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365天最适宜糖尿病的食疗食谱
24745600000003

第3章 第2月食谱(1)

一、基础知识

1.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所见以原发性者为多数,病因未明;继发性者占少数,其患病原因虽可查知,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最常见的继发性糖尿病病因为胰腺全切除、慢性胰腺炎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引起。

具体地讲,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

现已查明,进食过多的“甘美而多肥”之品,可使胰岛素分泌增加。成为高胰岛素血症,进而使食量更为增加,食入的热量远远超过身体的需要,剩余的变成脂肪,堆积于皮下、肌肉和内脏,特别是肝脏,导致肝糖原的储备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此外,脂肪代谢也加强,这些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岛素,因而造成胰岛素相对不足。由此可知,饮食不节(特别是高脂肪饮食或高糖饮食)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2)肥胖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体质肥胖也有关系。胖人之所以易发糖尿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肥胖者大多缺乏体力活动,影响糖的代谢,增加了胰岛细胞的负担。其次,肥胖者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不甚敏感,也使胰岛细胞增加负担。此外,肥胖者的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密度较低及亲和力较小,胰岛素活性较弱。

(3)遗传

上已述及,肥胖者易患糖尿病,但据临床所见,青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不肥胖,其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调查发现,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病率比非糖尿病病人亲属的糖尿病发病率要高;从孪生子糖尿病发病史来看,同性双胎者差不多同时发生糖尿病,证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中医则根据临床所见,认为糖尿病的引起属于“肝肾阴虚”者,其病因多与“先天不足”有关。需要说明的是。糖尿病的发生与七情不调、房事不节也有关系。

不管何种原因所致,其发病机理都与“内热”有关。热伤胃阴则胃火炽盛而消谷善饥(中消),热伤肺阴则津不输布而烦渴多饮(上消)。热伤肾阴则固摄无权而尿多味甘(下消)。

糖尿病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肾阳不足;也有糖尿病者,原属素体阳虚。发病前也有肾阳不足之症状,此又不可不知。

2.糖尿病的症状

(1)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糖尿病本身的症状--“三多一少”;

②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症状。

由于病情轻重不同。合并症和并发症不同,患者的自我感觉和认识也不同,患者的表现可多种多样。

(2)糖尿病的“三多一少”

所谓“三多”是指多尿、多饮、多食,“一少”是体重减少。据有关资料估计,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中,多饮口干者占60~70%,多尿者占70~80%,多食易饥者占65~85%;体重减少者占50%。

①多尿

糖尿病病人当血糖高出肾糖阈值后,大量葡萄糖从肾脏排出,由于渗透性利尿作用,也带出大量体液,表现为尿量增多。小便次数增加,在已有神经病变的患者中,排尿次数可能减少或增多。

②多饮

是尿得多,饮得多;而不是饮得多,尿得多。多尿引起体内水分的丢失,血容量减少,渗透压增加,刺激口渴中枢,因而口渴多饮。多数病人有口干舌燥、口黏和苦的感觉。

③多食

患者丢失了大量糖分,需要补充,故多食。有的患者有“吃不饱”的感觉,还特别喜食甜食。对病程长、控制不佳的患者,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胃轻瘫,因无多食,反而表现为厌食,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

④体重下降

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缺乏是糖尿病的特征,胰岛素缺乏使糖代谢发生障碍,继而使蛋白质分解和脂解作用加强,引起体重下降,蛋白质分解,合成受阻,使患者乏力明显。

(3)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症状

部分糖尿病病人,由于肾脏已有病变,使肾糖阈值较高,尿糖不能排出,因而也有无多尿、多饮、口干、多食等症状,患者常常忽视疾病的存在。当今我国糖尿病病人中有70%末被诊断,部分患者长此以往,可发生各种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因此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皮肤感觉异常

典型的呈短袜及手套型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瘙痒、蚁走感、针刺感、束带感,发冷、发热、刺痛、烧灼痛、绞扭痛。

②体位性低血压

患者改变体位时,发生头晕、眼花、旋转、站立不稳。这是交感神经病变的结果。

③阳痿

少数病人就是以阳痿而首诊糖尿病的。病人表现为阴茎勃起不能、勃起不坚。

④出汗异常

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和紊乱,发生部分皮肤出汗减少,部分皮肤出汗增多。白天动则汗出,夜间有盗汗。

⑤高血压和肾病

糖尿病也可合并和并发高血压,10~20%的病人是在诊断高血压时,检查血糖而发现糖尿病的。肾病也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微量蛋白尿者都应检查是否有糖尿病的存在。

⑥感染

患者抵抗力差,皮肤容易发生疮疖、痈疽等。肺结核等也易发生。

⑦外阴皮肤奇痒

这是由于外阴支配皮肤的神经病变和可能发生泌尿生殖道感染所致。高糖容易诱发真菌和细菌的生长。

⑧视力模糊

临床上很多见,原因也很多,例如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黄斑病变、白内障、晶体渗透压改变等均可引起视力模糊。

⑨其他

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变。如心慌、胸闷、腹部饱胀、恶心、胃纳不佳等。

糖尿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临床上不以症状为诊断依据,而以血糖为唯一的诊断依据。

二、诊断方法

1.自我检测血糖适合于哪些人群

糖尿病病人均应进行自我血糖检测,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药物调整初期、Ⅰ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次数多、应用胰岛素泵、血糖高的妊娠妇女、对低血糖反应低、平时血糖波动大的病人。对控制稳定的Ⅱ型糖尿病,可以减少检测次数。检测血糖可以帮助医生和病人调节药物剂量,也便于了解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2.多长时间测一次手指血血糖为宜

血糖检测的次数因人而异。对病情稳定的Ⅱ型糖尿病,可以每周1次,检测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对II型糖尿病药物调整初期,3天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对低血糖没有反应的病人,至少每天测4次(空腹、中餐前半小时、晚餐前半小时、睡前)。对使用胰岛素泵、平时血糖波动大、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应于早晨空腹、餐前半小时、餐后2小时和睡前7次测定血糖,便于调整胰岛素。对于夜间有出冷汗、心慌有饥饿感者或早晨血糖始终控制不好的病人,还应检测午夜血糖,以便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便于及时调整药物。

三、保健常识

起居养生九宜

(1)面宜多擦

擦面又称浴面,常以晨起时为主。浴面可以舒展面部皱纹,焕发光彩,振作精神,这对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自我安慰法。方法是双手搓热,放于鼻部两侧,中指置于鼻翼外,手掌贴面。以中指带动其他四指,沿鼻侧由下向上,擦至额部两侧,再分开沿两面颊部向下,这样可反复操作20次。

(2)发宜多梳

梳发能够疏散肝火,明目清脑。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眼部疾病者特别适宜。方法是清晨以手轻柔梳理头发,由前至后,一般反复操作50遍左右。

(3)目宜常运

又称运睛,具有保健眼目的作用,可于早晚及较长时间用眼后施行。方法是缓慢转动眼球,自左开始,然后向上、向右、向下、还原,14次后,调转方向,从右方开始,向上、向左、向下、还原再作14次,闭目片刻再睁开。

(4)耳宜常弹

经常弹耳有健脑聪耳作用。方法是两手掌贴左右耳门,以食指和中指叩击后脑枕部,略略作响,每击七八次后手掌离开耳门一次,重复三四遍。

(5)齿宜常叩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叩齿三十六”的诗句,可见当时已经盛行。叩齿能健齿固牙。方法是上下牙相对叩击作声,先叩臼齿,再叩门齿,各18次,可于早晚施行。

(6)舌宜舔腭

舔腭可生口中津液,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口舌干燥,舔舌又有宁心安神作用。方法是以舌尖舔上腭,自左向右、自右向左运动,各30次,并将口中唾液,汩然有声咽下,以意念送至丹田。

(7)腹宜常摩

又称摩脐腹、摩生门,能顺气消积,疏通肠道。方法是搓热两手,相叠,直接或隔单衣,掌心按于脐部,逆时针方向转摩,先小圈,后中圈、大圈,各12次。

(8)足心宜常擦

足心为涌泉穴,常擦有固肾强腰、交通心肾、引火归元之效。晚间洗足后,以手掌心缓缓擦涌泉,先右手擦左足,后左手擦右足,以热为度,每足50次左右。

(9)肢节常动摇

肢节动摇能活动关节,舒筋通络。方法是用两手握对侧双肩,先左后右向前转,左右各转24次,接着平稳坐好,提起左脚,脚尖向上缓缓伸展,快到伸直时蹬脚跟,做完5次,换右脚再做5次。

四、饮食疗法

食疗知识

鱼类降血糖食品

(1)鳝鱼(黄鳝)

①食疗原理

鳝鱼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之功能,用于劳伤虚弱、气血不足、风寒湿、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②膳食指导

鳝鱼炒菜。黄鳝丝150克,芹菜200克,豆腐于50克。先将芹菜去叶理好,洗净后切成段,用开水焯过;将豆腐干洗净,切成丝条,备用。将黄鳝丝洗净,切成段,放入烧至六成热的植物油锅中煸炒,加葱花、姜末,熘炒出香,加料酒、翻炒后,加入芹菜段、豆腐丝,急火翻炒片刻,加酱油、精盐、味精及清汤各少许,大火快炒几下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有清热利湿、平肝降压、降血糖等功效。

③药膳举例

药膳炖鳝鱼。活鳝鱼3条(重约500克),生地30克,麦冬30克,地骨皮30克。将生地、麦冬、地骨皮拣杂、洗净后切成片,一同放入纱布袋中,扎口,备用。将鳝鱼宰杀,斩去头、尾,用方形竹筷从鳝鱼的咽喉部插入腹中,逆顷时针方向绞出内脏、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将鳝鱼从沸水中“飞过”捞起,用冷水冲洗一下(勿将其黏液洗去),与药袋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烹入料酒,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取出药袋,加味精、精盐、五香粉、酱油、红糖、葱花、姜末,拌匀。把湿淀粉调稀勾芡,再淋上芝麻油,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有补虚润燥、止渴、降血糖等功效。

(2)泥鳅

①食疗原理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经,功能补中、益阴、利水。用于消渴、盗汗、黄疸、热淋、阳痿、痔疮、湿疹、疥癣、疮疡等。泥鳅含丰富的钙、锌、磷、硒等成分,不仅有助于降血糖,而且在得到钙磷的不断补充时,可有效地遏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的发生、发展。另外,泥鳅所含脂肪中有类似二十碳五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即EPA),其抗氧化能力强,对胰岛β-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中医临床观察,泥鳅对肾阳虚所致的消渴多饮、皮肤痒疹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②膳食指导

泥鳅炖豆腐。(方法略)

③药膳举例

泥鳅汤。泥鳅250克,番薯叶100克(洗净,纵切3厘米段),生地、麦冬、玉竹、葛根、天花粉、生山药、黄芪各10克。将后七味中药拣杂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纱布袋,扎口,备用。将泥鳅除尽泥污后取出放入沸水锅中焯烫,投入砂锅,加清汤适量,大火煮沸,加料酒、葱花、姜末,混合均匀,加药袋,小火煨煮40分钟,待泥鳅熟烂,取出药袋,加番薯叶、精盐、味精、五香粉,再煮至沸即成。佐餐当汤,随意服食,有健脾益肾、生津止渴、降血糖等功效。

食疗食谱2

1

茯苓饼

【原料】

茯苓粉、米粉各75克,素油适量。

【做法】

将两种面粉加水适量调成糊状,用小火在平锅内放油烙成薄饼即可。

【功效】

有健脾燥湿之功效,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脾虚湿盛者。

2

大蒜腐竹焖鳖

【原料】

鳖500克,大蒜80克,腐竹40克,生姜4片,植物油、生粉、白酒、葱花、酱油、盐各适量。

【做法】

①将鳖杀后,去肠杂切块,用开水脱去血腥,捞起滤干水分。腐竹浸软切段,大蒜切段。

②起油锅,下葱姜爆香,放入鳖、大蒜,炒至微黄,溅少许酒,下上汤(或清水)适量,同放入瓦煲焖至鳖肉熟透,下生粉、葱花,调匀即成。

【功效】

滋养肝肾,健胃化滞。主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属肝肾亏者,症见头痛眩晕。

3

红杞怀山烧鲫鱼

【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