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养护实用通络按摩
24731000000005

第5章 按摩基本知识

第一节 按摩基本功

按摩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力的工作,从事按摩工作需要有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耐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手法应用自如,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按摩对于力的运用主要在于指力、腕力、臂力、腰力、腿力等,这些力在运用时必须相互配合。只有巧妙配合才能使力能刚能柔,刚时力达筋骨,柔时深透肌里,按摩时恰到好处,快而清脆,慢而绵缠,力不间断,医不气喘。

因此,每一个按摩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按摩的基本功锻炼,以发展手和臂的力量,并学会发力。

现介绍两种简单有效的练习方法:

一、俯卧撑练习

分为全掌俯卧撑和五指俯卧撑练习两种,目的在于发展指力和臂力。根据个人情况,锻炼者可逐步由全掌俯卧撑改为五指俯卧撑练习,力量增强后可进一步采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指俯卧撑练习。

二、马步冲拳练习

目的在于发展肩臂的力量,练习发力动作的协调性。要求锻炼者先站马步,出拳时发力在足,由足传腿、传腰、传肩、传肘,肘再传拳,完成冲拳动作。

第二节 按摩常用介质

介质的选择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介质本身具有的治疗效果;二是介质的使用可以减少按摩时的阻力,避免皮肤的擦伤。常将按摩的介质分为粉剂、油剂及药酒等。

一、粉剂

(一)爽身粉

具有吸水、清凉解暑、减少按摩时阻力的功效。常在夏季或运动后使用。运动员有汗液分泌时使用效果最佳。

(二)滑石粉

具有清热解暑、干燥除湿、增加皮肤润滑及安神定志的功效。常在夏季或运动后应用。滑石粉亦可加冰片使用,滑石粉与冰片混合使用的比例可以是20:1~30:1.

二、油剂

主要起润滑的作用。常选择冬青油、松节油、凡士林等。精油也是不错的按摩油剂,但在选用时应注意不同的精油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疗效与禁忌症。

三、药酒

首选活血化淤、通经络功效的药酒,常用的有舒活灵、活络酒等。民间的药酒配方较多,中药成分不同则配置的药酒功效亦不相同,在作为按摩介质外用时,应辩证论治,随症选用。如舒活灵具有解热、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软组织损伤的早期阶段,而活络酒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及解痉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陈旧性损伤及风湿性关节炎等。使用不对症的药酒可能会引起病症的加重。

此外,选用的药酒应该是具有较好的润滑作用,粘滞性较大的药酒用作按摩介质容易引起皮肤的擦伤。

第三节 按摩的操作技巧

为了使按摩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外,尚需注意操作的技巧。

一、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按摩手法

练习到成熟的程度,即要求手法均匀、柔和、有力、持久。按摩时要沉肩、垂肘、悬腕,着力不跳不荡,紧贴皮肤而有指劲,动作要有节奏,手法要能按要求持续连贯地运用一定时间。各种手法的使用随心所欲,熟练掌握手法而不拘泥于手法,懂得融会贯通,手法与手法之间的转换自然流畅。注意力集中,做到“手随心意,法从手出”。

二、辩证施治

应根据病情制订方案。先有诊断而后有治疗,切不可将按摩作为万能的治疗方法。只有根据病情制订一套操作的程序,按程序进行按摩,才能收到满意疗效。

三、注意按摩的时间与强度

按摩的时间与强度,直接影响按摩的效果。只有掌握恰如其分的按摩时间和强度,才能起到良性的刺激作用,收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具体操作过程应注意个体差异,区别不同的体质与病症。

局部按摩一般需要15~25分钟,面积较大部位的按摩可适当延长时间,全身性的按摩所需的时间更长,约50~60分钟。通常每天按摩一次或是隔天按摩一次。但在运动按摩中,可以在一天内进行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多次按摩。

按摩的强度指按摩时所用的力度,亦即用力的大小,按摩手法的力量从小慢慢逐渐加大,不可用蛮力。力量轻的手法使机体放松入静,力量重的手法促进气血循环而祛除病邪。通络按摩一般要求深透肌肉,需使受术者产生酸胀而舒适的感觉,穴位按摩有得气感。

按摩的速度分缓慢和轻快,“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在运动前、运动中的按摩多为轻快,损伤的后期、陈旧性损伤等多缓慢。各种手法交替重复使用,由轻及重,由浅入深。

四、勤加练习,培养手感

优秀的按摩师通过双手对局部组织的触摸,感知肌肉的紧张度、局部组织的张力、条索、硬结等,能迅速判断受术者的基本情况,如疼痛的部位、组织结构的变化等,然后根据手感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手法及强度。按摩治疗的效果有时候也可以通过手感而作出判断。因此,按摩师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诊断的过程,良好的手感是按摩师按摩水平的重要体现。

第四节 按摩的适应症、禁忌症与慎用症

按摩的适应症十分广泛,包括骨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中的多种疾病,慢性劳损、损伤后遗症、疲劳及亚健康状态效果尤佳。但按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不适宜按摩的情况。因此,在进行按摩前,应先进行诊断,判断被操作者是否患有禁忌症,如有禁忌症,则应禁止按摩。

一、适应症

(一)闭合性的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扭伤、梨状肌综合症、挫伤、半月板撕裂、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腕关节扭伤、肌肉痉挛等。

(二)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如颈肌劳损、背肌劳损、腰肌劳损、跟腱炎、网球肘等。

(三)骨折愈合后遗功能障碍、关节脱位后遗功能障碍。

(四)周围神经疾患: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等。

(五)其它如小儿肌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二、禁忌症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撞伤、刀伤等有皮肤破损者。

(二)各种类型的骨折、脱位的早期。

(三)皮肤病变的局部:如湿疹、烫伤等以及皮肤有破损、溃烂情况。

(四)由结核菌、化脓菌引起的运动器官的病症:如骨结核、化脓性骨髓炎等。

(五)传染病:如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

(六)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七)局部包块性质不明者。

(八)按摩后症状加重,有异常反应者。

(九)饥饿、过度疲劳、酒后神志不清及饭后半小时以内。

(十)内外科危重病人,如严重心脏病。

(十一)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等。

三、慎用症

(一)孕妇,妇女月经期。

(二)肘关节、股四头肌等部位的骨化性肌炎。

(三)骨质疏松患者。

(四)年老、体弱病人。

第五节 实用通络按摩法对按摩师的要求

一、诊疗能力

实用通络按摩法诊疗五字诀。

(一)观

对受术者全身或局部表现作全面观察、分析,判断受术者的基本情况。按摩师应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面色、皮肤的颜色和光泽、表情、反应、姿势、步态、皮静脉充盈度等。

(二)问

询问受术者的伤病史,了解受伤的过程,以及与损伤有关的其他种种原因,如运动项目、自觉症状、受伤时间、受伤动作、治疗过程、肢体功能活动情况等。

(三)查

通过双手触摸受伤局部或全身,了解皮肤肌肉弹性、肌肉僵硬程度,查探捻发感、粗糙感,骨面清晰感,局部组织的硬结、条索,损伤后的肿胀、疼痛点。

(四)诊

辩证分析由观察、询问、查探所获得的结果,对受术者的状况作出诊断。

(五)治

确立按摩治疗方案、操作程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还应遵循稳、准、巧的原则,即手法要有力稳妥;对疾病的分析准确、诊疗准确,用力要恰到好处;手法柔和,取巧劲。

二、基本素质

(一)进行按摩时,要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精神集中,随时观察病人出现的反应及局部情况。

(二)身体健康。

(三)熟知按摩禁忌症及注意事项,掌握一定的紧急救护常识。

(四)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主要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脏腑及经络知识;按摩专业知识。

(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争取受术者的合作。

第六节 按摩注意事项

(一)按摩师应注意个人卫生,操作前将指甲剪短修平,洗手后保持双手的清洁干燥,取下手表、戒指等有碍操作的物品。

(二)各种按摩手法的实施,以受术者感到舒适、能够接受为准。按摩师应随时观察受术者表情并调整手法。

(三)按摩师和受术者的位置要合适,受术者的体位力求舒适,肌肉充分放松,按摩师的体位应该是能够自如发力,便于操作。

(四)按摩过程应做好受术者的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