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危机就是商机
24697600000014

第14章 银行泡沫

2008年金融危机是由美国的房地产经济泡沫破裂引发次贷危机,进而波及到其他行业,最后波及到全世界所形成的。在美国次贷风波中,银行业首当其冲地遭受到了打击,进而波及到其他行业,波及全世界。如克鲁格曼所说的:“银行真是一种绝妙的东西—前提是它运转正常。银行一般也的确不会出差错,而一旦出了差错,我们就大祸临头了。”

众所周知,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泡沫破裂以前之所以如火如荼,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低利率政策使得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大增,房价随之上涨,从而催生了非理性的繁荣。

美国的一些家庭看到房价不断上涨,不顾自身的偿债能力纷纷买房。银行在这种情形下,改变了贷款方式,银行甚至贷款给根本没有支付月供能力的人,而且要求的首付极低,甚至为零。这种不可靠的贷款大部分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涉及在内的不顾偿债能力买房的人不仅限于低收入者和少数族裔,而是包括了各种人群,次级贷的风险略见一斑。

这些贷款机构—银行,之所以放松它们的贷款标准,首先,它们把希望寄托在房价的持续上涨上;其次,它们并不关心贷款的质量。他们认为,只要房价只涨不跌,买房人有没有偿债能力关系不大,而且无力按期还款的买房人通过再办理一分房屋净值贷款,就可以获得更多现金急救,如果真有山穷水尽的一天,买房人也可以卖掉房子,还清抵押贷款。银行在给买房者贷款之后,会很快把贷款债权转手卖给投资者,投资者的投资建立在信心的虚拟的经济层面上,他们根本不明白他们买到的是什么东西。

在整个房地产泡沫的变大的过程中,借款人违约的情况很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收益率很高,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房地产市场,看似一切都没有问题,房地产市场一片光明,银行业也发展顺利。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贷款业务在看似低风险的条件下,随着房价的上涨进一步地发展。美国的经济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美国房地产市场始终“高烧不退”。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导航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极度繁荣的局面,进入21世纪,美联储逐步提高利率,是房地产市场下滑,企图来控制房地产市场上的泡沫。

美联储前松后紧的贷款政策,成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2006年,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开始破裂,一开始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后来泡沫破裂的势头越来越快,房地产市场基近崩溃。受房市崩溃的影响,次级贷款迅速穿透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信贷市场,它的破坏力超乎人们的想象,根本难以控制,并且蔓延到各行各业,蔓延到世界各地。

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很低,如今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超乎预计地大幅度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样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赢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巨大的冲击。首先,银行大多数靠利差的收入,决定了利息收入的下降的有两个因素:一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有效的贷款需求不足;二是,这时央行不断地降息,银行的净利息的收益率呈下行的趋势。所以,这两点决定银行的利息收入要减少。其次,银行从从紧的货币政策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尽管要积极的应对,也需要一定的步骤。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的深渊中看不到光明,银行依托资本市场的这些非利差收入,很难走出低谷。其次,企业处于困境,使银行的不良资产预期加大了,银行要增加储备,就会影响银行的利润。最后,在这种情况下,风险资产增加了,如果银行要达到保持资本充足率,也要增加资本,才能适应这样的形势。

由此,美国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重大的波动。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虽然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某些类似性,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控制下,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还很小,银行受到的波动也相应较小。但是从长远来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美国的次贷危机,给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上了很好的一节课,给各种行业以重大的启示,而对银行的启示而言,主要有这些: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至于在当年的金融危机中,那些银行家有没有得到启示无从而知。但是他们为了守住财富必须要力挽狂澜。他们到底是怎样抵御金融危机的呢?答案不是确定的,银行的金融产品是虚拟的,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没有人能够确定它的发展。然而在危机中,有的银行家做的很好,有的却使银行受到了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