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24553300000018

第18章 潜伏在办公室的策略:打造职场好人缘(4)

强子接受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偷偷地学起来。甚至在下班之后,还会留在办公室研究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年之后,强子和朋友偶然遇到了一起,朋友问:“现在,你应该学得差不多了,可以拍桌子不干了。”

强子却给出了这样回答:“可是,我发现,最近半年,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不是升职、就是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我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朋友笑着说,“当初,你不努力学习,只知道抱怨,却不懂得进行自我反省,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

作为职场中的人,就要学会“化抱怨为抱负”,这样一来,你的生活才会出现想像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才会更美好、更圆满。

在工作中,谁都会遇到困难,谁都会遇到不公平,每个人都会出现错误。很多时候,当困难和错误出现的时候,我们都会去客观地进行分析,抛开自己的想法,完全站在旁观者的位置去看待这些事情,分析这些事情。其实,有时候,懂得“抱怨”也能帮助自己游走于职场。

马莉在市场部工作,负责一个小品牌商品的销售工作,由于其负责的品牌并不属于公司的“主打”,因此虽然相对投入来说业绩不错,但还是没有获得上司的青睐。看着同一批入公司的同事晋升的晋升,加薪的加薪,出国受训的出国受训,马莉心里那个怨啊,“我勤勤恳恳工作,干得不比任何人少,凭什么好事儿总轮不到我?”“公司真是太不珍惜人才了,竟然一点儿也不重视我这样的千里马!”但是,马莉心里的这些怨肯定不能直接大声嚷出来,否则不被炒鱿鱼也会成为上司的眼中钉。于是,马莉开始了她非常具有技巧的“抱怨”。

首先,“哎呀,我和你们不一样啊,我负责的是小品牌,工作不是很受重视的。不过“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我也不怕辛苦的,工作效果还不错,上次的新年推广活动就很让人满意。不过,有时候真的觉得不是很开心……”马莉逢人就说的话。时间一长,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马莉的工作不受重视,虽然工作业绩好但心里还是不开心。

在造好了“声势”后,马莉又开始向上司“抱怨”。每每汇报完工作,总是会“不经意”地加一句:“当然,工作当中困难还是有的,可能是因为品牌小,所以不太受重视……”

马莉工作能力强,在把本职干好的前提下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心里合理的抱怨,上司怎么会拒绝为这样勤奋而有上进心的下属解决问题呢?就这样,不久马莉就顺理成章地晋升了。

看到自己劳而无功,心中有抱怨是在所难免。而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事业前程也的确应该抱怨。要知道,抱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压力、缓解情绪,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抱怨得法。

在职场上,很多时候,抱怨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其实,抱怨只是表达内心不满的一种态度,当一个人要将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发泄,而是希望对方能有所改善,使自己满意。因此,想让自己的抱怨做到有效,就要讲究一定的战略战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抱怨的时候,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人问:“为什么那些挑剔和难伺候的人,他们的抱怨往往会得到优先的处理,而自己对别人所采取的宽容态度,反而被忽视?”这是一个很有趣而且现实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危机驱动机制”。正是这种机制,促使人们能够比较迅速地、比较容易地服从于压力,促使人们快速做出行动。虽然如此,但是,在内心深处,大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那种和谐宽容的方式的,而且还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作为职场人,就要学会一些积极的抱怨方式。

抱怨是表达内心不满的一种态度,我们不可能做到对每件事都能有效地预防抱怨的发生,但是,我们却可以为自己选择适当的态度,帮助我们找到最佳平衡点。

在抱怨的过程中,凡事都要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尽量克服消极情绪。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多从远处考虑,不要为眼前的小利所误导。只有做到了这些,在我们的心中才会出现一个抱怨的准则。抱怨的时候,要尽量使用一些话语作为抱怨的开端,这样做,不仅能降低对方的敌意,同时,还能事先为他们设定好一个遵循的标准。

抱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碰到一件非常棘手的、非常难解决的事情,即使是火烧眉毛,也都要努力地自我控制,即使是生气了,但也不能失态。

不要见人就抱怨,最好对能够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抱怨,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共同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不要在每件事情上都抱怨连天。抱怨的最佳手段是,忽略小的失误而挑出大的毛病。即使很多时候,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它也可以让你的情绪得以放松。

适当的销声匿迹是生存手段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它孕育万物的地位……人生在世,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产生一种想解释点儿什么的冲动。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很多智者都坚信:做人不需要解释!

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关键是要学会低调。在适当的时候,让自己销声匿迹,也是一种生存手段。

吴雪毕业于名牌大学、行政专业、人也长得漂亮,做起行政工作来自然游刃有余。同事不是夸她能干,就是赞她长得漂亮,而她的自我感觉也非常不错。

久而久之,她俨然就成了办公室里的“公主”。有人向她请教问题,她总会说:“这个Case并不难啊,很简单的,怎么会搞不定?”得到上司的嘉奖,同事向她表示祝贺,她会说:“那是当然啊,毕竟我的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看到同事行差踏错,她会说:“要是我,一定不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

然而,一次,她不小心把登记着同事们工服尺寸的报表弄丢了,不得不再找同事们量尺寸,重新登记一遍。但同事中很多人都不配合她,不是冷言冷语地说:“你这样谨慎的人,怎么可能会弄丢报表,要不你再找找吧!毕竟你重新登记挺麻烦,我们重新量尺寸也麻烦。”就是干脆来个置之不理。

面对这样的冷遇,吴雪是又难过又郁闷。最后,还是一位叫小王的同事点醒了她。小王说:“你平时眼高手顶,那么高傲,要大家怎么喜欢你呢?”

其实,从这个故事里的情况可以看出,小王对吴雪的评价是合情理的。在职场中,很多人也确实如此。这些人自视清高,既看不起这个人,也看那个人不顺眼,他们不会与人友好相处,总是独来独往,当自己遇到了麻烦的时候才会想起平常身边的人。如果真遇到了问题,能够站出来帮助他的,又有多少呢?

要知道,越是毕业于名牌院校的学生,公司寄予的期望就越高,一旦达不到他们的预期,你带给公司的失望就会很大。

李云是个十分优秀的女孩,既聪明又漂亮,而且在工作中表现也十分出色。看到自己有这么多的优势,李云不自觉地便把这些优越感表现在了脸上。李云从内心里透露出来的那股优越感,让她在说话的时候都会有种盛气凌人的样子,这更让别人不愿意和她接近了。

李云的光环太耀眼,别人与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不自在。同事说:“在看人的眼神中,她总是带着那么一点儿轻视的感觉。”

因为李云时刻都将骄傲写在自己的脸上,很快便遭到了别人的嫉妒,没有一个同事愿意和她接近。因此,在李云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在公司里,同事们虽然表面上对李云笑脸相迎,但实际上却都是敬而远之。

有一次,李云的男朋友问她:“在双休日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约自己的朋友一起逛街?”

李云不能让男朋友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几个好朋友。但是,这个问题的提出却让李云意识到了自己的孤独,除了男朋友,她连一个愿意陪她一起休闲的朋友都没有。为此,李云很苦恼。但是,这种孤傲的性格是她多年养成的,很难有所改变。

最近,公司打算选拔几名年轻的储备干部,考虑到李云的工作业绩不错,上司也将她的名字报了上去。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她落选了。

对于像李云这样喜欢处处体现自己优越感的人来说,要想和周围的人,特别是同事处理好关系,获得他们的信任,首先要学会低姿态做人。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即使你再优秀,也不能轻视别人。

职场中,每个人都是值得学习的,都有可学习的地方。“笑容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腰要弯一点”,做好了这所谓的“三点”,在职场中,你将会赢得更多的朋友。而那些自视清高、自命不凡的人,总会遇到自己很难预料的尴尬局面,到时候碰了钉子,该怨谁呢?

职场中,强调的是结果,谁能出成绩谁就是好样的,这些与你的学历和来自什么学校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不管你以前怎么样,也不管你从前取得过怎样的成绩,进入公司之后,应该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放弃“精英意识”,以平常心看待工作,看待同事。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你可以为团队做什么贡献”,而不是总急于表现自己。

对待工作,首要的态度应该是谦虚。每个人对待同样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角度,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轻视别人的想法,其实是处世不成熟的表现,也容易让人产生“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的感觉。在工作中,不同意见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思路,但是,提出建议的方式应该是就事论事、谦虚友好,千万不能情绪激动,更不能言辞激烈。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能够为自己打下良好生活基础的不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而最能开发自己、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而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中,“低调做人”是最重要的。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越懂得低调沉稳;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喜欢张牙舞爪。喜欢高调做人的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做过什么;甘愿低调做人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向别人炫耀。如果说年幼无知、年少轻狂都是允许的,那么,一辈子无知、一辈子轻狂,就是愚蠢至极了。

低调,不是毫无作为,而是不摆谱;低调,不是害怕爬高,不是害怕跌倒,而是善于高调做事的一种健康心态。低调,既是一种深沉,也是一种冷静;既是一种稳健,也是一种平和,但不能为了低而低,因为故意太低,就是一种矫揉造作的表现。

曲高者,和必寡。即使自己很优秀,也必须学会适应环境,注意审时度势,千万不能清高自傲,更不能一意孤行,而应该虚怀若谷,团结同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一起将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这样,你才能在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当地让自己销声匿迹,你会一次比一次更稳健,一次比一次更优秀。