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人缘
24754400000005

第5章 美德教育让孩子更具吸引力(3)

于是,龙龙困惑了,他在自己的作文里这样写道:“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在公共场合不要随地乱扔瓜皮纸屑,老师说看到别人做错了要勇于指正,可是,这位阿姨明明做错了,怎么变成我不对了?”

培养孩子的正义感,再怎么教育,也抵不上孩子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的一次挫伤。主持正义遭到谩骂,做了好事却不被人认同,这实际上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作为孩子,他们的世界观里或许比成人的世界观更是非分明,因为他们在区分是非的时候,能够做到接近客观和公正。

其实,在孩子们中间,有正义感的孩子是受大家欢迎的。孩子们历来都崇尚“英雄”,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英雄经常让他们为之振奋;当他们得到了别人的“拔刀相助”时,也会对那个“拔刀”的人心存好感。因此,若想让孩子有个好人缘,很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正义感。当然,至于如何主持正义,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相信孩子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到其中的“复杂”。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人或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力。正义是指人对事物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应有的认识。只有经过了全面深入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才能做到是非分明。为此,欲使孩子具有正义感,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当孩子看完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是连环画,父母可以让他们说出其中的主要情节,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比如,是好,还是不好?喜欢看,还是不喜欢?为什么?

其次,要逐步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炫耀自己的优越,做到不因为自己的天资聪慧而傲视他人,居高临下,高人一等;也可以避免孩子因自己的平凡而感到自卑,或者因为自己愚笨而灰心丧气。

最后,要驱除歪风,发扬正气,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伸张正义。要使孩子具有正义感,除了家庭的力量以外,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在孩子的集体当中,提倡互助、平等待人,以此统一全体小朋友的思想认识。对平等待人、坚持正义的行为要予以表彰和鼓励,对自视高人一等的不良行为要予以谴责和批评。

8让孩子拥有一颗体谅之心

学会体谅别人,即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的难处,然后谅解别人。在心理学上,这就叫同理心。让孩子拥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宽容,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变得善解人意,这样孩子自然受人喜爱。

在团体中,懂得去体谅、包容他人的小孩,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人际关系也处理得比较好。比如,在团体游戏中,有的同伴在奔跑的过程中不慎跌倒了,如果孩子懂得体谅别人,把同伴疼痛的感觉转换到自己身上,就会主动伸出双手给予援助,这样的行为,会让对方感到温暖,大家也很乐意和这个孩子做朋友,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好。

懂得体谅他人的孩子,能敏感察觉到他人的情绪,自省能力也比较好,不仅受欢迎、善解人意,而且对团体纪律的服从性相对较高。此外,拥有体谅之心的孩子,对父母和家人也很有孝心,并懂得去理解他们。

李远哲在美国留学,妻子负责在家照顾女儿。李远哲每天在外面做研究工作,常常忙到三更半夜才回家。第二天又早早地赶到实验室,因而没有时间陪妻子和女儿,李远哲的心里觉得对不住妻子和女儿。

有一天,李远哲决定晚上不待在实验室了,留在家里陪女儿玩。当他和女儿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他有了一个实验灵感,看着女儿兴奋的样子,李远哲为难地说:“爸爸要回去做实验了。”女儿开始有些失望,但是几秒钟之后,女儿却突然给了爸爸一个惊奇的回答:“Thank you for coming play with me”(谢谢你回来陪我玩)听到女儿的这句话,李远哲感动地几乎流下眼泪。

原来平时,当女儿问妈妈“为什么爸爸老不回家”时,李远哲的妻子总是这么告诉女儿:“爸爸的工作很辛苦,很重要,爸爸也想回来陪你,可这样的话,就会耽误爸爸很多其他的工作,给其他人带去很多麻烦,你应该体谅爸爸。”妈妈的这些话,让女儿学会了体谅他人。女儿会觉得爸爸这次回来陪她玩,付出了很多代价,所以,虽然爸爸中途走了,但是她还是非常感激爸爸。

培养孩子体谅别人的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很重要,能让孩子学会体谅、理解和感激,它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并且使孩子从中受益。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让孩子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很多矛盾和疙瘩就很容易化解。

此外,懂得体谅他人的孩子,不仅人缘好,还能以正向的态度去面对周边事物,碰到问题时,能坦然应对、不轻易逃避,挫折忍受度也比较高。

有一次,妈妈带儿子旅游回来,已经十分疲劳了,想早点休息,可儿子还要让妈妈讲故事给他听,妈妈让儿子自己看书,儿子却不肯。妈妈就对他说:“妈妈也很累了,你知道累了就不能读书了,那么妈妈也累了,也读不动书了,你为什么还要让妈妈给你讲故事呢?我也不想读了可不可以?”儿子想了想,说:“妈妈也累了,你也读不动书了,那你也休息吧。”“不过,你要听故事,妈妈还是给你讲吧,妈妈虽然累了,但是教育儿子是妈妈的责任。”儿子很感激,说:“照顾妈妈是儿子的责任,妈妈你休息去吧!”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很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就是因为不懂得体谅别人的难处。比如,孩子缠着爸爸给他讲故事,但是爸爸下班回来很累了,想休息一下,但是孩子不依不饶,甚至发脾气、使性子;当妈妈做了一道他不喜欢吃的菜时,他就会生气地“绝食”;当别的小朋友玩一下他的玩具,他就责骂别人……

这些现象都是现在独生子女身上经常出现的,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一家人都围着他转,使他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恶习。因此,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体谅别人是很难的。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孩子必须学会人际交往,只有体谅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自私自利、冷漠的人交往。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呢?

首先,父母不能宠爱孩子,更不能溺爱孩子,要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一分子。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对家庭负责,都要为家庭作出贡献,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一切他能做的事情。比如,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不要觉得这样会苦着孩子,如果不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辛苦,他就会觉得父母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当然的,他坐享其成也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他只会考虑到自己而不会体谅他人。如果孩子连父母都不体谅,又怎么去体谅其他人呢?

其次,父母和孩子要平等地交往。

因为平等,所以孩子也需要照顾父母,父母要给孩子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的机会。许多父母都喜欢把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弱点掩盖起来,让孩子看到一个几近完美的形象,这样就导致孩子不知道父母的难处,他就不知道怎样去帮助父母、体谅父母。例如,父母下班很累了,但却在孩子面前强装精神抖擞的样子,孩子就无法知道父母需要帮助,需要体谅。

只要家长能把孩子看做是家庭里平等的一分子,让孩子去享受应有的权利,去承担应有的义务,就能早日让孩子体验生活,体谅父母,从而进一步学会体谅他人。孩子步入社会后,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得更加快乐。

9让孩子学会付出自己的爱心

曾有一些教育专家到一所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给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把外套借给她穿吗?”结果孩子们沉默半天,不予回答。当老师点名时,有的孩子说:“小妹妹会把病传染给我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有的孩子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一半以上的孩子找出了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把衣服借给生病的小妹妹。由此看来,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奉献自己的爱心,是父母迫切需要做的。

奉献自己的爱心,可以是给人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可以是一句发自肺腑的关切话语,还可以是一个充满友爱和鼓励的眼神。孩子的爱心行动可以让别人看到他的友好和善良,给人勇气和力量,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暖意,看到生活的希望。

有一个瑞士的盲女,一天,她把自己省下来的27元银币交给一位牧师,作为捐助向外布道费用。牧师感动地说:“你目盲,家庭环境又很不好,捐这么多,太多了吧!”盲女说:“我在晚上做工的时候不需要点灯,我就将这节省下来的油费捐为主用,为了感谢主的帮助,使我天天能够赚钱生活啊!”

当孩子奉献出他那童真善良的爱心时,给人们带来的是感动和温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体现的却是最高尚的美德。奉献爱心是一剂善变的药,溶在接受帮助的人的白开水中,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奉献爱心是人心灵纯净的折光,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

女儿4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和妈妈一起去逛街。在超市旁边的一个角落里,他们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匍匐在地,在她面前放着一个破旧的碗,里面有几张零碎的纸币。

女儿瞪着大眼睛,仰着头问妈妈:“妈妈,她怎么啦?”

妈妈觉得这是一个爱心教育的好机会,便蹲下身来,一边递钱给女儿一边对她说:“那是一个穷苦的人,因为年纪大没办法去赚钱又无人供养,她不得不到处流浪,向好心人要些钱或吃的来维持生活!”

女儿听了妈妈的话,很自觉地拿起钱向老奶奶走去,然后把钱轻轻地放在碗里。老奶奶双手合十,对女儿表示感谢。女儿快步跑回妈妈身边,脸上洋溢着善意的微笑,妈妈又轻轻对她说:“当你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你应该给他们善意的帮助。”

生活中,很多平常小事都是教育孩子的素材,比如,让孩子扶老爷爷过马路,帮老奶奶提东西,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爱护动植物等,这可以逐渐让孩子拥有一颗友爱的心。

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父母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浓浓的爱;在家庭成员以及邻里之间也要注意多使用饱含友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我来帮助你”、“谢谢你”等等;在长辈面前,父母更要表达一份关爱和孝敬,比如给老人泡一杯茶,端一碗饭,陪老人聊聊天、说说贴心话,送个礼物等等。别认为这只是一些细小的事情,实际上这对培养孩子的爱心很有帮助。

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以从爱惜小动物开始。让孩子喂养小动物,给小动物梳毛、洗澡、打扫“居室”,孩子会体验到付出关爱的美好感觉。这样渐渐地从呵护小动物出发,孩子就能从中体验到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