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走进动物王国
2461400000016

第16章 动物的本能与天性(2)

雄鸭在求偶时,在雌鸭面前表现得脉脉含情,还不时用喙梳理自己的羽毛,并涂擦上油脂,使羽毛平伏光洁,以向雌鸭炫耀自己美丽的姿态。有些鸟类则只梳理色彩鲜明或者色彩别致的地方。最典型的是鸳鸯,它只象征性地用喙触碰一下翅翼上一根特别大的橙色羽毛。锦鸡类雄性凭着华丽的外表、雄健的气魄,常在雌性面前展翅、踱步、开屏等,以炫耀自己的健美。

4.武斗

这是一种激烈的求偶方式。例如,雄性鳄鱼为争夺雌性而叫嚣绕转;雄鲑鱼常常整天地相互争斗;又如流苏鹬的雄性二者拼命争斗,雌性却歇在一旁观战,最后则和战胜者同去。这种方式在哺乳类中最为普遍。

5.紫外线信号

雌安乐蜥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它的眼底视网膜上,长有一对对感敏细胞,这些感敏细胞对紫外线十分敏感。在雄安乐蜥的颈部,长有一只喉囊,它能够反射紫外线。当它们求偶时,雄安乐蜥便拼命鼓起喉囊,将紫外线向四周反射出去。雄安乐蜥发出的这些“求偶信号”能够被雌安乐蜥眼底视网膜上的感敏细胞感受,雌安乐蜥就会前来赴约。

6.深情表白

有很多动物在呼唤配偶时,鸣声嘹亮。但是蝉比较特殊,它只是简单的鸣叫。有些鸟类在呼唤配偶时,会炫耀自己的歌喉或伴有滔滔不绝的“表白”。这种方式也容易暴露目标,往往酿成爱情悲剧。会鸣的蝉是雄蝉,它以其特别响亮的鸣声吸引异性。

7.凑合婚姻

动物婚姻中也会发生一厢情愿的现象,有些雄性没被雌性相中,往往纠缠不休,穷追不舍。如牛、鸡常有爬背等唐突行为;有些鸟类则形影不离,滔滔不绝地表白、献殷勤,影响对方的休息、取食等,雌性无奈只好满足对方的要求,形成“凑合婚姻”。

(二)“求爱”绝技

1.鸵鸟的“求婚舞”

在繁殖的季节,雄鸵鸟们在选择配偶时,彼此间免不了要进行一番激烈的较量。这时雌鸵鸟会在一旁观战,只有获胜者才能赢得雌鸵鸟的青睐。胜出的雄鸵鸟的身旁经常聚集着3~4只雌鸵鸟,它就从中选择中意的做自己的“新娘”。

婚戏时刻来临了。雄鸵鸟便扑打着翅膀,诱使或者说是驱赶自己选中的雌鸟离群,这一对便开始配合、协调动作。雄鸵鸟装出啄食的样子,实际上是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没有和它一样也低头啄食,它们便友好地“分手”,雄鸵鸟返回鸟群重新选择。如果对方也低头啄食,雄鸵鸟就跳起优美的“求婚舞”:雄鸵鸟在雌鸵鸟面前蹲下,展开双翅并发出奇特的叫声,头部伸直并向后仰,双脚来回跳动,双翅不停地摆动,舞姿非常迷人。而雌鸵鸟则翅膀拖地,围着雄鸵鸟转圈儿。当雄鸵鸟突然跳起时,它便立即伏在地上,雄鸵鸟便扑着翅膀与之进行交配。

2.毒蝎之“舞”

有些生活在沙漠中的蝎子终年繁殖,但大多数蝎子的繁殖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求偶的季节里,雄蝎子在晚上爬出自己的洞穴或栖息地,开始寻找配偶。它们可以在一个晚上跑出100米之外,同时身上散发出一种叫做“信息素”的化学物质来吸引雌蝎子约会。

雄雌蝎子相遇后,开始复杂的交配过程。交配方式因蝎子种类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交配过程主要是进行身体接触,然后则是一连串由雄蝎引发的密集行动,通常会使感到威胁的雌蝎转变为攻击状态。所以,有时会出现两只蝎同时退却而使交配过程流产的情况。一般而言,雄蝎会再度出击,试图重新接近雌蝎。

这对爱侣终于面对面后,继而靠近,再分开。此时的雌蝎变得比较合作了。它们的尾巴以各种方式缠在一起:摆动、水平交错或垂直交错,身体的各部分平贴在地面上。雄蝎常会在雌蝎的关节上注入毒液,以使之变得温驯。雄蝎会突然压低身子,在数秒钟内从生殖孔内排出一小根内含精子的条状精荚。接着,它一边后退一边迅速地将雌蝎拉到精荚上,使精荚从雌蝎的生殖孔进入体内。最后两只蝎子会突然分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雌蝎会在交配后,吞食其雄性伴侣。

3.孔雀开屏——独特的“求婚”方式

每年四五月春暖花开,便是雄孔雀争艳比美、寻找伴侣的时候。此时,它们羽毛焕然一新,在山脚下开阔的草丛、溪流两边以及田野附近活动。它们抬高胸脯,眼睛深情地凝望着远处,展开的尾屏就像一把色彩绚丽的碧纱宫扇,出现在雌孔雀面前。雄孔雀踏着细碎的舞步,不时摇晃着身体,它的羽屏随之微微抖动,上面金灿灿的眼状斑和宝蓝色的羽毛,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瑰丽的金属般的光泽,显得富贵优雅。它们紧随雌孔雀的身后,得意洋洋地踱着步,偶尔还翩翩起舞,以博得雌孔雀的青睐。常有数只雄孔雀追随在一只雌孔雀的周围,展开绚丽夺目的尾上覆羽,并不断抖动,发出“沙沙”的响声。雄孔雀还常为此而发生格斗。在繁殖的季节,雄孔雀每天要开屏好几次,每次长达十分钟之久。

4.以“聘礼”订婚的企鹅

企鹅实行“一夫一妻”制,不过它们只在繁殖期成对地待在一起。一般说来,雌企鹅只愿意与“原配”丈夫进行交配,并通过叫声和动作辨认对方。

企鹅在繁殖期常常是以歌求偶,并伴以滑稽可笑的动作。一会儿互相扇动着翅膀,一会儿将扁平的长嘴一齐指向天空。有时,雄企鹅在求爱前需要准备一些卵石作为“聘礼”,虔诚地奉献给雌企鹅,然后退几步站在一旁观望。一旦双方结为夫妇,它们便会用这些卵石在雪地的背风处筑起洞房,形影不离地生活在一起,开始产卵育儿。

二、交配行为

交配是指体内受精的动物通过性器官的结合,使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在体内融合的行为。交配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动物性成熟以后,会规律性地进入动情期。在动情期内,雄性和雌性动物都会出现一系列身体变化。不同动物的交配时间长短各异,这与它们的体型大小无关。交配结束后,动物间爱情的“结晶”便诞生了。

(一)寻找伴侣

蝗虫性成熟后,活动力增强,常飞集到一处寻找伴侣,有时还会形成大群体迁移。雄蝗虫靠摩擦发声招来雌蝗虫,然后爬到雌蝗虫背上进行交配。雌蝗虫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

(二)连成一环

海兔是雌雄同体生物,无法与配偶交换精子,所以它们只能被迫进行群体交配。通常一只海兔身上趴着另一只海兔,后者身上又趴着另一只。有时,这种叠罗汉形式还会演变成环形。

(三)趴在身上

任何一头成年雄象都可进行交配,但在两头象较量时,发情的雄象会获胜;若都是发情中的雄象,则体型庞大者获胜。获胜的雄象会趴在雌象的身上,进行交配,这可称得上是奇观。

(四)交配频繁

当一只雄狮遇到一只发情的雌狮时,若它们都愿意交配,就会双双离开群体。交配行为在白天或夜间进行,一天约发生50次,次数虽多,但雌狮受孕能力很低,大约是5个发情期才有一次机会受孕。

(五)背着配偶

鹿角锹甲的交配实在是“罗曼蒂克”的典型。雄性鹿角锹甲伏在雌性的背上,迅速地收缩腹部,发出“呼哧”的摩擦声,而这时的雌鹿角锹甲则背着自己的追求者到处爬动。如果一次不成功,追求者还会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直到交配成功为止。

(六)两性体

有些动物,像蜗牛、鼻涕虫、蠕虫等,每个个体都有两性的器官,这些动物被认为是两性体。当两性体结成配偶,它们每个都可以充当雄性或雌性,使卵受精。

(七)空中的交配

蜻蜓的交配是在空中进行的。交配时,雄性用腹部的末端抓牢雌性的颈部,而雌性则用足抱住雄性的腹部,并将身体弯曲,使腹端的生殖器伸向雄性的贮精囊中,接受精子。

(第四节)繁殖与哺育行为

繁衍后代是动物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们的求偶就是为繁殖服务的。每种动物的繁殖方式都不相同,但它们对于幼崽都是一样的爱护,精心哺育,直至幼崽长大到独立生活为止。

一、多样的生殖——后代的产出方式

动物进化到今天,从低等到高等,每一物种在大自然中都形成了各自的最适应环境的遗传方式。后代产出的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胎生。虽然生产方式不同,但是每种动物都在本能的驱使下不断履行着自己的繁衍任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的生殖方式。

(一)卵生

卵生是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发育过程所需营养均来自卵中的卵黄。见于多数无脊椎动物、头索动物、圆口纲、大部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全部鸟类和少数哺乳动物。

对于卵生动物来说,卵细胞大,养料多,可以吸收更多能量,有利于胚胎发育,还有利于抵御外界环境变化。

(贴士)

多数鱼类为雌雄异体,生殖腺成对,即精巢和卵巢都是左右各一。绝大部分鱼类是体外受精的,即精子和卵子均由亲鱼产出后在水中结合受精。

(二)卵胎生

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这样的生殖形式称为卵胎生,又叫伪胎生。虽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了新的个体,在结构及生理功能方面,胚体与母体之间关系并不大。胚胎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黄进行发育,胚体也可与母体输卵管进行一些物质交换。这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使母体能够保护、孵化胚胎的作用。这种情况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卵胎生在田螺、部分鱼类(真鲨科等软骨鱼及柳条鱼等硬骨鱼)、部分有尾目两栖动物(如欧洲螈)及部分爬行动物(某些蛇及蜥蜴)等中较常见。

动物采用卵胎生这种生殖方式,改善了胚胎和幼体的发育环境,使孵化存活率比卵生者较有保障。此外,卵胎生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由卵生到胎生的一种过渡形式,为进化论提供了又一活生生的证据。

(三)胎生

胎生是指受精卵在母体内(多在子宫内)发育,胎儿发育成熟或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产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从母体获取营养(主要通过胎盘)。见于某些蛭、某些板鳃类鱼、部分蚊和蜥蜴、绝大部分哺乳动物。有袋类的幼儿未发育成熟即娩出,在育儿袋内继续发育。

胎生和哺乳的动物,能够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胎生为胚胎的发育提供了保护、营养、恒温发育条件,能促进酶进行正常的活动和代谢,最大程度地降低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从卵生到卵胎生,再到胎生,动物的进化使得后代的出生安全系数升高,朝着更有利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贴士)

生殖期来临时,雄海马腹部充血,皮褶愈合成一个“育儿袋”。雌海马将卵产入雄海马的“育儿袋”中,卵在袋内受精、孵化。当小海马发育完善后,雄海马就不停地摆动,使育儿袋的口被迫张开,一条条小海马就出来了。

二、爱子如命——动物的育幼本能

幼体自卵中孵出或自母体娩出后,有的发育程度较高,立即可独立生活,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部分鸟类(如鸡、鸭、鹤),少数哺乳类(如野兔、海獭),这种现象称为早成性。

有的发育程度较低,无独立生活能力,需亲体照顾,如大多数鸟类和哺乳类。有袋类的幼子实际上是早产,需在育儿袋内发育,这种现象称为晚成性。晚成性的幼体最需亲体照顾。

有育幼行为的动物中,最低等的要算海葵,幼体生活于成体体内至变态成熟。口育鱼的幼体常在成鱼周围活动,遇险即游入成鱼口中。雌鳄也能帮助幼鳄出壳,并引导它们下水,提供短期保护。鸟类的育幼行为更明显,亲鸟为喂哺幼鸟终日忙碌,且往往是雌雄双双出动。

哺乳动物的育幼行为主要靠雌体完成,雌体以乳汁哺育幼儿。但单配偶的哺乳动物(如狐)和集体生活的哺乳动物(如狼),雄体也参与哺喂断乳的幼儿。育幼的动物,成体不但给幼体喂食,也在其学习中起了重要作用,至幼体成熟,即与之分手,甚至将其逐出家门,使之独立生活。

一般的护幼行为由亲体完成,但也有一些护幼行为是集体进行的。这既见于社群性昆虫,也见于一些鸟类和哺乳类,如犀鹃的几个雌体和几个雄体组成群,各雌鸟均在一个巢中产卵,全体参加护幼工作。非洲猎犬集体捕猎时,部分雌体及雄体留下照顾幼儿,并分享猎物。社群性昆虫也是集体护幼的例子,如工蜂会照料巢中幼虫——它们的姐妹。

三、父母的精心哺育

(一)狐的家庭生活

狐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当雄、雌狐结为“夫妇”之后,它们会认真地选择洞穴生育后代。雌狐的孕期不到两个月,幼狐就出生了。雌狐每胎可产五六只幼狐。幼狐出生后一个月里,雌狐寸步不离,雄狐负责给全家提供食物。有时幼狐的“哥哥姐姐”,即这对狐头一年生的儿女,也会帮着照顾幼狐,一方面学习怎样抚育后代,一方面还可获得双亲的部分领地。两个月后,幼狐就可以跟着双亲出外觅食了。它们跟着父母学习捕食和御敌的本领。回“家”后,它们还会练习在外面学到的本领,捕捉昆虫和老鼠,厉害一点的还去抓兔子。

幼狐长到半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独立闯荡世界了。在出门前,它的父母会给它带上一些食物,仿佛人远行时携带干粮一样。这样,幼狐便带着父母的“殷殷祝福”上路了。

(二)高达两米的“新生儿”

雌长颈鹿5岁时开始生育第一胎幼鹿。它的怀孕期长达14~15个月,通常每次只产一只幼崽,偶尔产两只。如果条件许可,它们每18个月会产一崽,直到20岁时为止。

母鹿生产的时间一般集中在清晨,这样当夜晚来临时,幼鹿就已经能够走动,从而可以避免敌手的猎杀。生产过程要持续一两个小时。刚出生的小鹿神态很安详,半小时后就能颤动着四肢站立起来,围着妈妈走来走去。幼鹿一出生就有2米高,重50多千克,是最高的“新生儿”。它们的体形和成年长颈鹿一样,只是在比例上,脖子较短、较细。幼鹿的蹄在刚出生时很柔软,不过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硬。它们和其他有蹄类新生儿一样,感官功能发育得很齐全。母长颈鹿舔舐新生的小鹿,仔细地嗅闻它并引导它吸吮母乳。10个小时后,幼鹿已经能四处跑动了,到了第三天它就活蹦乱跳了。幼鹿在第一年的死亡率较高,通常半数的幼鹿在出生一个月内夭折,尤其成为猎豹、狮子和豹的猎物。不过,母长颈鹿很疼爱自己的孩子,有时它们为了保护幼崽的生命,会不顾自己的安危,用颈、腿与凶猛的肉食动物展开激烈的搏斗。

(三)上“托儿所”的狒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