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开始。秦王政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统一战争,先后吞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都咸阳,进一步开发了东南、西南地区。其疆域东南到海,西到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秦王嬴政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称皇帝,即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袁推行郡县制袁用什伍的编制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曰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但其焚书坑儒,残酷镇压持不同政见者,对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极严重的摧残。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使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秦二世统治时,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加残酷,政治十分黑暗。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秦朝共传二世,历时15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封建王朝。
秦朝的建立
秦灭六国的战争是以秦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为反对关东六国残余势力而进行的一场统一战争。这场战争从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32年为第一阶段。秦从公元前278年起,开始对关东六国展开凌厉的攻势,这一年秦将白起率军攻下楚都郢,揭开了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打败了六国中最强的赵国,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秦向关东六国的进攻。第二阶段发生在秦王政时期。秦王政是战国末期秦国国君,秦朝的开国皇帝,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在位。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赢政即位,国事有吕不韦主持。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亲自掌权,镇压了宦官谬毐叛乱,次年免专权大臣吕不韦相位,吕不韦失势,被迫自杀。秦王重用李斯、尉缭,并派王翦等大将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发动统一战争,秦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消灭六国,首先灭了六国中力量最弱的韩国。公元前228年灭赵国,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同年秦王派李信率20万大军灭楚国,被楚国名将项燕打败。秦王又派王翦率60万大军,于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公元前221年灭齐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规模空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一秦朝。
皇帝5和三公九卿制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皇帝制是从秦始皇开始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称秦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野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决定把三皇”和五帝”的名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从此野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规定皇帝按世代排列,他自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至无穷”。这就是赢政被称为秦始皇”的由来。所有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在国家中享有神圣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皇帝的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管图籍奏章,监察百官,协助丞相处理政务。三公间互相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一身。在三公之下设九卿,即卩院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曰卫尉,掌管皇宫保卫曰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和外交曰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全国财政税收曰宗正,掌管皇族亲族内部事务曰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秦始皇创立的三公九卿制,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仓了新局面,对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有着深远影响。
废分封设郡县
郡县制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推行郡县制,目的是削弱贵族势力,维护中央集权统治,以防止东周列国分裂割据局面的重现。他把全国分为36个郡,每郡设若干县,万户以上设县令,不足万户设县长。其后秦始皇开拓边疆,不断增设一些郡县,先后共设46郡。郡设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郡守之外,设郡尉,掌管全郡军事《设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县令、县长之下设县尉,掌管全县军事。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这样地方官员由过去的贵族世袭制转变为皇帝任命制,防止了诸侯割据。推行郡县制是秦朝防止诸侯割据分裂局面重演的重要措施,被后来的各朝代所沿袭。秦始皇通过上述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统治网,从而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巩固边疆的措施之一。匈奴是战国后期兴起的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匈奴对秦的威胁仍很大,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确定了夺取河套南部的方针。第二年,秦始皇派蒙恬率秦军驱逐匈奴,占领河套南部地区,并在这个地区设置了34个县,重设九原郡,迫使匈奴向北退七百里,十多年不敢南下。公元前213年,秦朝开始修筑长城,在过去秦、赵、燕三国北境长城的基础,修筑一条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条万里长城对于抵御匈奴侵袭,保障内地安全起了重要作用。它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
经营南越
经营南越是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巩固边疆的措施之一。越人是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一个古老民族,活动于今广东、广西、湖南南部的称南越。秦始皇在灭楚后,很快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设置会稽郡今江苏苏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领一支有流浪者和依附农民组成的50万大军,分5路南下,大举进攻南越,由于运粮困难,不能获胜,相持达3年之久。为了征服南越,秦始皇派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江之间的水系,解决了运粮困难,才将越族打败。公元前214年,越族乘秦军不备,半夜出击,大败秦军,杀死了屠睢。秦始皇又增派援军,终于征服了越族。秦朝在越族居住地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今广东、广西一带),又迁50万人戍守这一地区,与越人杂居,从而加速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安定。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之一。在秦统一六国之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均有不同,这给社会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因此,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书库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文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书体一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秦灭六国后,统一规定院货币分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空的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这就克服了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方便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战国时期,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秦统一后,把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推行到全国,并专门颁布了统一的度量衡沼书,把它铭亥官定的度量衡器上发到全国,作为标准器具。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对祖国以后两千多年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