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呼吸疾病诊疗与健康指南
24601800000021

第21章 呼吸衰竭

【概念】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明确诊断依据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CO2分压(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致低氧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 即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

Ⅱ型呼吸衰竭 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有换气功能障碍,则低氧血症更严重,如COPD。

呼吸衰竭按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由于某些突发的致病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电击、急性气道阻塞等,使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衰竭。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 指一些慢性疾病,如COPD、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等,其中以COPD最常见。早期虽有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但机体通过代偿适应,生理功能障碍和代偿紊乱较轻,仍保持一定的生活活动能力,动脉血气分析pH在正常范围(7.35~7.45)。另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情况是在慢性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因合并呼吸系统感染、气道痉挛或并发气胸等情况,病情急性加重,在短时间内出现PaO2显著下降和PaCO2显著升高,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尽管归属于慢性呼吸衰竭,但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情况兼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特点。

呼吸衰竭按发病机制分类:可分为通气性呼吸衰竭和换气性呼吸衰竭,也可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组织(包括神经-肌肉接头和呼吸肌)以及胸廓统称为呼吸泵,这些部位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称为泵衰竭。通常泵衰竭主要引起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肺组织、气道阻塞和肺血管病变造成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肺组织和肺血管病变常引起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Ⅰ型呼吸衰竭。严重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如COPD)影响通气功能,造成Ⅱ型呼吸衰竭。

§§§第一节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特征】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诊断要点】

呼吸衰竭因病因不同,除原发疾病和低氧血症导致的临床表现外,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气分析,尤其是PaO2和PaCO2的测定。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单纯PaO2<60mmHg为Ⅰ型呼吸衰竭;若伴有PaCO2>50mmHg,则为Ⅱ型呼吸衰竭。pH可反映机体的代偿状况,有助于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加以鉴别。当PaCO2升高、pH正常时,称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若PaCO2升高、pH<7.35,则称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治疗要点】

对呼吸衰竭总的治疗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通畅的条件下,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失衡所致的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得时间和创造条件。急性严重呼吸衰竭应争对呼吸衰竭本身和原发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如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等)及病因治疗;一般支持治疗等。

【健康指导】

1.能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有哪些疾病

首先,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重度或危重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疾病、胸廓外伤或手术损伤、自发性气胸和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导致肺通气或(和)换气障碍。

另外,急性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死)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及颈椎外伤等可损伤神经-肌肉传导系统,引起通气不足。上述各种原因均可造成急性呼吸衰竭。

2..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有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如频率增快、吸气三凹征等。

(2)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出现口唇、指甲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

(4)循环系统表现:心动过速;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时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严重呼吸衰竭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出现肝、肾项硬指标升高;因为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导致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3.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有何方法

保持气道通畅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先决条件。(1)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2)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3)缓解支气管痉挛;(4)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必要时应建立人工气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般分三种方法,即简便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者属气管内导管。简便人工气道主要有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和喉罩,是气管内导管的临时替代方式,在病情危重不具备插管条件是应用,待病情允许后在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内导管是重建呼吸通道最可靠的方法。

4.如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促进痰液引流,呼衰患者呼吸道的净化作用减弱,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引起肺泡通气不足。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1)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2)每1~2小时翻身1次,并给于拍背,协助痰液排出。(3)严重呼衰意识不清的患者因其口、咽及舌部肌肉松弛,咳嗽无力、神志不清、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或分泌物及舌堵塞气道者,可用多孔导管经鼻或经口给予机械吸引,以清除口咽部贮留物,并刺激咳嗽,有利于气道内的痰液咳出。如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则给予气管内负压吸引吸痰,必要时也可用纤支镜吸痰并冲洗。(4)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5)饮水、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可湿化痰液,便于咳出或吸出痰液。

5.急性呼吸衰竭时,如何进行氧疗

在急性呼吸衰竭时,通过增加吸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的治疗方法即为氧疗。

(1)确定吸氧浓度:原则是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减低氧浓度。Ⅰ型呼吸衰竭以较高浓度(>35%)给氧。Ⅱ型呼吸衰竭往往需要低浓度给氧。吸氧浓度(FiO2)与吸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

(2)吸氧装置有:1)鼻导管或鼻塞,其优点为简单、方便;不影响患者咳痰、进食。缺点为氧浓度不恒定,易受患者呼吸的影响;高流量吸氧时对局部粘膜有刺激,氧流量不能大于7L/min。2)面罩,包括简单面罩、带储气囊面罩和文丘里(Venturi)面罩,优点为吸氧浓度相对稳定,可按需调节,并且对鼻粘膜刺激小,缺点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咳痰、进食。

§§§第二节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特征】

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呼吸衰竭大致相似。

【诊断要点】

慢性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诊断标准参见急性呼吸衰竭,但在临床上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还常见于另一种情况,即吸氧治疗时,PaO2>60mmHg,但PaCO2仍升高。

【治疗要点】

有关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畅、恰当的氧疗等治疗原则,与急性呼吸衰竭基本一致。

【健康指导】

1.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支气管-肺疾病引起,如COPD、严重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胸廓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脊髓侧索硬化症等,也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2.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呼吸衰竭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1)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病情较轻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发展为浅快呼吸。若PaCO2升高过快或显著升高以致发生CO2麻醉时,患者可有呼吸过速转为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2)精神神经症状:慢性呼吸衰竭伴CO2潴留时,随PaCO2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

(3)循环系统表现:CO2潴留使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心排量增多而致脉搏洪大;多数患者有心率增快;因脑血管扩张而产生搏动性头痛。

3.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时为什么要加强营养支持

呼吸衰竭患者因摄入热量不足和呼吸功增加、发热等因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多数存在混合型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易控制;呼吸肌肉无力和疲劳,以致发生呼吸泵功能衰竭,使抢救失败或病程延长。故抢救时应常规鼻饲高蛋白、高脂肪、低糖类,以及适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4.为什么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要进行心理护理

呼衰的患者常对病情和预后有顾虑、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故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经常巡视,让患者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等各种缓解焦虑的方法,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

5.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内容有哪些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缓解期的康复治疗内容包括:(1)社会心理学康复。(2)康复教育,即有关所患疾病的常识,药物应用的目的、用法和不良反应。(3)患者尚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又不能适应原来职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就业培训。(4)康复医疗措施。

6.康复医疗措施的目的

在于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或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体措施有下列几点:(1)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和耐寒锻炼等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体位引流、拍背等加速康复,延缓肺功能恶化;用冷水洗脸等,以提高呼吸道抗感染能力。(2)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3)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戒烟。(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刺激。(5)可采用特异生物制剂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如气管炎菌苗、流感疫苗等。(6)家庭氧疗:每日坚持吸氧,每日吸氧时间不低于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