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大明湖
24751200000010

第10章 芙蓉街上喝甜沫 北极阁内真武帝

第十章

[01]

汪若宇、淑莲和明峰三个人加快了速度,不一会儿就到了芙蓉街——这是明清时期建起来的繁华商业街,人来人往,像泉水一样川流不息,想很快吃上小笼蒸包,难了!

明峰一看,得等一个多小时,就建议说:“咱去吃馍馍喝甜沫吧,那个快。”

汪若宇看着女儿、无可奈何地笑着问:“你说行吧?”

淑莲有点儿不太情愿地说:“行啊。”

喝着甜沫,吃着馍馍,到也不错。汪若宇兴致一来,含蓄地一笑说:“我给你俩讲个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和纪昀——就是纪晓岚——来到济南,尝了尝济南的风味小吃。皇帝从来没吃过,觉得比山珍海味还好吃,很高兴,要和纪昀对对联。皇帝先出了上联:‘咬口黑窝窝,就碟八宝咸菜,可谓真赛’,纪昀立刻接对:‘吃块白馍馍,喝碗五香甜沫,不算疵毛’。”

淑莲这一年多,济南的土话也学了一些,知道“赛”是好,“疵毛”就是坏的意思,但觉得要是从皇帝口中说出来,就格外有味了,她兴奋不已地说:

“皇上和纪晓岚的对联,也可谓真赛!”

明峰会心地一笑,也说道:

“今天能吃上甜沫就馍,也不算疵毛。”

淑莲“嗤”地一笑,又掐着手指数她说的和明峰说的字数,然后就惊喜地说:“字数一般多!”

汪若宇也认真地掐着手指数了数,还真是正好,心中暗想:别看明峰死记硬背的能力差点,才华要高于淑莲。

喝完了甜沫,每人又要了一碗白开水。汪若宇喝了一口,幽默地说:“这也是蒲菜汤,因为这水就是从蒲菜池子里流过来的。”

淑莲一笑,差点喝呛了,说:“爸爸,下次再出来玩儿,记住可得早点来,十点多就得来才行。”

淑莲发现明峰冲她坏坏地一笑,明白他是又在说她馋;其实,她心里更多的是想让他吃到好吃的呢,就凑到明峰的耳朵上小声地说:“傻冒儿!”

汪若宇看看淑莲,又看了看明峰:“行了吧,咱慢慢走着去大明湖?”

“走!”淑莲和明峰都站起来。

三个人顺着芙蓉街往北走,两边不时出现青砖青瓦黑漆大门有影壁墙的小宅院。大门上都写有彰宣济南山泉河湖独特风情的对联:“水从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吹来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三个人不由地就驻足观赏一番;虽然大多属于寻常百姓之家,却也给人以古朴典雅、殷实祥和的感觉。

不一会儿,就到了曲水亭街。街前有一条小河,是珍珠泉和王府池里的泉水汇流而成的,向北注入大明湖。这河里的水,夏天清凉,冬天冒热气,一年到头都有浣衣妇女的身影。河底是碧绿的水草,水中的鱼儿和小螃蟹活泼可爱,水草里还藏匿着许许多多的小螺蛳。小孩子们赤着脚在水里逮鱼捉蟹抓螺蛳,一方面是好玩儿,一方面也能美餐一顿呢!诗人们赞美的“济南潇洒似江南”,大概指的就是这一带了。

汪若宇随走着随对淑莲和明峰说:“据历史记载,北魏时期,这里有一个曲水流杯池——两岸砌砖石,引水曲折而流;人们分别坐在拐弯处,用觞杯盛酒,放在托盘上,从上游置于水面,任其顺流而下,如果到了某一个拐弯处停住不动,坐在这里的人就得取杯而饮,并且作诗吟唱,作诗不成者便被罚酒一杯。就像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的那样。”

淑莲:“多好玩儿!怎么拆了呢?”

汪若宇:“什么时候拆的不知道,后来就改成现在这种直直的了。”

淑莲:“爸爸,《老残游记》里说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地方指的是哪里呢?”

汪若宇:“指的是从趵突泉往北,过了桥再往北,有一条叫东流水的街。咱们游完了大明湖,再去那里看看。”

淑莲情不自禁地说:“济南这么好玩儿呢,真赛!”

汪若宇欣喜而深情地看着女儿说:“你的济南话说得挺溜的了。”

淑莲:“爸爸,‘挺溜’也是济南话吗?”

汪若宇:“是啊,我有时也不经意地说出济南话来。济南方言当中,有几个词很好。比方说‘素静’——朴素的‘素’,这个词儿就很好,它有三个意境:一是说颜色朴素洁净,特别是花布,花色淡雅;二是说环境清静安适;三是说心情安宁——按照济南的风俗,过年时年三十夜里要吃素饺子,以求来年一年的素静,这里的‘素静’,又有不发生天灾人祸的含义。普通话里只有‘肃静’——严肃的‘肃’,表达不出这么丰富的含义来。”

淑莲天真稚气地说:“爸爸,我挺喜欢‘赛’字。”

汪若宇一笑:“这是济南青少年说的最多的一个字,表示好、有趣,可以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是说‘真赛’、‘真赛玩儿’或者说‘棱赛’、‘棱赛玩儿’,但不能说‘真赛吃’;有时候也表示贬义,对某人说话做事不大满意,就说‘你看这人赛吧!’我曾查过‘赛’字的来源,是元朝蒙古语中的‘赛因’汉化为‘赛’的。后来,这个字在汉语中渐渐消失,独独在济南话中保留下来。”

明峰脱口而出:“济南能‘海纳百川,保存精华’。”

汪若宇一惊:“你这八个字把济南概括得很贴切。”

淑莲:“爸爸,为么济南这么好呢?”

汪若宇:“济南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金瓶梅》里的基础方言就是济南话。鲁迅、郑振铎和吴晗等人都肯定《金瓶梅》使用的是山东方言,实际上就是济南和周围地区的方言。”

[02]

汪若宇、淑莲和明峰站在大明湖南门外,欣赏着高大雄浑的牌坊上的字和“旭日云鹤”、“金龙戏水”栩栩如生的彩色图案。

淑莲忽然指着牌坊说:“爸爸,怎么‘大明湖’的‘明’字多了一点呢?”

汪若宇含蓄幽默地一笑说:“多的这一点,就是趵突泉石碑上少的那一点。”

淑莲:“那一点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呢?”

汪若宇:“据说是很早以前的泉水太大了,把‘突’字上的那一点,冲到大明湖里来了。”

淑莲天真地问:“这是真的么?!”

汪若宇:“这是文化人夸张虚幻的表现手法。”

汪若宇向卖票的窗口走去,明峰急忙拦住他,自己去了窗口。

卖票的和明峰很熟,一摆手示意让他们进去。

淑莲欣喜地问明峰:“卖票的认识你呀?”

明峰得意地点着头笑了笑。

三个人穿过牌坊,需要坐游船才能去历下亭和北岸。

高档的游船叫画舫,仿亭阁式建造,古色古香,典雅华丽;画舫内设有茶桌和坐椅,比其他城市的游船独具特色。门上的楹联和横匾镂金精雕,笔法清隽,其词句诗意浓郁,情景交融——你看:“郭外青山湖边绿水,波街明月芦荡清风,(横额)镜中游”;“一抹青山留倒影,半城碧水映斜阳,涵碧”……正看着,明峰指着刻有“荷花含是美人魂,樽酒半含老杜泪”楹联的那只画舫说:

“这是到历下亭去的,马上要开,咱赶紧上去吧。”

历下亭四面环水,碧波映照,宛若大海中美丽幽雅的小岛。

汪若宇指着“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对联问淑莲:“知道这副对联的出处吗?”

淑莲摇了摇头。

又问明峰,明峰回答说:“听说是杜甫诗里的一句,但我没见过这首诗。”

汪若宇:“这是一千多年前的杜甫来济南时,正巧遇见了当时任北海太守的书法家李邕,在历下亭饮酒,杜甫写了一首《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稍停又说,“蒲松龄曾写过一篇《古历亭赋》,挺好,其中有这么几句:

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青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

明峰听了,打心眼里佩服汪叔叔的博学多识。

淑莲看着北岸有那么多人,挺热闹,就催着快点过去,正巧有一只从北岸来的画舫靠了岸,下来十几个人。

他们上去以后,也不坐下,站在门口看风景,看那些划船的,不一会儿就到了北岸,正冲着北极阁下了船。

站在北极阁跟前,才感觉到它的台阶是那么的陡峭。

明峰:“淑莲,咱俩比赛谁先爬到顶,你敢么?”

淑莲抿嘴一笑,也不等喊“一、二、三”,抬脚就抢先往上跑。

明峰其实也不在乎她抢先那一分钟二分钟的,他一步两级,很快就追了过去。

跑到一半的地方,淑莲抬头一看,明峰已经超过她老远,干脆就停了下来,等着爸爸一块儿上。

进了门,淑莲就让爸爸给她讲讲。

汪若宇:“这可能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师丘处机在济南传教时建的,中间是真武帝,两旁是龟蛇二将。据说诗人李白在济南入了道教。”

淑莲看着这两位将军半裸的臂、腿和胸部的肌肉特别发达健美,就问明峰:“你能锻炼得这个样吗?”

明峰只是一笑,没有回答。

三个人从北极阁下来,循湖滨路往西走。

月下亭。在这里休息、观景的人很多。他仨也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可是一个空座也没有。

等了一会,有两个人刚站起身想走,淑莲就急忙过去从背面坐下,抢先占了位子。然后,她让爸爸和明峰坐下,她就坐在爸爸的腿上,让爸爸揽着她。

他们欣赏着碧波粼粼的湖水,和掩映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百花堤,百花桥……那些两个人或一个人在湖中划船的,有的划得挺好,驾轻就熟;有的则原地打转转,费力不讨好;那一男一女划得很慢的,大概就是谈恋爱的了……

汪若宇情不自禁地在心里赞叹道:

“真是美煞人也,只可惜没有照相机!”

淑莲看得入了迷……

汪若宇:“咱到西边的‘小沧浪’去看,比这里还好,那里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还能看到‘佛山倒影’,去晚了就看不见了。”

淑莲听爸爸这样一说,便赶紧站了起来。

他们顺路穿过花卉展览馆,走得挺快。明峰说:“我们这是‘走马观花’呢,还是‘走人观花’呢?”

淑莲说:“你是‘马走观花’,俺是‘人走观花’。”

明峰说:“其实马是个让人喜欢的动物——马到成功,马头琴,马兰花……”

淑莲:“马马虎虎,马大哈,马后炮,马屁精,马桶……”淑莲格格地笑起来,感觉驳得他好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