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杨靖宇壮烈殉国是抗联的重大损失。1937年12月,曰本动用了四个师团的兵力,对松花江下游一带的抗联游击区进行三江大扫荡”。从1938年10月到1939年,日寇更是以70万日军和30万伪军的兵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大扫荡”和‘大讨伐”,抗联队伍遭受很大损失,从1937年的4.5万人下降到1939年的4000多人,王德秦等在这时牺牲。1940年2月23日,抗日联军第一路军被优势敌人围困在深山老林,由于叛徒的出卖,总指挥、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在吉林濛江:今靖宇)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1941年初,抗日联军缩减到2000人左右,同年冬日本侵略者对抗联继续进行大讨伐”,对千里深山进行大捜捕,使抗联遭到空前困难。1942年,中国共产党东北领导机关决定,把抗联队伍大部队分散为游击小组,坚持长期抗战。
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
早在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告全国同胞书中就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旨意。《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蒋介石马上正式宣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华北事变”前,重心是安内”,一心一意剿灭”共产党和红军:‘华J事变”后’虽然仍不放弃剿共”,但已有了抗日的表示。1935年11月12日至23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国民党对日政策变化的正式开端。在国民党内部,抗曰力量在上升,蒋介石和汪精卫的矛盾进一步扩大。这次会议后中日之间长期进行了外交谈判,1936年1月日本外相广田发表所谓“对华三原贝U”院中国取缔一切排日运动《承认满洲国”,建立日、满、华经济合作曰中日共同防共。但没得到国民党的承认。日本对华三原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宣言。7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二中全会,决定成立国防会议,蒋介石为议长,并表示遇有领土主权被侵害之事发生……危及国家民族之根本生存时,则必出以最后牺牲之决心,绝无丝毫犹豫之余地”,表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已发生变化。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彭德怀等12人。会议讨论了民族统一战线、抗日联军和国民政府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决议规定了党的任务,就是要用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去发动、团结和组织一切抗日力量,以反对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一日本帝国主义与汉奸卖国贼,开展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应取得在反日战线中的领导权,以保证反日运动取得彻底胜利。会后,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决议的精神,于27日在瓦窑堡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正确性,批评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观点,这就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了准备。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逼蒋抗日的事变。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往西安部署剿共”军事。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逼蒋抗日,12日凌晨5点,张学良派自己的卫队抓捕蒋介石,同时,杨虎城的西北军解决了城内一切蒋系武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当天,张、杨联合发表通电,说明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完全出于抗日救国,并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八项主张。中国共产党经过慎重考虑,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博古等组成代表团于17日到达西安,经过与张、杨和宋美龄磋商,达成六项协议。蒋介石没有签订书面条约,但作了口头许诺,并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实现。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离西安,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成为由内战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和国民党进步人士的共同争取下形成的,在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4月,中共中央发表: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提出反蒋抗日”的口号现在不适应了,我们的总方针是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逼蒋抗日”口号的提出对促成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1937年2月15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当天,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14人向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案,提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会议通过的决议案对国内政策有了重大变化,由武力剿共的方针,改为”和平统一的方针,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确立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基本原则。这次会议标志着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15日,周恩来等在庐山向蒋介石递送了《国共合作宣言》,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战。8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袁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出现了团结抗战的局面。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制造的事件,亦称“七七事变”。从1937年6月起日军就不断向北平、天津增兵,连续在位于北平西南的宛平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7月7日晚,日军清水节郎中队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县进行军事演习,以距北平十余公里的卢沟桥作为假想的攻击目标。夜11时许,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丢失,强行要求进城捜查,被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包围宛平城,城外日军向城内开炮,中国守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吉星文团奋起自卫反击,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三十七师一茵九旅旅长何基沣,亲临前线指挥还击。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击毙了日军指挥官松游少将,全歼了进攻卢沟桥的日军100多人,夜间战斗更加激烈,中国守军和日军进行白刃战,守卫卢沟桥北面的一连战士与敌人拼杀,大部壮烈殉国,最后只剩下四人。此后,日军一面谈判,一面增兵,发动对平津的进攻。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宣言,表示抗战的意向。卢沟桥事变打响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宛平保卫战
宛平保卫战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一次城市保卫战。日军策划卢沟桥事变的同时,于8日开始向卢沟桥张国焘东南的宛平东门发起进攻,并以炮火轰击城墙,宛平城内军民沉着应战,待日军接近时突然开火,日军伤亡惨重,多次进攻被击退。当夜,吉星文亲率突击队出其不意袭击日军,日军一个中队被全部歼灭,指挥官田代中将剖腹自杀。10日夜,中国守军展开反击,十余次争夺收复了失地,恢复了永定河东岸的事态,消除了宛平城东侧的威胁,日军被迫撤回丰台,守军变被动为主动。21日,日军对宛平发起总攻击,同时炮击长辛店,轰炸廊坊,守军在吉星文指挥下,顽强抗击日军进攻,将其击退,胜利地保卫了宛平城和卢沟桥张国焘。
浴血南苑是卢沟桥张国焘事变后的南苑保卫战。南苑位于北平南部,是进入北平的咽喉要地。1937年7月27日,日军对平津大举进攻,27日深夜日军向南苑猛烈进攻,28日晨日军第二十师团一万余人,在数十架飞机和几十门大炮支援下,从东、南、北三面向南苑发动进攻,中国守军被迫仓促应战,另一部日军切断了南苑与北平的联系。南苑方面指挥官为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副军长佟麟阁也没撤出。守军与敌激战五个多小时,由于地形平坦,毫无掩护,中国守军伤亡两千多人。激战中赵登禹多次负伤,始终坚持指挥,后来接到军部撤退命令,南苑各部立即撤回北平。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撤退时,遭日军伏击,多次负伤仍坚持指挥部队冲杀、突围,突围中又一次中弹,以身殉国。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在撤退中遭曰军飞机轰炸,不幸牺牲。第三十八师驻南苑的一部分官兵没接到撤退命令,至28日深夜,该部浴血奋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南苑失守。
平津沦陷
平津沦陷是日本侵华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卢沟桥张国焘事变后的7月28日,宋哲元令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主任兼北平市长,张自忠决心‘跳火坑”,作出自我牺牲,以争取时间,29曰晨张自忠指定六七个随从留守北平,与曰本人谈判,令其他人员撤出北平,北平、卢沟桥张国焘、长辛店等地成了无人防守区,同日北平失陷。日军占领卢沟桥张国焘,留守卢沟桥张国焘、宛平城的保安部队全部被日军杀害。8月7日,张自忠宣布辞去一切职务。9月7日张自忠化装后在美国商人帮助下,秘密离开北平到天津。10日晚乘英国商船离开华北,南下奔赴抗日前线。与此同时,7月27日天津方面,第三十八师副师长李文田召集会议商讨战事,一致认为应主动出击,迅速将驻守日军歼灭。李文田为临时总指挥,定于28日1时发起总攻,28日1时天津抗战枪声响起,经两小时激战,歼日军一部,与此同时,袭击日军机场,日军十余架飞机被击毁。日军在屡遭挫折后,香月清司令官急令第二十师团高木支队增援天津,关东军也向天津增援,29日日军对天津一些重要地区轰炸,守军伤亡惨重,战斗力锐减,处于孤立无援状态。李文田等在守军力量不支的情况下,于29日15时全线撤退,30日天津沦陷。
“八·一三”凇泸抗战
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在重炮掩护下突然对上海发动进攻,爆发了“八·一三”事变。8月14日,日本从国内调来两个师团到上海,任命松井石根为日军派遣军总司令,日军采取包围战术,对闸北、虹口、江湾中国驻军发起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首先袭击通天庵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包围了江湾日军,将敌人逼到黄浦江边一块狭长地区。9月中旬,日军增兵到10万,战斗中心转移到罗店、大场一线,双方进行激烈的争夺战。21日,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为副司令官,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中央军总司令朱绍良、左路军总司令陈诚,先后集结在上海的中国守军达70多万人,日军兵力30万,有强大猛烈的火力。10月由于指挥混乱,原来阵地不稳固,各部各自为政,撤退时拼命向西夺路奔跑,结果溃不成军。11月9日,蒋介石下令从上海全线撤退,12日上海失陷,淞沪抗战结束。淞沪抗战苦战3个月,歼敌6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中国军队伤亡达25万多人。
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1937年10月1日至11月2日,国民党军队在忻口地区粉碎日军进攻的防御战。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后,分三路沿平绥、平汉、津浦路进犯,以夺取山西为作战目标。8月8日,日军向南口进攻,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率部与敌激战,日军增兵后13日攻占南口,27日攻占张家口。10月初,日军沿同浦路和正太路南北夹击太原,中国军队在第二战区副司令卫立煌率领下,在晋北的忻口和正太路要塞娘子关布防。13日,日军向忻口发起进攻,卫立煌指挥六个集团军共约28万人,在忻口以北的龙王堂、大白水、南峪一线,顽强抗击进攻的日军,激战半月歼敌两万人,大挫了日军的士气,中国军队伤亡约10万,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以身殉国。娘子关战役是忻口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10月11日日军向娘子关附近的井胫发动进攻,14日中国军队第一师到达娘子关附近,立即向娘子关前阳关的日军发起反击,15日晚第二十七师组成敢死队,将日军1500人大部歼灭,深夜又将增援的日军600多人全部歼灭。30日,日军发起反攻,中国守军伤亡惨重,向西撤退,31日蒋介石急调汤恩伯部参战。11月1日,阎锡山看到战局不利,东路日军突破娘子关,使忻口腹背受敌,令卫立煌率部队撤退,2日晚卫立煌率军向指定地区转移,忻口战役结束。
太原保卫战
太原保卫战是忻口战役后傅作义率领晋绥军进行的城市保卫战。忻口战役后日军第五师团于11月6日猛攻太原外围,7日日军二十师团也抵达太原,与第五师团会合,太原已陷入日军的包围之中,8日日军两个师团猛攻太原。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率第三十五军与敌苦战,固守孤城,战斗异常惨烈,经反复争夺和激烈巷战,歼灭突入城内的日军之大部,守军伤亡极为惨重。入夜,日军空投部队增援,将西城和南城守军击溃,守军挡不住日军攻势,中国守军死亡惨重。9日,傅作义见局势已无法控制,被迫撤出太原,向西突围,太原失陷。至此,华北战场的正规战基本结束。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1月12日至12月12日,中国军队在南京及附近地区抗击日寇进攻的防御战。11月12日,两路日军计八个师团又两个旅团,共20多万人,由松井石根大将统一指挥,南北夹击南京,同日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率军固守南京。13日,北路日军向京沪线西进,27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向江阴发起进攻,中国守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将日军击溃。30日,日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死伤惨重,江阴阻击战历时五昼夜,给敌人极大杀伤,最后失守。12月7日,日军对南京外围发起攻击,日军进至南京城郊,9日日军从三个方向向南京发起全线攻击,10日日军向雨花台、光华门、紫金山等处发起猛攻,12日日军第九师团攻占了雨花台主阵地,第八十八师伤亡惨重,南京各要点被攻陷,城内各处受到日军炮火轰击。当晚唐生智召集会议,宣布了蒋介石的撤退命令。
徐州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