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
24814100000009

第9章 无力抗拒的彩票诱惑:别让赌博心理牵着走

生活中大多数人身上都有赌性,虽然他并不一定非要使用金钱来赌博。可以想一想,从孩提时代到长大成人后,我们参与过多少次“赌博”,小时候玩游戏要赢,玩什么都想破纪录;大了就想尽办法要赢别人,这种不服输的心理其实就是一种赌博心理。

另外赌博心理还在于心存侥幸,人人都想赢,“输”的人想翻本,“赢”的人想赢得更多,这种心理把人们困在各式各样的“赌桌”上下不来。而你是否想过,这个“赌桌”究竟是谁设下的局?谁是最终的赢利者?当我们被赌博心理左右时,不管赢家是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一定是最大的输家。

自己不试又怎么知道结果不好

生活中,许多人觉得凡事只要有利可图,即使明知道事情有些不合理,也不过多地理会,都会想马上把它据为己有,因为人们总是习惯这样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了就不好了,而且如果自己不试一下,又怎么知道结果不好呢?可是那些有所图的人利用的就是人们的这种心理,于是经常有人抱着这种类似赌博的心态,一次又一次地走入别人布下的陷阱中。

近来黄小姐在当地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名人”。因为,仅用了3天时间,她就惊动了银行、邮局和警方的30多号人。虽然她遇到的每个人都尽力劝她不要相信“××公司特奖大酬宾”的骗局,可是却怎么也挡不住她硬要汇钱试一下的决心。家人没有办法,于是找了好几个警察为她整整忙活了3天,一面寸步不离地跟踪保护,一面又苦口婆心地劝说,可最终黄小姐还是“成功地突破重围”,把10万元钱汇给了这家自称有大奖的公司。

这件事还要从一封邮件说起:一天,黄小姐收到了一封中奖的邮件,内容是她中了××公司的特等奖,奖品是一辆跑车,不过却有兑奖条件——中奖人要买5件本公司的产品才有兑奖资格,当然,××公司的产品也并非普通商品,动辄要花掉上万元。

黄小姐也不全信,于是,她就专门跑去派出所“咨询”,警察明白地告诉她这是骗子设下的陷阱。但尽管警察这样说,她也不相信,毕竟是一辆拉风的跑车,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于是她先汇出了3万元购买了一件××公司的产品。

当黄小姐再想汇4万元时,家人在银行里阻止了她,而银行员工在了解此情况后,马上通知了警方。当警务人员赶到现场后,再次提醒她要提高警觉,不要再上当受骗了,而且坚决阻止黄小姐汇钱,甚至还帮她打电话给××公司,得到的也是对方否定的答复。

可是黄小姐依然不死心,说中奖邮件上还有地区公证处的公章和电话。警务人员把电话打到某地区公证处,回复依然是:不知此事。就算是这样,黄小姐还不死心,就去邮局汇款了,结果邮局也发现异常,报警了。

在这次围追堵截之下,黄小姐一时没办法把钱汇走,家人都形影不离地守护了她两天,而黄小姐也在尽力说服周围的人,她这几天口口声声说:“什么事都要试试看嘛!这么一个大奖,不拿可惜了,说不定就是真的呢!那我们不是赚大了!再说,我都汇了一笔款了,要这么放弃太可惜了。”家人对此种言论毫不理会,依然看护着她,谁想到到了第三天,她借着去超市的理由跑到离家最近的银行去汇款了,这次她算是铁心了,因为她汇出去的不是4万元,而是7万元,她想一次性到位也省得大家这么看着自己,而且还能快点拿到跑车。

就像人们所预期的一样,钱汇出去后就像黄鹤一般一去不复返。黄小姐等了10天还没有得到跑车的音讯,只得无奈地去派出所报了警。

如今社会上的骗局越来越多,虽然许多骗局一再被宣传,可还有人不时地上当受骗,有时也不完全怪人们太没有警觉性,而是骗子的花样翻新得越来越快。不过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骗子的成功只因为他们知道人们都在想什么,面对诱惑,人们常常抛弃理智,无论是短信中奖,还是熟人电话汇款骗局,始作俑者也都知道你不会完全信任他们,不过他们却以大奖为诱饵,让你觉得“试一下,也许下一个中奖的就是你”。

在这个故事中,黄小姐并不是傻子,但正如她所说的:假如自己不试一试,又怎么会知道这个大奖不能到手呢?于是,她不顾人们三番五次的好意规劝和强行阻拦,依然固执己见,最终毫无悬念地落入了别人早已设好的陷阱,损失惨重。由此可见,“试一下”的心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有了开头,人们往往难以自制,因为前期已经投入一部分,后来就更不愿意放手了。面对诱惑,我们应摆正心态,提高分辨能力,遇事要三思而后行,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权衡利弊。即使前期已经有投入,放弃也不可惜,因为这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一个士兵非常好赌,他被调到另一个军队,介绍信上写着:该士兵生平好赌。

军官问他:“你好赌?那你平时都赌些什么?”

士兵回答:“比如我用20美元赌你右手臂有胎记。”

军官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胎记,就把上衣脱下:“看清楚,没有胎记。”

军官得意地收下士兵的钱,打电话给士兵的前任军官:“他不会再赌了,他刚在我这儿吃了些苦头,输我20美元。”

“是吗?可是他和我打赌500美元,说能让你见到他就脱衣服。”

孔子说:“食色性也。”事实上,他忘记了赌,这也算人类的第三性。正如上面笑话中那个本想帮士兵“戒赌”的军官,最终也参加了“赌注”。

生活中大多数人身上都有赌性,虽然并不一定非要用钱来赌博。人们常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个“争”字其实就是一种赌性的体现。有些人发现人们这种心理后,便善加利用,想办法激起人们的挑战欲,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位大区经理刚刚上任,他发现他管辖的地区里有一个单位的销量排行一直在末位,而这个单位的规模、员工都和其他单位的一样,正是这个单位拖了此地区销量的后腿。虽然该单位负责人对员工软硬兼施,可是员工依然表现得积极性不高。于是,这位区域经理找来单位负责人,让他把其他单位的销售额曲线图放大一倍放在单位的明显处。在单位负责人照做的第一天,人们就看了那幅巨图。结果员工当天就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之后如经理所料,他们这个月的销售额果然有所上升。

如何让别人做他本不想做的事?激起对方的挑战欲往往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激起挑战欲是利用了人们的代偿心理,人人都有荣誉感和自尊心,假如他感觉到有人认为他做不成某事,他可能偏要把某事做给他人看,谁都不希望自己被看扁。大区经理正是利用了人类不服输的心理来刺激员工的。有时候请将不如激将,激起人们的自尊和挑战欲,往往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一段中,猪八戒来请孙悟空救师父时就巧妙地运用了激将法。因为孙悟空是被师父误会赶走的,他自然不会轻易回去。可是当猪八戒说那个妖怪如何了得,还说要抽他的筋、吃他的心时,孙悟空则气得抓耳挠腮,立刻下山去了。这是为何?不仅是因为孙悟空讲义气、要面子,更是因为他受不得气,猪八戒其实挺精通心理学的,他太了解孙悟空受不得刺激,更不相信有人或妖怪能胜过自己。于是孙悟空轻易中了他的“圈套”。

没有人会轻易服输,我们其实也可以学着利用别人这种心理,比如在求人办事时,不妨用类似的方法,告诉对方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这可能会促使对方决定以帮你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为有好胜心的缘故,他还会帮你把事情做得很好。利用这种心理去求人,有时反而能起到比正面请求还好的效果。

这山看着那山高

有时候,人们因为有选择的机会,所以会变得很贪婪。俗话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就是一种贪婪的表现。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样,总是会觉得后面还有更大的玉米在等着自己,结果什么也没得到。

明远是某重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为了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他参加过几次人才招聘会,最终被家乡的一家制药公司选中,并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但是当明远看到一位同学被上海一家知名度高、待遇优厚的外企录用并签约后,心中感到非常不平衡,于是决定放弃和家乡这家制药公司正式签约,重新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寻找就业岗位。可不幸的是,他到大城市几个月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想回家乡吧,不仅是脸面上挂不住的问题,家乡的制药公司肯定也不会录用他了。

人们在很多问题上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挑三拣四,犹豫不决。这种永不满足的心理就像赌钱一样,赚了还想再赚,找到好的还想要更好的,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人们常常在参与了一次“赌博”后,假如输了,他就会想着下一次自己肯定能连本带利的赢回来,有了这种侥幸心理,他就会参与下一次的赌博;假如赢了,尝到甜头后,贪心就会膨胀,有了第一次“胜利”,就有自己下一次会赢得更多的心理。无论是输还是赢,只要参与了“赌博”,都很难从中跳出来,赌博的人为什么最终都会输掉,是因为贪心没法控制。股市中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赌博心理来帮自己筹集资金的。

事实上,著名的股神巴菲特每年的平均收益也就在大约30%之内,他也曾有过几次手中的股票缩水一半的经历。可是他之所以是股神,就是因为他克服了人性中的贪婪,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涨跌而失了分寸,涨时,他不贪婪,不想过分扩张财富,而是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这样一来,跌的时候损失也不是很大。

而一位普通的小股民则没这么好命了。他看股市形势大好,就毫不犹豫地把全部积蓄都拿出来投到股市中,其中还有他准备结婚买房子的钱。这样一来,他每天都要算计自己第二天要花多少钱过日子,当然,他也在高兴地算计着这次能赚多少钱。可是股市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人都在尝到甜头之后,领略到股市的风险所在,股市开始一路下跌。这个股民虽然损失惨重,但他并没有急着斩仓出货,他总想着股指能够反弹,能够重新缔造神话。可是最终他都没看到这样的苗头,他所有的家当都淹没于股市中。

股市其实就是一场赌博,有人赚就有人亏,那么多钱投放到股市中,股市一跌说没了就没了,赢利者是投资者或上市公司我们姑且不论,但输的肯定是那些不肯放手的股民。如果人们一再对股市或赌博游戏心存无限期待,赔了想赚,赚了想翻本,试图让自己的财富以几倍的方式增长,甚至想一夜暴富,这种心理很可能让我们被人利用,最终自伤其身。永不知足地追逐是一种病态,在欲望的深渊面前,我们应该懂得控制自己,保持理性,这样才能不被赌博心理左右。

早该丢掉的“心理账户”

如果你去澳门旅游的时候,运气非常好,在赛马场赌赢了20万,这时你的朋友约你到附近的赌场继续赌,请问你会去吗?A.不去B.去。

此时人们的选择通常都是B。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这20万元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人们通常会选择A,但因为是赌博赢来的,即挣来的方式不同,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可是人们忽略了,无论这20万元是怎么来的,拿到市面上它都是20万,都能购买20万元的商品。

按照理性来说,人们是否会去赌博是不应该受到这20万元来源的影响的。可人们对于侥幸得来的东西常常有更大的侥幸心理,这种现象可以称作“赌场赢利效应”,是指人们对待类似赌博方式得来的钱和努力工作得来的钱在风险偏好和消费倾向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对侥幸得来的钱常常敢于冒风险,消费起来大手大脚;而对努力工作赚得的钱却患得患失。人们没有把这两种钱放在同一地位上看待。所以在消费这笔钱的时候,侥幸得来的钱更容易被挥霍,这就是为什么赌徒的口袋中永远没有钱的道理。

人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心理账户存在,对于不同来路的钱财,用在不同的地方,可是这种心理账户的存在却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杨先生下班买了一张彩票,没想到自己居然中了一万元钱,这着实让他兴奋了两天。本来节俭的他开始琢磨怎样花掉这些钱,他先是给自己添置一套新家具,又换了一辆全新的电动车,老婆孩子也都换了几套新衣服。因为这件“喜事”,他还在“朋友”们的怂恿下一起去了几趟KTV软包,一位本不是很熟的朋友此时张口向他借钱,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结果没到一个月,杨先生发现自己居然“亏”了,不仅一万元用完了,自己反而还搭进去不少,这让他感到懊恼。不过他想借着自己的运气,不如再多买些彩票吧,结果这一买就是一年,却再没中过大奖,最多也就是中5元钱。而且那位借钱的朋友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借钱后就再没露过面,这样一来,他更“亏”了。

人们在没有意外之财时,往往不会挥霍,当这个心理账户因某天的幸运建立起来时,常常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而一旦挥霍起来,常常就止不住了,这是一种极不理智的行为,却也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心理陷阱。

别让“天意”左右你的决定

某人是位业余股民,他听说红心股票在未来看涨,于是毫不犹豫地以10元钱每股买了10000股。不过一天早上他却发现形势大为不妙,这支红心股已经下跌到了5元钱/股了,也就是说他亏了50000元,这损失可算不小了。那么究竟要不要抛掉呢?他为难了,鼠标放在“抛售”键上,却始终没有勇气点下去。假如我们是这个“某人”,那你会选择抛还是不抛?

当心理学家做这项调查时,大多数人都回答“不抛”。不过测试并未结束,就在这个人犹豫不决的时候,电话响起来了,他出去接电话。可是回来以后,他的妻子却神色慌张地告诉他,自己刚才一不小心把“抛售”键按下去,手里的股票全都掉了,原先的100000元已经变成现在的50000元,并转到了他的活期账户中。假如是你,你现在会马上再把这只红心股以5元钱/股的价格买回来继续持吗?大多数人对此回答的是“不买回来”。而事实上我们没想到的是,做这两个决定时我们都在等待“天意”而非出于自己的理性,因为对等价的问题能给出一致的答案才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当发现红心股票现价是5元钱/股时,理性的人会考虑3个因素:对这支股票前景的判断怎样,现在是不是急需用钱,是不是存在更好的投资机会。这样即使打电话回来妻子按下抛售键,他也不会改变当初抛或不抛的决定。而非理性的人则通常如上面的选择一样,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本来不想抛,但抛也就抛了,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本身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而更多人愿意把它归诸于“天意”,他会这么想,既然爱人误打误撞把我的股票抛了,就是上天让我出手的。其实,如果是一只猫不小心跳到了桌上按下了“抛售”的键,人们做出的决定仍然相同,而这根本不是“天意”,而是“猫意”。所以我们在做决断时,不要把赌博中“天意”那一套拿来糊弄自己,这是一种欠理性的行为,别让“天意”束缚住我们的手脚。

我“赌”你会这么做——谁在凭感觉做事

聪明的人在做事时无论别人的实力如何,总忘不了保留自己的实力,因为他知道,假如一个拳击手孤注一掷的重拳一旦打空,就很难全身而退。可是有些人在面对诱惑或强大对手时,却常常因为想得到“胜利”而押上全部筹码,更可笑的是,利益当前,却凭感觉而非理智做事。

香港政府曾有一年财政非常拮据。可是政府不好意思直接向人们借钱,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拍卖中环海边康乐大厦所在的土地。这块土地面积很大,算得上是当地的黄金地带,明眼人都知道那肯定是有大钱可赚的地方。

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许多有钱的人都纷纷都赶过来参加投标,一时间,香港码头机场人满为患,餐厅和宾馆的老板个个喜上眉梢。不过来的多是“看戏”的,真正“演戏”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其中最有意拿下这块地皮的是李嘉诚在香港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和英国的渣打银行。

香港政府有意“肥水不流外人田”,有意让这两家中的其中一家竞标成功,于是采取了暗中投标的方式,让人们均不知道别人所投价格为多少。就像古代小姐抛绣球一般,人人都觉得绣球向自己飞过来,可是人人又都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儿。

李嘉诚心中有个谱,这块地皮虽然好,不过也要有个底限,不然拿下来也是蚀本买卖,而且渣打银行一定拼命争取,以保存前几次竞争败北留下的面子。于是李嘉诚报价28亿港元——一个并不算高,也不算低的价格,不过他对外严密封锁了消息;而渣打银行活脱脱一副英国大鼻子的脾气,他们明明底气不足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他们的决策者想:李嘉诚一定会拼死往上抬价,在没经过细致调查的情况下,他们“豁出去了”,使出吃奶的劲儿报出42亿港元的价格。最终当然是渣打银行拿到这块地皮。可是正在渣打银行上下举杯庆贺时,打探消息的人员回来报告说,李嘉诚的报价比他们少14个亿,那些决策者顿时一个个脸色变得像猪肝色一样,总裁的酒杯也掉在地上直滚,连连说:“英国人上了中国人的大当。”

其实让他们上当的除了李嘉诚的严防死守外,还有就是他们的“赌性”,李嘉诚不动声色让他们的猜疑心更重,于是他们赌李嘉诚会“抬高价”,也正因如此,他们出了“天价”。

精明的李嘉诚却忍住了黄金地段的巨大诱惑,果断地全身退出,把这块烫手的山芋丢给了渣打银行。表面上看他好像是输了,可事实上他才是赢家,假如他像渣打银行一样,为了争一口气,或者猜他们会出高价而不算计地皮的实用价值,把自己的资金全部押上,最终有可能落得个失败的占上风的下场,这样一来得到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他退后一步,没被诱惑左右,而渣打银行则没有躲过这个陷阱,重拳出击只为“打败”本无战意的李嘉诚。

我们在选择押上全部“赌本”的时候,要先看清形势。无论是因为诱惑还是因为怕被强大的对手占了先机而决断时,都应理智地考虑问题,不要因为想到对方会怎样做而影响我们的理智,只争一时之气的结果是一败涂地。

反作用力——刺激你失去“理智”

对于带有刺激性的话,人们常常表现得更在意,这就像一种反作用力,它常让人因此做了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在购物时,当我们感觉推销者有明显“瞧不起”的言行,例如当推销者告诉你“这件衣服比你看的那件便宜,要不你来这件吧”时,通常人们会选择以购买贵的来证明对方的错误,殊不知,这反而正中他的下怀。这种反作用力常常让人失去理智,使之做出错误的举措,以让己方有可乘之机。

日本有一家名为SB的公司,他们主要生产咖喱粉。曾有一段时间,SB公司的咖喱粉滞销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眼看公司就要破产了。面对这个危机,领导者们想尽各种方法进行促销,但是在所有手段都施展完了之后,咖喱粉的销售量仍然没有上去。

SB公司的经理一个个都下台了,连续换了3任经理后,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第4任经理——田中走马上任了,当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人们都清楚,咖喱粉卖不出去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对SB公司的牌子很陌生,而人们都习惯买熟悉的产品。因为他们公司太小,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大量的广告,可是如果他们不冒着倒闭的风险去做一次广告,那就无异于坐以待毙。

该如何做广告才能引起轰动呢?有一天,田中经理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一则新闻吸引住了他。这条新闻上说:一家酒店的工人罢工,媒体对此进行追踪报道,直至罢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酒店恢复营业。本来是不景气的酒店,现在居然变得异常兴隆。

在日本,劳资双方的关系大多比较和谐,一旦出现罢工都会成为新闻的焦点。田中看到这条新闻,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主意:这家酒店之所以生意兴隆,就是因为媒体在无意中给它做了广告。于是,田中悄悄地叫来几位下属,关上房门后吩咐了一番。

几天以后,日本的几家大报纸都刊登出了这样一则广告:SB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优质咖喱粉的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今决定用数架直升机到富士山上撒咖喱粉,届时,人们将只能在山上看到咖喱粉的颜色了。这条消息让整个日本的人都感到震惊了。要知道,在日本富士山既是一大旅游区,又是国家的象征。在如此神圣的地方,居然有公司胆敢亵渎!真是太嚣张了!

SB公司的广告刚刚打出,日本舆论界一片哗然。许多人虽然觉得SB公司是在故弄玄虚,可是对这样的言辞依然难以忍受,人们纷纷指责SB公司。如此一来,本来名不见经传的SB公司,连续多天在各家媒体上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有的人甚至放出话来,假如SB公司真的这么做的话,一定会让它倒闭!

在一片声讨的大潮中,SB公司的名声大噪,当临近广告中所说的日期前一天,曾经发表过SB公司广告的报纸都刊登出其郑重声明:鉴于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本公司决定取消于富士山上撒咖喱粉的计划。

在人们欢庆自己的“胜利”时,田中和公司的所有员工也在欢庆他们的胜利。经过如此的折腾,整个日本都知道有一家生产咖喱粉的SB公司,而且很多人误认为这是一家实力非常强的公司。许多小商小贩都纷纷投到SB公司的门下,大力为其推销咖喱粉。而该公司的咖喱粉一时间非常畅销。

目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0%,田中经理利用反作用力刺激人们,让人们因熟悉他们的品牌而救活了他们公司。反作用力常常让人们的印象更加深刻,试想,如果他们公司采取正常的广告手段,也许还达不到这么好的效果,人们也不会记得他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