了自由的习惯,因此回到家之后,他就会感到格外地兴奋,于是就不容易入睡。再说,一想到明天还要出门,不能再自由地享受这种幸福和快乐,他就更不愿意入睡,想睁着眼,想让这种幸福的时光停留在晚上,而不去想明天早上该怎么办。

3.要和父母说话

孩子上了一天幼儿园,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一天没见,所以,他特别想在爸爸妈妈跟前多待一会儿,与他们说说话,聊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和心理感受,因此便不愿睡觉。如果晚上没有睡好,或者睡前没有很好地被对待,孩子早上自然就无精打采,心情不好,因此就会赖着不起不出门。

孩子一次晚睡,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长期如此,那么就要格外关注了。因为,孩子的睡眠状况不仅会影响孩子白天的注意力、情绪、学习效率,还会直接影响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因为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分泌得最旺盛。每当夜幕降临、孩子安睡之后,大脑的下丘脑就会分泌生长激素,促使幼儿长高、长大。但是,如果孩子的夜晚睡眠时间不足,那么即便是白天睡眠时间长,整体睡眠时间够了,也同样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使孩子长得缓慢。

想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父母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诀窍。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孩子充足的晚上睡眠时间。那如何才能让孩子睡个好觉呢?父母要明白,孩子睡觉前的环境、睡觉前的秩序,时间规律与否,灯光、声音和活动程度都是影响他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身作则

要想孩子早睡早起,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不仅是孩子,父母自己也一定要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前上床,而不是每次拖到睡眠时间后才去提醒孩子。同时,全家人要按时主动关闭电视,并停止噪声较大的活动,比如打牌、与邻居高声谈笑等,并且尽量关掉所有大灯,只留一盏微弱的灯为睡前整理照明即可。

2.注意态度

父母想要孩子早睡早起,就要监督、提醒他遵守固定的入睡时间。家长可以在洗漱睡觉之前半小时亲切地提醒孩子3~5次,并取得孩子口头许诺,即到时就会洗漱睡觉。

如果到了睡眠时间后,孩子总是磨蹭或找借口,那么,父母可以将平和的态度变得略严肃些。此时,可强行将孩子手里玩的东西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取走,态度要坚决,表情要平静,接着仍用亲切的态度把孩子领到卫生间洗漱。

父母需要记得,不管孩子是耍赖还是对抗,都要保持平静。恶劣的态度将会使孩子因没有得到尊重而更加不愿配合。

3.睡前安排最重要

由于马上就要睡觉了,所以,父母与孩子的睡前活动一定要适度。睡前不要让孩子玩过度兴奋的游戏。同时,在白天里,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参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这样可使孩子在夜晚感到疲劳产生睡意,便于入睡。

除了这些以外,父母还要为孩子规定睡眠程序,帮助孩子建立睡眠条件反射。比如:每天睡前让孩子先喝牛奶,牛奶有益睡眠;刷牙,洗澡或洗脸洗脚;上厕所;脱衣服、上床,盖好被子;拉上窗帘,将室内的灯光调暗;睡前讲1~3个小故事,或父母在孩子小床边坐一会儿,道声“晚安”,关灯,等孩子熟睡后离去。

只要父母严格按睡眠计划实施,不因节假日、父母的爱好和工作等情况随意更改睡眠时间,孩子睡前磨蹭的毛病就可以得到纠正,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父母严格要求

当孩子该洗漱睡觉时,父母要提醒他必须严格执行时间规定,不可随意改变睡觉时间。如果父母严格执行睡眠时间,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养成磨蹭的习惯。请记住,父母万不可一次又一次地随便妥协,无论孩子是哭、是闹,还是找借口,家长都要坚持按点睡觉,让孩子感到没有退路。

4.墙角的魔鬼

——可怕的夜晚

安安从小就是个怕黑的小丫头。妈妈让她去厨房拿水果,客厅的灯光是可以照到厨房的,但她仍然非常害怕,拿完之后便慌慌张张地跑回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安安总要紧紧地抱着妈妈才能入睡。有一次,妈妈有点事情需要处理,待安安睡熟之后,妈妈就和爸爸出去了。一个小时之后,他们回来看见家里所有的灯全部开着。坐在沙发上的安安看到爸爸妈妈一下子就扑了过去,大哭着喊:“妈妈,墙角有魔鬼,墙角有魔鬼。”从那以后,安安每天晚上必须有人陪着并且要开着灯才能睡着,否则就会哭一个晚上。

在低龄幼儿群体中,怕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胆小怕黑并不是天生的。

那为什么孩子会怕黑呢?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初步接触外界并渐渐懂事,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象出一些怪物,例如在黑暗的地方可能有又大又凶的狗。即使父母开灯让他看了没有东西,他仍然会坚定地认为有可怕的东西藏在黑暗的角落里。就是他白天最喜欢的动物玩具,在夜里也可能变成怪物。这些行为和想象都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

所以说,孩子的恐惧感并不是什么特别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这是源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法分辨现实与想象的困惑。就像他相信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前夜悄悄地送给他礼物一样,他也同样相信会有怪物藏在他的床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