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2006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24567000000014

第14章 梅花几度梦里寻

王本道

中国的梅花之盛,莫过于江南。江南的春梅,还在腊月时,就早生萌意,含苞吐蕊,一进正月便繁花满树,似烟似雪,暗香浮动了。

有生之年,曾去过几处江南的赏梅胜地充当梅客。上海的梅花展每年都搞得花枝招展,热闹非凡。淀山湖畔大观园内,四千多株红梅、绿梅、白梅争奇斗艳地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在冷香亭前的珍稀老梅“银红台阁”前流连,更让人浮想联翩,顿生沧桑之感。杭州西湖岸边灵峰梅园里,朱砂梅如胭脂占珠,绿萼梅蕾若碧玉,龙游梅铁骨虬枝,垂枝梅疏影横斜。在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的超山,至今还存活着一株唐梅和一株宋梅。地处广东肇庆的梅庵,据说是北宋至道年间智元和尚所建,因禅宗六祖惠能在此“插梅”而得名。那梅庵枕北岭,俯西江,势压九派,气贯一脉,在大片梅树的掩映之下,既热情奔放又带几分庄严肃穆的气氛。遥想当年,那惠能和尚云游至此,以他那独具的慧眼,定是看出这地方与佛家投缘,遂插梅为记,作为日后建庙的选址。梅庵的南梅虽比不得北梅傲雪凌霜的冷艳,但花事纷繁,热烈火爆,所以当地男女新婚,有双双到梅庵插喜梅的习俗,即所谓“双插梅”。古往今来,那环庵而植的梅林,不知氤氲着多少美丽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呢!

最近的一次赏梅是今年初春,在南京中山陵的梅花山。对于梅花山,本来是心仪已久的,这里古称孙陵岗,每年冬末春初,山上的梅花便次第开放,加上周围遍布著名的墓地遗陵,可谓是一片风水宝地了。春节刚过,元宵节前,来梅花山赏梅的人还甚为寥寥。我和朋友刚刚踏上梅花山的小径,整个人的身心都被馥郁的幽香吞没了。放眼四顾,漫山遍野红蕾碧萼缀满枝头,远处,那薄薄雾霭中横斜的疏影和片片花蕾,真让人不禁产生天女散花的幻觉。站在一株高大的朱砂梅树前,仔细端详着满树或含苞,或绽放着的每一颗花蕾,我感到,那无数的小生灵都处于极亢奋的状态,尽情地吸收着阳光,拼命地生长着。正由于这不计其数多姿多彩的生命的光合作用,使得偌大的梅花山饱含充沛的空气负离子,让人步履轻捷,活力倍增。

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品一辞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得宠,说来说去,还是文人的笔力所致。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为以天下为己任,而文人们的际遇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特别是那些刚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是屡遭贬谪,尽尝阶下之苦。而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们寄寓远大的志向,比拟自己的意志和胸怀。如陆游的诗“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王冕也有诗云:“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正是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笔,给梅赋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为传播的。

从拟人的角度看,造物也实在是委屈了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梅信属第一,节气恰恰是在“苦寒”之时。尽管生不逢时,命运不济,而梅却我行我素,不屈不挠,在苦寒之中“寂寞开无主”,显现着既勇敢叛逆又悲壮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这种秉性,才使她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大千世界中非但未被挤出局,反而被文人们升华到“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作为一名忠诚的“梅客”,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每次赏梅归来,时常夙夜忧叹:苦寒之于梅,确属命运的不公,世道的不公。而梅呢,却无怨无悔地傲雪凌霜,凄切着,幽怨着,年年岁岁按季奉献出自己的幽香。常常是在遇到了挫折,遭到了磨难,碰到了不公之时,在梦乡里看到那千树万树的梅花。

佛家曾有“一切有情,众生平等”之说。其实人生一世与世上其它生灵的一生就其过程来讲,并无二致。人若托生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时时遭人羡慕当然是大好事。但世事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这个世界之上,高官厚禄的幸运者终归是极少数,多数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努力的结果充其量只是小康而已。我当然不喜欢贫穷,现今社会,一个终身怀有衣食之忧的人是很难成就事业的。但是我也从不企盼锦衣玉食,大富大贵,能有一份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做的事情,并在生活上进入小康的行列就已足矣。想那冷峻的梅,若真的给她换一个温室环境,怕还真是难以承受呢。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扎根,生长,开花的,也恰恰是这苦寒,才使她蓄满了成长的动力。苦寒之于梅,何尝不是一份财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样,心想事成,万事顺遂,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难同样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样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来之不易,自然也不会轻易丧失。

今年初春的梅花山之行更让我备受启迪。地处南京近郊的梅花山空灵恬淡,纤尘不染,满山的梅花蓓蕾初绽,令人目迷五色,神驰心醉。著名的中山陵就在梅花山的上峰,在暗香浮动之中,遥望中山陵的蓝瓦白墙,我想,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临终前亲口选址,要在此处长眠,实属高见。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独立、民主、富强,主张“天下为公”,但他的一生始终是坎坷的,曲折的,屡受磨难的,以致他最终也没能看到民主革命的胜利。若说“品逸如梅”,中山先生实在是当之无愧:“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选自2006年第4期《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