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走进动物王国
2461400000006

第6章 走进动物世界(3)

(一)古北界:包括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与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以北的亚洲大陆以及本界内的各岛屿。本界是6个动物区系中最大的一个。这一区地域广阔,没有热带的森林和稀树草原,而不适于动物生活的荒漠、高原、苔原等景观却占有广大面积。古北界与新北界在最大冰期中曾因白令海峡的连通而混杂,动物区系有许多共同特征,如鸟兽有不少共有种。因而有人把古北界和新北界合称全北界。鼹鼠科、鼠兔科、河狸科、潜鸟科、林跳鼠科、松鸡科、攀雀科、洞螈科、大鲵科、鲈鱼科、刺鱼科、狗鱼科、鲟科和白鲟科为全北界所共有。哺乳类的睡鼠科、鼹形鼠科等为本界特有。本界有不少特有属,如鼹鼠、狼、狐、刺猬、獾、野猪、牦牛、骆驼、羚羊、旅鼠、山鹑、鸨、沙鸡、百灵、地鸦、岩鹨、沙雀、沙蜥和花背蟾蜍等。

(二)新北界:包括墨西哥以北的北美洲广大区域。脊椎动物一般与古北界相似。特产科有叉角羚科、山河狸科、鳗螈科、两栖鲵科、弓鳍鱼科和雀鳝科等。特有属如美洲麝牛、美洲河狸、美洲獾、美洲松鼠、豹鼠、美洲驼鹿和白头海雕等。

(三)埃塞俄比亚界(热带界):包括沙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和位于非洲西边的许多小岛。其区系特点是区系组成的多样性和拥有丰富的特有类群。哺乳类的特有目有蹄兔目、管齿目,特有科有金毛鼹科、獭鼩科、鳞毛鼠科、跳兔科、滨鼠科、河马科、长颈鹿科等,特有种有大猩猩、黑猩猩、狒狒、非洲象、非洲犀牛、大羚羊、斑马等。鸟类的特有目是非洲鸵鸟目和鼠鸟目。爬行类的避役、飞龙,两栖类的爪蟾,鱼类的非洲肺鱼、多鳍鱼为本界的特产动物。

本界和东洋界的动物区系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表现在两界共同拥有许多特有的目或科,如哺乳类的鳞甲目、长鼻目、狭鼻亚目、懒猴科、鼷鹿科和犀科,鸟类的犀鸟科、阔嘴鸟科、太阳鸟科等,这说明两界动物区系在过去的历史时期中有着密切联系。

另外,本界缺乏一些广泛分布在旧大陆的科别,如哺乳类的鼹科、熊科、鹿科,鸟类的河乌科、鹪鹩科。

本界的马达加斯加岛靠近非洲,但动物区系很不相同,动物种类较贫乏,缺少在非洲大陆上广泛分布的哺乳动物,尤其是有蹄类、食肉类和长鼻类,但富于特有动物,突出的是马岛刺猬科、狐猴科、指猴科和马岛灵猫。这显然是由于地理隔离造成。

(四)东洋界(印度——马来亚界):包括我国秦岭山脉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及印度半岛、中印半岛、马来半岛、斯里兰卡岛、菲律宾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及加里曼丹岛等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热潮湿,植被极其茂盛,动物种类繁多。哺乳类的皮翼目、灵长目的树鼩科、眼镜猴科、长臂猿科、猩猩科的猩猩、啮齿目的刺山鼠科、鸟类雀形目的和平鸟科、爬行类的平胸龟科、鳄蜥科、拟毒蜥科、异盾蛇科和食鱼鳄科为特有。本界还是许多鸟类的分布中心,如雉科、阔嘴科、画眉科等。无尾两栖类的种类也很多。

(五)新热带界:包括整个南美、中美和西印度群岛。本界动物区系最具有特色,种类极其丰富。哺乳类中的贫齿目(犰狳、食蚁兽、树懒)、灵长目的阔鼻亚目、有袋目的新袋鼠亚目、翼手目的魑蝠科和吸血蝠科、啮齿目的豚鼠科、毛丝鼠科、硬毛鼠科,鸟类的25个科如美洲鸵鸟、鸩和麝雉,鱼类的美洲肺鱼、电鳗及电鲇均为本界特有。蜂鸟科的300多种主要分布在本界,爬行类鬣蜥科分布在这里的种类最多最广,两栖类的树蛙和负子蟾最为闻名。但本界却缺少许多在其他大陆上广泛分布的类群,如食虫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和长鼻目。

本界的上述特点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地处热带,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还与历史上地理位置的变迁有关。南美洲在第三纪以前曾经与南极大陆、澳洲和非洲等大陆相连,在动物区系上至今残留有这种联系的特征,如均具有肺鱼、鸵鸟和有袋类;从第三纪初到第三纪末,南美洲完全和其他大陆分离,在此期间发展了许多特有动物;到第三纪末它又重新与北美洲相连,南、北动物又相互交流而形成现今这一动物区系的特点。

(六)澳洲界: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太平洋岛屿。这一动物区系是现今动物区系中最古老的,至今还保留着很多中生代的特点。动物种类中没有在地球其他地区已占统治地位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但保留了现代最原始的哺乳类即原兽亚纲(单孔类)和后兽亚纲(有袋类)),前者为特有,后者种类繁多。澳洲大陆上还有特有的鸟类如鸸鹋、食火鸡、琴鸟、园丁鸟、极乐鸟等以及鱼类中的澳洲肺鱼。新西兰的大小岛屿上特产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楔齿蜥和鸟类无翼目代表几维,完全没有蛇类。

澳洲大陆与新西兰早在中生代已脱离了大陆,新西兰又与澳洲大陆脱离。当时有袋类正广泛发展,有胎盘哺乳类尚未出现,以后在大陆上发展起来的真兽类哺乳动物由于地理阻隔而不能传到澳洲,原始有袋类因而可在澳洲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动物地理分布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地理位置适中;河流众多,海岸线长;而且横断山脉—秦岭—淮河作为分界线将我国大陆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个地理分区,景观丰富,自然气候带多;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我国未遭受到完全覆盖,动物区系的变化不太剧烈,因而动物种类极为丰富,特产种类多,并保留了一些较古老或珍稀种类。根据我国陆栖脊椎动物特别是哺乳类和鸟类的分布情况,我国动物区系可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7个区。前4个属古北界,后3个属东洋界。我国是古北界区系最丰富的地方,而我国境内的东洋界基本特征是从南向北区系由丰富到贫乏逐渐变化。

(一)东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山地森林及山麓一带的森林草原,西部的松辽平原和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地。本区气候寒冷,大部分地区覆盖茂密的原始针叶林,多分布耐寒动物。代表动物有食肉目的紫貂、狼獾、山猫、猞猁、东北虎、貉、赤狐等,啮齿目的棕背鼠平、林旅鼠等,偶蹄目的驼鹿、驯鹿,兔形目的东北兔,鸟类的多种松鸡科、雉科、雷鸟等种类,爬行类的胎生蜥蜴、黑龙江草蜥,两栖类的极北小鲵、爪鲵等,其中多为特有动物。

(二)华北区:北临蒙新区和东北区,南抵秦岭、淮河,西起甘肃,东临黄海和渤海。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是重要的农业区。东北森林中常见的种类如鹿类在本区较为局限,并出现了一些南方种类如社鼠,特有种较少。适于田间生活的啮齿类在本区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如仓鼠、田鼠、鼢鼠等,严重危害农作物。鸟类的雉鸡、鸦等科较常见。还有无蹼壁虎。褐马鸡、长尾雉和复齿鼯鼠为本区特有动物。

(三)蒙新区:包括内蒙古和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沙漠、河西走廊、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盆地和天山山脉。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昼夜和季节温差剧烈,降雨量少,土壤贫瘠,荒漠和草原为主要景观。动物区系的主要特点是适应开阔的荒漠生活的啮齿类和有蹄类最为繁盛,并具不少仅为本区特有的种类。啮齿类的跳鼠科和沙鼠亚科最典型,其中绝大部分为本区特有,如五趾跳鼠、三趾跳鼠、长爪沙鼠等,以及松鼠科的旱獭、黄鼠,鼠兔科的达乌尔鼠兔,仓鼠亚科的毛跖鼠等,它们严重危害农田和牧场。有蹄类的野马和野生双峰驼仅残存于本区。食肉目的沙狐、兔狲、虎鼬等也为特有动物。鸟类代表有大鸨、沙鸡、百灵等。蜥蜴在本区的种类和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常见的是沙蜥、麻蜥、沙虎。两栖类极为贫乏,仅见于新疆北鲵、花背蟾蜍、绿蟾蜍、中国林蛙等少量种类。

(四)青藏区:包括青海(柴达木盆地除外)、西藏和四川西部,是东由横断山脉、南由喜马拉雅山脉、北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所围绕的青藏高原,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气候为长冬而无夏的高寒类型,景观主要为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动物区系较其他各区贫乏得多,特有种是哺乳类的野牦牛和藏羚羊,藏羚羊因其贵重的毛皮而遭大量捕杀,已处于濒危状态;鸟类的雪鸡、雪鹑、藏雀;以及众多的鼠兔种类。广泛分布的种类有藏原羚、盘羊、藏驴、鼠兔、旱獭、狼、猞猁、雪豹等。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非常贫乏,有几种沙蜥、温泉蛇、西藏竹叶青、西藏蟾蜍、高山蛙等。

(五)西南区:包括四川西部、昌都地区东部,北起青海、甘肃南缘,南抵云南北部。境内布满高山峡谷,横断山脉为南北走向,地形起伏很大,海拔在1600~4000米之间。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变化,为动物提供了多种生存环境,相应的动物分布也呈垂直变化,且种类丰富,特有种类多。

本区的大熊猫、浣熊科的小熊猫、金丝猴、羚牛、白唇鹿均为世界闻名的、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稀种类。食虫目在本区的种类和数量占全国之首,尤其是鼩鼱、长尾嗣和鼩鼹等属的种类,本区是其分布中心。

由于横断山脉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未遭完全覆盖而成为诸多动物的避难所,也是鸟类许多种类的发生带。本区鸟类中以雉科和画眉科种类最多,如藏马鸡、绿尾虹雉、红胸角雉、血雉、锦鸡以及画眉科的许多种为特有种,本区常被称为国内的雉类和画眉的乐园,因此,世界上雉类和画眉的王国应是中国。

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非常丰富,如高原蝮、山溪鲵、猫眼蟾等。

本区兼有南北方动物区系的特征。高山所产动物多为北方种类,分布于高山或较北地带,如鼢鼠、马熊等,而在低山河谷间分布的多为南方种类,如猕猴、金丝猴、竹鼠等。

(六)华中区:包括四川盆地以东的长江流域。境内地形复杂,西半部主要是山地和高原,东半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境内多为农耕地区。由于本区与周边的华北区、华南区和西南区没有显著的自然屏障,故特有种类不多,在这里南北动物类型相混杂和过渡现象较明显,成为本区动物区系的主要特色,其中与华南区共有的南方种类较多。

本区特有的白鳝豚和扬子鳄为世界著名的一级保护动物。特有动物还有大伏翼、獐、黑麂、金鸡、竹鸡、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小隼、东方蝾螈、中国雨蛙等。与北方共有的种类如刺猬、狼、林姬鼠、麝、灰喜鹊、攀雀等,与华南区共有的种类如穿山甲、华南虎、灵猫、长吻松鼠、豪猪、山椒鸟、画眉、啄花鸟等。爬行类和两栖类普遍,游蛇、锦蛇、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壁虎、北草蜥、雨蛙、华南湍蛙、沼蛙等。

(七)华南区:包括云南与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沿海一带,以及台湾、海南岛和南海各群岛,地处我国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炎热多雨,植被茂盛,主要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为动物提供了很好的食物和隐蔽条件,动物种类冠于全国,有“动物王国”之称。

本区树栖食果的哺乳类最为繁盛,最典型的是各种灵长类、啮齿类、翼手类、食肉类,如广泛分布的猕猴、红面猴,特产的蜂猴(懒猴)、叶猴、长臂猿、熊猴;常见的赤腹松鼠、鼯鼠、长吻松鼠、巨松鼠、刺毛鼠、板齿鼠、豪猪、家鼠,特有的松尾鼠;种类甚多的犬蝠、果蝠、狐蝠等;食肉目种类相当多,其中灵猫科最多,特有的椰子猫、红颊獴、斑林狸、熊狸、缟灵猫;常见的鼬科和猫科种类不少,如山獾、蟹獴、云豹、华南虎等。此外,广东北部海中有儒艮,云南有亚洲象。有蹄类较少,有赤鹿、水鹿和华南野猪等。

这里热带鸟类繁盛,它们大多羽色鲜艳,如鹦鹉、犀鸟、咬鹃、蜂虎、阔嘴鸟、八色鸫、三趾鹑、太阳鸟,以及家鸡祖先原鸡。

爬行类和两栖类种类很多,著名的有飞蜥、巨蜥、蛇蜥以及我国特产鳄蜥;浮蛙、湍蛙、树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