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走出不幸就是幸福
2473200000033

第33章 不断在失败中前进(2)

松下电器自然也受到经济衰退的波及。原本因为国际牌电灯的快速畅销,在不断扩展事务所的情形下员工人数激增,已超过300人,但在不景气的狂风吹袭下,销售量急速锐减,库存已到了满山满谷的地步。这时松下又因病住院,公司交由义弟井植看管。井植等决策阶层在董事会议中都认为,要想度过这个难关,除了大量裁员之外别无他策,既然销售量减去了以往的1/2,那么只有裁去现有员工的1/2以维持公司生存。

但是松下对此提议大加反对,在不服输的精神感召下,他毅然决定采取缩短工时数的策略。“如果每位员工的工作时数减半,则生产量自然只剩下以往生产额的1/2,但是每个人都还可以保有工作。希望每一位员工把剩下的半天时间用在推广产品销售的工作中,以解决存货的过度积压。”由于每个人都可以继续放心工作,并且收入还受到保证,因此全体员工都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开始为了公司的前景而努力。结果在极短的时间内,库存商品销售一空,自然大家又重回岗位上致力生产,终使松下企业转危为安。之后还向合成树脂业进军,并开发收音机的生产,建立了后来松下企业发展的基础。

所以,不管遭遇任何危险,切勿心生怯意,意图逃脱,应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如此常有扭转乾坤、转危为安的情形出现。

(三)期待也是一种动力

常常心存良好的期待,期待着前程充满光明和希望,期待着我们的好梦将来终能成真,从这中间,是可以生出大力量来的。

对于自己的前程有良好的期待,这是足以激励我们发愤努力的。期待着成家立业,期待着自己在社会中占些地位、露些头角,这种种期待,都鞭策我们努力奋斗。

世界上有多少人,都自以为世间尽管有着种种幸福安舒,以及种种高等的物质享受,然而却都不是属于他们所有的!他们相信,那些东西,只是另一阶层中的人才能享受,而自己是没有份儿的!

但是为什么他们与别人会处在不同的阶层中,别人有份而他们没有份呢?就因为他们“想”自己是与别人不能相提并论的,“想”自己是属于下等的阶层的——就因为他们划地自囿。

假如你老是志趣卑微、自甘低下,老是对于你自己没有多大的期待,老是不相信世间的种种幸福是可以属于你的,你自然只能渺小卑微直到老死。

我们期待什么,就可能得到什么。如果假如我们一点儿不期待,那就一点都不能得到。假如一个人不期待富裕,他又怎能变为富裕?

想要致富,而同时心中怀疑自己的能力足以致富,就仿佛是在期待着贫贱——这真是南辕北辙。

一个人假如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成功,那他决无成功之理。期待成功的人才能成功,他的心理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

一方面在希望着、追求着某事,而另一方面却在念着相反的事,这种情形最足误事。假如你想得到昌盛富裕,而同时却怀着贫贱的精神态度,则你永远难以走人昌盛富裕之门。

许多人就因为其精神态度与其实际的努力不相对应——进行此一事,期待另一事所以其大部分的努力都是劳而无功的。他们所怀的错误的精神态度,会于无形之中把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驱逐掉。他们从事事业时,没有存有必胜的期待与把握,也没有存有坚强的自信与决心。

“灵魂期待着什么,即能做成什么!”

足以使病人的病情趋于严重的,就是不良的心理作用、精神态度——常常在注意着、害怕着病情的变化,常常期待着症状的发现。这种不良的期待,对于病人能产生可怕的结果。它可以使病人的生命与活力的源泉趋于枯竭,而至于死亡。能够医好疾病的,只有乐观的期待与坚强的信念。病人对于病的功效,实际上要超过医师及药剂本身。

常常期待自己的将来是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期待着自己在将来总会健康、昌盛、幸福,总能在社会中占些地位,这种心理的养成,对于你一生事业和帮助,远超过任何东西。

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有乐观的期待习惯的。不管目前的情形怎样惨淡黑暗,他们对于“最后之胜利”,总是以为有把握。这种乐观的期待心理,会生出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帮助他们达到所希望的目的。

我们的各种机能,都服从我们意志的命令。所以我们的意志期待它们做什么,它们就做什么。假如我们期待得大,要求很高,而不一定要它们执行我们的志愿,则它们自会顺从我们的志愿而行动的。

期待着自己做大事业的这种心理,最足以发挥我们的能力,这种期待可以唤起我们隐伏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若是没有大的期待和迫切的催唤,是会永久被埋没的。

你应该坚决自信:你自己总能实现你所有的理想的;对于你自己,天下没有不可能成之事。不要存一丝怀疑的念头,你要将这种念头逐出自己的心境,而只容留些能够帮助你成功的思想。

应该常常怀着“前途光明”的期待;怀着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则宏伟的一切必须在等候着自己的这种信念。

怀着一个乐观的期待态度;期待着一切事情是吉而非凶,是成功而非失败,是幸福而非痛苦,这对于我们的生命力最有神益。

凡是心存极强的期待的人,不管环境怎样困难,总是有望成功的。因为他的坚强信念,会帮助他肃清一切足以阻碍意志薄弱的人前进的“成功之敌”。

期待是一种超然,期待是一种力量。在期待中,我们看到光明;在期待中,我们看到希望。

我们常常羡慕险处奇景,殊不知它经历了多少严寒酷暑,我们常常羡慕登上险处的观奇景的人,殊不知他们是众多观光者中仅有的没有放弃的人;我们羡慕大石下长出的小草,是因为小草只抱着一个信念——向太阳走去;我们也羡慕瀑布,是因为它有绝处逢生的勇气,才成就奇观!

三、以逸待劳者的悲哀

在小学时学过一篇《守株待兔》的寓言。讲的是一个农夫去田野劳动,一只小兔子被惊起,仓惶逃跑,竟不小心一头撞在了木桩上死了。农夫白白检了一只兔子,于是每天坐在木桩旁边等待兔子往上撞。寓言讽刺了不愿劳动而妄想收获的人。

同样,一个人失败后,也容易拖拖拉拉,不愿意采取行动,只是没有人会来拯救你,没有人会带你远离失败,走向成功,就像没有兔子会再往木桩上撞一样。

(一)跟拖延说拜拜

烤炉里油垢逐日增加,快要变成焦油坑了,该彻底清洁一下了。可明天还有时间呢。可是到了明天,你有别的事要做,清洁烤炉的事就得拖一拖了。过了几个星期,也许过了几个月,烤炉还是没有清洁。

拖延——有时又称为“赶上昨天的技术”——是我们所难避免的。大家都会把要做的事情拖一下,尤其是不合意或者困难的工作。我们往往把拖延看成是人生的小弱点,以为不足为害,可是它阻碍我们希望从生活中所得到的东西,绝非无害之习。

你拖延清洁烤炉的种种借口听起来很合理,可是认真考查,或许会发现并不大合理。我们用这些借口自欺欺人,其实是流露心理上的两种基本的混乱:缺乏自信和怕受罪。

尽善尽美论者其实是最缺乏自信的人。他们要求完美无缺的高标准,结果什么都不敢做。

有个年轻的律师在校学习时成绩优异,工作后一直担心不能取得足与以往媲美的辉煌成绩,竟养成一定要到最后关头才起草诉讼摘要的习惯。这样做如果写不好,他就可以为自己辩解说:“要是我多有一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写好一些的。”因此,这位年轻律师追求完美的梦幻一直没有破灭。

美国心理学家克鲁斯认为,怕受罪的人之所以做事拖拉,是因为他们担心一开始从事工作,就会引起忧虑和不快之感。生活中几乎每件事都会产生紧张和沮丧,因此想做一件事与真正动手去做,两者间有条鸿沟。应如何跨越这道鸿沟呢?以下有五点提示可助你起步:

1.制定具体而明确的目标。

2.要认清完成工作不必十全十美——只是非要完成不可。

3.试用不要一次完成全部工作的方法。根据你的时间,先油出5分钟或者半小时来完成全部工作的一小部分。这样就比较容易开展工作。你可以将每半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当作一项成绩,这样就可以再接再励,完成全部工作。

4.工作开头——比方说清扫厨房碗柜的工作——不妨把精力再转到另一项工作上,比方说写一封很久没写完的信。这样做,你会觉得比拖延懒散之后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工作要容易得多。

5,完成一项乏味或讨厌的工作之后,再安排一项自己喜爱的工作来做,以作为奖赏。

当你自个儿向拖延劣习宣战的时候,不可奢望马上就大有收获。但要记住:每项小小的收获,都有助于实现消除拖延劣习的远大目标。

如果你一出现拖延的情况,就想想约翰高夫的话吧!

“你犯下的最荒谬的错误,就是守株待兔,枯坐在路边,等有人出现,邀请你与他同行,创造财富或影响力。”

(二)荒废时间=荒废自我

法国大作家伏尔泰说过:“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有一位哲人曾经指出,在现代的各类事务的活动中构成伟大的要素要有两条——能力与敏捷。前者往往是后者的必然的产物。因为,一个人能够懂得光阴的可贵,而不肯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则最后的生命,总会印上“能力”的标记。

凡是真正成功的人,身上都透射着一种做事敏捷的习惯。一个人做事常常不准时,赴约会常常迟到,付款常常延缓,则在人际活动中,别人对他会产生不信任的心理。他的内心也许是很忠诚、很可靠的,但是别人却不管这点。

在人际活动中,进行事业的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准时与敏捷。所以,凡是不能敏捷做事,不能准时赴约,必不能得到他人的信赖,纵然他居心忠诚。仅仅居心的忠诚,又何补于他的行动的迟缓?

一个人做事,能够不错过一分一秒,他在事业上,一定能大获成功。拿破仑说他之所以能击败奥国的军队,就因为奥国的军人不懂得“五分钟”时间的价值。“每错过一分钟时间,”拿破仑说。“即是多给予‘不幸’以一分可乘之隙。”

事情进展到关键时,准时做事的人,能够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不浪费他人的时间,因此,他的目标更容易得到实现。

拿破仑有一次请他的将士同他聚餐,因为各将士不能依时而到,所以就一人独嚼起来。待到各将士娜娜而来时,拿破仑已经要餐罢离座了。拿破仑说:“诸位!餐时已过,现在我们应立刻办公了!”

在那些珍惜时间并肩负重任的人看来,不能准时是一种不可宽恕的过失。

有一次,樊德比尔约定一个青年人在上午10时到他办公室谈话。事先,这位青年人曾经委托樊德比尔替他介绍一个职位。这天,樊德比尔预备在谈话之后领他去见一位铁路总办,因为铁路上正需要一个职员。

青年在10时20分请见,但樊德比尔已经不在办公室中了。他已赴另一个集会去了。几天以后,青年请求樊德比尔重行会见。樊德比尔问他为何上次不准时到来?青年回答说:“先生!我是在那天的10时20分到的。”樊德比尔立刻提醒他,“但我是约你在十时来的!”“是的,我知道,”青年支吾地回答:“但是20分钟的相差,没有什么大关系吧!”“不”樊德比尔严肃地说,“能否准时,是大有关系的。你不能准时,所以就失掉了你想得到的位置;因为就在那天,铁路中录用了一个职员了。而且容许我告诉你,青年人,你没有权利可以这样看轻我的20分钟时间的价值,而劳累我在这时间中间等候你。在这段时间中,我正要赶赴另外一个重要的约会呢!”

已故的莫尔士告诉他的朋友,他将他自己的每1小时的时间,当做价值1000元。青年人都承认像莫尔士那样的人,把自己的时间的价值,说得这样高贵实在不为夸张;然而他们自己,却常要虚掷宝贵的光阴。他们没想到光阴对于自己,也许是同对于莫尔于一样的贵重!

还是鲁迅说得好: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

凡是对于今日的事务不能当日料理清楚而要挪用“明日”的时间抵补的人,能够期待他在事业上得到成功吗?只有机警敏捷、一呼即应的人,才是能够得到胜利的人。

敏捷、准时的习惯的养成,像别的习惯一样,来自一个人的幼年的环境与训练。凡是一个儿童,在父母吩咐他做事时,常说“等一等”;教师吩咐他做功课,常常要忘掉;而在他游戏没有完毕以前,不肯去做任何正事,这个儿童长大以后,一定是一个不能敏捷不能准时的人,一定是一个坐失良机的懒惰人。

纳尔逊侯爵说:我一生事业的成功,就在每做一件事,必提前一刻钟下手。”

“准时在君王是一种礼貌,在臣民是一种义务,对办事的人是像衣食一般的需要。”

时间就那么重要,我们荒废了时间,时间就把我们荒废了。

四、成功不论先后

人在年轻时,常常充满激情地期待成长;年纪大了,精力不那么旺盛,又颇觉力不从心。人似乎总希望自己不是现在的年龄。这是人们的一种反常的心理表现。

研究许多人物的生活史,我们将得到这样的启示:处于各种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有所作为。假如我们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终日盼望成长,或者留恋青春只沉浸在“美好的早年”之中,那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败阵,“我们的现在”便将一无所用。

向前走永不嫌晚

乔治·伯恩斯在80岁时出演《阳光男孩》,并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这部电影原来是由乔治·伯恩斯好友杰克与尼尔·西蒙合演的。但杰克在《阳光男孩》开拍前生病了,一个月后杰克死了。杰克的死让乔治·伯恩斯伤心至极。乔治很不愿意听到杰克的死,谁知杰克的制作人兼经纪人欧文·费恩却找上了乔治。

“费恩和《阳光男孩》的导演赫布·罗斯以及尼尔·西蒙接触,建议他们由我接手演杰克原本要演的那个角色。那时我已经80多岁了,在妻子格雷西亚过世后,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我有35年没拍电影了。”

“拍电影的人很怕我年纪太大会忘记台词,拖延电影拍摄进度,但费思说服他们让我演。”

“在开拍前一星期,导演召集所有演员将剧本预演一遍。费恩与我到达时,每个人围着桌子坐,准备念自己的台词,并期待西蒙、罗斯教他们怎么演。大家都带了剧本,只有我没带。导演以及制片把费思叫到一旁,说:‘我想我们不该让乔治来演这个角色,他甚至连剧本都不带,今天要预演剧本,他就已经忘了带了,’”

“费恩向他们保证,‘请不要担心,开始预演吧。”“我们开始预演了,才不过几分钟,每个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我,我不仅熟记自己的那部分台词,别人的台词我也熟记在心。”

“乔治,你没带剧本,你是怎么记住台词的呢?马瑟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