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表
2469600000022

第22章 两晋南北朝(265年至589年)(1)

两晋南北朝是介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之间的一个动荡和分裂时代。两晋是指西晋和东晋,265年司马氏从曹魏手中取得政权,建立了西晋王朝,280年灭吴统一了中国。但西晋的统一极为短暂,到316年就在北方少数民族匈奴进攻下灭亡了。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五朝十六国”大动乱,南方则建立了东晋。北方十六国最后被北魏统一,北魏以后又分裂,历经了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的对峙,称为北朝。南方继东晋之后又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袁称为南朝。南北朝长期对峙,战争频繁,最后北周灭北齐袁北周又被隋取代。589年,隋灭陈,中国又重归统一。两晋南北朝历时324年。

两晋南北朝虽然战乱频繁,但无论在经济尧民族融合尧思想文化各方面都有发展进步。首先,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经济也有很大恢复和发展。经过两晋南北朝以后,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代江南已成为经济中心。所以隋唐时代的繁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除了拥有北方黄河流域外,又增加了长江流域,扩大了一倍。其次,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周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在汉族先进生产方式影响下逐渐封建化,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我国历史上许多古老民族,如匈奴、乌桓、鲜卑、氐、羌、巴以及其他各少数民族,大体上都在这个时期走完了他们的历史进程,融合到汉族中了,隋唐的统一与强盛是与这一阶段的民族融合分不开的。再次,思想文化也有较大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大变革,由于没有产生统一的,相对稳定的,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上专制主义有所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先秦以后又一个“百家争鸣”时期。由此可见,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有动荡、战乱的一面,又有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一面,这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

西晋的统一

西晋的统一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终结。265年,司马炎让魏帝曹奂下诏禅让”,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司马炎就是晋武帝,都城洛阳,西晋建立。280年3月,晋军到达建业,吴主孙皓出降,吴亡。自190年关东军讨伐董卓,经过90年的分裂混战到280年西晋统一全国。西晋建立后,认为魏之灭亡,是由于无宗室以为藩辅之故,所以改变了曹魏的制度,恢复了封王和封公、侯、伯、子五等爵制,先后分封了27个同姓王,所封户数占全国户数一半,并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不仅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而且控制了相当多的军队。西晋分封宗室的目的是护卫皇室,加强统治,但后来随着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诸王大都卷入了争夺中央政治权力的斗争一即八王之乱,反而削弱了中央皇权的统治,这是西晋时政治和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户调式

户调式是西晋的经济和财政制度。晋武帝颁行户调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均分土地,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户调式共三项内容,即户调制、占田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户调制是西晋的税制院凡是丁男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女丁和次丁男立户的,纳半数。占田和课田制是西晋的土地制度,是把占田制和赋税制结合在一起的,它是在魏晋屯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男子有权占田70亩,女子30亩,这是一种应种土地的限额。在占田之中,丁男有50亩,次丁男有25亩,丁女有20亩要课税,这叫课田,目的是驱农归田。“占田”数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田地的数量‘《课田”数是国家征收田租的亩数,每亩纳粮八升。品官占田荫客制是一种保障贵族、官僚们经济特权的制度,但也有限制贵族、官僚们占田和奴役人口数量的用意,以制止土地兼并和隐瞒户口。其品官第一至第九,递次贵贱占用田,第一者占田50顷,每低一品少占5顷,第九品占田10顷。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第一品50户,至第八、第九品一户。庇荫户和佃客为私家人口,归主人役使,不负担国家徭役。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控制政权的真实写照。门阀制度是按门第等级严格区别世族与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地位,以维护高门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西汉以后,一些大地主与儒学相结合,就可以世世代代做官,他们被称为士族”或世族”。“士族”是指他们掌握儒学及文化知识《‘世族”是指他们世代做官。东汉以后‘《选士而论姓族阀阅”,一批世代为官的世家大族开始形成。门阀制形成的过程中,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起了重要作用。世家大族利用这一制度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形成了公有公门,卿有卿门”的世代相传,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他们政治上世代为官,经济上有免除赋税的特权,并能逍遥法外。所以东晋熊远说野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另外没有特权的人被称为庶族”野世”庶”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贾后之乱

贾后之乱是西晋八王之乱的导火索。贾后即晋惠帝皇后,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名南风,晋初大臣贾充之女,凶险权诈,暴戾成性,权势欲极强。290年,晋武帝死去,太子司马衷即位,即晋惠帝。武帝死前指定汝南王亮和杨太后的父亲杨骏共同辅政,后来杨骏夺取了单独辅政的权力,贾皇后对杨骏不满,密召楚王玮带兵进京,杀杨骏并诛灭三族。贾后又请汝南王亮辅政,后来贾后又唆使楚王玮杀司马亮,又以擅杀大臣之罪杀了楚王。楚王死后,贾后掌握大权,杀太子,依赖亲党,弄权达十年之久,导致皇室内部权力之争进一步激化,宗室诸王更加不满。贾后乱政是八王之乱的根源和祸根。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西晋内部持续十几年的一场混战。所谓八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顒、成都王颍、长沙王乂、东海王越,他们为争夺权利先是同外戚杨、贾两家斗,而后宗室诸王兵戎相见。300年,赵王伦以替太子报仇为名,邀请齐王冏占领内宫,杀贾后及党羽。301年正月,赵王伦废惠帝,自称皇帝。赵王称帝后,被赵王赶出洛阳的齐王首先发难,河间王、成都王起兵相应,即野三王起兵”,讨伐赵王。赵王被杀,惠帝复位。此后,齐王、长沙王、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为争夺中央统治权互相争斗。302年,河间王、长沙王杀齐王。304年,东海王在洛阳杀长沙王,后来成都王劫持惠帝逃到洛阳,河间王又控制了惠帝。306年,东海王杀成都王、河间王,毒死惠帝,另立惠帝弟司马炽为怀帝。至此,除东海王以外,八王在混战中死了七个,八王之乱结束。八王之乱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加剧了阶级矛盾,给内迁少数民族的统治者造成了割据称雄的机会,最终导致西晋灭亡。

流民李特起义

流民李特起义是西晋时期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李特是巴氐人,其祖先曾居汉中,后移居略阳。西晋时,天水、武都六郡豪强与巴氐首领李特,经汉中流入四川,与巴蜀地主发生矛盾。301年,李特聚集汉、氐流民7000多在绵竹袭击晋军,大获全胜,进攻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派辛冉率军3万偷袭李特大营,结果李特设伏把晋军杀得尸首遍地,李特首战告捷。303年,罗尚从成都出发突然袭击李特大营,各地地主武装纷纷响应晋军,李特连战两曰,终因寡不敌众失败,李特被杀。余部在李特弟李流、李骧率领下在304年攻入成都,整个蜀地为起义军控制,这时,李流已病死,子李雄自称成都王。

刘渊起兵

刘渊十六国时汉国的建立者,刘渊起兵是十六国的开始。304年,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刘渊,利用八王之乱及各族人民的反晋情绪,自称汉的外甥,以汉”的旗号相号召,在山西离山起兵反晋,20天内聚众5万。刘渊起兵的目的是想做中原的帝王,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认为鲜卑、乌桓可以作为同盟者,又担心晋人未必同我”,所以打起‘尊汉”的旗号,立国号为汉,称汉王,以争取汉人的支持。他的这种战略思想,对他反晋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胡、汉各族很多人归附他,队伍不断壮大。实际上他把推翻西晋,恢复匈奴故业作为目标。刘渊军队很快攻下太原,在东方起兵失败的羯人石勒率众来投靠。刘渊屡次打败晋军,势力很快从山西发展到山东、河北。308年,刘渊在平3今山西临汾)称帝,积极准备灭晋,接着派王弥、刘曜等率大军两次进攻洛阳,遇到晋军抵抗,都未成功。310年,刘渊死,次子刘聪杀兄自立为帝。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永嘉年间导致西晋灭亡的战乱时期。永嘉是晋怀帝司马炽年号307年至313年)这里泛指304年至316年这一段时间。西晋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流民起义不断,匈奴贵族刘渊乘机起兵,建立汉国。310年,刘渊病死,刘聪自立为帝,派石勒在河南鹿邑宁平城今河南郸城东)全歼太尉王衍率领的西晋主力10万,晋军元气大伤。6月,王弥、刘曜等攻下洛阳,俘晋怀帝,焚烧洛阳宫室,发掘晋朝陵墓,逃出洛阳的西晋宗室四十八王也为石勒所杀。8月,刘粲又攻下长安,大肆烧杀,后因缺乏粮食,掳走8万多人,退出长安。313年,刘聪在平阳杀晋怀帝,前后屠杀西晋王公百姓6万余人。这一历史事件因发生在晋怀帝永嘉年间,历史上称之为永嘉之乱”。晋怀帝被杀,晋将贾匹迎立司马邺为帝,在长安继位,即晋愍帝。316年,刘渊侄刘曜再次攻下长安,晋愍帝向刘曜投降,维持了52年的西晋灭亡了。

五朝十六国

五朝十六国是两晋时期主要由少数民族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十六个国家。“五朝”即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少数民族,起自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建立汉国,止于439年北魏太武帝灭北凉统一北方,历时136年,称五朝十六国时期”。一般称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及大夏为十六国。简称一成、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和夏。十六国时期除前秦曾短期统一北方外,政权兴亡起落,甚为频繁,北方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中原人民大量向四边流徙。十六国时期是北方大混乱时期。

成汉(304年至347年)

成汉,十六国之一。304年,氐族人李特之子李雄自称成都王。306年,李雄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定都成都,起义军政权蜕化为封建割据政权。李雄统治的30年中,徭役租调较轻,一度吏治清明,百姓富实,出现兴旺气象。其疆域与蜀汉大体相当,东守三峡,西尽岷邛,北据南郑,据有今四川东部,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34年,李雄死,发生了皇位之争。338年,其侄立寿改国号为成汉。347年,大成政权被东晋桓温所灭。成汉共历四主,44年。

汉、前赵(304年至329年)

汉、前赵,十六国之一。304年,匈奴人刘渊建汉。初期定都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308年,迁都平阳:临汾西北)。刘聪即位后,316年灭西晋,汉国控制了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推行胡汉分治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刘聪父子都是昏庸的统治者,刘汉王朝残酷地掠夺和压迫各族人民,加上连年自然灾害,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都城平流叛死亡,十之五六”,司隶部所属汉人,20万逃到河北,3万逃到河南,汉国处于土崩瓦解之中。318年,刘聪死去,子刘粲即位,外戚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刘氏家族全部被杀,汉国由盛到衰。一些大臣逃出平阳,拥立坐镇长安据守关中的匈奴贵族刘曜继皇位,刘曜谴兵到平阳杀靳准,迁都长安。汉历时二主14年。第二年,刘曜改国号为赵,为区别于石勒建立的赵,史称前赵。《十六国·疆域志》记载其全盛时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逾陇坻,北不出汾晋”。据有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各一部分。前赵沿用汉国胡汉分治政策,笼络各内迁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统治他们原来的部落。选拔汉族官员,在长安设置学校,传教封建文化,通过这些措施,前赵的统治才勉强维持下来。328年,刘曜与石勒在成皋地区的一次会战中失败,329年,石勒灭前赵。前赵历时11年,连同汉共25年。

后赵(319年至350年)

后赵,十六国之一。305年,羯人石勒率领几百人参加成都王司马颍的反晋起义,后来石勒投奔刘渊。石勒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占领了幽州、冀州、并州。319年,石勒建立后赵。政治上他依靠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由他们组成禁卫军,作为后赵政权的支柱,对汉族地主逐渐由屠杀转向笼络和利用。经济上,石勒起兵之初,靠强夺坞地主持军费开支,后来仿效魏晋租调制度征收赋税。321年,石勒完全控制了幽、冀、并三州。323年,石勒又占有青州。同时,在南面设防,抵御东晋祖逖的进攻。329年,石勒灭前赵,据有关陇,后赵控制了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基本统一了北方。330年,石勒称帝。其疆域据有今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地,及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一部分。333年,石勒死,子石弘即位,不久,石勒从子石虎废石弘自立。石虎是一个著名暴君,统治十分残暴,民族矛盾加剧,导致349年梁犊起义。349年,石虎死,石虎养子汉人冉闵夺取政权,冉闵下令杀胡人羯人20余万。350年,冉闵杀傀儡皇帝石鉴和石虎五子,自立为帝,国号魏,史称冉魏。后赵共历六主,32年。

前凉(316年至376年)

前凉,十六国之一。前凉是汉人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存在76年,301年至376年,是十六国中历时最长的政权。301年,西晋令张轨为凉州刺史。314年,张轨病死,子张茂接任。316年,西晋灭亡后,张氏世代占有凉州,虽然效忠晋室,实质上已成为割据政权,定都故臧今甘肃武威),史称前凉。此时,中原混乱而这里相对安定,大量流民拥入,促进了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疆域志》记载其全盛时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占据今甘肃西北部、宁夏一部分及新疆南部,先后击退前赵、后赵多次进攻。327年,张茂子张骏即位,乘前赵瓦解,向东发展,进抵狄道今甘肃临洮),与石勒分境。376年,前秦30万大军进攻前凉,张天锡投降,前凉亡。前凉共历8主,60年。

前燕(337年至3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