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危机就是商机
24697600000034

第34章 “野蛮”冯仑

曾经和潘石屹一起下海经商,在海南创建万通的又一大地产大亨是冯仑,他现在仍是万通人,一直没有离开万通,现任万通地产董事长,而且他还是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轮值主席,中国房地产协会城市住宅开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金融危机下,冯仑强调公司要求得生存就要变革,变革传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他的变革措施之一,就是在网上圈地,为富人提供独立住宅。并且用创新和变革来超越周期,使企业能够野蛮生长。

方法就是没有套路

很多人遵循一定的经商套路,通过学习别人的商业经验获得了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不按套路出招就获得成功的人。套路是习武之人,或是致力于某项专门研究的人最熟悉的词。习武之人往往根据武林秘籍所描述的伸展手脚,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代宗师;而致力于某项专门研究的人,所用的方法更离不开一定的套路,数学公式要求他怎样做他就必须怎样做,最后也会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万千世界中,套路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也有很多人自创套路功成名就,如张三丰因被朋友背叛而丧失心智,忘记曾经少林武功的套式,后来终于自创了流传千古的太极拳。

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竞争,这是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有自己一套成功的方法。在受金融危机严重震荡的地产业,这种竞争尤为激烈。很多房地产商因为缺乏竞争力,在金融危机稍微影响到它时,就从市场中消失;也有一些地产商有着稳固的基础,在金融市场中按部就班地发展;也有这样一些地产商—总是充满探索的精神,走在房地产市场的前沿—培养出众多地产大亨的万通!

万通最初是冯仑和其他几个已经独立门户的地产商在海南一起创建的,在其他人脱离万通之后,他一直坚持了下来。也许是后来者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许是冯仑的房地产思想,陷入了某个死角,万通培养出来的地产商做的都很好,有的甚至超过了万通在地产业的地位。但是冯仑是地产行业的精神领袖的地位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虽然身处于金融危机之中,但是他仍有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他的方法就是没有套路!

很多人都会觉得在房地产市场兴旺的时候,不按套路出牌、挑战传统也许很值得,因为即便是失败了,也不至于受到严重的损失;而在金融危机中,不按套路,好比进行一场赌博,一旦失败就会输的一败涂地。但是,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万通只剩冯仑之后,它的发展不是很顺利,按不按套路对它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大有“横竖都是死,不如放手一搏”之意!

自万通内部剧变以来,它一直在吃老本,尽管一些项目发展较乐观,但是万通每股赢利仅为0.0033元。考虑到万通未来的发展,冯仑决定要让万通轻装前进,终结传统房地产。传统房地产业有几个特点,即“五高”:高负债、高存货、高资产、高风险、高回报;除了“五高”之外,还有几大麻烦:一是高负债来押项目,买地;二是项目周期长,资金回收太慢;三是现金流量不稳定;四是开发的项目值钱,公司不值钱;五是经营本地化,很难跨地区经营。一句话,“这些麻烦在资本市场上都是致命的。”冯仑要做的就是颠覆这“五高”和几大麻烦。

在冯仑思考万通的出路时,他看到了风险资本在网络经济中呼风唤雨的强大优势,资本市场可以帮助万通再挖一桶金。2000年4月,像所有民营企业的决策者一样,他弄了个“创新业务小组”,在怀柔山区闭门两个月,“用信息社会的思考模式和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房地产业务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之后,他宣布:要做房地产业的戴尔,在网上攒房。“我不花钱圈地了,土地只是我在网上按需建房的集成要素。”他把自己定位为网上房屋集成商,万通将通过网络,实现全球采购,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独立住宅,为此,他在网上给未来的客户筑了一个巢,希望以此引来无数的金凤凰。

可以说他的想法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很具有创新意识。他“不按套路好多年”,对网上圈地,为富人提供独立住宅这一项目,冯仑的目标是五年实现100亿的销售目标。对传统房地产业的变革,使他在金融危机中,成本损失受到很小的影响,而且,在金融危机中,那是一个很好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

冯仑的不按套路出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万通通过变革,挑战传统的房地产市场模式来应对金融危机,转危为安。

万通之路

冯仑可以拿他一手创建起来的万通做那么大的赌注,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只有勇气还不够,还需要十分高的信任和自信。冯仑之与万通,万通之与冯仑,他们“相敬如宾”、配合默契,彼此都充满了信任,而冯仑对他自己也信心十足。这一切又都来自于冯仑的万通之路。

冯仑是文革后的第二届大学生,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曾就读于西北大学,中央党校和中国社科院,1982年他获得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中央党校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到1991年他曾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任职;后来创建万通集团,开始经营房地产行业。

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地产商被人们认识,他还有很深的文化情节,他的一些个人作品广为人们熟悉,如《野蛮生长》;个人电子杂志《风马牛》;主编过《中国国情报告》;著述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等,译著包括《狂飙突进—马克思的心路历程》。

和大多数跳出稳定的工作槽子下海经商的人一样,冯仑的目光锁定的是中国南方美丽的有着天涯海角的海南省。他和王功权、王启富、刘军会合海南体改所的易小迪、潘石屹成立了海南万通,他领导并参与了万通集团的全过程创建及发展工作。从那时起,冯仑就成了万通的精神领袖,他立下了一系列“军规”—正派执著、有责任感、追求理想……倡导牺牲精神,有点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思。并且对他立下的军规,他说:“你境界高,大家都高,合作空间才大。”

人类的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们太过于关注物质的追求,熟不知在前进过程中,人们已经失去了很重要的财富,即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人们长说“无商不奸”,商人已经被人打上了缺乏社会道德的标签,可是冯仑为万通所定下的军规,无不体现了他的正派,令人尊敬。别人对他的肯定以及尊敬也是他的一笔人生财富。

在海南,“万通”的全称叫“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做的是“农业开发”的买卖。其实,1992年时的海南,所谓“农业开发”就是地产开发的代名词。他承认这第一单生意是他亲自设计操作的,他说:“我现在不拼刺刀,那是因为我拼过刺刀。”这意味着他并不以地产开发为名,是因为他做的就是地产开发的买卖。他在那里的农地里淘得了第一桶金,让人艳羡的第一大桶金。

当时,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极热,有很大的泡沫存在,海南—这一美丽的地方终不是发展的长久之地。1993年万通走出海南,寻找更广阔的空间。冯仑带领万通先后在北京组建万通地产;参与创建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对陕西省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一家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

完成原始积累的万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后,一方面极度繁荣,一方面分崩离析。1994年时,万通在美国投资了亚信(1995年退出,总收益达80%),是万通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1995年,公司的触角已伸进房地产、通信、服装、商业、信息咨询、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地盘广及北京、海南、西安、沈阳、武汉;在万通总资产达到70亿元时,北京万通的法人代表潘石屹黯然离开万通;之后,万通进入多事之秋,开始收缩—易小迪留在了广西万通;王功权远赴美国从事风险投资;潘石屹还要等三年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冯仑则开始了他称之为“四化”的革命。总之,万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97年,在冯仑的努力下,万通完成了“资本的革命”,成为股份制公司。其他从万通走出去的人也分别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万通沉默改革期间,潘石屹在现代城一炮打红;易小迪把阳光100做成了楼市新星……加上其他万通人开发的项目,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万通系”声名鹊起,万通本身被笼罩在“万通系”光环的阴影下,市场上开始流行起万通不行了的说法。但是,冯仑却说:“万通系”引人注目,与万通的历史、企业文化大有关系。不同于万科培养了一批职业经理人,万通培养了一批老板,冯仑自豪地说:“万通人有做老板的遗传基因。”

“我”的野蛮精神

金融危机给好多中小企业带来了致命的灾难,一些基础不好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震荡下,迅速走向灭亡;而剩下的企业也在金融危机中拼死做最后的挣扎;但是冯仑有不同的看法,他说:“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野蛮成长。”在他看来,“野蛮生长”不是一种消极的生长,也不是不讲理的生长,而是“内心的一股劲头”,“是内心的挣扎和抗争,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样的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坚若磐石、荏弱蒲草。

万通是中国兴起较早的房地产公司,从那个公司里走出了很多享誉中国的地产大亨,冯仑一直作为万通的精神领袖,领导万通前进,领导万通人前进。他的有关房地产行业的思想在整个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都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他被人称为“地产界的思想家”,不仅仅致力于地产业的经营,还致力于地产业发展的思考。

在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中,房地产行业也受到了严重波动,出现了危机。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使一些建筑师有了今后可以住在摩天大楼里的幻想。住摩天大楼的好处是,土地可以大大节约,空气、交通会非常好。虽然当时这一想法受到了人们的怀疑,但是危机使钢铁行业有了很大的创新冲动,结果钢铁行业就在不断研究,用钢铁来建房,取代石头和木头。钢铁在建设房屋中的作用,不仅解决了把楼盖高的问题,而且用钢铁发明了电梯,还给在高层的人们提供了方便。最后,在20世纪30年代,纽约大部分的摩天大楼都已经建成,人类进入了居住高层的时代,冯仑说:“这就是危机带来的创新”,钢铁行业在“大萧条”中的发展,就是野蛮生长的精神。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却要比大萧条厉害得多。这时的危机造成的过剩不是诸如钢铁、煤炭等实体经济,而是造成了虚拟的金融衍生品的大量过剩。这些曾经代表着巨额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危机中就犹如一堆废纸,这对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人们也不可能像当年大萧条那样进行创新,把人们带入一个新时代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没有救了,房地产市场没有救了。大萧条留给了人们宝贵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不管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去“野蛮生长”,去创新。

同样,在金融危机中,企业仍需要“野蛮生长”的精神,在变革与创新当中去寻找未来的出路。他坦言,作为企业,对外部环境无法选择,所以在面对一个经济周期波动的时候,企业的选择实际上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用创新和变革来超越周期”。

以前跟风就是时尚,现在人们都追求独特,追求个性,跟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经商方面也是如此。一手创建“巨人”的商人史玉柱曾经说:“独一无二者‘吃肉’,跟风者只能‘喝汤’,而更多的时候往往连‘汤’都喝不上,只能喝‘西北风’。”

曾经引领地产潮流的万通,已经今非昔比,市场很不景气。面对众多地产开发商破产的形势,面对众多地产开发商在金融危机中摇摇欲坠的形势,万通要有扭亏为盈的紧迫感,方法就是进行变革,充分发挥企业的野蛮生长的精神。它针对上一个繁荣“蜜月”转移到现在的“日子”,采取的变革就是反周期和美国模式,美国模式即房地产的“收费导演”模式。这一模式实际上是今天国内整个房地产向下行的时候,万通有相对低的负债率,有很好的资金流动性,同时最重要的是,万通有“一颗平常心”,因为蜜月很短,日子很长。

在中国的房地产中,万科的王石做的很好,这一点也是冯仑不可否认的事实。他认为一是因为勤劳,“相当多的地产公司还在蜜月当中没有起来,在冬天的暖被窝里面不愿意起来,万科就先起来了”;二是及时检讨策略,采取进一步住宅产业化的政策,持续推动大规模的增长;三则是走下神坛,把道德、外部环境等做一个重新的梳理,把所有的一切都打回到最低点,调整自己,把自己调整到社会期待的范围之内,过平常人的日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要求万通向万科学习,吸取万科的优点,“以一颗平常心”来经营房地产。

财富的方法

冯仑从他的头脑中提取财富,把思想用作于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在市场中生存再来的就成为他财富的滚滚来源。而且在万通变革的过程中,用变革来对抗周期,既包括商业模式的变革和决策思维方式的变革,也包括组织变革。组织变革非常重要,只有组织变革成功了,才可以形成极大的凝聚力来对抗金融周期。冯仑说,组织不变革对对抗周期比较危险。作为企业内的领导者,他尽到了相应的义务,这也成为他的财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