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很经典很经典的食疗1000方
24730500000047

第47章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个综合病症,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病毒引起的肠炎;以及非感染性及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为特征。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数以夏秋季最高,发病年龄多数在1.5周岁以下。中医称本病为泄泻,多因外感暑湿,内伤乳食,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

参考方药

1.葛根粥

“组成”葛根粉30g 大米100g

“制法”将上2味共煮为粥。

“服法”服粥,早晚各1次。

“按语”本方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止泻之功,适用于婴幼儿腹泻,呈稀水样便,有腐臭气,口渴烦躁发热者。

2.炮姜粥

“组成”炮姜(或干姜或生姜)5g 大米30g 白糖适量

“制法”将上2味加水煮粥,粥熟去姜加糖调味。

“服法”作食服。

“按语”本方具有温中回阳,降逆止泻之功,适用于腹泻久治不愈,完谷不化,臭气不甚,腹胀肠鸣,手足发凉,面色白等症。

3.山药扁豆粥

“组成”鲜山药去皮切片30g 白扁豆15g 大米30g

“制法”先煮大米扁豆,后入山药片,粥熟加白糖适量调味。

“服法”每日2~3次,温食。

“按语”本方具有健脾除湿,止泻之功,适用于婴幼儿腹泻,伴有口渴、烦躁、泻下物酸臭者。

4.茯苓大枣粥

“组成”茯苓粉30g 大米60g 大枣10g去核 白糖适量

“制法”将大米、大枣加水浸泡煮粥,粥熟加茯苓粉拌匀,稍煮。

“服法”服时粥内加白糖,每日2~3次。

“按语”本方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功,适用于腹泻反复不愈,大便清稀,面色苍黄,神疲乏力,自汗盗汗等症。

5.扁豆人参粥

“组成”白扁豆15g 人参5~10g 大米50g

“制法”先煮扁豆,将熟,入米煮粥;水煎人参取汁,粥熟时,将参汁兑入调匀。

“服法”空腹服。

“按语”本方具有益精补肺,健脾止泄之功,适用小儿吐泻交作者。湿阳热盛者忌用。

6.糯米固肠粥

“组成”炒糯米50g 淮山药20g 胡椒面少量

“制法”将上2味共煮为粥,熟后加胡椒面。

“服法”作食服,每日2~3次。

“按语”本方具有温中补脾;固肠止泻之功,适用于虚寒性久泻。

7.茯苓车前子粥

“组成”茯苓粉、车前子各30g(分别纱布包)大米60g

“制法”将车前子加水300ml,煎30分钟取出,加大米60g和茯苓粉煮为粥,后入白糖。

“服法”作食服,每日2次。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健脾,渗湿止泻之功,适用于婴幼儿腹泻,呈水样便、伴口渴、发热、烦躁者。

8.健脾糕

“组成”茯苓、芡实、莲肉、山药、党参各300g 糯米粉1500g 大米粉3000g 白蜜、白糖各500g

“制法”将上述诸味加水调匀,蒸熟切成条糕。

“服法”每早食数条。

“按语”本方具有渗湿健脾,补中止泻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9.山楂饮

“组成”山楂10~15g 红糖适量

“制法”将山楂煎水50ml,或炒焦研末。

“服法”每次10~15ml,1日3次,淡红糖水送服。

“按语”本方具有消肉食化积滞之功,适用于肉积而致小儿腹泻。

10.红萝卜茶叶饮

“组成”红萝卜250g 红糖、茶叶各适量

“制法”上3味同煮。

“服法”作饮服,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止泻之功,适用于婴幼儿腹泻,泻下稀薄,伴有发热、口渴、烦躁之症。

11.乌梅汤

“组成”乌梅10个 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乌梅加水500ml煎汤,汤成加红糖调昧。

“服法”作饮服。

“按语”本方具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之功,适用于小儿腹泻久治不愈者。

12.麦芽汤

“组成”麦芽15~20g

“制法”上药水煎。

“服法”饮汤,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消乳化滞,健脾止泻之功,适用于伤乳而致腹泻。

13.马齿苋汤

“组成”鲜马齿苋25g

“制法”将上药水煎去渣取汁。

“服法”口服每次30ml,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除湿止泻之功,适用于婴幼儿腹泻,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泻如水注,粪便色绿或黄,或有黏液,伴恶心、呕吐、口渴、烦躁。脾虚腹泻者忌用。

14.大枣木香汤

“组成”大枣20枚 木香6g

“制法”先将大枣去核文火煮1小时,后再入木香煮沸,去渣取汁。

“服法”饮汤,每次20~50ml,日服2~3次。

“按语”本方具有燥湿止泻,健脾和胃之功,适用于久泻不止。

15.酸石榴皮汤

“组成”酸石榴皮适量 红糖少许

“制法”将石榴皮水煎,去渣取汁,加红糖。

“服法”每次饮汤20~30ml,日服2次。

“按语”本方具有涩肠止泻之功,适用于脾虚久泻不愈者。

16.大麦芽神曲汤

“组成”大麦芽、神曲各15g

“制法”水煎取汁。

“服法”饮汤,每日3次。

“按语”本方具有消食消胀,止泻之功,适用于因消化不良而致的腹泻。

17.黄豆芽猪血汤

“组成”黄豆芽250g 猪血200g

“制法”将上2味水煮。

“服法”饮汤。

“按语”本方具有清胃肠积热、止泻之功,适用于伤食而致腹泻。

18.麦曲山楂槟榔汤

“组成”炒麦芽10g 炒神曲6g 焦山楂6g 炒槟榔9g

“制法”上药加水共煎

“服法”饮汤,每次40~60ml,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调和脾胃、消食化滞之功,适用于因消化不畅而致的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稀便等症。

19.山药煎

“组成”山药60g

“制法”将上药加水200ml煎,取汁。

“服法”每次服10~20ml,日服2~3次。

“按语”本方具有健脾止泻之功,适用于脾虚泄泻者。

20.炒高粱米糠

“组成”高粱米第二遍糠30g

“制法”将上药放入锅内炒成焦黄色,除去上面粗壳。

“服法”每次3g,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健脾止泻之功,凡临症见有久泻不愈、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皆可用之。

21.赤小豆煮鹌鹑蛋

“组成”鹌鹑蛋2个,赤小豆适量

“制法”将上2味共煮。

“服法”食蛋并喝小豆汤,早晚各1次。

“按语”本方具有健脾除湿止泻之功,适用于小儿腹泻久治不愈,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者。

22.粟米羹

“组成”小米100g 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小米研细煮成糊状,再加红糖适量。

“服法”作食服,每日2次。

“按语”本方具有除湿止泻和胃之功,凡婴幼儿腹泻久泻不愈者皆可用之。

23.藕粉羹

“组成”藕粉10~30g(或鲜嫩藕250g)

“制法”将藕粉用凉水调成糊,后用沸水冲;或将鲜藕捣烂取汁。

“服法”饮服,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利尿、止泻之功,用于婴幼儿腹泻,呈水样便,伴口渴、烦躁等症。

24.乌梅煎

“组成”乌梅10g

“制法”水煎乌梅。

“服法”作饮服。

“按语”本方具有生津止泻之功,适用于婴幼儿腹泻,伴口干、口渴者。

25.大蒜泥

“组成”大蒜2头

“制法”将大蒜去皮,捣烂。

“服法”将捣烂之大蒜贴于足心或脐中,每日更换1次,连用3天。

“按语”本方具有祛寒止泻之功,适用于小儿虚寒性久泻。

26.消化散

“组成”山楂30g 苍术10g 木香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服法”每服3~5g 糯米或山药煮粥送服,每日3次。

“按语”本方具有消积通滞,除湿健脾之功,适用于因消化不良而致的腹泻。27.鸡内金末

“组成”鸡内金30g

“制法”用瓦片焙黄,研为细末。

“服法”每次1~2g,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之功,适用于因消化不良而致的腹泻。

28.绿豆胡椒末

“组成”绿豆、胡椒各50g

“制法”将上2味药共研细末,分包。

“服法”每次服1~2g,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温中止泻之功,适用于久泻不愈伴腹痛者。

29.楂曲内金散

“组成”炒山楂、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神曲各30g 橘皮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服法”每服3~5g,米汤送下,日服3次。

“按语”本方具有健胃消食,破除积滞之功,适用于因喂养不当,消化不良,而致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