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是由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和一一五师共同开辟的抗日根据地。1937年底,国民党军韩复榘部不战而逃,泰安中共党员领导一批平津抗日学生和农民,以三杆枪在徂徕山组织抗日起义成立山东纵队,到1938年秋发展到九个支队共3万人,接连收复十余县。罗荣桓、陈光率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进入山东后,在山东沂蒙山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与山东纵队多次粉碎敌人的合围与清剿”。1942年以来,日军对山东根据地,集中兵力分区扫荡”,犬扫荡”19次,扫荡”79次。1943年,日军1000人以上的扫荡”50次。经过两年苦战,山东军民终于在1943年秋将军事主动权夺取过来。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有计划地对日伪军展开战役攻势,收复了3万多平方公里失地,巩固和壮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华中抗日根据地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建立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地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方针,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张云逸率领下,于5月进入安徽巢湖、无为一带,以藕塘为中心建立了江北根据地。6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进入南京郊区,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根据地。7月,第二支队在张鼎丞率领下也进入苏南地区。1939年,周恩来到皖南新四军总部,传达党的方针,并确定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新四军一部在八路军南下支队和地方武装配合下,开辟了豫皖苏根据地。为打开苏北局面,1940年7月下旬,在陈毅、粟裕领导下,苏北我军东进,一举占领黄桥,打开了苏北抗战的局面。11月,中原局机关由淮南进入苏北盐城,与陈毅会合,成立华中指挥部。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自1938年至1944年春,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一万七千余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军对华政策的转变
日车对华政策的转变是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来临之刖的战略决策。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之后,由于战线过长,使日军陷入不能自拔的战争泥潭中。为了摆脱困境,日军在发动对华新攻势的同时,对重庆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把重点转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和围剿,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就要到来。11月3日,日本政府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希望中国政府分担建立东亚新秩序的责任”。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引起了中国抗日营垒的分化,在日本诱降政策的刺激下,国民党内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建立了南京伪政权。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进入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南岳会议
南岳会议是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国民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蒋介石在谈话中多次说,从卢沟桥事变到岳阳失陷为抗战第一阶段,此后为第二阶段,即‘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在这次军事会议上检讨了抗战以来的作战得失,蒋介石列举了国民党军的十二耻辱,对相持阶段的抗战作了新的部署,重申了继续实施持久战的作战方针,决定发动有限度的攻势和反击,扰乱敌人后方,牵制和消耗敌人,以粉碎日军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制定了第二期作战方针,规定以敌后游击部队作战为主,而把整训和加强战斗力作为重要任务。南岳会议是国民党在相持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汪精卫公开叛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等就主张妥协投降,并公开叛国投敌建立了南京伪政权。1938年12月19日,汪精卫逃往河内,准备叛国投敌,22日日本发表了第三次《近卫声明》提出了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三原则。29日,汪精卫发表致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的:艳电》《艳电》是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的宣言,接着一批汉奸公开声明支持汪精卫。蒋介石曾派十几名军统特务到河内暗杀汪精卫,结果曾仲鸣当了替死鬼。1939年1月,国民党中央会议决议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8月国民政府下令对汪精卫通缉,年底汪精卫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伪政权在南京宣告成立,群奸粉墨登场,汪精卫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长,陈公博为立法院院长”,周佛海为财政部长兼警察部长,汪精卫还恬不知耻地发表了还都宣言。汪精卫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立的第二个傀儡政权,这个政权建立后,策动大量国民党军队投靠日本帝国主义。从此,这群民族败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卵翼之下进行祸国殃民的罪恶勾当,成为十恶不赦的卖国贼。
南昌战役
南昌战役是1939年日军为占领南昌,切断浙赣路阻断皖浙方面中国军队的主要联络线而发动的一次进攻。1938年,日军进攻武汉时,其第十一军就有攻占南昌的计戈J,由于第一O——、第一O六师团受到中国军队的严重打击,此计划被迫停止。1939年3月17日,日军以三个多师团的兵力对南昌发起攻击,中国第九战区和第三战区军队坚决抗击,日军伤亡惨重。日军野蛮地大量使用毒气,经过激战日军于27日攻下南昌。4月下旬,蒋介石调集重兵进行反击,27日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在南昌周围对中国军队进行轰炸,并施放毒气、毒弹,同时增派援军,激烈的战斗持续一周。但由于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以及中国军队中有的部队畏敌不前,行动迟缓,中国军队虽多次发起反攻,均未能如愿,且损失惨重。此役,三十九军军长陈安宝殉国,5月9日中国军队停止攻击,南昌被日军占领。南昌战役是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4日,中国国民党军队在长沙及赣北、鄂南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驻武汉地区的日军第十一军由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兵分三路进攻长沙,其中赣北、鄂南两路被中国军队击退。9月14日,日军用十万兵力在海空军配合下进攻会埠中国守军,第一次长沙会战正式开始。中国军队利用地形节节抵抗,日军曾进抵长沙外围,但因粮食弹药消耗已尽,至10月1日日军屡遭伏击,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并计划准备撤退。2日,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关麟征获悉日军准备退却的情报,当即命令所部准备追击,并以汨罗江南岸为第一目标,上杉市日军6000多人在第一九五师夹击下死伤惨重。5日,冈村宁次下令全线退却,10日日军撤退,14日双方恢复到战前状态,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此次会战历时一月,国民党军队有效粉碎了日军进攻,击毙日军3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4万多人。
枣宜会战
枣宜会战是1940年5月1日至6月24日,中国军队在湖北枣阳、宜昌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防御战役。为烘托武汉,威胁重庆,日军四个师团在空军配合下发动枣阳会战,枣宜会战分为襄东战役、襄西战役两个阶段。襄东战役自5月1日开始,敌第十一军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分五路西进,采取两翼包抄,分进合击的战法,向襄东地区发起全面进攻,企图包围歼灭第五战区主力于唐河、白河之间,由于中国部分军队顽强抵抗,终使日军的企图未能得逞。9日,第五战区在外线包围了突入枣阳之日军,该部日军被迫向东突围。11日,第五战区将日军第三师团围困在枣阳附近地区,12日第五战区各部向枣阳日军展开反攻,张自忠为堵击日军南逃,亲率特务营和第七十四师主力堵击日军,与日军肉搏,16日身边将士伤亡殆尽,张自忠多次负伤,为避免被俘,拔枪自杀壮烈殉国。5月底,日军向襄西地区发动进攻,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当北路日军第三、第三十九师团从襄阳南下时,第二、第三十一集团军尾随其后,先后收复襄阳、宜城,向日军发起反击。此战历时两个月,国民党军顽强奋战,击毙日军2.5万多人。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战役”。1941年5月上旬,华北日军集中六个师团和两个独立混成旅七万兵力,向山西南部驻守中条山的国民党军进攻。集结在中条山附近的中国军队二十多个师、二十多万人。5月7日,日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与敌激战20多天,遭受重大伤亡,最后突出重围。此战,国民党军队伤亡近8万,日军损失3000,双方伤亡比例26颐1,国民党军两万人投降,10万人被俘,被国民党视为抗日战场的奇耻大辱。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及其以北地区抗击日军进攻的防御战役。9月,日军以第十一军为主约15万兵力进攻长沙,9月7日日军第六师团向大云山地区发起进攻,双方经过反复激烈的争夺战,日军攻破大云山防线。17日,中国军队在新墙河和汨罗江等处与敌激战,长沙会战正式开始。由于双方战斗力不相上下,故战役一开始就十分激烈,后来,日军特务情报机关于19日和22曰两次破译了第九战区的作战计划密电,使第九战区部队遭受严重损失,28日长沙失陷。日军连续作战,认为达到了击溃第九战区主力的预定目标,加上人员伤亡和粮食弹药消耗极大,已无力继续进攻。10月1日黄昏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开始撤退,中国军队追击、侧击、阻击日军,大量杀伤日军。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毙俘日军8万多人,第九战区伤亡达10万多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23日至1942年1月16日,在长沙及其以北地区抗击日军进攻,尔后进行大规模追击的一次反击战役。1941年12月23日,日军以三个多师团12万兵力,在空军掩护下第三次进攻长沙,另以一个多师团在南浔铁路发动攻势,进行牵制作战。中国第九战区约14个军17万人在薛岳指挥下参战,先在长沙外围层层阻击进攻之敌,以消耗日军力量。1942年元旦,日军猛攻长沙,守军顽强抵抗,苦战四天,日军未能得逞,此时,处于外线作战的第九战区主力正掩蔽地从三面向长沙压来,进至攻击目标附近。4日,日军发起全线攻击,企图作最后一搏,未能得逞,日军锋芒已挫,此时,中国军队的围歼部署已经完成,以10个军的优势兵力对敌军实行合围,中国军队阻击、侧击、追击歼敌,日军第九独立混成旅南下策应几乎全军覆灭。长沙北撤之敌,遭中国军队围击死伤惨重,15日残余日军撤回原防区。此役历时25天,日军以惨败而告终,日军伤亡5.7万人。第九战区将士英勇作战大获全胜,中国军队伤亡不足3万。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兵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第一次入缅作战
第一次入缅作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英国要求中国派兵入缅作战。1942年2月,中国以第五军、第六军,暂编第六十六军组成远征军,由罗卓英、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共计九个师十万兵力先后入缅作战,统归史迪威指挥。第五军第二OO师在师长戴安澜率领下于3月8日抵达同古,在同古与日军激战10多天,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但因给养和联络被切断,月底向北撤退。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中国远征军第二OO师面对4倍于己敌人的猖狂进攻,在强敌压境,后援不至的艰难情况下,在抗日将领戴安澜的率领下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击毙日军4000人,自身伤亡2500人,日军对中国远征军的战斗力十分震惊,并承认是日军南进以来第一次受挫‘《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4月,暂编第六十六军三十八师驰援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的英军,经两昼夜激战,攻克仁安羌,解救英军7000多人。此战,中国军队以少胜多,击毙日军1200多人,胜利完成了使命,取得了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袁但由于英军作战不力袁不配合作战袁指挥混乱袁整个缅北战场事态日益被动。5月中旬,远征军退出缅甸,大部经野人山撤回国内,由于气候十分恶劣,士兵伤病死亡很多,二OO师师长戴安澜在撤退途中遭敌伏击而殉国,另一部撤往印度。第一次入缅作战未能完成作战任务,使中国西南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铁路也被日军切断,并进而侵入中国云南境内,远征军10万人最后仅剩下4万余人。
浙赣战役
浙赣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日双方的一次重要战役。1942年,日军为摧毁浙江的美军空军基地,解除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和威胁发动了浙赣战役。5月15日,曰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泽田茂指挥四个多师团从杭州、奉化向西南方向中国第三战区发动进攻,经过和中国军队的激烈战斗。5月底,江西日军两个多师团自南昌方面向东进攻,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日军投入总兵力18万,中国方面参战部队是顾祝同指挥的第三战区四个集团军又三个军和罗卓英指挥的第九战区的十九集团军。主力集结于浙赣路东段,利用即设阵地,逐次抵抗,迟滞日军攻势,在金华、兰溪一线与日军决战。23日,日军对金华、兰溪形成合围,激战五日,28日日军占领金华、兰溪,6月上旬日军先后占领临川、鹰潭、贵溪等地,7月1日江西日军与浙江西进之敌在横峰会师,打通了浙赣铁路。15日,日军又攻占温州。在占领上述地区后,日军按原计划破坏了玉山、衢州、丽水等地的飞机场,并抢运浙赣铁路的物资。这次战役中国方面损失惨重,日军计划得逞。
常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