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危机就是商机
24697600000040

第40章 IT业领军人马云

马云是一代商业奇才,他创办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经过短短十年的发展,就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它汇集了海量供求信息,是全球领先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

在2003年,当时SARS覆盖全中国,人们都处于恐慌的状态下,谁都不敢出户,唯恐传染上SARS病毒,所以,当时很多企业受到了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不旺。那时候,马云的阿里巴巴作为网上交易平台,使商家和买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满意的产品和卖到满意的价格,大获成功。在全球金融海啸袭击的状态下,人们没有足够的现金去运作企业,于是寻找各种机会来降低企业成本,互联网毫无悬念地又走进人们的意识中。阿里巴巴再次创造了奇迹。

横空出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杭州街头的大排档里经常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叫马云的人,听他口沫乱飞地推销自己的“伟大”计划。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互联网是什么,他们称马云为骗子。在1995年他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有个编导还跟记者说马云不像好人!不管外人说什么,他始终坚信他走的路是正确的路,坚持走互联网的道路。现在他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地天天提醒他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刚开始的时候,马云只是对互联网有兴趣,他的专业以及他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和互联网有着天上地下的距离。他的英文名是Jack ma,196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就读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1988年毕业后,他先在杭州电子工业大学(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老师,后到中国外经贸部就职。

可以说马云很有网络天赋,在他在中国外经贸部工作的时候,他创办了“中国的黄页”,并负责中国的产品进行网上交易。那时他已经与互联网结缘,并形成了后来他创建阿里巴巴所用的互联网商业模式。1998年年末辞去公职后的他开始着手创建阿里巴巴。

投入到互联网的事业中去后,马云坚持认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从而奠定了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并且他的观点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很快就引起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由于他的“互联网的第四模式”引起国际互联网的高度关注,从1999年10月到2000年1月,短短几个月时间阿里巴巴就一共获得国际风险资金2500万美元投入。国际风险资金的投入是对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肯定,也是对马云个人的肯定。

马云个头不高,而且长得很瘦,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人们觉得他太瘦、太小,眼睛太大,颧骨很高。但是他却像拿破仑一样有魅力,拿破仑是驰骋在真正的战场上的英雄;而马云是驰骋在资本商业市场战火中的英雄。

有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他以“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的大市场”东西兼顾、全面出击的经营管理理念,迅速招揽国际人才,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挑战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他的努力下,很快他们就获得了大量的企业加盟阿里巴巴。

在美国爆发诚信危机那一年,阿里巴巴引以为鉴,倡导诚信电子商务,与邓白氏、ACP、华夏、新华信等国际国内著名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合作推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推出了“诚信通”的业务。他以“诚信通”服务来帮助企业建立网上诚信档案,通过认证、评价、记录、检索、反馈等信用体系,提高网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机会。这一业务为阿里巴巴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巨大的财富,马云,最初一个被人认为是骗子的人,终于以他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当初所说的“伟大”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伟大”的计划使他成为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人。

成功的人并不轻松,阿里巴巴获得了成功,但是未来的路还很长,他需要带领阿里巴巴不断地前进。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世界的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保住他们已有的财富,另一方面要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带来更多的财富。阿里巴巴是世界各个行业其中的一个,马云是企业领导人中的一个,他会带领阿里巴巴从容应对金融危机。

从容“应战”

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且从西方发达国家蔓延开来。所以尽管中国内陆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很小,但是中国很多进出口中小企业受到了重创,有的企业长期没有业务订单,有的甚至关门大吉。在金融危机的侵袭下,中国的中小企业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寒冬,而以中小企业为客户目标的致力于电子商务的马云,也受到了金融危机连锁反应的影响,他说:“危机真的来了!”

虽然他非常无奈地说“危机真的来了”,但是已经有着稳固基础的阿里巴巴以及马云可以从容“应战”。危机从2007年开始在美国变大,使得美国经济衰落、股市低迷,并逐渐向全世界蔓延。但这一年,阿里巴巴在马云的决策下,竟然成功上市。这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情,阿里巴巴已经壮大发展好多年,早不上市,晚不上市,为什么偏偏要挤在金融危机期间上市?

其实人们没有必要担心阿里巴巴,上市是成熟的企业必经之路。马云是阿里巴巴的领导者,但也是个普通人,他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金融危机中上市最重要的原因是马云觉得时机到了。阿里巴巴上市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个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公司。它的股价飙升,成绩取得非常大的跨越,也是马云始料不及的。

股市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有潮起就有潮落,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阿里巴巴经过短暂的辉煌后,股价从40元跌到了3元多,马云认为:“不是我们出了问题,是股票市场出了问题。”随之,他的身价缩水4.5亿美元,他要减少损失,要应对金融危机,要抵御寒冬,他说:“危机真的来了。过热的时候,我们需要变得冷静。大家都失去信心的时候,我们需要突飞猛进。这就是商业。”

历经无数商战的他,在严峻的形式下,很快就列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整策略。他作出的各项计划都精当、准确、严密,使阿里巴巴在金融危机期间,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极其清晰。

中国的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创新意识,马云看到这一点,在阿里巴巴内部调整策略—给阿里巴巴的CEO、COO放长假,扶植新人。他相信只有起用新人才可以在新形势下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美国长期以来,凭借其高度繁荣的经济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行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它通过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的技术推动全球化。马云知道外包并不是好事情,于是从2008年开始他在阿里巴巴内部严查外包,慎重地考虑什么可包、什么不可包。此外,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上未来十年最大的市场和成长最快的市场,只是中国的传统制造业现在僵硬地在走规模虽大、毫无前途的流水线的情况,互联网就需要坚持以个性化、小批量、灵活为特色为企业进行按需定制。按需定制是阿里巴巴另一个应对风险获取资金的方法。

中国的互联网是值得各个企业家对其信任的,因为中国网民在未来五年超过5亿的数量势不可当。谁影响网络、谁就影响全世界,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十年内不会改变,形成产业链的中国,现在急需技术转移升级,而阿里巴巴会继续坚持十年来都在坚持的使命感、价值观,讲团队、敬业、诚信、客户第一、拥抱变化的企业价值观。

马云认识到国内需求是阿里巴巴的希望,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中小企业出口业只是短暂受阻。针对大量愿意投入费用在电子商务上开拓业务的企业,他推出了“出口通”这一新业务。它在价格上贴近用户,并融入了阿里巴巴平台新增的四大功能:橱窗推荐、数据管家、买家定位和企业邮局,同时还包括视频展播、第三方企业身份认证、全球商展推广、出口营销与电子商务培训等内容。它可以帮助国内中小企业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以更低的成本达到更好的海外营销效果,从而度过全球经济的冬天,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走向高附加值、高利润及特色出口的创新之路。这样就可以实现阿里巴巴和中小企业的共赢。

同时,他认为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经济实体,将迫使世界经济在危机过后诞生以诚信、透明化、责任和全球化为前提的“新商业文明”,他呼吁新商业文明,期待新商业文明的到来。

适时作出调整是马云一贯的作风,在阿里巴巴发展史上,处处有这种调整。其中,最典型的一件时就是他创立的淘宝,不仅为他带来了可喜的效益,而且也给了绝大多数阿里人一个偌大的惊喜,给了广大消费者一个惊喜。

阿里一路走来

自阿里巴巴诞生的十年以来,它的发展步伐令人无法设想。阿里巴巴从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小公司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公司,马云和他的团队在阿里巴巴的快速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他们的高瞻远瞩,如果不是他们的正确决策,想必阿里巴巴也不会有今天。

阿里巴巴是马云团队1999年3月开始创建的,当时投资50万;7月份在香港成立了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阿里巴巴的总公司;9月份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阿里中国区总部,有会员2万人;10月份引入了500万美元风险投资资金,到年底有会员8.9万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就发展得这样迅速,在全国掀起了电子商务的浪潮。

看到阿里巴巴强劲的发展势头,国际众多投资公司都开始向阿里巴巴投资。中国历来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那种情况下,不论做什么都很容易获得成功。阿里巴巴由于适应了潮流发展的趋势,而且它身处于中国的互联网中,有一支精锐的团队领导它,它很轻松地就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获得了成功。进入新千年,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入股2,000万美元,会员达到50万人,会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的业务也超出了中国一国的范围。2001年6月阿里巴巴韩文站在韩国首尔正式开通,半年后实现赢利,注册商人会员达100万人,成为全球首家会员超过百万的商务网。

“一个好的企业靠输血是活不久的,关键是自己造血。”马云这样说道,要活得长久,还要不断地造血。如果阿里巴巴满足于成为全球首家会员超过百万的商务网的成绩而沾沾自喜,那它不会发展得很长远,发展得很顺利。只靠输血不够,还必须造血,不断地造血。2002年2月它获得日本亚洲投资公司投资,并与商人会员创建诚信的网上商务社区,到10月份阿里巴巴日文网站正式开通,和当时开通韩文网站一样,年底时就实现了赢利,而且冲破现金赢利600万元。

“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淘宝则是长江里的鳄鱼,鳄鱼在大海里与鲨鱼搏斗,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要把鲨鱼引到长江里来。”马云在2003年,全国笼罩上SARS病毒恐慌的时候,他和亲密的同事秘密策划推出的淘宝网,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

马云一次次地推出新的业务,一次次地获得成功,他不断地造血,进行着创新。他说:“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抗。九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他永远把他自己当成一个创业者,把一切已知的、未知的都当成困难、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阿里巴巴才不断地壮大、成功。

2005年阿里巴巴和当时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因此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2007年8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营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阿里妈妈以支付的低端门槛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2007年11月中国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及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处于金融危机中的阿里巴巴,上市后既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令人焦灼的成绩,马云对此看得很淡,他说:“我们说上市就像我们的加油站,不要到了加油站,就停下来不走,还得走,继续走。”所以,不能以上市来满足阿里巴巴不断前进的步伐。2008年阿里妈妈实行广告三包政策,再次掀起波浪,在金融危机中使得阿里巴巴的姿态无比坚挺。

现在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运营团队会聚了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每天提供超过810万条的商业信息,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仅国内加盟阿里巴巴的企业已达近3000家,其中超过70%的被推荐企业在网上实现成交,众多企业成为国际大采购商如沃尔玛、家乐福、通用、克莱斯勒等的客户。

马云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重要作用,在阿里巴巴遇到困难时,马云自然也会肩负起拯救它的责任。马云的“力挽狂澜”,人们拭目以待!不过,从阿里巴巴发展历程来看,良好的基础,加上马云的正确决策,它可以在金融海啸中更加坚挺。

财富之道

阿里巴巴获得如此大的成功,离不开马云对阿里巴巴树立的正确核心价值: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每天的浏览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在这个正确的核心价值下,马云的个人“价值”也多了。在“群魔乱舞”的资本市场中,马云在阿里巴巴形成的一个独特的、稳健的地基上运作,一桶一桶地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