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养护实用通络按摩
24731000000012

第12章 附:典型病案分析

一、腰椎间盘突出

何××,男,65岁。腰椎间盘突出30年,伴严重椎管狭窄。有长期的背、腰、臀以及大腿后部疼痛史,双下肢肌肉痉挛每周两次以上。多方求治无明显效果。

患者行走呈前屈姿势,上下楼梯困难。腰胀、腰部有紧束感,右下肢麻木、无力、皮肤感觉减退,肌肉明显萎缩。有间歇性跛行。足背伸无力,伸趾无力。

复查CT片显示:4~5腰椎间盘突出,骨性椎管狭窄(矢状径8~9毫米)。

分析:当腰椎前弯时,椎管后方的组织拉长、脱出的椎间盘回缩,可使椎管狭窄情况减轻,故可见患者行走呈前屈姿势。患者患病30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腰部以下血液循环障碍、经络不通畅,气血濡养不足,组织细胞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导致肌肉萎缩。经络具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效。经络畅通则使气血调和,筋骨强健,关节滑利。故本病用通络按摩法治疗,注重全身,重点在腰部。

手法操作如下。

(一)患者俯卧位进行腰部下肢搓摩揉

手掌心微虚放置在患者腰背部,从上到下进行快速搓摩,边搓摩边移动手掌,至下肢皮肤发热且向深处渗透。当下肢皮肤摩擦发热后,加大手法的力量,以掌根为轴带动手掌,自上而下进行顺时针的揉摩,边揉摩边移动手掌。适当增加腰部揉摩时间,注意控制手法的力度,不得使用蛮力。

(二)拨理下肢部肌肉附着点

操作者手臂伸直,将拇指或四指指端放置在患者的骶骨面上及骶骨两侧的骨缘上,指端着力,身体略向前倾,将身体的重量经手臂传达到手,身体与指端同时间断地向下、向前施力,使力达骨面,拨理骶骨面、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附近的肌肉附着点;以同样的方法从后向前拨理骨盆上缘的肌肉附着点;将拇指放置在骨盆外上方的凹陷处,指端着力,沿骨面进行拨理;当肌肉稍微松弛后,将双手叠放于臀部,以四指为梳,四指指端着力,沿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走行方向自上而下进行梳理;四指并拢并与拇指分开,抓握患者的膝关节,大拇指指端着力,间断地向下、向前施力,使力达骨面,拨理膝关节前面、后面、内侧面、外侧面的肌肉附着点。将身体向对侧卧位,以同样的手法拨理对侧下肢部肌肉附着点。

(三)点穴

用拇指指腹点按或点揉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

点按或点揉腰部及下肢主要穴位: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昆仑、三阴交、涌泉和内涌泉穴。

(四)患者仰卧位进行推捋下肢足三阴足三阳经

操作者将手掌放置在其大腿内侧,全手掌或掌根着力,手臂伸直,身体略向前倾,将身体的重量经手臂传达到手,身体与手掌同时缓慢持续地向下、向前施力,自上而下推至足尖;再将手掌转至其足背侧,从足尖向上,沿小腿、大腿的外侧捋至臀部。如此反复推捋数遍。将身体向对侧卧位,以同样的手法推捋对侧下肢的六条经脉。

推捋下肢时重点推捋胆经,为加大手法的力度,可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沿臀部、大腿、小腿的外侧缓慢用力推至外踝,反复操作数次。

(五)搓摩涌泉穴

垫高患者足部,操作者将手掌或拇指指腹放置在其足底涌泉穴,手掌或拇指指腹着力,缓慢用力搓摩。反复搓摩数次至足部发热。

(六)搓捋十趾

操作者拇指与食指相对,夹握患者趾根两侧,从趾根搓捋到趾尖,到趾尖时稍加用力捏5~10秒钟。用此方法将十趾逐一搓捋数遍。

(七)握推下肢部

操作者四指并拢并与拇指分开,将患者足踝抓握在手掌心,手掌一张一合,自肢体远侧端向近侧端推挤,反复操作数次。亦可双手四指并拢并与拇指分开,将患者足踝抓握在手掌心,手掌一张一合,自肢体远侧端向近侧端抓握推挤。

(八)拍打全身

操作者虚掌松腕,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带动手掌,一上一下进行拍打。从背部开始进行拍打,边拍打边将手掌向下移动直至足根。如此操作数遍。

手法治疗每周两次,每次120分钟。

经过半年的按摩治疗,患者双下肢肌肉由僵硬变柔软,恢复了弹性和伸展性;皮肤温度和色泽恢复正常,水肿消失,且小腿围度增加了3厘米,肌肉痉挛不再发生,第一跖趾关节、趾间关节恢复了屈伸能力,下肢支撑力明显提高。跟踪两年,该患者不但下肢的运动能力增强,行走、上下楼梯轻松自如,全身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也有明显改善。通络按摩治疗两年后,患者已能徒步登泰山、游玩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香格里拉。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周××,女,50岁,1999年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患者面色青白,头面部明显浮肿,颈部较粗,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手触摸头部皮肤似触摸到“海绵”,压之深陷。

患者曾于1998年9月摔倒时头部受到撞击,枕后血肿,治疗后遗留一鹅卵大小的包块。伤后半年突然绝经,并开始出现皮肤粗糙、全身无力、头昏脑胀、思维反应迟缓、怕冷,此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全身肿胀不适,便秘、小便不利。

1999年8月在北京某大医院内分泌科血液化验检查,T30.44ng/ml(正常值0.60-1.81),T41.50ng/dl(正常值4.50-10.90),TSH 0.15uIU/ml(正常值0.20-6.20),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随后进行了系统的药物治疗,每天早晨口服“优甲灵”100毫克,直至2004年8月连续治疗五年。医生嘱咐病人要终身服药,避免病情反复。在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期间,患者仍有全身肿胀,小便减少,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停药则症状加重。

分析:患者头部肿胀与头颈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由于头枕部软组织血肿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血肿向周围扩散,造成整个头皮及帽状腱膜气血淤滞,加之患者一贯身体虚弱,淤滞很难自行消退。由于长时间的头皮和帽状腱膜淤滞、肿胀,一部分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颅内血液的再灌注减少,脑垂体等颅内器官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组织、细胞长期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出,导致垂体细胞功能障碍,不能分泌足够的“促甲状腺激素”,亦或“促甲状腺激素”不能通畅地经静脉血管送回心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靶器官甲状腺功能下降,“甲状腺素”分泌减少。这可能是该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真正原因。

予以通络按摩治疗,旨在通过按摩手法疏导头皮、帽状腱膜和颈部软组织,改善软组织的弹性,促进新陈代谢,恢复正常结构。依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手法操作如下。

(一)按摩部位不同,采用方法不同。面部以摩揉、捏拿、理法为主。

(二)头部采用十指梳理法为主,将帽状腱膜相连的额肌、枕肌、两侧的颞肌沿肌纤维走行方向进行梳理。

(三)颈部采用捏拿、拿揉法为主,并沿颈部胸锁乳头肌走行方向进行推捋,重点在甲状腺的体表部位进行缓慢的轻柔,给予适当的刺激强度。

(四)躯干部的按摩以背部的摩揉、压推、拨推为主,并将脊柱两侧斜方肌、竖脊肌等肌肉沿肌纤维走行方向进行梳理。

按摩治疗两周后,嘱咐病人开始减少“优甲灵”口服剂量,由原来的每天2片(100毫克)减少到1.9片(约95毫克)。以后每周减少0.1片(约5毫克),直至最后完全停药。按摩治疗期间“优甲灵”减量服用到完全停药。治疗24周后,血液化验检查T30.74ng/ml,T44.50ng/dl,TSH 4.10uIU/ml,指标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