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瑜伽与健康
24785800000003

第3章 瑜伽与健康概述(2)

20世纪80年代,时值我国的气功热,中央电视台及《气功》杂志对瑜伽的宣传,得到了民众的认可,当时瑜伽被认为是气功的一种。“气功”这个词概括了静坐、吐纳、导引、内功等修炼方法,是一种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自我心身疗法。《气功》杂志是以“气功在国外”专栏介绍瑜伽,《气功与体育》杂志以“异域同天”专栏介绍瑜伽,《中华气功》是以“在国外”专栏报道瑜伽。多位作者认为气功与瑜伽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呼吸、意念、身体姿势达到内界与外界相连通的境界,对人体能量的开发与利用,而且功效也相近。瑜伽的外在表象及内在修习方法体位、调息、调心、禅定与气功有一定的共同点。

美籍华人张蕙兰被认为是中国瑜伽之母。自1984年起,《气功》杂志开始介绍张蕙兰示范的瑜伽。1985年,张蕙兰主持的电视片《瑜伽——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在中央电视台播放。1986年,张蕙兰和柏忠言编著的《瑜伽——气功与冥想》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张蕙兰还录制瑜伽音乐,通过书籍、录像带、录音带等方式,张蕙兰将瑜伽全面地展示在中国人民面前,为瑜伽的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4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将每年6月21日设为国际瑜伽日的协议,对这一古老的健身项目表示敬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国际瑜伽日将使瑜伽更受重视。瑜伽是一项有助于促进和平发展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在紧张状态下从压力中解脱出来,以包容的方式让不同社会群体联合起来,彼此尊重。

瑜伽箴言

练习,不断地练习,由练习去体验瑜伽的每个层次。

——Pattabbi Jois

第三节 瑜伽的主要流派和分类

一、传统瑜伽主要流派

古老瑜伽的哲学与修炼主要分为四大流派:业瑜伽(Karma Yoga)、奉爱瑜伽(Bhakti Yoga)、智瑜伽(Jnana Yoga)以及王瑜伽(Raja Yoga)。

1.业瑜伽(Karma Yoga)

“业(Karma)”是印度文化中产生最早,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哲学、道德和宗教概念。“业”相当于“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当时或过后产生的相应的惯性力量和对这些行为产生的自动记忆。业力这种惯性力量就像是影子,如影随形地跟随着做此事的这个人。同时,业力不仅会如紧紧跟随着这个作者,而且时刻会对这个作者产生相应的作用力。如做的是好事,就会产生好的作用力,简称为“善报”;如做的是坏事,则会产生坏的作用力,简称为“恶报”。业瑜伽(行为瑜伽)将人和一切生命存在的行为划分为身体行为、语言行为和心理(意识)行为三大范畴。这三种行为均可形成三种相关的持续不灭的力量,即“业力”。

身体行为形成的业力,称为“身业(Bodily Karma)”;语言行为形成的业力,称为“口业(Verbal Karma)”;心理(意识)行为形成的业力,称为“意业(MentalKarma)”。

Karma Yoga(业瑜伽/行为瑜伽)没有具体的修行方式,她不要求人们做一些具体的姿势、动作或呼吸方法等,而是把整个人生、整个生活、整个人类活动过程(身体的、语言的和精神的),以及整个自然界和宇宙的活动过程,一律视为修行的过程,也即觉知的过程。提倡苦行或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参与,以及时刻保持着对参与过程中身、语、意的深度而超然的觉知(观照)等,是Karma Yoga派瑜伽的特色和要领。

2.奉爱瑜伽(Bhakti Yoga)

印度哲学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激情:一种是对内、对自身;另一种是对外、对他人。“对内的激情”的过程和结果是不断地加深自我,强化自私;“对外的激情”的过程和结果是不断地加深无我,强化无私。“自我”和“理性”都是人类先天既有的。但它们却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双方。自我的强度和理性的弱度是成正比的。反之亦然。自我来自人的生物本能;理性来自人的精神本能,或叫生命本能。如果用西方观点来看,“自我”来自地上,来自魔鬼;“理性”来自天上,来自上帝。如果用儒家观点来看,“自我”来自物欲,来自动物;“理性”来自天性(天命之谓性),来自天道(天行健)。

Bhakti Yoga(巴克提瑜伽,又名奉爱瑜伽或虔诚瑜伽)认为,只有在真正的无我、无私中,才能开启我们先天既有的理性,这个理性的开启将会为我们带来真正的智慧和解脱。修行者的原动力来自自己心灵中那些涌动的激情和对神(或神性)的无我之爱。通过祈祷、礼拜和各种象征性仪式以及大量的社会慈善活动,奉爱瑜伽的追随者们将自己奉献给神,奉献给爱,奉献给一切人类真善美的事业。

奉爱瑜伽本身不是一门宗教。奉爱瑜伽可以不需要援引任何宗教教义,完全可以在没有任何宗教教义的前提下,来实践自己奉爱的宗旨,将自己的一切行为和动机建立在大爱之上,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大爱之中,从而获得力量和智慧,达到生命最终的解脱与开悟。

3.哲理派瑜伽(Jnana Yoga)

古印度人将神启的知识或神的智慧,命名为“Veda”。记载这些知识或智慧的书,就叫“吠陀经(Veda Sutras)”。吠陀经有很多本,最早的吠陀经,如梨俱吠陀(Rig Veda)、夜柔吠陀(Ayur Veda)和娑摩吠陀(Sama Veda)等,构成了印度文明的源头。印度各大哲学体系,宗教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印度传统文艺与习俗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吠陀经不同角度的理解和发挥之上。Jnana Yoga又称为智慧瑜伽,或者思辨瑜伽,就是以吠陀经为依据的。

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印度传统里,还是在佛家、儒家、道家、西方基督教和穆斯林传统里,通过对圣者的经典和风范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与这些古圣先贤们始终保持着不断深入的心灵相印、生命相通,依此来体悟人生和宇宙哲理的求道者可谓数不胜数。Jnana Yoga瑜伽的修行就是不断地研习这些古圣先贤们的知识和言行,并身体力行之,直到将这些知识和言行完全融入自己的身心之中,并在自己的身心中再现出来。Jnana Yoga瑜伽的实践者们为了真正用生命来理解和证实这些经典里的智慧和洞见,他们时常废寝忘食,忘记寒暑侵袭,甚至忘记今朝何年、身在何处。这样一种生命实践途径,被称为“知识瑜伽”或“智慧瑜伽”。

4.胜王瑜伽(Raja Yoga)

Raja一词在梵语中的意思是“国王”或“酋长”。胜王瑜伽的创始人是帕坦迦利(Patanjali)。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圣者帕坦迦利将上古流传的所有瑜伽修行方法进行全面整理,使其更加系统化。同时在瑜伽的理论学说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概括出瑜伽实践过程的相辅相成的八个部分,又称八支分瑜伽(Ashtanga Yoga),包括持戒(Yamas)、精进(Niyamas)、体位练习(Asana)、调息(Pranayama)、制感(Pratyahara)、专注(Dharana)、禅定(Dhyana)和三摩地(Samadhi)。帕坦迦利的弟子将他所阐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了印度瑜伽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瑜伽经典。通过胜王瑜伽八个方面的实践,瑜伽修行者就可以获得生命的开悟和解脱。胜王瑜伽被认为是瑜伽修行者最先采用的修行方式。

二、现代瑜伽主要流派

1.哈他瑜伽(Hatha Yoga)

Hatha(哈他)一词分为两个词根,Ha(哈)的含义是太阳,Tha(他)的含义为月亮。哈他瑜伽的理论认为,当阴阳两种能量达到调和时,身体便充满活跃的能量,于是就更健康。哈他瑜伽体系从体位姿势开始练习,这一点与传统的“八分支法”不同,因此也被称为“六分支法瑜伽”。哈他瑜伽主要练习如何控制身体和呼吸,更深一层的效果是使身体各机能有序运转,从而使心灵获得宁静,变得祥和。目前,国内的哈他瑜伽主要以姿势和呼吸的练习为主,以冥想与收束法为辅。哈他瑜伽的经典著作是印度瑜伽大师斯瓦特玛拉玛撰写的《哈他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ipika)。当代大部分的瑜伽流派都是从哈他瑜伽中派生出来的。

2.阿斯汤嘎瑜伽(Astangha Vinyasa Yoga)

阿斯汤嘎瑜伽(Ashtanga yoga)源于圣哲瓦玛塔瑞斯记录的一份古老的手稿《瑜伽合集》中的一种瑜伽体系。《瑜伽合集》是有关哈他瑜伽(Hatha yoga)的韵文的选集。它包含一系列许多不同体式的组合,是原始的有关串联体位(vinyasa),凝视法(drishti),收束法(bandhas),契合法(mudras)和哲理的学说。

1948年开始,印度瑜伽士Pattabbi Jois一直致力于阿斯汤嘎瑜伽的教学,之后由他传到欧美,衍生出了流瑜伽(flow yoga)、力量瑜伽(power yoga)等瑜伽练习风格。阿斯汤嘎瑜伽分为基础级、中级、高级三种级别。每种级别的动作编排是固定不变的,都以五遍太阳礼拜式A和B开始,中间有大量的体位姿势练习,体位和呼吸紧密相连,最后以倒立和休息术作为结束。阿斯汤嘎瑜伽均衡地锻炼了身体的力量、柔韧度和耐力,也被称作“力量瑜伽”,深受欧美国家健身爱好者的喜爱,是动作难度最大的瑜伽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