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是我国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隋炀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沟通南北交通,同时也为了个人的巡游享乐,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渠道,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也称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分为三段院北段从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到洛阳,名为永济渠曰中段自洛阳到山p今江苏淮安),名为通济渠,又从山阳起,再疏导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南达江都今江苏扬州)《南段自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称为江南河。这是一条水面宽30至70米的南北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5000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成就。
三游江都
三游江都是隋炀帝的暴政之一。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的大部分时间是消磨在巡游中。他的巡游,一方面是向少数民族和邻国炫耀势力,一方面是向全国人民示威。他在即位后的当年,605年8月,从洛阳出发乘龙舟游江都扬州),第二年4月才回到洛阳。610年,隋炀帝第二次游江都。616年,隋炀帝第三次游江都,由于农民起义爆发,他再也回不到两京,直到618年在江都被绞死为止。每次巡游,都兴师动众,有后妃宫女及禁卫军十余万人随从,沿途一切消耗,都由各州县供给,人民苦不堪言。三游江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征伐高丽
征伐高丽是隋炀帝穷兵赎武的军事行为。598年,高丽王高元兴兵进攻中国的辽西,隋文帝发动大规模的反击,派兵30万攻打高丽,最后由于隋军作战失败,高丽王也跟着请和,隋文帝即借此罢兵,这次冲突就结束了。隋炀帝即位后,借口高丽王高元不肯入朝,连续三次大举进攻高丽。第一次在612年,由涿郡出军,这次出军的规模很大,共分为24军,军队总数113万余人,号称二百万。每日出发一军,每军相去40里,全军出发了40天,队伍长达千余里,运输粮饷器械的民夫,有200多万。但这次战争的结果却是大败,计有30.5万人渡过鸭绿江,生还者仅有2700人。第二次进攻高丽在613年,这一次战争无结果,因为国内发生大贵族杨玄感反隋事件,隋炀帝急忙从高丽前线撤军而归。第三次进攻高丽在614年,此时国内农民起义已如火如荼,这次战争以与高丽和谈结束。
王薄起义
王薄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611年,山东邹平人王薄率领一支队伍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起义,自称知世郎”,取世事可知,隋朝必亡的意思。他还做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和鼓励农民参加起义队伍,这首歌表现出人民反对攻打高丽和反抗隋朝统治的决心,也表现出起义者的英雄气概。一时逃避徭役、兵役的农民多来归附,揭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星星之火,迅速演成了燎原之势,黄河下游一带农民很快响应长白山起义。
杨玄感起义
杨玄感起义是隋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的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杨玄感是大贵族杨素之子,他早有反意,只是时机未到。613年6月,礼部尚书杨玄感看到农民遍地起义,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起兵反隋,隋朝达官子弟纷纷参加,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他打出救民”的旗号,声言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以笼络人心。这支起义军在一个月内发展到十多万,后来,杨玄感围攻东都洛阳,不料东都防守坚固,急切攻不下来,隋炀帝急忙从高丽前线回师,镇压杨玄感,杨玄感兵败而死,起义失败。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却给隋朝政权一个沉重的打击,并推动了农民起义的进一步发展。
中原瓦岗军
中原瓦岗军是隋末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611年,翟让率领一支起义军在今河南滑县南瓦岗寨起义,兵威大振,发展到一万多人。616年,曾帮助杨玄感起义失败的贵族李密,也投奔到瓦岗寨参加起义,李密主张攻取隋朝的粮仓,在荥阳大海寺北打败隋朝悍将张须陀,这是瓦岗军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从此,河北的反动势力为之夺气,瓦岗军名闻天下。第二年春天,在李密的建议下,瓦岗军打下了全国最大的粮仓洛口仓今河南巩县),击败东都洛阳越王杨侗派刘长恭率领的2.5万人的军队。由于李密具有领导才能,翟让把领袖的位子让给了李密,李密成为中原盟主,瓦岗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为了镇压起义军,隋炀帝派王世充率10万大军攻打瓦岗军,瓦岗军与镇守洛阳的隋越王杨侗和王世充几次激战,官军被打得溃不成军,龟缩在洛阳城中不敢出来交锋。瓦岗军成为全国农民军的中坚力量。617年2月,李密做了魏公。11月,李密杀害了翟让,瓦岗军内部分裂。从此,瓦岗军陷入与东都王世充对峙的局面,以致逐渐把瓦岗军引向失败。
河北窦建德起义
窦建德领导的北方农民起义军是隋末三支农民起义军之一。611年,窦建德率领200多人投奔到高士达部下。616年,高士达作战牺牲,窦建德成了高鸡泊今河北)起义军的首领,他收拾残局,重整旗鼓,队伍迅速发展。617年,窦建德在乐寿河北献县)称长乐王,起义军已发展到十余万,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攻占河北许多地方。同年,七里井今河北河间)大捷,是窦建德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的重大胜利。隋朝派薛世雄从涿郡南下,王世充北上,两支精兵由薛世雄统一指挥,联合镇压瓦岗军。窦建德一举歼灭了薛部3万精兵,薛世雄仅率数十骑逃回涿郡。从此河北大部皆为窦建德所有,也使瓦岗军减轻了一半压力,大大削弱了隋朝在北方的统治力量。618年,窦建德建国,国号为夏,次年迁都洛州今河北永年)。夏国一扫隋朝官吏多贪赃的弊政,出现了境内无盗,商旅野宿的局面。窦建德在同时起义军的领袖中,贡献最大,在当时受到人民的拥护,甚至到唐代后期,魏州今河北大名)还有夏王庙,人们年年举行祭祀。
杜伏威南下江淮
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是隋末三支农民军之一。杜伏威是山东人,早年参加长白山农民起义,由于骁勇非凡,身先士卒,深受部众的拥护,被推为首领。613年,杜伏威、辅公柘领兵向淮南发展,陆续合并了几支起义军,力量越战越强。617年,隋炀帝到江都,派陈棱去攻杜伏威起义军,反被起义军打败,杜伏威乘胜攻破江苏高邮,占领历p今安徽和县),进据丹阳:今南京市南)。从此,杜伏威以安徽和县为根据地,自称总管,占有江淮广大地区,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但杜伏威有很大的动摇性,618年他向隋皇泰帝上表,受封为楚王。619年,他又接受唐朝的官爵,不久辅公柘继续举起反唐的旗帜,坚持斗争,最终被唐军镇压。
隋朝灭亡
隋朝是在农民大起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下走向灭亡的。611年,在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又爆发了杨玄感起义,沉重打击了隋王朝的统治,使隋朝的统治分崩离析。在隋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割据现象。大将罗艺自称幽州总管,割据涿郡曰马邑将领刘武周割据现在的山西北部朔方将领梁师都割据现在的陕西北部了,突厥始毕可汗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梁师都做解事天子”,这两个都是儿皇帝之流的人物。豪强地主薛举起兵金城(今甘肃兰州)称西秦霸王,占有陇西。李轨也占有河西各郡,先称大凉王,后称皇帝。梁朝皇室后裔萧铣以县令起兵,建都江陵,取得了现在两湖和江西、广东的部分地区,差不多恢复了半个南朝《等等。618年3月,隋朝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用一条束巾结束了隋炀帝的性命,隋朝灭亡。隋朝共历二帝,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