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巅峰对决:马云马化腾争霸风云录
24782600000023

第23章 团购开局(2)

在O2O的情况下,所有的服务都是围绕消费者来进行的,并不是以商品为核心,而是以地理位置为核心的。举个例子,通常有些消费和服务是没有办法通过线上完成的,比如KTV、健身、娱乐等,这些需要消费者到附近的地方去进行,而不能依靠互联网就完成。不过这些服务往往受限于地理位置,只有某个店周边的人群,才可能到线下店里去。因此这些服务是过去电子商务很难涉及的,但又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团购以及O2O正是解决这个问题,对传统电商形成有效的补充。

第二个维度商品,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O2O的商品需要和传统电子商务有很大的区别,过去电子商务大多数是围绕实物商品进行,通过线上购买以及物流来达成交易。而O2O所涉及的商品并不仅如此,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吃喝玩乐”来分类,“吃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送货上门。但是“玩乐”则大部分需要我们走出去,从线上走到线下。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丰富,线上能够实现销售已经完善,那么往线下延伸和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O2O最终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有效改进线上交易的体验。我们都知道,网上购物最大的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时候很难直观的判断一件商品的好坏,也无法试用,那么购物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虽然有评价系统,但是出于互联网数据的复杂性,也难以作为依据对商家做出判断。这也是马云经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淘宝、天猫上的商品总是良莠不齐,马云想要内部整治也很难。

如果能够实现本地化消费,那么对阿里的用户就更加有利。尤其是在品牌商家方面,比如想买一件衣服,可以通过淘宝移动客户端查询最近的一家品牌店,进行选购之后衣服已经准备好了,可以直接到店里进行试穿,如果不合适还可以现场进行更换。这样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商品体验所引起的退换货损失,也提高了交易转化效率。O2O能够有效地解决阿里在物流上的弱点,这也是马云筹建菜鸟物流网络的目的。

最后是场景,O2O实现的各种场景对阿里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移动支付,支付宝是一个阿里非常重视的一环,马云认为所有未来的支付环节基本都可以基于手机端解决,如果能够让用户维持使用支付宝的习惯,那么阿里就占据了先机。不仅如此,对于线下购物场景来说,对接O2O能够实现阿里与线下商家的数据贡献。阿里可以为用户提供线上会员服务,也就是说过去通过线上交易是没有会员制的,因为对于商家而言,受限于地理位置,并不能保证用户的忠诚度。而实现O2O对接之后,只要进行了线上交易就能立即反映给商家,开始线下环节,用户也可以成为商家的会员。

传统电子商务除了交易之外,用户和商家之间是割裂的,中间部分是由阿里来完成。基于O2O场景,阿里只需要提供对接,剩下的都不需要阿里来操心,而且消费体验要比单纯的网上购物好得多。

阿里的O2O转变可以说是全面的,不管是用户、商家、还是阿里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都进行了调整和改变。马云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满足购物需求,而是满足一切需求,只要消费者需要。

腾讯恶补O2O

对于马化腾来说,腾讯的O2O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尽管微信被认为是腾讯O2O的最大入口,但是为了保持其社交体验,马化腾在微信上的电商尝试显得如履薄冰。虽然微信支付日渐成长,在移动支付方面甚至略胜支付宝一筹。不过如果涉及O2O以及移动电商,需要丰富的交易组合才能真正崛起,否则只能停留在如今以话费充值为主的业务上。

在O2O第一战团购上,腾讯与Groupon的合作失败,让马化腾落后一步,虽然在高朋网失败之后,马化腾将其并入此前投资的F团,但两家团购网站实际上是难兄难弟,合并之后依旧价值有限。至于QQ团购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应景的产物,对电商的掌控能力有限。直到2013年1月,高朋网、F团、QQ团购正式三网合并,合并之后腾讯在团购上才有了一定的实力,交易额迅速攀升,逼近阿里所投资的美团网,但这也只是没有将聚划算计算在内。

腾讯团购开始有所起色,然而马云已经开始着手打通线上与线下实施O2O战略。于是,马化腾也开始了追逐与恶补。

2014年2月19日,腾讯与大众点评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腾讯将入股大众点评,占据20%的股份,未来有权增持5%股权,而大众点评将保持独立运营,双方将共同打造中国最大的O2O生态圈。

马化腾想把微信作为O2O的入口,但是没有能够与微信对接的目标,只能通过资本的方式寻找合作方。于是,马化腾采取的方式是“能买就买”,高朋网、F团到如今的大众点评。腾讯并不缺乏资金,但是缺乏时间和基础,收购是最佳的选择。

大众点评是团购网站中最另类的一家,虽然具有团购基因,但严格上来说并不是纯粹的团购网站。大众点评建立的时候,其定位是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为网友提供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及消费优惠等信息服务。看起来就像是团购网站评级机构,这样的定位让大众点评没有与任何团购网站起冲突,因此聚集了大量的团购用户。

不仅如此,大众点评还为团购网站提供接入服务。当用户在大众点评上寻找推荐,搜索到附近的商家时,大众点评提供相应的团购网站的相关优惠,为团购网站导流。虽然用户增长很快,但是这样的模式也很难盈利,最后大众点评只能慢慢地开始自己做团购。等到其他团购网站反应过来,为了大众点评所带来的流量,也已经很难与大众点评翻脸。

大众点评虽然也成为一家团购网站,不过其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化。马云投资了团购第一的美团,马化腾如果要投资一家团购网站,只能选择大众点评,否则很难威胁到美团。而对于大众点评而言,虽然用户增长稳定,但是随着各大巨头开始布局O2O,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众点评依靠口碑积累了不少的用户,但是如今时间有限,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众点评独立成长。

而腾讯虽然O2O开局较晚,缺乏团购基础,但是拥有最大的优势,即用户资源。大众点评如果与腾讯实现合作,就可以节省在用户积累上的时间,从而直接投入O2O的竞争当中。不仅如此,与腾讯合作,对于即将上市的大众点评,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估值。

通过合作,大众点评的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团购等本地生活服务,可以接入QQ、微信等腾讯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多平台获取更多的本地生活内容。同时,对于同样缺乏时间的腾讯和大众点评来说,提供了有效的O2O解决方案,增强双方平台的黏性和价值。

马云通过整合旗下电商资源,集合美团网外部合作,构建了完整的移动电商生态,也实现了阿里在O2O上的布局。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马化腾,也通过大手笔投资,成功地完成了微信的对接环节,从大众点评身上获得了O2O需要的重要资源。马化腾的恶补,有效地缩小了腾讯与阿里之间的O2O差距。

地图上的竞争

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团购、O2O,都有一个重要的特性,那就是LBS,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作为移动入口之一的地图业务,开始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的对象。国际市场有谷歌、苹果,国内市场有腾讯、百度、阿里,所有的人都在抢夺地图服务市场,甚至不惜交恶。

整个产业对地图的狂热追逐,其实就是对未来大数据应用的一种追求。在地图背后,蕴含了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传统商业以及互联网,都会形成彻底的改变。现有信息产业的商业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将最终从云端落到地面,而地图就是这个载体。

在地图领域,虽然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都接入了地图服务,但实际上主流在线地图的数据来源,大多来自于两家:四维图新和高德。而冤家路窄的是,这两家的背后正是腾讯和阿里,竞争在所难免。

阿里的新入口

马云在移动社交入口的争夺上,败给了微信,导致阿里始终未能完美的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尽管阿里在团购以及本地化服务上领先一步,完成了电商向本地化的转换。不过在移动互联网上面,仍然缺乏一个承上启下的工具。

高德地图拥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测绘航空摄影甲级资质和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三甲”资质,为众多公司提供优质的电子地图数据库,比如Google地图、必应地图、新浪、阿里巴巴、搜房均使用了高德的数据;宝马、奥迪、苹果等也都是高德地图服务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