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表
2469600000009

第9章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2)

五国伐秦是战国中期,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伐秦的合纵”举措。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孙衍针对张仪连横活动,发起了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以楚怀王为纵长。但当时各国利害关系不同,燕、楚两国对合纵”并不热心没有出兵,实际出兵的只有魏、赵、韩三国与秦交战。联军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境内),秦出兵回击,联军退。次年,秦军与五国中的韩、赵、魏军队战于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秦军胜,斩杀三国军队8万,乘胜向三国进攻,迫使韩国屈服,韩国把太子仓押在秦国求和,魏国的内政也受到秦国的干涉,按秦国的意思立公子政为太子。这是战国时第一次五国合纵”攻秦,这次五国合纵”伐秦失败后,秦国暂时把注意力放在扩充后方地盘上。这次合纵”伐秦的失败是各国利益不同所致‘《合纵”从一开始就遭受挫折,同时也证明了秦国的强大。

秦并巴蜀

秦并巴蜀是战国中期秦集中力量扩充后方,为与东方六国较量而采取的一种韬光养晦的军事行动。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利用巴、蜀之间的矛盾,派司马错领兵伐蜀,蜀王败,蜀王逃至武阳,为秦军所杀,蜀亡。司马错继续攻巴,同年,秦设巴郡。公元前311年,秦设蜀郡。秦占巴蜀以后,军事上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秦国的人力和物力也雄厚多了。从此,秦国获得了天府之国”的巴蜀,在西南方的领土大为增加,从而巩固了后方,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巩固后方后,秦企图打通通向东方的道路,而采取的一系列伐韩的军事行动。公元前314年,秦国在岸门大败韩军,迫使韩派太子仓作为人质,押在秦求和,这是韩向秦屈服的开始。公元前308年,秦将甘茂领兵攻韩的宜阳,宜阳有30万守军,五个月没攻下,后秦派来援军,终于攻下宜阳,打开通向中原的门户。秦伐韩是秦兼并六国的前奏。

楚与齐、秦绝交

楚与齐、秦绝交是战国中期楚国外交上的一次失败的举措,也是秦国拆散齐、楚联盟的一次成功的外交。公元前313年,秦王派张仪去楚国,张仪对楚王说大王能闭关绝齐,我请秦王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了交,齐王十分生气,和秦国和好。后来楚王知道上了当,立即和秦国绝交,派军攻秦。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今河南),楚大败,秦军俘楚将,斩首8万,攻取楚汉中郡。秦国取得汉中,加强了汉中和巴蜀的联系,消除了楚国对秦本土的威胁,国力更加强盛。楚失汉中后,楚怀王大怒,楚、秦又战于蓝田,楚军又大败,楚国被迫割地与秦国讲和。公元前301年,由于楚国背齐,齐联合韩、魏伐楚,楚又大败,这一连串打击使楚国大受挫折。

楚灭越综鲁

越国活动在今浙江一带,相传为夏少康的后裔,先人是著名的越王勾践,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期越灭吴,占有吴越境,传至无强时,兴兵北伐齐,南伐楚,与齐、楚争强。战国时国力衰弱,公元前306年,楚王兴兵伐越,杀越王无强,越亡。鲁国最早是周公的封地,封于山东曲阜为鲁公。春秋时国力衰弱,内乱不断,战国时期在大国中苟安。在长平之战的时候,楚国乘机攻鲁。公元前261年,楚占领鲁国的徐州,公元前256年,楚灭鲁。楚灭鲁是兼并战争的结果,西周时分封最早的大国一鲁国第一个灭亡了。

楚怀王死于秦国

楚怀王死于秦国是楚国因外交上摇摆于齐、秦之间而一再失利的结果。公元前318年,楚怀王为五国纵长攻秦,齐、楚合纵”对秦是一种威胁,秦国用张仪计,使齐、楚绝交。楚怀王大怒,于公元前312年发兵攻秦,反而在丹阳被打败,秦军进而占领楚的汉中。楚失汉中,楚怀王进行反攻,在蓝田又大败。公元前299年,秦王写信要求楚怀王到武关相会,友好结盟,秦王命一位将军埋伏在武关,假称是秦王,楚怀王到武关,秦军劫持楚怀王到咸阳,秦王要挟楚怀王割巫、黔中郡,楚怀王不答应,秦王将楚怀王扣留起来。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忧愤成疾,死于秦国。

公元前別年)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一项使赵国强大的军事改革。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个国君,名雍,谥武灵王,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公元前307年,赵武赵灵王改革政治和军事,实行胡服骑射”,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威大振。公元武前305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大举进攻中山,攻占了许多城市,中山献四邑求和。灵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了中山,破林胡、楼烦,扩地北至燕代,西到云中九原。公元刖299年,赵武灵王立幼子何为王,就是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号主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齐、秦争夺土地的主要对手。

赵国内乱

赵国的内乱是赵惠文王时期发生的。公元前295年,主父和赵惠文王游沙丘离宫,公子章、田不礼率党徒作乱,假称主父命令召赵王肥义。赵王先去见他们,被杀。公子成和李兑从邯郸赶来,调兵平叛,杀了田不礼,歼灭了他们的党徒,安定了王室。公子章败退时,逃到主父的宫室里,公子成和李兑围困主父宫室,后来公子章被杀,公子成和李兑害怕主父追究,围困宫室3个多月,主父饿死在沙丘宫。在这场内乱中,一个对赵国作出很大贡献和创立了丰功伟业的赵武灵王,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活活饿死的君主。

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战国中后期秦国打败韩魏联军的一次著名战役。公元前298年,齐、韩、魏三国攻秦,经过三年苦战,攻入函谷关。秦国害怕三国联军继续前进,不惜割武遂山西临汾)与韩,割武陵与魏,割七城与齐讲和。后来,秦国和东边的齐国讲和妥协,集中力量对付韩、魏,不久秦国反攻,韩魏两国联合抵抗。公元前293年,秦将左更、白起在伊阙河南洛阳东南龙门)与韩魏联军交战,打败韩魏联军,歼灭24万,俘魏将公孙熹,韩魏联军遭到惨重失败。伊阙之战是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成功范例,从此,秦国连年向韩、魏进攻,迫使其割地献秦。

燕国内乱

燕国内乱发生在战国中期。公元前318年,燕王哙把王位传给燕相子之,子之从此南面行王事”,燕王哙年老不管政事,反而为臣。公元前314年,燕国大乱,百姓惊恐怨恨,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策划进攻子之,太子命将军市被攻子之,没有成功,市被反攻太子,市被死。这次内乱不仅造成内部争权夺利,混乱异常,而且导致齐军乘机进攻燕国,仅五个月便占领了燕国大片土地,齐军杀燕王哙,擒子之,将其剁为肉酱。公元前312年,齐军被迫撤出燕国。同年,燕人立太子平为王,就是燕昭王。

乐毅伐齐

乐毅伐齐是战国中后期燕将乐毅率五国之军打败齐国的一次军事行动。公元前284年,燕、韩、赵、楚、魏、秦六国合纵攻齐。燕昭王命乐毅为上将军,倾全国兵力伐齐,乐毅统帅五国之兵进攻齐国,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后因五国联军内部分歧,三晋和秦罢兵,乐毅亲率燕军长驱直入,齐军崩溃,齐国大乱,仅半年时间燕军攻下齐国都城临淄,攻下70多城,齐国只有莒今山东莒县)、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两城,齐王逃到莒。燕军入临淄,劫走齐国的宝物祭器。燕王奖赏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后来齐王在莒被杀,太子化装成平民,躲到太史家做佣人,后立为王,即齐襄王,齐襄王在莒五年。

田单大破燕军

田单大破燕军是战国后期齐将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的著名战役。公元前277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齐国田单利用燕惠王与乐毅的矛盾,使反间计,燕惠王听信谗言,派骑劫代替乐毅,燕军将士为乐毅愤愤不平。骑劫放纵燕军残害齐军降卒,甚至掘墓焚尸,激起齐国人民的极大愤恨。齐将田单认为士气可用,从即墨反攻,征集了一千多头牛,牛身上穿上红丝绸衣,画上五彩画,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快刀,牛尾上绑上灌油的芦苇,又挑选五千壮士,全副精锐武装跟在牛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燕军主将骑劫被杀死,齐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七十多城全部收复,使齐国转危为安。但齐国所受损失太大,从此,一蹶不振,齐秦对峙局面被打破,齐国霸业已经衰落。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秦国在战国后期实行的一项外交和军事政策。战国后期由于齐、楚的削弱,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的国家。范睢到秦国,对秦昭王说院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建议秦昭王远交齐、楚,近伐韩、赵、魏,才能削弱敌国,争取统一战争的胜利。秦国积极推行远交近攻政策,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公元前275年,秦攻魏,到大梁城下,韩派军救魏,秦大破韩军,斩首4万,魏割8城求和。公元前274年,秦占领魏四城,斩首4万。公元前273年,秦败魏军于华阳,斩首15万,秦兵攻到大梁城下,魏割南阳求和,魏国连遭惨败,秦国日益强大。战国后期,在三晋中赵国最强,在这以后主要是秦、赵两国进行了几场空前惨烈的大战,这就是远交近攻”政策的实施。

於烟之战

於烟之战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公元前270年,秦伐赵,秦军越过韩的上党,向赵的险要地区於烟今山西和顺县)进攻。赵派将军赵奢领兵救援,离邯郸30里驻扎,坚守28日不动,装成不敢前去救援的样子麻痹秦军,并利用秦的间谍给秦造成错觉。当秦军被麻痹后,赵奢率军以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到离於烟50里的地方,把秦军吸引过来,然后派1万人占据后山,夺取制高点,等秦军来争夺制高点时,赵奢命全军出击,赵军奋勇前进,大破秦军,完成了解救於烟的任务,使秦军的锋芒大受挫折。於烟之战是战国后期赵国取得的最后一次对秦作战的胜利。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国大败赵国的著名战役。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攻取韩的上党,上党郡守不愿降秦,献地给赵,引起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大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空前惨烈的大战。赵将廉颇坚守长平,阻挡了秦军的攻势,两军呈相持状态达两年之久。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了廉颇,以赵括代替。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会领兵打仗,他一反廉颇的战略,下令大举进攻秦军,秦将白起采取迂回战术,秦军正面佯装失败逃跑,把赵军引诱到秦军营垒附近。白起埋伏了两支奇兵,派一支奇兵切断赵军后路,又派一支奇兵分割赵军,赵军被分割包围46天,粮道被切断,赵括亲率一队精兵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赵军大败,40万人投降秦军,除240多名年幼者被放回报信外,其余全被坑杀。长平之战后,赵国开始衰落,关东六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的强国。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是战国后期赵国平原君食客毛遂自我推荐协助平原君完成联楚抗秦的使命。公元前257年,秦军攻赵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缔结盟约合纵”抗秦,挽救赵国危机。平原君随员从门下食客中选文武皆备者20人,只得19人,余无可取,平原君食客毛遂自荐‘《愿备员而行”。平原君以毛遂在其门下三年,未见其能,不许,毛遂以未逢其时以对,平原君只好让他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合纵”,从日初到日中不能决,毛遂在楚国宫殿之上拔剑而上威逼楚王,慷慨陈词,数语说服楚王完成了楚赵合纵”抗秦的盟约,歃血为盟。楚王派春申君率军解救赵国邯郸之围,使赵国从劫难中解脱。“毛遂自荐”后来也成为有才能的人自荐完成重大使命的成语。

窃符救赵

“窃符救赵”是魏公子信陵君窃取虎符挽救赵国危难的一次义举。长平之战使赵国主力丧失,国力衰弱。公元前257年,秦军围赵的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将军晋鄙领兵10万救赵,但魏王受秦国威胁,畏惧秦国不敢进兵,命令晋鄙在河南汤阴驻扎不前。赵国平原君姐夫魏国信陵君结交隐士侯赢,侯赢建议信陵君请魏王爱姬窃符救赵”,果然赵姬窃出兵符,侯赢推荐义士朱亥杀魏将晋鄙,信陵君取得军队指挥权,发兵进攻秦军。这时楚国春申君黄歇也派景阳率军前来救赵,秦军在赵、魏、楚三国军队的内外夹攻下,终于大败。秦将郑安平在围困中带了两万人投降赵国,秦在这次战役中连以前夺取的魏国的河东和赵国的太原都失守了,这是秦国继於烟之战后又一次大败。但秦国国力并没有因此而削弱,仍继续向东发展。

谬毐之乱

谬毐之乱是战国后期秦国发生的一场内乱。谬毐战国时秦国宦官,初为吕不韦舍人,吕不韦为久专秦政,乃取其须眉,诈称宦官献太后,深得太后宠信。公元前239年,谬毐被封为长信侯,事无大小皆决之,又以河西、太原郡名谬国。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大权掌握在吕不韦手里。公元前238年,秦王要惩治宦官谬毐,谬毐假称秦王和太后旨意,发兵攻蕲年宫,想杀秦王,秦王卫队打败谬毐等反叛者,秦王下令车裂谬毐,谬毐三族被诛。谬毐之乱后,吕不韦免职后被迫自杀,秦王赢政的权力得到加强,为他稳定政局统一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灭二周

秦灭二周是秦国兼并战争的举措。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日益衰落。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部发生分裂,韩、赵用武力支持,周王室又分成东周、西周两部分,在河南洛阳市的称西周公,在河南巩县西南的称东周公。二周各自独立,还互相攻打,周赧王名为天子,实则寄居西周。公元前256年,秦杀周赧王,周王室的西周灭亡,周朝正式结束,从此挂名天子不复存在。这时离秦统一中国还有30多年,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秦灭周以后,就把九鼎迁到秦国国都咸阳去了,这标志着秦国完全取代了周王的地位。整个周代,经历西周、东周共37王,其中西周12王,东周25王,共797年。

最后一次五国合纵

“最后一次五国合纵”是关东五国为挽救被秦兼并而作的最后一次努力。长平之战后,秦军节节胜利,在东方设置了一些重要的郡,如三川郡今河南西部的洛阳、宜阳一带),这些地方有重要战略意义。六国为秦所分割,东郡今河南东北部的濃阳一带)的设置则直逼到齐国。秦国向东、向北、向南进攻都处于有利的地位。公元前241年,赵、楚、韩、魏、燕五国又一次合纵”,推楚王为纵长,带领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攻秦,一直攻到鼙今陕西临潼),秦国军队反击,楚军闻讯逃跑,各国军队纷纷撤退,这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五国合纵”攻秦,从此,联合抗秦的活动再也搞不起来。楚国为了避开秦的威胁,把国都迁到安徽寿春,企图退保江淮。最后一次五国合纵”的失败,标志着秦国的强大地位已不可动摇,预示着秦的大规模统一战争即将开始。

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