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呼吸疾病诊疗与健康指南
24601800000010

第10章 阻塞性肺疾病(2)

引起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环境因素包括: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等。

【临床特征】

1.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为COPD的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为COPD的特征性症状)等。

2.病史 COPD患病过程应为以下特征:1)吸烟史;2)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3)家族史;4)发病年龄(中年以上)及好发季节(秋冬寒冷季节);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史。

3.体征 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着疾病发展,常有以下体征:1)视诊及触诊 胸廓呈桶状,呼吸变浅,重症可见胸腹矛盾运动;患者不时采用缩唇呼吸以增加呼出气量;呼吸困难加重时常采用前倾坐位;低氧血症者可见粘膜及皮肤发绀;伴右心衰时可见下肢水肿、肝脏增大。2)叩诊呈过清音。3)听诊 两肺呼吸音可减低,呼气延长,平静呼吸时可闻及干性啰音,两肺底或其他肺野可闻及湿啰音;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

4.肺功能检查 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80%预计值,且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逆转。可诊断COPD。

5.胸部X线检查 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心脏悬垂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 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有时可见肺大泡形成。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时,除右心增大的X线征外,还可有肺动脉圆锥膨隆,肺门血管影扩大及右下肺动脉增宽等。

6.血气分析检查 血气检查对晚期患者十分重要。FEV1﹤40%预计值者及具有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临床征象者,均应做血气检查。血气异常首先表现为轻、中度低氧血症,随着病情进展,低氧血症逐渐加重,并出现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为海平面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50mmHg。

7.其他化验检查 低氧血症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可增高,红细胞压积﹥50%。并发感染时,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痰培养可检出各种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

COPD的并发症有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要点】

COPD的诊断应根据病史、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要条件。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

COPD的严重分级 基于气流受限的程度。FEV1的变化是严重分级的主要依据。根据肺功能临床上分为四级:

COPD临床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级别 特 征

Ⅰ级(轻度) 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

Ⅱ级(中度) FEV1/FVC<70%,5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

Ⅲ级(重度) FEV1/FVC<70%,3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

Ⅳ级(极重度) FEV1/FVC<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30%或FEV1占预

计值百分比<50%,或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Ⅰ级:通常伴有或不伴有咳嗽、咳痰,此时患者可能还没认识到自己的肺功能异常。

Ⅱ级:可出现气短,活动后气短更明显。由于呼吸困难或疾病加重,患者往往要去医院就诊。

Ⅲ级:气短加剧,并反复出现急性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Ⅳ级:合并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如果出现急性加重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COPD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期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COPD稳定期是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较轻。

【治疗要点】

1.COPD稳定期的治疗 目的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治疗原则:

(1)教育和管理:通过教育和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及有关人员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2)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

(3)药物治疗: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药物包括:

1)支气管舒张剂 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但不能使所有患者的FEV1得到改善。主要的支气管舒张剂有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等)、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及茶碱类等。

2)糖皮质激素 COPD稳定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并不能阻止其FEV1的降低,吸入激素的长期治疗只适用于具有症状且治疗后肺功能有改善者。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3)其他药物 包括祛痰药、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及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4)长期家庭氧疗。

(5)康复治疗。

(6)外科治疗:包括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肺移植术。

2.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首先确定加重的原因(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胸腔积液、肺血栓栓塞症、心律失常等),根据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分析严重程度。

(1)院外治疗:争对COPD加重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但需特别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决定送医院治疗的时机。治疗包括适当增加以往所用支气管舒张剂的量及频度。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加重期治疗有益,可能加快病情缓解和肺功能恢复。COPD症状加重、特别是痰量增多并呈脓性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2)住院治疗:

COPD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疗的指征:1)症状明显加剧,如突然出现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2)出现新的症状(如发绀、外周水肿等);3)原有治疗方案失败;4)有严重的伴随症状;5)新近发生的心律失常;6)诊断不明确;7)高龄患者的COPD急性加重;8)院外治疗不利或条件欠佳。

COPD急性加重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指征:1)严重呼吸困难且对初始治疗反应不佳;2)精神紊乱,嗜睡,昏迷;3)经吸氧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后,低氧血症(PaO2﹤50mmHg)仍持续或呈进行性恶化,和(或)高碳酸血症(PaCO2﹥70mmHg)严重或恶化,和(或)呼吸性酸中毒(pH﹤7.30)严重或恶化。

COPD急性加重期的主要治疗方法:1)控制性氧疗,通过鼻导管和Wenturi面罩调节吸氧浓度,吸氧30分钟后查血气以明确氧合是否满意且未引起CO2潴留或酸中毒;2)抗生素的应用可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对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和抗霉菌治疗;3)支气管舒张剂;4)糖皮质激素,宜在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基础上使用,建议口服激素疗程为10~14天;5)机械通气,包括无创机械通气(NIPPV)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6)其他治疗措施还包括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注意补充营养,预防血栓栓塞,积极排痰,治疗伴随疾病和合并症。

【健康指导】

1.COPD肺功能检查的意义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