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常识悦读
24697000000047

第47章 科举制度为什么会消亡

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弊端尽显,人们除了"读书做官"别无他想。科举制度禁锢思想,脱离实际,致使人们不顾廉耻,舞弊案频频发生,人心涣散。到了同治年间竟发生考生毁及考场大门,殴伤弹压御史,"故群以此任为畏途"。最后不得不派一总兵官把守大门口,只准出不准进,士子出闱二兵执鞭前导,代其开路……"而场内尤不肃如故"。"秋闱尤甚,至中秋日,或闱中至群轰饮于明远楼,且弦歌竟夜。""风檐之下,煮茗清谈……实为自来未有。"原本神圣的殿堂尊严荣耀尽失。随着国力衰败、政局日非,科举制度也走到了尽头。时人有《道情》一文说及科举末路:"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句,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上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晦气。"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清廷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