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高血压病人食疗自疗
24745900000006

第6章 常识与释(6)

3.大量饮酒的人研究表明,大量饮酒(按国外的标准指每日超过30毫升酒精。相当于600毫升啤酒,200毫升葡萄酒或75毫升标准威士忌)可以使血压升高并使冠心病、中风的发病和死亡率上升。我们碰到一位男性患者,在宴会上与朋友喝了3瓶老白干,几个小时后突感胸前憋闷不适,大汗淋漓,被送至医院。刚一入急诊室就心跳骤停,经3次电击后才抢救过来。心电图提示有急性心肌缺血的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未发现该患者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急性心肌缺血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大量饮酒后引起血管严重痉挛所致,所以不论是有什么样的理由,喝酒适量即可,千万莫因杯中物而付出健康或是生命。

4.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无高血压,那么子女患高血压的机会只有3.1%;而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就增加到28%;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压,则子女患高血压的机会将增加到46%。在I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高血压患者中有60%多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的家族史。

由于在高血压的发生上遗传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旦父母或者祖父母等有高血压,其遗传给下一代的机会便非常大了。所以,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5.老年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血压也有相应的变化。一般而言,年龄越高,患高血压的比例也就越高,而且以收缩压的增高更为明显。统计资料表明40岁以下的患者占高血压患病总数的10%,而40岁以上的患者占90%左右。在65~69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占34.8%,而到了80岁的时候,高血压患者就上升到了65.6%。

6.中、青年人高血压是一个无声的杀手,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在中、青人中的增加趋势比老年人更明显,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患了高血压但自己还不知道,例如一位32岁的青年男性出现头涨、头痛的症状,以为自己是感冒了,按感冒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见好转,后经一位有经验的大夫给他测血压,发现它的血压已经高达26.66/17.3千帕(200/130毫米汞柱)。因此,不只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血压,争取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

7.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的人

2004年4月19日,美国麦当劳公司宣布,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当天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0岁。坎塔卢渡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参加麦当劳全球特许经营会议当中死亡的。像坎塔卢波一样常年处于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状态的人发生猝死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些研究发现长期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焦虑和抑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尤其是精神紧张在高血压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从事一些高度危险和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例如驾驶员、股票经营者,其发生高血压的机会大大的高于那些从事其他行业、精神状态比较放松的人群。而且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的机会也相对增多。

另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高血压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后其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一般情况下,患者住院休息2周后血压可下降3.33/1.33千帕(25/10毫米汞柱)左右,约60%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在10%以上。因此,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对于我们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8.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的人

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普遍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为每天12~18克,南方为每天6~8克。膳食中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明显的关系。研究表明膳食中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分别增高0.267千帕(2.0毫米汞柱)及0.16千帕(1.2毫米汞柱)。通过对天津居民的研究显示:每人每日钠摄入量或24小时尿钠排泄量均与其血压呈正比关系。

此外,有研究表明膳食中钙含量不足也可使血压升高,而且当膳食中钙含量较低时,可能促进钠的升血压作用。

另外,通过对14组人群研究表明: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动物蛋白质热量百分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高压及低压可分别降低1.2千帕(0.9毫米汞柱)及0.93千帕(0.7毫米汞柱)。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物过咸、过腻,同时注意补充动物蛋白质和钙。

9.服用某些药物的人

服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如口服避孕药、非固醇类抗炎药、甘草等,但是这种升压作用相当有限,而且在停药一段时间后血压一般会下降。但是如果在服用药物期间出现与高血压相关的症状,如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等,应该去医院由医生给你进行相应的检查从而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10.心理压力过大的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身健康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这有利于对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增加,为高血压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压力可能影响高血压的发生、病程及疗效。调查表明,个人、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情况、工作环境及文化程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A型性格会有更多的机会患高血压病,这是由于这类人大多数热心事业、争强好胜、做事干练、脾气急躁。他们行动快、效率高,有过度的时间紧迫感,易于激动、缺乏耐心,经常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而B型性格的人则相反,其患高血压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所以适当减压,高血压就会远离你。

患了高血压病必须及时治疗

据调查报道,全国现有高血压病人1亿多!其中只有2000万人知道自身患有高血压病,而接受治疗者仅占高血压病人的5%,不足450万人。至于能接受系统治疗并坚持服药的病人,则更是微乎其微了。心血管病专家一再呼吁全社会应了解我国高血压病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必须再敲响高血压病防治的警钟!

高血压病之所以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在于它是引起脑、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的根源。据观察,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如长期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短者几年,长者十几年,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上述重要器官的损害。高血压病人影响心脏,原因是升高的血压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久之引起心肌肥厚、扩大、衰竭;高血压病促使提供心脏血氧的冠状动脉硬化。有资料证实,心肌梗死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高血压病对脑血管病变来讲,不仅是导致脑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诱发脑血管发生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的罪魁祸首。肾小动脉硬化也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另一种并发症,病变至晚期可发生贫血和肾功能衰竭。总之,高血压病诱发的心、脑、肾的损害,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因素。然而,有的人对此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直至出现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严重情况,才被送到医院抢救。他们中许多人在常规体检或偶尔测量血压时,曾发现过有血压升高的情况,但未引起重视,没有及时就医咨询,或就医后没有按医嘱坚持服药控制血压。

所以,有了高血压病,一定要治,而且要认真治疗,绝不能掉以轻心。从理论上讲,血压越高,对动脉的压力和损害就越大,越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综合征。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病的危害很明显。20世纪50年代时对高血压病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因此高血压病是按自然病程发展,其结局相当严重。如有位学者报告随访了100例高血压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2岁,平均死亡年龄为51岁,也就是说从发病到死亡自然病程为10年,而当时血压正常组寿命为71岁。这样,有高血压病的人寿命缩短约20年,这说明让高血压病任其发展,后果很严重。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也曾对高血压病人的寿命做过研究,他们发现35岁年龄组血压≥20.0/13.3千帕(150/100毫米汞柱)的病人预期寿命为60岁,而同龄1组血压≤16.0/10.6千帕(120/80毫米汞柱)者预期寿命为77岁两组相差17岁之多。因此一定不要小看血压升高三四千帕(二三I十毫米汞柱),这就意味着减寿10余年之多。北京朝阳区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观察到,北京的居民中,从发现高血压病到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间隔平均为13.9年,其中92%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可见,不论国内外,结论都是一样的,即高血压病人一定要认真接受治疗才能有良好的预后,不然是很危险的。当然这里所指的治疗也包括合理的膳食、运动、减肥等非药物治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