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手游上的最大优势除了用户之外,就是微信。腾讯宣布推出“腾讯移动游戏平台”之后,大部分移动游戏业务都是围绕微信来做,将手机游戏嵌入微信平台,成为移动交互游戏。对于微信游戏来说,其核心并非比其他手游更优质,而是在于其社交属性。一款同样性质的游戏,作为一款独立性手游可能因为缺乏特色而失败,但是如果嵌入微信之中,受到微信用户以及社交关系的影响,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情况。
就拿腾讯最早推出的“飞机大战”来说,手游市场并不缺乏优质的飞行游戏,这款手绘风格、操作简单的飞行游戏按照行业标准来看,毫无特色而且缺乏内涵。但是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和由于社交所产生的比较,却让这款平凡的游戏有了一丝“返璞归真”的味道。
微信游戏平台里的手游都是腾讯自主开发的,放在市面上其实并没有任何优势,如果腾讯将其单独投入市场,肯定会迅速埋没在海量的手游里面。但是微信给其注入了不一样的生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依靠微信平台,腾讯有多款手机游戏月流水突破1亿元,按照分析机构所预测的2014年中国手游市场份额将要达到200亿元来计算,只要腾讯保持这个效率,很快就能占据中国手游市场半壁江山。
由于有苹果iOS平台和谷歌安卓平台的阻碍,在手游这个领域,腾讯还没有垄断级的优势。除了靠微信自带的几款游戏,腾讯在手游上面并没有其他建树。马化腾急于重新调整腾讯手游合作策略,除了因为马云插足之外,也是希望能够增强腾讯手游的竞争力,与其他平台抗衡。
正因为腾讯手游尚未无懈可击,也给了阿里做手游平台的机会。
但是尽管阿里具备了做手游的条件,拥有不小的发展前景,但若想撼动腾讯在手游市场的地位,还缺少很重要的一环,即移动社交。社交是一个持续性的动作,对于手机游戏来说具有很强的补充性。就拿客户端网络游戏来说,任何一款网络,其社交系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很多人在一款游戏上持续投入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已经建立了社交关系。
而游戏最重要的就是互动,有了互动性,一个用户吸引十个用户,十个用户吸引一百个用户。微信的关系链正是这个作用,通过游戏动态的展示,能够在好友之间形成讨论,增强游戏用户的黏性。因此,社交是手机游戏用户底层需求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方面,阿里的缺陷非常明显。阿里的手游产品如果无法持久吸引用户常驻,这对阿里手游平台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游戏除了需要空闲时间、活跃用户之外,更需要培养互动性。
站在游戏开发者的角度,如果阿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阿里所谓的用户资源就没有任何意义。阿里的确拥有很大的用户资源,但是这些用户更多的是建立在电商上面,用户彼此之间是缺乏关联性的。即便一开始能够为手游产品带来部分用户,但是也很快会冷淡下去。这和游戏开发者直接将手游投入iOS或者安卓平台,并没有太大区别。
手游市场上能够火爆的产品,基本都具备多人共玩或比较分享的属性,即腾讯所谓的社交性。腾讯微信平台上的游戏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和微信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关系密不可分。一个人在朋友圈里晒游戏成绩,往往能够激发好友比一比的心态。游戏本身带有的社交性,已成为增加用户黏性的有效手段。
阿里将腾讯作为假想敌,马云欲在手游领域打马化腾一个翻身仗。腾讯手游的形式,并没有马化腾想象中的乐观;而阿里手游的未来,也并不需要悲观。在手游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马化腾志在必得,但马云也有一战之力。
腾讯的视频战车,阿里电影来袭
互联网对中国娱乐产业的冲击最直接的表现是在游戏市场上面,而游戏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领域,那就是网络视频。网络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对于传统的视频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电视一直是传统视频行业的主流媒介,在网络视频的冲击下,就像曾经的新闻门户对报纸的影响一样,网络视频让电视显示出了明显的衰落趋势,通过电视来获取视频信息的人数明显呈下降趋势。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当前电视的主要受众越来越脱离青年一代,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一代人,对电视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尤其是90后,在90后成长的过程中,伴随了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平板电脑的出现,越来越少的人有耐心坐在电视面前。从新闻到影视剧,从娱乐生活到现场转播,我们的信息来源以及绝大多数的视频内容都是来自于浩如烟海的互联网。
除了土生土长的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也纷纷进入视频行业。传统电视由于“单向传播”,导致了反馈渠道非常弱势,视频内容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而开放式的互联网却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网络视频结合了互联网和传统电视两者的优势,将互动传播与单向传播结合起来,开始取代传统电视的位置。
腾讯视频崛起
2005年2月,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成立。2006年11月,谷歌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并把其当做一家子公司来经营。在谷歌旗下,YouTube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2013年3月,谷歌宣布YouTube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10亿。如果按照全球约68亿的人口总数计算,每月访问YouTube的人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14.7%。
即便是中国用户最多的两家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在访问量上与YouTube相比,也显得相形见绌。如此庞大的访问量,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梦寐以求的,能够带来庞大的用户数量和流量,这些是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财富。
在YouTube成立两个月后,中国第一家视频网站土豆网成立,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也开始了网络视频征程。尽管中国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花样百出,但是国内依然没有一家像YouTube一样深入人心的视频网站。这也给一众互联网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希望,促使中国视频网站开始爆发式增长。2006年被公认为中国网络视频发展元年,一年之间,视频网站的数量从30多家暴增到300多家。
在外界看来,腾讯进入视频领域是2011年5月,在第十七届上海电视节上,腾讯的发言人表示:“腾讯视频对外再进一步的强调,腾讯要开始全面进入视频领域,跟我们的同行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在线视频的服务。”腾讯视频的上线测试时间则是2011年4月。
但事实上,腾讯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视频业务,即QQLive。只不过和其他视频企业不同的是,腾讯QQLive是直接服务于腾讯游戏,作为腾讯一众游戏视频的播放工具,并没有涉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直到2011年,腾讯游戏已经不再需要一个简单的视频服务工具,马化腾开始要求将QQLive正式打造成腾讯视频业务。随着腾讯视频战略的公布,QQLive被纳入到腾讯视频中同步运作。
网络视频是一个高速增长,但尚未成熟的行业。中国市场涌现出的300多家视频网站,包括了视频博客、P2P下载、视频分享、视频搜索等各种形式。但不管何种形式,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迟迟找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表面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真正的产业繁荣,相反,还给视频行业带来了些许泡沫。
尤其是受到谷歌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的刺激,许多视频行业的创业者以及投资者,从一开始的打算就是为了被大公司收购。他们简单地将YouTube的模式拷贝到中国市场,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导致整个视频网站领域同质化极其严重。据统计,2006年中国视频行业的总收入仅6亿元,而排名前列的视频网站土豆、优酷等,一年的投入均超过1亿元。视频网站无一例外都是处在烧钱阶段,盈利仅仅来自于单一的广告业务,其他投入均来自于投资机构。
这样一个看似无利可图的领域,马化腾依旧坚定地进入其中。就在腾讯进军视频行业的同一时间,2011年5月9日,腾讯宣布对国内著名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涉及金额近4.5亿元。投资完成后,腾讯将持有华谊兄弟4.6%的股权,成为华谊兄弟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腾讯与华谊合作,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其视频布局来考虑。网络视频最大的竞争就是在片源上,各大视频网站每年都要花费上亿元购买节目版权。华谊兄弟作为A股第一家上市影视娱乐公司,在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诸多领域位居行业前茅,占有当时国产电影30%的市场份额。完成投资之后,腾讯在视频节目源上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效果,甚至后来居上。
另一个方面,华谊兄弟在手游市场上也开始出手。2013年7月24日,华谊兄弟以6.72亿元的价格收购广州手游公司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手机游戏成为华谊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移动手游研发厂商中,银汉科技市场占有率为5.9%,仅次于市场份额9.4%的行业老大腾讯。腾讯与华谊合作,不仅获得了视频业务的补充,更是得到了手游业务的支援,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马化腾开始视频扩张,最大的两个优势,第一个是钱,其次则是渠道。相对于其他视频网站还在利用投资机构的钱争夺市场,收购华谊的腾讯显得财大气粗。在渠道方面,腾讯有QQ超级平台,QQ新闻门户,占尽流量优势。就在推出腾讯视频之后,许多人发现腾讯新闻弹窗增加了“视频”这一选项。换句话说,以后几亿QQ用户都是腾讯视频用户,这种渠道优势是优酷、土豆以及搜狐、网易等无法比拟的。
作为一站式平台,腾讯视频与腾讯空间、腾讯微博、腾讯下载、腾讯搜索等进一步打通,那么用户就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在百度搜索、在迅雷下载、在优酷观看、在新浪微博分享。腾讯可以提供视频搜索、观看、分享、下载等一条龙服务,用户不用出站就可以满足全部需求,这正是马化腾坚定进入视频行业的理由。作为一个以社交和娱乐为主的企业,腾讯做起视频来要轻松得多。
阿里电影战腾讯
腾讯在娱乐领域的强势地位,一直是马云的一块心病。马云做游戏已经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而抓住手机游戏的机会,马云也得以扳回一城,给马化腾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如今马化腾大张旗鼓进军视频行业,马云也不甘寂寞,俨然是要建立阿里自己的娱乐产业,与腾讯死磕到底。
2014年3月,阿里以62.44亿港币收购文化中国60%的股份,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文化中国是以影视剧制作、传媒经营和手机无线新媒体运营为主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对于马云来说,文化中国近乎完美地补充了阿里的短板,其中影视和手游两个方面都能给阿里带来不小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也是文化中国的股东之一。2011年,腾讯以2.5亿港元购得文化中国8%股份。而随着阿里收购股份完成之后,腾讯在文化中国的持股量,将由8%摊薄至3.2%。这对腾讯来说,继续持股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好在马化腾已经投资了华谊兄弟,即便是退出文化中国也没有关系,这也是马云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在外界看来,马云收购文化中国是为了给阿里注入文化内涵,为今后的上市做准备。然而实际上,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以及游戏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分不开的。从文化中国的业务结构来看,主要有六个方面:影视剧、影视工作室、卫星电视、报刊经营、移动媒体、文化服务,囊括了文化、影视、娱乐、游戏等各方面的产业。
除了应对腾讯手游、视频方面的竞争压力外,文化中国还能够带给阿里更多的资源,比如娱乐产业下细分的文化产业。文化中国旗下的《京华时报》,隶属于京华文化传播公司,而文化中国持有其约50%的股份,经过2013年一轮出售之后,仍持有15%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