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感动中学生的300篇励志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24581700000008

第8章 用智慧战胜困难(7)

那位女士生气了:“我可不是缺乏自信心的人!”

“那您为什么要使肯尼迪中心的每个人都羡慕得连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呢?难道您不能不靠衣服而靠自身的美去吸引人吗?您长得很有风度,很有内在美,可您却要遮盖起来。我当然能卖给您一件最时髦的衣服,使您出出风头。可是您就决不会明白人们停住脚步是为了您,还是为了注视衣服。”

这时,店主决定插一句话:“南茜小姐,要是这位太太想买一件晚礼服,那就请她看看货好了。”

“不必了,”那位顾客说,“您的这位小姐说得对,我干吗要花500块钱去买人家的几句恭维话呢!其实那些人又根本不在乎我穿什么,谢谢您的帮助了,小姐。真的,这些年我一直是缺乏自信心的,可我竟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顾客两手空空地走出了店门。

马克感到最不能容忍的事发生在一个钟头以后,一位在男女同校的大学念书的女学生走进店来,她想买一条超短裤,南茜小姐向她宣讲了半个来小时的妇女解放问题,然后说:“您买超短裤,我看您不过是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性感的目标罢了。”

这天晚上,马克在橱窗上贴了一个启事:

招工——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一概谢绝。

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使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分清场合,活学活用。所谓的“书呆子”,就是那些拥有的专业知识比实际的需要更多的人。

保持热情

当齐格在纽约市戴尔·卡耐基学院做教员的时候,遇到一个十分杰出的推销员。他名叫埃德·格林,那时已60多岁了。他的年收入大约为7.5万美元。

一天晚上下课后,齐格要和格林谈谈,并且很直率地问他,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因为教课的3个老师的薪水加起来也不比格林的多。

格林笑着回答说:“齐格,让我先给你讲个小故事: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有一次我的爸爸带我参观了我们家的菜园。爸爸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地区最好的园丁,他在园子里辛勤耕作,热爱它,并且以自己的成果为荣。当我们参观完之后,爸爸问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埃德继续笑着说:“而我当时只能看出来爸爸显然在这个园子里很下了番功夫。对这个回答爸爸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对我说:‘儿子,我希望你能够观察到当这些蔬菜还绿着时,它们还在生长;而一旦它们成熟了,就会开始腐烂。’”

埃德讲完这个故事后,说:“你知道,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我来上这门课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坦白地说,我确实从其中一节课中学会了一些东西,那使我完成了一笔生意并得到了上万美元,而我曾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试图做成它。我所得到的这笔钱能够付清我这一生接受促销培训的所有花费。”

在人生的征途中,你应当保持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吸取能够使自己继续成长的东西来充实你的头脑。知识需要提高和挑战才能不断增长,否则它将会消亡。

真正的兴趣所在

法拉第出身贫寒,13岁上街卖报,14岁在一个钉书店当学徒。只有晚上和假日学习。后来他进了英国皇家学院,在物理学家戴维身边做实验员,工作之苦,如同仆役,受尽欺侮。

1831年,戴维去世了,他接替了戴维的全部工作。这时,法拉第才真正开始从事物理学的研究,但他已是40岁的人了。过去的25年,仅仅是为此做准备。

法拉第上任的第一天,助手们纷纷来祝贺,他却谦逊地挡住说:“我不是戴维那样的人,他是个发明家,年纪不老就离开了人世,只活了51岁。他的精力消耗得太快了。我们可能比他活得长久些,因为我们都很珍惜自己。我们所研究的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将戴维已经做过的事情加以验证和观察罢了。”

他还说:“戴维是个天才,也许是他有比较大的干劲。然而只有天才进行创造,我只不过把天才所创造的事进行到底。”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这项发现是他10年来科学研究的顶峰。在那些日子里各种诱人的建议纷纷而来。法拉第在皇家学院的年薪只有100英镑,但1833年他被任命为该院的化学正教授,薪金增加了一倍。1835年,当时的首相梅尔本从王室年俸中拨给他一笔300英镑的养老金。但他这样做时使用了一些不恰当的语言,使法拉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法拉第在一封尖锐的信中拒绝了养老金。这位首相不得不向他表示歉意,以便劝他接受这笔养老金,公众对法拉第的行为很是敬佩。

一旦有了可能,法拉第就拒绝大部分兼职工作,严格地削减社会活动,而把全部精力用于实验研究。人们得到的印象是,只有实验研究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他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拒绝了许多授给他的荣誉,包括1857年要选他为皇家学会会长。他不同意皇家学会当权派的意见,他希望被选举人只限于科学界人士,而不要选只是业余科学爱好者的贵族会员或其他重要人物。1835年,他不再参加皇家学会会议,虽然他仍把科学论文送给学会。

法拉第对妻子说:“上帝把骄矜赐给谁,那就是上帝要谁死。我父亲是个铁匠的助手,兄弟是个手艺人,曾几何时,为了学会读书,我当了书店的学徒。我的名字叫迈克尔·法拉第,将来刻在墓碑上的唯有这一名字而已!”

为了专心追求真正的学问,需要把名利看淡些。正是因为法拉第的谦虚和甘于平淡,所以他才可能专心做学问,在科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也得到了世人更多的尊重。

受用无穷的经验

约翰是个非常有名的管理顾问。一走进他的办公室,马上就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似的。办公室内各种豪华的摆饰、考究的地毯、忙进忙出的人潮以及知名的顾客名单都在告诉你,他的公司的确成就非凡。

但是,就在这家鼎鼎有名的公司背后,藏着无数的辛酸血泪。

他创业之初的头六个月就把十年的积蓄用得一干二净,一连几个月都以办公室为家,因为他付不起房租。他也婉拒过无数的好工作,因为他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也被顾客拒绝过上百次,拒绝他的和欢迎他的客户几乎一样多。

就在整整七年的艰苦挣扎中,约翰没有说过一句怨言,他经常说:“我还在学习啊。这是一种无形的,捉摸不定的生意,竞争很激烈,实在不好做。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继续学下去。”

约翰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轰轰烈烈。

有一次,朋友问他:“事业把你折磨得疲惫不堪了吧?”

他却说:“没有啊!我并不觉得那很辛苦,反而觉得是受用无穷的经验。

看看《美国名人榜》的生平就知道,这些功业彪炳千秋的伟人,都受过一连串的无情打击。只是因为他们都坚持到底,才终于获得辉煌成果。”

天下哪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利用种种挫折与失败,来驱使你更上一层楼,才能够实现你的理想。要仔细研究失败的实例。你需要的是不断学习,直到跨越障碍!

再晚的开始也不晚

人生的事业开始得有早有晚。事业开始得早,青少年时代就起步,早早地学业有成,这固然可喜;但是,在中老年时才开始起步,也同样珍贵。

学习语言,在37岁的年龄可能是比较晚了,尤其是异邦人士学习艰难的古汉语。但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却证明,这并不算晚。李约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生物化学领域有重要成就。在他37岁那年,3个中国研究生跟他学习生物化学时告诉他,中国古代有巨大的科学成就,舍此则一切科学史都将是不完整的。李约瑟沉思良久,开始了人生新的长征。学写汉字,学说汉语,一字一字地啃古汉语。终于,他成为一个中国通。他54岁那年,出版了中国科技史第一卷,到他90岁时已出了15卷。如果没有37岁的那个不早的开始,他就不可能在这个领域独领风骚。老来失偶的李约瑟于1989年与在共同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结下了深厚情谊的鲁桂珍在教堂里结婚,这一年他90岁。他说:“两个80开外的老人站在一起,或许看上去有点滑稽。但是我的座右铭是‘就是迟了,也比不做强。’”

身患绝症,来日无多,似乎一切都已经晚了。延续生命、与疾病抗争,已经是比较积极的心态了。但是,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却是在得悉身患癌症之后开始的。1900年在他53岁的那年,医生发现他患了喉头癌,只能活1年半。时间不多了,他没有时间担忧,他开始动笔写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一年有半》,完成后又紧接着写另一部著作《续一年有半》。这两部著作也是日本明治维新年代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书成之日,他长吁了一口气,对朋友们说:“一年半,诸君说是短促,余则日极为悠长。若须说短,十年亦短,五十年亦短,百年亦短。”如果没有一年半前的勇敢的开始,就不会有这种光辉的结束。

生活中的不少人总是对自己说,现在晚了,这辈子只能算了。他们总是不肯开始。许多本来能够实现的理想,都是在“算了算了”的自我叹息中烟消云散。如果你真的开始了,即使晚了,再晚的开始也比“算了”强。迟开的小花也能结果,而且常常结出更加珍贵的果实。

要学会思考

有一天晚上,卢瑟福走进实验室,当时时间已经很晚了,见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后来,这个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每天傍晚,不管实验工作进行得顺利还是不顺利,卢瑟福总是在走廊里散步,那种神情表明他正在思考。

他经常对学生说:“不要死记硬背,也不要满足于实验,而要学会思考。只有勤于和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获得知识,取得成就。”

读书和实践仅仅是向大脑提供知识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凡是事业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给思考留有一定时间的。为了事业的成功,一定要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时时产生问号

爱迪生的一生,从少年直到去世,没有停止问:“为什么?”他虽然没有将自己所问的问题都求出答案来,然而他所得出来的答案却是多得惊人。例如: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一个朋友,看见他手指关节肿了。

“为什么会肿的呢?”爱迪生问。

“我还不知道确实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不知道?医生知道吗?”

“每个医生说的都不同,不过多半的医生以为是痛风症。”

“什么是痛风症呢?”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积淤在骨节里。”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来呢?”

“他们不知道如何取法。”病者回答。

这时的情形好像一块红布在一只斗牛面前摇晃一样。“为什么他们会不知道如何取法呢?”爱迪生生气地问着。

“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我不相信。”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回答着。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里,立刻开始试验看尿酸到底是否能溶解。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都灌入四分之一管不同的化学液体。每种液体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两天之后,他看见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了。于是,这位发明家有了新的发现问世,这个发现也很快地传播出去,现在这两种液体中的一种在医治痛风症中普遍被采用。

强烈的好奇心是智慧的最永久的特性之一。爱迪生说:“一个时时产生问号的头脑是一项很大的财产。”在很多时候,最重要的,不在于你能否得到答案,而在于保持一种疑问的态度。

要善于思考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他曾生活在小亚细亚的爱非斯城邦。

爱非斯这个城邦是由科德里达贵族统治的,按照当时的政治制度,王位的继承人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赫拉克利特,但他对继承王位没有兴趣,把它让给了自己的兄弟,而他自己到山上隐居起来,潜心钻研学问。

赫拉克利特放弃王位继承权而一心钻研学问的行为,虽然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做的是傻事,但他的渊博学识和深刻思想却受到一批热心追求智慧的青年的敬仰。这些青年为了求知,都来山中拜他为师,这样,他就有了一批学生,山间的空地和小路都成了他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一转眼,很长时间过去了。有一天,赫拉克利特对学生们说:“现在,你们应当离开这里,到各个城邦去向人们传播知识……你们还有什么弄不清楚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再给你们解释。”

这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您教给我们的都是些关于世界的哲学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

赫拉克利特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弄清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要。他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

学生又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然,得到真理呢?”

他回答说:“是的,这是因为人人都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

“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够认识真理,那为什么世界上又有许多人愚昧无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

“我们说人人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并不等于有真理。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运用认识能力去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发现不了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

“那些不能认识真理的人,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是的。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往往还有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过于自负,本来无知,却自以为是,把荒谬的东西视为真理;有些人则是因为缺乏信心,要知道,认识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各种问题,要长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则是在认识真理时,往往对重要的问题过早下判断。要注意,对重要的事情,在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过早地下判断的。”

最后,学生请求老师再从正面说明一下,人要怎样才能发现和认识真理。赫拉克利特说:“人为了认识真理,获得智慧,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认识自然的事物。……你们要记住,爱智慧的人应当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说熟悉了许多事物就等于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学还不等于智慧,因为自然喜欢躲藏起来,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现象,还不能认识到躲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自然事物的真理,除了运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头脑中进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为了成为有智慧的人,你们应当继续努力钻研哲学,因为哲学和智慧实际上是同义语。”

运用认识能力去认识真理,这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真理,获得真正的人生智慧。

收音机的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